词条 | 绕虫病 |
释义 | 绕虫也叫蛲虫,蛲虫属尖尾科、蛲虫属,成虫细小,乳白色线状。体前端两侧的角皮膨大形成头翼,角皮上有横纹。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唇瓣,咽管末端呈球形。雄虫长约2~5mm,尾部向腹而卷曲,生殖器官管形,雌虫长8~13mm,尾端长而尖细,生殖器官为双管型。 绕虫的生长和繁殖幼虫时期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长50~60μm宽20~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而透明,由最内层的脂层及两层壳质层组成,壳质层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已有一个蝌蚪形的幼虫。 成虫时期成熟的虫卵被吞食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幼虫沿小肠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要15~28天。成虫在小肠下段或大肠前端进行交配,雄虫即死亡随粪便排出。部分雌虫亦可随粪便排出。妊娠的雌虫在盲肠结肠移行,头部可钻入粘膜吸取营养,并可吸血。雌虫一般不肠内产卵,当患者熟睡时爬出肛门受到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一条雌虫含约5000~17000个。排卵后的雌虫大都枯萎死亡。粘附在肛门周围的虫卵,在温度及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6小时左右即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成虫。 病症表现和治疗病理蛲虫的异位损害侵袭部位非常广泛,最常见的是女性生殖系统、盆腔、腹腔脏器等。肺及前列腺的损害亦有报道。由于异位损害的器官不同,患者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的体征,常常造成误诊。蛲虫肉芽肿的形成肉眼所见为白色中心微黄色的小结节。组织切片显示外层为胶原纤维的被膜,内层为一肉芽组织包烧着的中心坏死区,坏死区内有虫体或虫卵。 临床症状虫体在肠内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刺激激肠壁及神经末梢,造成胃肠神经功能失调。成虫附着于肠粘膜可引起局部炎症,雌虫穿入深层肠粘膜寄生后可引起溃疡、出血、粘膜下脓肿。在少数情况下蛲虫亦可侵入肠壁及肠外组织,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成虫寄生于肠道可造成肠粘膜损伤,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绕虫经常在肛门边活动,夜间更厉害;雌虫偶尔穿入肠壁深层寄生,造成出血,溃疡,甚至小脓肿。 蛲虫经常在肛门边活动, 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婴儿常为夜间反复啼哭,睡不安宁 。 药物治疗方法可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本类药物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故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只在查验大便时才被发现。凡此,均当服用驱虫药物,以求根治。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虫等,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 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以及每天用白醋涂抹肛门几次,可杀死出来产卵的挠虫,尽量不要用手挠,内裤用肥皂洗干净再爆晒杀菌,最好用水煮开杀菌,防止反复感染.坚持一星期左右就好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