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释义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是清代龚自珍的词作。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公元1810年(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峻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的龚自珍省悟到时世与人才之间无可调和的冲突。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样的心境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创作年代】晚清

【作者姓名】龚自珍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漠漠春芜春不住②,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③,花开不合阳春暮。

作品注释

①鹊踏枝:即“蝶恋花”。此词牌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凤栖梧”等。重头六十字,仄韵。

②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春不住:春去了。

③折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作品鉴赏

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他的外祖父段玉裁也时以“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戒教之。然而时代却无情地偏偏要陷其于至多只能做“名士”的境地,龚自珍是慨然而愤懑了。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首先来自人才选拔的科举制给予他的刺激。

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阳春”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不是早早愿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痛苦的判断。

作者简介

龚自珍

(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学术与文学的教养和熏陶。他小时候就读书广泛,关心国事,产生改革变法的思想。他在科举上不得志,27岁中举,38岁才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客主事20余年,始终是个七品小京官,无法施展抱负。48岁时,他终于对官场厌倦,不抱希望,愤然辞官还乡,不久与世长辞。他一生创作,诗、词、文都有建树,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著有《龚自珍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