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泉港虎岩寺
释义

虎岩寺,原名昆山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昆山南面。

清嘉庆《惠安县志》载有虎岩寺的来历:北宋有僧(名应玄,法名道养),(据《凤阿连氏坝头族谱》“隐士得道”载:“讳应玄,致爽公七子,六宣义公之孙,隐于六都虎岩寺)隐居昆山,道行高深,能伏虎。逢下山皆叫虎看护寺院,返期必有携肉啖之。一日,僧将肉藏于身后,笑于虎曰:“吾今无肉喂汝,愿以吾躯代之。”言毕,头入虎口,虎不慎,口合僧亡。虎误伤其主,不胜悲伤,遂跳崖自毙,义不独活。另载:道养禅师,精研药理,常寻百草于群山,沸熬汤药,送至患者家中以解病疾,深得邑民景仰。后人深感其德,用其羽化之灰和泥塑成神像,尊奉为:伏虎祖师。《螺阳文献》载元诗人南史隐七绝诗一首:

仙庐佛寺首鳞差,下有三间隐者居。

得道能令龙虎遁,突渠驯服弗工夫。

虎岩寺在群山环抱中,古刹亭台,峭岩怪石,清泉幽洞,古木修篁,四时景色迷人,是修身养性、诵诗读经好所在。明诗人黄幼嘉(名元亨,字幼嘉,号二易,官任四川合州知州,前黄镇人)有诗赞曰:

徒倚依林末,轻风送夜薰。

山开疑见月,树隐半为云。

流水人偏静,谭经虎共闻。

落花兴未倦,挥麈看星文。

据《惠安县志》载云:宋泉郡太守蔡襄(名忠惠)曾由其外祖父卢仁(泉港峰尾卢厝人)遣于虎岩寺读书,后功成名就官至端明殿学士,为宋代大名臣。虎岩寺山门“伏虎胜境”为蔡襄亲笔所书,明崇祯年间因尼师增建庭台小阁而凿去一半,乃摹仿其字迹另刻于寺前左侧岩石上。元诗人南史隐为此特撰联一副:

忠惠当年此读书驾碧海之青龙文章经济

养公昔日留诸偈伏苍岩之白虎佛法禅心

寺旁石崖刻有元朝至正年间惠安县尹(元称达鲁花赤)纪游题刻,文日:“惠安县达鲁花赤、显校尉烈子正公,因接济军马报余,游昆山(即虎岩山)访隐士。涂岭巡检王经、张普禄罕同来者。至正六年丙戌重九后三日题。”

明代诸生朱秩(前黄镇三朱人)游虎岩寺,见满山花草争芳,树木葱茏,岩石竞奇,泉水蕴秀,兴致而发,题诗一首:

伏虎事空几十春,洞门泉石对斜曛。

我来也是伏虎侣,为唤山灵扫白云。

民国二十四年,居士章寿卿、陈春桂、吴成法等主持修葺虎岩寺。章寿卿,涂岭望族,爱国进步绅士。曾于虎岩寺与地下党朱汉膺相识,受进步思想启蒙,多次资助中共惠安工委。1930年9月,惠北暴动失利,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章寿卿资助革命活动一事被告发,被迫离乡避祸,后于家人买通关节,得于返家。当他再次到虎岩寺已是深秋,时已秋风萧瑟,芳草萋萋,百花凋零,昔日故人已去,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呵成七绝诗一首:

再扣禅门秋已深,岩花零落菊留金;

人情险处从头诉,佛也低眉感不禁。

虎岩寺历经千百年风雨,历尽沧桑。1981年被惠安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泉港区政府批准以“保护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建,千年古刹,重现光彩。

为更好地保护泉港区特殊文物古迹,弘扬佛法禅宗,泉港区宗教局任命释祥清法师为虎岩寺住持兼法人代表。释祥清法师,1967年生,泉州洛江人,自幼志心向佛,1987年在南平风山寺礼上惟下光法师为师;1999年担任泉州少林寺常务理事,参与泉州少林寺重建工作;多次率泉州少林寺武僧团出国交流,成果丰硕;2006年11月率团赴台参加澎湖县《泉州—澎湖首届文化周交流活动》,武僧团精彩的表演深得海峡两岸人士的好评。

住持主寺务来,订立发展规划,争取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力量,传播南少林武术文化为己任,四年来暑假培养了一批批能独立、自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学生,得到家长的肯定。道路交通,寺院面貌均大有改观,后山石阶铺筑,香客游人上山礼佛游憩已属易事。放生池扩大整理,两条硬化道路使与镇区交通更为便捷,在后山天然巨石雕造一尊12米送子观音大佛像和3米的地藏王菩萨,正在筹建念佛堂、斋堂及僧舍。并拟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阁、五观堂、天王殿、地藏殿等殿宇和其它配套设施,总占地面积五百多亩。

随着虎岩寺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前来拜谒的香客络绎不绝,现时的大殿已难以承载日益增加的游客,虎岩寺未来的发展有待于海内外各界人士、广大信众的热心帮助和齐心护持,届时,虎岩山郊野公园形成,虎岩寺将是一处礼佛观光旅游的最佳胜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