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雀巢集团
释义

拥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司起源于瑞士。它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的。今天,雀巢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500多家工厂,近25万名员工。

雀巢集团简介

总部位于瑞士的雀巢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并信任雀巢品牌,因为早在本世纪初的1908年,雀巢就在上海开设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雀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对中国有着坚定的承诺。八十年代初,雀巢就开始与中国政府商谈在中国投资建厂,并将其在营养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最好的专有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转让给中国。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运营,随后又建了多家工厂。雀巢通过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制造同等高品质的食品,替代进口产品,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节约了大量外汇。现在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的。

2005年雀巢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郎,同比增长了7.5%。净利润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80亿瑞士法郎。

雀巢公司,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于1867年创建,现在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Vevey),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今天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从一个生产婴儿食品的乡村作坊发展成今天领先世界的食品公司,雀巢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

雀巢企业历史

雀巢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66 年。雀巢公司创始人,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化学家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le)先生,用他研制的一种将牛奶与麦粉科学地混制而成的婴儿奶麦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的婴儿的生命.1867 年,亨利.雀巢 (Henri Nestlé) 先生在瑞士的日内瓦湖畔正式创立了雀巢公司。从此,开创了雀巢公司的百年历程。

“Nestle”的意思是“小小鸟巢”,这个温馨的鸟巢作为雀巢公司的标志,深受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它代表着雀巢公司的理念:关爱、安全、自然、营养。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秉承一贯的理念和原则,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提供优质食品,带来美好生活。

今天,雀巢公司秉承着先人的理念和原则,以人为本、以产品为重,全力了解世界范围内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处于人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服务,使产品得到他们的喜爱。

雀巢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的质量。在食品制造领域内一百四十多年的经验、对最新营养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追求、高质量原材料的使用、最高技术设备的应用、高素质的员工及研究开发方面的巨额投资,这一切都是雀巢产品高质量的保证。

在过去的十五年,雀巢从瑞士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七十亿元人民币。雀巢在中国经营着二十家工厂。2001年,雀巢在上海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致力于使用科技和营养的研究,以及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价格合理和营养的食品。2008年10月,雀巢在北京建成新的研发中心,旨在为中国人民带来融汇中西的优质、经济的食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营养的特殊需求,为中国人民带来源源不断的“优质食品”,实现“美好生活”的伟大愿景

雀巢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77亿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

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5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而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19世纪中叶,瑞士的一个学者型食品技术人员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i)发明了一种育儿用乳制品,即把果糖和营养剂加入奶粉中,是当时很优秀的育儿食品,但产量很少,内斯特尔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865年,一位朋友告诉内斯特尔,由于婴儿喝了他的奶粉,都健康地成长起来,改变了婴儿不喝牛奶的习惯,为母亲们排了忧解了难。听到这一消息后,内斯特尔在1867年终于创立了育儿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并以鸟巢图案为商标图形。因为英文雀巢(Nest)与他的名字为同一词根,所以中文一并译为“雀巢”。实际上,内斯特尔(Nestle)英文的含义是“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而雀巢图形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慈爱的母亲哺育婴儿的情景。因此,“雀巢”育儿奶粉的销路一直很好。

1905年,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与美国人办的另一食品公司合并,取名雀巢英瑞炼乳公司;1949年为另一家瑞士公司购进,改为现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纪初,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其分支机构开设在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已有1200多家工厂、商号,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公司1990年销售额达333亿美元,主要产品为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奶酪、巧克力制品、糖果、速饮茶等数10种。 其中的雀巢咖啡销量最大,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再就是品牌名称使得消费者在饮用时也确实体会到“舒适”、“依偎”的感觉。1991年,据美国兰通公司的调查结果,雀巢咖啡这一品牌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价值1994年被确定为115.49亿美元。

雀巢品牌经历

从总体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来,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内斯特尔(Nesti)用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却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含义。由于其名字的特定含义,自然要与英文同一词根的“Nest”(雀巢)相联系,以雀巢图案作品牌图形,而这又会使人联系起待哺的婴儿、慈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雀巢产品。可见,轻而易举而来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标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为品牌名称显著性就很强。虽然这一名词很一般,但往往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们的印象,才能产生很多联想,从而才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其次,一般中才体现出与众不同。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却只有内斯特尔使用在商标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司代名词,树立和壮大了公司形象,从而就变成不一般了。再次,“雀巢”名称与“雀巢”图形的紧密结合,这在西方商标史上也是少见的。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使人们见图形而知名称,见名称而知其图形,是名副其实的组合品牌。最后,“雀巢”品牌定位充分体现了具体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例子。如同雀巢公司的经营理念所体现的,它在结构和组织上遵循"权限彻底分散"的原则。这也是雀巢公司里"市场头脑(Market Head)"说法所表达的--就是想法要和市场实况连结在一起,采取的行动和手段都力求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要求。雀巢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长Helmut Maucher 先生强烈感受到:雀巢的各地公司能够最好地做出分析,判断公司在食品方面的各种产品如何适应当地的口味习惯和偏好,并兼顾到各国与食品相关的法规。

然而,要使一个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正如雀巢公司在欧洲的执行副总裁Ramon Masip所持的观点,必须成为一个"低成本的制造商"。一个公司要在营销和广告中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应该使它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更为一致和简化。例如在欧洲,方法之一就是在这样的定位下为整个欧洲开发一种新产品,而且使它在各国的包装和标签都完全一样。

雀巢公司根据欧洲市场在未来更加一体化的趋势,就采取了这样的一种新策略:在尽力使新产品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外,同时也接受品牌呈现在各地的细微差异。

近几年,雀巢公司已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这反映在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中。计划的目标有: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品牌,如雀巢咖啡制定基本的传播战略;为这些战略品牌制定关于包装和标志符号的方针,以产生更大的一致性;通过减少为每个品牌效劳的广告代理商的数目,以提高同消费者沟通的效率和效力。

雀巢技术有限公司是雀巢的一个独特的机构,负责为各运营部门提供有关食品和营养品方面的最新技术。机构中有研究员3000人次,他们在各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原材料,影响刺激器官的特性诸如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及消费者习惯。该机构旨在提供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再就是进行饮食方面的基础研究以了解复合食物的机理。该机构十分注意自身的发展,1987年在洛桑开设的研究和营养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食物研究实验室之一。该机构在十个国家共设有19个技术开发分部。1990年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为5。6亿瑞士法郎,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达12%以上。

雀巢公司的300多种产品(不仅是咖啡)在遍及61个国家的421个工厂中生产。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小都市贝贝(Vevey)的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行政权基本属于各国分公司的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要求决定每种产品的最终形成。这意味着公司既要保持全面分散经营的方针,又要追求更大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样的双重目的,必然要求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国际性经营和当地国家经营之间的平衡,也是国际传播和当地国家传播之间的平衡。如果没有按照同一基本方针、同一目标执行,没有考虑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那么,这种平衡将很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正确贯彻新的方针,告知分公司如何实施,雀巢公司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文件,内容涉及公司战略品牌的营销战略及产品呈现的细节—— 标签化标准(Labeling Standards)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对标签设计组成的各种元素做出了明确规定。如雀巢咖啡的标识、字体和所使用的颜色,以及各个细节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文件还列出了各种不同产品的标签图例,建议各分公司尽可能早地使用这些标签。

包装设计手册(Package Design Manual)是一个更为灵活使用的文件,它提出了使用标准的各种不同方式。例如包装使用的材料及包装的形式。

最重要的文件是品牌化战略(Branding Strategy)。它包括了雀巢产品的营销原则、背景和战略品牌的主要特性的一些细节。这些主要特性包括:品牌个性、期望形象、与品牌联系的公司、其它两个文件涉及的视觉特征、以及品牌使用的开发。

雀巢咖啡的广告及代理商

为了更好地实现品牌传播的一致性,雀巢公司早先就已决定大量减少它在全球的广告代理机构。现在,与公司密切合作的代理机构减少到了5个,分别是麦肯、智威汤逊、Pubilis Fcb、奥美以及灵狮,它们形成了一个国际广告代理机构网络。雀巢公司的总部为每个战略品牌指定了优先考虑的广告机构。有关雀巢咖啡优先考虑的公司是麦肯和智威汤逊。各地分公司可以从这些机构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实践表明,如果采用更集中的广告服务,效果将更加令人满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雀巢咖啡的广告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一开始,雀巢欣喜于工艺的突破给传统喝咖啡方式带来的革命,广告自然想到要强调因速溶而带来的便利性,却未曾料到这与许多家庭妇女的购买心理有悖--买速溶图方便?是否表明自己不够贤慧?这可不是男人期望的妻子形象。因为当时处于男尊女卑的三四十年代妇女缺乏自信,她们把照顾丈夫和孩子作为生活中的要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妇女的解放,速溶咖啡这种既方便又能保持原味的优势终究大放了光彩。60年代进入日本市场,就立刻受到广大家庭主妇的欢迎,尤其对家里没有磨豆道具的家庭来说,更是喜爱。

之后,当这种优势由于省时省力机器的逐步推广而被削弱时,再过分强调这种便利性显然不会有效了。

2.于是,广告的重点转向表现产品的纯度、良好的口感和浓郁的芳香。因此,各国的分公司都采用了产品导向的广告,强调雀巢咖啡是"真正的咖啡"。这也与五六十年代普遍流行产品导向广告的大背景相一致。

3.当人们逐渐认可“咖啡就是雀巢咖啡”后,雀巢咖啡广告的重点转变为生活型态导向,广告尤其注重与当地年轻人的生活型态相吻合。例如,在英国的广告中,雀巢金牌咖啡扮演了在一对恋人浪漫的爱情故事中一个促进他们感情发展的角色。

战略转向

1961年,雀巢咖啡进入日本市场时,当初采取的是产品导向的广告战略。电视广告首先打出“我就是雀巢咖啡”的口号,朴素明了,一时间反复在电视上出现,迅速赢得了知名度。之后,紧接着于1962年,根据日本消费者以多少粒咖啡豆煮一杯咖啡来表示咖啡浓度的习惯,开展了“43粒”的广告运动,可谓典型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策略。广告片中唱着“雀巢咖啡,集43粒咖啡豆于一匙中,香醇的雀巢咖啡,大家的雀巢咖啡”。由于其旋律优美,竟变成了大街小巷的儿歌。

雀巢咖啡(Nescafe)这个名称,用世界各种不同的语言来看,都给人一种明朗的印象,和消除紧张、压力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而在汉语中,"雀巢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和“家”有强烈的相关性)。70年代在日本,"了解差异性的男人"的广告运动表达这样的概念:"雀巢金牌咖啡所具有的高格调形象,是经过磨炼后的'了解差异性的男人'所创造出来的"。广告营造了"雀巢咖啡让忙于工作的日本男人享受到刹那的丰富感"的气氛,至今让许多日本人印象深刻。

雀巢咖啡在我国的广告战略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早期,首先以"味道好极了"的朴实口号作面市介绍,劝说国人也品品西方的"茶道"。那时候,对于许多年轻人,与其说他们是品尝雀巢咖啡,还不如说他们是在悄悄体验一种渐渐流行开来的西方文化。"味道好极了"的运动持续了很多年。尽管其间广告片的创意翻新过很多次,但口号一直未变。它几乎成了80年代每个广告人津津乐道的成功范例。

最近,雀巢咖啡投放了新版的系列电视广告,主题是"好的开始"。广告以长辈对小辈的关怀与支持为情感纽带,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主角等,表达雀巢咖啡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压力,增强接受挑战的信心。

这是在意识到90年代中国年轻一代的生活型态微妙变化后,雀巢公司作出的反应。

当今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做自己的事,同时又保留传统的伦理理念;他们意识到与父辈之间的差异,但他们尊敬他们的家长;他们渴望独立,但并不疏远父母;虽然两代之间有代沟,但有更多的交流与理解;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但也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和不断的挑战。这就是当今年轻人的生活型态!也成了雀巢咖啡"新的开始"广告的沟通基础。

雀巢历史

雀巢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77亿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

雀巢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5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而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19世纪中叶,瑞士的一个学者型食品技术人员享利.内斯特尔(HenriNesti)发明了一种育儿用乳制品,即把果糖和营养剂加入奶粉中,是当时很优秀的育儿食品,但产量很少,内斯特尔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865年,一位朋友告诉内斯特尔,由于婴儿喝了他的奶粉,都健康地成长起来,改变了婴儿不喝牛奶的习惯,为母亲们排了忧解了难。听到这一消息后,内斯特尔在1867年终于创立了育儿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并以鸟巢图案为商标图形。因为英文雀巢(Nest)与他的名字为同一词根,所以中文一并译为“雀巢”。实际上,内斯特尔(Nestle)英文的含义是“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而雀巢图形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慈爱的母亲哺育婴儿的情景。因此,“雀巢”育儿奶粉的销路一直很好。

1905年,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与美国人办的另一食品公司合并,取名雀巢英瑞炼乳公司;1949年为另一家瑞士公司购进,改为现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纪初,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其分支机构开设在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已有1200多家工厂、商号,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公司1990年销售额达333亿美元,主要产品为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奶酪、巧克力制品、糖果、速饮茶等数10种。其中的雀巢咖啡销量最大,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再就是品牌名称使得消费者在饮用时也确实体会到“舒适”、“依偎”的感觉。

1991年,据美国兰通公司的调查结果,雀巢咖啡这一品牌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价值1994年被确定为115.49亿美元。

商标定位

从总体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来,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内斯特尔(Nesti)用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却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含义。由于其名字的特定含义,自然要与英文同一词根的“Nest”(雀巢)相联系,以雀巢图案作品牌图形,而这又会使人联系起待哺的婴儿、慈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雀巢产品。可见,轻而易举而来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标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为品牌名称显著性就很强。虽然这一名词很一般,但往往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们的印象,才能产生很多联想,从而才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其次,一般中才体现出与众不同。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却只有内斯特尔使用在商标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司代名词,树立和壮大了公司形象,从而就变成不一般了。

再次,“雀巢”名称与“雀巢”图形的紧密结合,这在西方商标史上也是少见的。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使人们见图形而知名称,见名称而知其图形,是名符其实的组合品牌。最后,“雀巢”品牌定位充分体现了具体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国际传播原则

从消费者的观点看,国际品牌应该意味着一位旅行者在每个国家都能找到同样的产品组成、同样的类型。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雀巢咖啡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事实上,雀巢咖啡这一品牌到处是一样的,标签上的图案也可能是一样的,但产品的类型,实际的组成和口味在各国却是不同的。雀巢咖啡有100多个品种,它们的口味根据各国消费者的嗜好而改变,这使得旅行者很难识别产品。因此,或许把雀巢咖啡作为一种国际概念比把它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更为恰当,因为它所有基本元素的标准还都是一样的。

就食品而言,采取根据各地的口味和偏好而生产产品的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而遵循统一的国际策略往往是不可行的。雀巢咖啡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如同雀巢公司的经营理念所体现的,它在结构和组织上遵循"权限彻底分散"的原则。这也是雀巢公司里"市场头脑(MarketHead)"说法所表达的--就是想法要和市场实况连结在一起,采取的行动和手段都力求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要求。雀巢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长HelmutMaucher先生强烈感受到:雀巢的各地公司能够最好地做出分析,判断公司在食品方面的各种产品如何适应当地的口味习惯和偏好,并兼顾到各国与食品相关的法规。

然而,要使一个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正如雀巢公司在欧洲的执行副总裁Ramon Masip所持的观点,必须成为一个"低成本的制造商"。一个公司要在营销和广告中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应该使它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更为一致和简化。例如在欧洲,方法之一就是在这样的定位下为整个欧洲开发一种新产品,而且使它在各国的包装和标签都完全一样。

雀巢公司根据欧洲市场在未来更加一体化的趋势,就采取了这样的一种新策略:在尽力使新产品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外,同时也接受品牌呈现在各地的细微差异。

雀巢公司已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这反映在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中。计划的目标有: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品牌,如雀巢咖啡制定基本的传播战略;为这些战略品牌制定关于包装和标志符号的方针,以产生更大的一致性;通过减少为每个品牌效劳的广告代理商的数目,以提高同消费者沟通的效率和效力。

雀巢技术有限公司是雀巢的一个独特的机构,负责为各运营部门提供有关食品和营养品方面的最新技术。机构中有研究员3000人次,他们在各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原材料,影响刺激器官的特性诸如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及消费者习惯。该机构旨在提供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再就是进行饮食方面的基础研究以了解复合食物的机理。该机构十分注意自身的发展,1987年在洛桑开设的研究和营养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食物研究实验室之一。该机构在十个国家共设有19个技术开发分部。1990年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为5。6亿瑞士法郎,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达12%以上。

雀巢公司的300多种产品(不仅是咖啡)在遍及61个国家的421个工厂中生产。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小都市贝贝(Vevey)的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行政权基本属于各国分公司的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要求决定每种产品的最终形成。这意味着公司既要保持全面分散经营的方针,又要追求更大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样的双重目的,必然要求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国际性经营和当地国家经营之间的平衡,也是国际传播和当地国家传播之间的平衡。如果没有按照同一基本方针、同一目标执行,没有考虑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那么,这种平衡将很容易受到破坏。

品牌营销

为了正确贯彻新的方针,告知分公司如何实施,雀巢公司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文件,内容涉及公司战略品牌的营销战略及产品呈现的细节:

标签化标准(LabelingStandards)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对标签设计组成的各种元素做出了明确规定。如雀巢咖啡的标识、字体和所使用的颜色,以及各个细节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文件还列出了各种不同产品的标签图例,建议各分公司尽可能早地使用这些标签。

包装设计手册(PackageDesignManual)是一个更为灵活使用的文件,它提出了使用标准的各种不同方式。例如包装使用的材料及包装的形式。

最重要的文件是品牌化战略(BrandingStrategy)。它包括了雀巢产品的营销原则、背景和战略品牌的主要特性的一些细节。这些主要特性包括:品牌个性、期望形象、与品牌联系的公司、其它两个文件涉及的视觉特征、以及品牌使用的开发。

雀巢在中国

基本简介

总部位于瑞士的雀巢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并信任雀巢品牌,因为早在上世纪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开设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雀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对中国有着坚定的承诺。八十年代初,雀巢就开始与中国政府商谈在中国投资建厂,并将其在营养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顶尖的专有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转让给中国。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运营,随后又建了多家工厂。雀巢通过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制造同等高品质的食品,替代进口产品,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节约了大量外汇。现在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的。

对中国投资

雀巢从瑞士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七十亿元人民币。雀巢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北京,经营二十一家工厂,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区、三家在广东省、四家在天津地区、三家在四川省、两家在山东省、一家在黑龙江省、一家在江苏省、一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在北京地区,还有一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雀巢研发中心。这一研发中心致力于应用科技和营养研究,并开发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适合中国人口味和消费能力的营养食品。

雀巢大中华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包括奶粉、液体奶、婴儿配方奶粉、婴儿米/麦粉、甜炼乳、成长奶粉、早餐谷物、速溶咖啡、咖啡伴侣、冰淇淋、巧克力和糖果、瓶装水、饮品、鸡精和调味品等。雀巢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经营20家工厂,在华雇员超过13,000名。2008年雀巢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143亿元人民币,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累计达83亿元人民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雀巢"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爱和信任的品牌之一。

雀巢对大中华区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和中国人民一起,为中国迈向灿烂的明天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云南思茅现在是雀巢公司小粒种咖啡(最高品质咖啡)供应基地之一。为了营造这个基地,雀巢已经在此奋斗了17年,光是驻扎在思茅地区的外籍农业部经理已经是第五任了。雀巢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长达14年的协议。雀巢承诺: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作为农民利益的保障,上不封顶,而下设最低收购价格。同时雀巢提供技术人员、种苗甚至免息农具贷款,并承诺不拥有土地,不拥有固定资产。

1992年,雀巢(中国)公司农业部正式迁到云南思茅,先后5任老外与中国本土的农艺师们一起,向当地农民传授水土流失控制、环保、病虫害防治以及高产优产技术。与农民一起收获成长。1989年开始与中国农民打交道的雀巢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在雀巢(中国)公司农业部,农民们会得到一本印刷很简单的咖啡种植小册子,里面的文字也很简单,大多数都是详尽的示范图,这是雀巢专门提供给农民学习用的生产手册。尽管雀巢的收购要求极为苛刻,但是农民也知道,雀巢愿意为最好的质量支付最好的价格。农民也学会了自觉按照雀巢农艺师的教授,严格履行雀巢的要求。从拒绝剥落式采摘和机械化采摘,必须一粒粒手工采摘开始,咖啡经过了脱皮、发酵、清洗、浸泡、晾晒、脱壳、分级等步骤之后,才能包装运输给东莞的生产企业。而为了保证在运输途中监控到位,雀巢公司选用卡车5天5夜的长途运输,因为火车运输中途转车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

农民作规划

雀巢农业部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农民作规划,为大中小各种规模的咖啡种植场提供成本核算,提供各个种植区的产量预测,减少农民的风险。当地农民流行一种说法,最好的咖啡卖给雀巢,雀巢不要的再给其他买家。除了价格因素,还因为雀巢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中国最早生产速溶咖啡的麦斯威尔咖啡分公司曾经与雀巢一块来到这个地方,但是考察了当地情况之后,就再没有下文。雀巢为了说服当地农民从地里拔出祖辈种植的玉米,改为种植三年才能长出樱桃一样鲜红果实的咖啡树,雀巢公司做出承诺并恪守至今。17年的努力正在产生回报。现在雀巢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云南咖啡已经成为国际买家的新宠儿。但是朴实的农民却依然坚持把最上乘的咖啡豆卖给雀巢——这家手把手教会他们种植咖啡的老外公司。现在麦斯威尔再次出现在云南的咖啡采购市场上,却失去了与当地农民一块成长的机会。

雀巢年鉴

1874雀巢鹰唛炼奶是香港第一个注册商标。

· 1908雀巢在上海开设贸易办事处。

· 1920雀巢产品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 1982台湾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 1984雀巢第一家办事处在广州成立;

· 1987雀巢第一家合资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成立(黑龙江省)。

· 1990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投产。

· 1992雀巢牛奶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投产。

· 1996在这一年又有六家工厂投产;雀巢中国总部在北京成立。

· 1999在上海与太太乐集团合资(雀巢占80%的股份)。

· 2000建立雀巢大中华区业务架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

· 2001在四川省与豪吉集团签定合资协议(雀巢占60%的股份);在上海成立雀巢研发中心。

· 2002豪吉合资企业开始运作。

· 2004并购梅鹿在额尔古纳的牛奶工厂(内蒙古自治区)。

企业文化

一直以来,雀巢员工始终是将雀巢精神带到生活中的关键因素。也正是这种“人”的精神引领雀巢从一个乡村的作坊发展成今天领先世界的食品公司。员工是雀巢最有价值的财富。雀巢集团今日的优秀业绩源于世界各地员工坚强的努力和忠诚。作为一个致力于生产优质食品,创造美好生活的公司,雀巢也十分关心自己的员工。雀巢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工作氛围,使雀巢成为首选雇主。作为一个不歧视任何民族、种族、宗教、性别、年龄的世界性大公司,雀巢欢迎文化和社会的多元化。一个公司拥有这么多国籍的员工,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雀巢坚信,只有将本土和国际人才相结合,才能最好的发挥他们的潜质和能力,从而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雀巢产品和品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8: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