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雀船
释义

雀船(麻雀船)因形如麻雀而得名,头尾尖且微翘,中间宽,船帮呈微弧形,状如梭子,船底尖带圆,上有船篷,船头有桅帆,船尾有舵,并配有竹篙、双桨。雀船依舱数分三舱雀船至八舱雀船,载重2.5~8吨,大的有10~15吨。下行多载米谷,称米船;又因多漂流而下,与货一起出售,又称漂船。雀船自三国吴永安四年(261年)由建瓯建造以来,不断发展,至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仅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四县就有498艘。清末,闽清县雀船达1000余艘。民国初期,雀船的建造技术传至沙县、永安等地,逐渐成为沙溪的主要船种。由于各河系水运条件差异,各地造船工匠因地制宜加以改进,因此各地形制略有不同。以建瓯的双尖雀船为例,船型平底斜,头尾尖、阻力小、船轻。使用头尾梢,转弯灵活,适于在险滩急流河道航行;且水线面为流线型,前肥后瘦,操作轻便。其缺点是吃水深,载量小,空船稳性差,死篷,装卸不便。造船用材也有讲究,大多用松、杉、樟木。松木用做船底;樟木用作做筋骨、船舷;杉木耐风吹雨打日晒,做桅、橹、舱等较为合适;船篷则用竹篾、竹叶制成。再如建宁县麻雀船头尾尖稍翘,肚大,底成棱形,使用灵活,尤适于水路较窄、滩多礁险的河道。由于麻雀船适合闽江水域的航运条件,民国时期,此类船型是闽江沿岸各地造船工场的主要产品。民国时期,闽清县雀船达3000余艘;福州帮洲拍龙道集结的雀船盛时达5000多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0年全省共有雀船3000余艘。1964年,闽清县尚有雀船1123艘。60年代中期在船型改造中,尤溪县航运大队选择了麻雀船,逐渐取代尤溪船而成为尤溪的主要船种。70年代中期,尤溪的雀船达170艘、660吨位。70年代末,麻雀船逐渐被机动船取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