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雀麦黑穗
释义

病名

雀麦黑穗

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花器。子房被破坏变为泡状孢子堆。孢子堆外覆盖着寄主组织产生的膜、灰色,其多少受颖片所包被。后期,膜破裂,冬孢子堆裸露,黑粉状,有时粘结成团块。在同一花序上可同时存在有病小穗和健康小穗。病小穗较短而宽。

病原菌

雀麦黑粉菌(Ustilago bullata Berk),异名:U.bromivora Fisch.。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黑粉菌属。 冬孢子单孢,球形、卵形,直径 6.8-10微米,壁有小疵,榄褐色,孢子大小因寄主而异,差异约2微米。此菌的寄主还有冰草属、大麦属、披碱草属、羊茅属、细坦麦属等数十种禾草。此菌有生理专化性,已报道至少有13个生理小种。病菌的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粘附种子表面越冬。次春萌发后侵入幼苗胚芽鞘,随植株生长而达到花序,产生孢子堆。在室温和干燥条件下,冬孢子寿命可长达10年之久。

分布危害

雀麦黑穗( 粉 ) 病分布广泛,是雀麦属穗部重要病害。我国报道此病为害扁穗雀麦(吉林)、日本雀麦(内蒙古),发病率达30%-50%。在欧洲严重为害田雀麦,并可使大家畜(如马)流产,羊食入一定量后可中毒死亡。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1)温水浸种:种子浸于53-54℃温水中分钟,水量为种子量的20倍,浸后,摊开晾干。(2)药物拌种:萎锈灵(有效成分3克/千克种子)、福美双(12克/千克)拌种可有效地防治此病。克菌丹、杀菌灵、氧化萎锈灵也很有效。2.减少传染源 消灭田间地边野生寄主,如毛雀麦(Bromzumollis),可以减少田间种植的雀麦发病。3.选育及使用抗病品种 国外,已有抗此病的冰草、雀麦和加拿大披碱草的品种育成。国内尚待开展此类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