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全茸紫菀 |
释义 | 全茸紫菀(学名:Aster hololachnus)为菊科紫菀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5,35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命名来源于Acta Phytotax. Sin. 19(1): 88.f.2: 1-5. 1981文档中。 中文学名:全茸紫菀 拉丁学名:Aster hololachnus Li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菊目Asterales 科:菊科Asteraceae 属:紫菀属Asters.l. 种:全茸紫菀 AsterhololachnusLing 形态特征根茎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或斜升,有密集的短匍枝及顶生的莲座状叶丛或花茎。茎直立,高4-6厘米,纤细,被灰白色开展或卷曲的长密毛,基部被枯叶残片,不分枝,下部有较密的叶。 枝叶特征莲座状叶及茎基部叶长圆状匙形,长1.5-2.5厘米,宽0.3-0.5厘米,下部渐狭成具狭翅的柄,全缘,顶端圆形,中部叶少数,长圆披针形,长1.7-2.2厘米,宽0.4-0.6厘米,开展或多少直立,半抱茎,顶端稍尖;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全部叶两面被灰白色厚茸毛,中脉及三出脉在下面稍凸起。 花朵特征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径2.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1.5厘米,全部被灰白色厚茸毛;总苞片2-3层,草质,线状披针形,渐尖,长约8毫米,外层宽约1毫米,内层较狭至宽仅0.5毫米,边缘狭膜质,上部两面有毛。 舌状花约50个,舌片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管状花黄色,长约6毫米,管部长1毫米,有毛,裂片有腺。冠毛白色,2层,外层极短,狭膜片状,内层有与管状花约等长的微糙毛。子房长圆形,有疏柔毛或近无毛。 生长分布产于中国西藏南部(珠峰北坡主绒布冰川侧碛上)以及土耳其斯坦。 生长习性海拔5350米。 研究进展全茸紫菀与萎软紫菀(A.FlaccidusBge.)接近,主要以全株被白色厚绒毛,总苞片及舌片较狭为区别。Onno(1932)曾经记载萎软紫菀的一个茸毛变型(A.Flaccidusf.TomentosusWindkl.),变型还待查考。 标本信息统计信息: 共9 份,新功能:CVH 标本数据空间分布图(县级,Google Map) 按省份分布: 西藏自治区 按标本馆分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WUK)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PE)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UN) 模式标本作者:Ling 发表刊物:Acta Phytotax. Sin. 19(1): 88.f.2: 1-5. 1981 采集基本信息:China: Xizang: Qomolangma, 5350 m 采集人和采集号:Qomolangma Exped. 640 存放标本馆:HT: PE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