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权鹏飞 |
释义 | 介绍简 介权鹏飞,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新疆日报》通讯员。详细权鹏飞,男,1970年11月23日出生,陕西白水县人。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500余篇幅。曾获新疆第八届、第九届“新疆新闻奖”。2006年初,编辑出版的旅游画册《尼雅似梦·民丰如歌》在首届新疆外宣品评比中获三等奖。 系列散文《和田的维吾尔》被认为是最具实力的一篇佳作。该篇散文先后收录于《2000当代散文精品》、被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散文、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新疆自建国以来仅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过国家语文课本,一个是解放初进疆的已故军旅老作家权宽浮,另一个就是权鹏飞,老少“权氏作家”入选全国课本现象被誉为“二权映月”。此外,权鹏飞创作的经典之作《塔克拉玛干最后的《“骆驼客”》、《沙漠“白毛男”》、《梦幻尼雅》、《一个百岁老人最后的葬礼》、《尼雅三题》、《和田三宝》、《和田三棵树王》、《和田之冬》等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1989年入伍来疆,一直从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1992年底荣获个人三等功。1993年转业到和田地区,历任民丰县电视台新闻记者、民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丰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和田地区旅游局业务科科长。2003年加入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 ,《新疆日报》通讯员. 新疆新闻在线网10月10日消息(作者:权鹏飞) 在十几年采写发表的几百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满意的便是采写谢新民和他的19名维吾尔族学生的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六年级2学期的 《和田的维吾尔》也很好。新疆新闻在线网10月10日消息(作者:权鹏飞) 在十几年采写发表的几百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满意的便是采写谢新民和他的19名维吾尔族学生的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介绍。 权鹏飞语录在十几年采写发表的几百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满意的便是采写谢新民和他的19名维吾尔族学生的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人教版 六年级下学期第9课(37-39页)的 《和田的维吾尔》也很好。 当时的谢新民是一个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他自愿去了民丰县最偏远的昆仑山深处的叶亦克乡。1997年5月第1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人们从乡镇上报的事迹简介中第一次知道了谢新民。出于记者的敏感,我对谢新民做了进一步采访,很快第一篇通讯成稿了。发稿的前一天,当时的和田地委宣传部部长杨光耀来民丰检查工作,他在看了我的稿件后,当即要求:第一稿先不发,由我和报社、电视台的记者组成一个宣传班子,集中力量打造民族团结典型谢新民的形象。 我们在山区采访近一个月之后,写出了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并在全疆及中央媒体上刊发。我没想到的是,因为这篇报道,谢新民和他的19名学生被接下山,到县城来上学了,谢新民还被评为"全国劳模" 。 权鹏飞的文章梦 幻 尼 雅(一)尼雅是什么? 尼雅是一首诗、一首歌。 尼雅是天国里的“极乐世界”,是“海市蜃楼”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真实显现,是编织童话和梦想飞翔的摇篮。 尼雅,这个曾被荒漠掩埋了18个世纪却又一下子从地底横空出世的庞然大物,这个拥有在木简上从右向左书写 “死文字”佉卢文的神秘地域,这个遍地都是黄金珠宝和无价之宝的风水宝地,这个不知地下埋有多少古代精致绝伦文物的沙漠腹地。 你难道是一条深居古西域的中国龙吗?要么掘地三尺沉睡千年不醒,要么浮出瀚海,凌空一跃,鳞光四射,烈焰飞溅,搅得天地间一片欢腾。 尼雅,你是如此地让人向往、让人魂牵梦莹,甚至连盗贼也九死一生反而“前仆后继”和“义无返顾”。 哎,不去尼雅一辈子后悔,去了尼雅后悔一辈子。 尼雅,你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 叫我说——尼雅,听起来浪漫,看起来惨烈,想起来悲壮啊! 尼雅深埋的稀奇宝藏和神秘文化实在太多了,而由此引发的各种猜测、欲望、美梦、乃至抢夺也确实在所难免。尼雅探秘,这是多少人渴望已久的事情啊!笔者作为曾多次有幸进入尼雅的“不速之客”,想把自己去秘域尼雅的感悟和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尼雅传说——遥远的记忆传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有个尼雅古城,住在沙漠古城堡里的老国王有三个美丽如花的公主和十八峰金骆驼。老国王许诺公主:待出嫁时,每位公主将得到六峰金骆驼作为陪嫁。可是,当老国王将三个公主答应许嫁给本国最优秀的三个部落头领时,没料三个公主都没看上这三个头领,她们的意中人全部选中了邻国的首领。这样一来,为争夺美女和财宝,阴谋、算计、决斗、杀戮、战乱在小小的尼雅古城狼烟四起,把个沙漠古城闹得乱轰轰的没个宁日。老天爷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掉来风魔惩治这个不守安分的地方。于是,风魔便使出全身解数,立即在尼雅古城旋起黑色沙尘暴 ,黑风暴整整刮了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夜,最后,整个古城连同老国王的十八峰金骆驼全部被埋在了沙漠下面。古城消失了,一切归于平静,是非恩怨和纷争流血一去不返了。 在民丰县的百岁老人中,我还听到了他们的爷爷讲给他们的一个很早以前的故事——从前,一个本地的骆驼客到沙漠深处打柴禾,不料迷了路,他越走越远,心里充满了恐惧。正巧,那天天不作美,沙漠里突然起黑风暴,骆驼客吓得连忙钻到骆驼脖子下面躲风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黑风暴暂时停下来,骆驼客本能地以手撑地想起来,突然觉得手心下一个硬东西垫着了他,骆驼客从沙子里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古代的铜镜,骆驼客满心欢喜地装在口袋里。当他拉骆驼起来时,骆驼不听话,骆驼客就用鞭子猛地抽了一下骆驼,骆驼惊起,后蹄扬起一片沙子,就在沙子落地的地方,地面鼓起一个小沙包,沙包的一角露出一小片木质东西,骆驼客连忙跑过去一刨,竟出来一个木头箱子,打开箱子,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骆驼客忙将铜镜也装进了箱子,然后抱着箱子又贪心地在旁边找了一个地方想寻宝,他刚挖了两下,一个死人的头骨从沙漠里露出来,骆驼客吓得连箱子也仍掉跑了。一路上黑风暴又起来,骆驼客还象前面一样爬地躲闪,风梢停时,他又想撑地起身,还和前面一样,手底下有硬物,他本能一抓,到手的却不是铜镜,手上抓着的竟是第二个骷髅头。骆驼客吓得屁滚尿流,掉头就跑。跑没几步,腿软卧地,一路爬着逃命。当他爬到天黑时分,一下子昏过去了。第二天他被另外一个打柴禾的年轻骆驼客恰好发现,才救了一条命。当骆驼客苏醒过来后,他一直反复说了三天三夜胡话——沙漠里有财宝,财宝里有魔鬼,千万别再进去,误进千万别碰。三天后,这个只身闯沙漠寻宝的骆驼客就死了。 从此,在民丰当地的年长者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遥远的沙漠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古城堡,城堡里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只是这些金银财宝全部掌握在魔鬼手里,谁都可以进去拿,但是,谁最后都拿不到,谁最终都走不出沙漠。 [待续。此文今年已被《新疆都市报》、《亚洲中心时报》、《和田报》、《新疆青年》、《新疆法制报》杂志五家媒体隆重刊发。] 和田的维吾尔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里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 天生爱化。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热情俊郎,浪漫风趣。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