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泉子峪泉 |
释义 | 泉子峪泉在济南市四门塔北,泉子峪村西南侧,村和峪均以泉取名,明末清初湮塞,水自白虎山东北脚下岩缝流出,积于石砌池中,供全村人饮用。 中文名:泉子峪泉 性质:泉水名称 位置:济南市四门塔北泉子峪村西南侧 泉源:白虎山东北脚下岩缝 简介泉子峪泉在四门塔北,泉子峪村西南侧,村和峪均以泉取名。泉子峪泉名列金《名泉碑》。元《齐乘》载:在“神通寺内”。明末清初已湮塞不可寻,水自白虎山东北脚下岩缝流出,积于石砌池中,供全村人饮用。为保持泉水清洁,村民用水泥板将泉池棚盖,上留取水孔。 考证四门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山之阴,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镇,山清水秀,文物荟萃,民风淳朴。四门塔的建造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前秦皇始元年(351年)所建,有的认为东魏武 定二年(544年)所建,1972年在对塔身进行大规模翻修时,才发现塔顶内有“大业七年造”(611年)的刻字,才解开这一千古之谜,确定塔的始建年代为隋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石结构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庭阁式石塔,也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位于中国大陆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4公里神通寺处。建于隋大业七年(611),距今已有1400年了。四门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塔总高15.4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洁而质朴的风格增添了一些趣味。原四门塔属于一处寺庙附近,但该寺庙在近代一场大火中基本焚毁,只剩下部分遗址。 四门塔,塔身通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单层,正方形,高15米,边长7.4米,四面各开辟一个拱门,故而俗称 泉城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在济南辖区内(含郊区)现存733个天然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