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菾菜根 |
释义 | 异名出莙荙儿、莙荙根(《饮膳正要》)。 来源为藜科植物菾菜的根。 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 甜菜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5℃。生育期平均气温在19℃以上;≥10℃的总积温达3100℃ 有利于叶丛生长和块根的膨大;适宜块根生长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整个生长期需要350mm的降水量。甜菜是长日照作物,通过春化阶段的植株,需要日照12h和30d以上的时间才能开花结实。植株通过春化时间对低温的要求与日照长度有关。延长日照时间.可体甜菜在较多高湿度下开花;相反,降低温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花对日照长度的要求。在12-15℃温度条件下,给予连续光照,经过100d左右能全部抽薹、开花,并得到成熟的种子。经过春化后的种子、母根或植株,只有在温度适宜和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如春化后播种或种植温度过高,或日照时数过短,都有解除春化的可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择直径2.5mm以上,千粒重20g以上,发芽率不低于75%的种球作种。为便于播种,机播的需预先将种球表面磨光。在土壤5cm深处日平均温度稳定在5℃以L时为播种适期。春播区,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区在前作收获后立即播种,不能晚于7月初。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0%。干旱地区宜进行秋冬灌溉或早春灌溉。无灌溉条件的应及时抢墒播种或浇水播种。播种方法:①条播,有开沟平播和平播后起垄及上条播三种形式。 播种深度3-4cm为宜,用种量为22-25kg/hm2。②点播,随施种肥(优质农家肥混适量氮磷化肥)。每穴点种5粒左右。轻镇压后,覆土3-4cm,播后再镇压。浇水点种的,需隔日镇压。用种量为15-22kg/hm2。 田间管理 幼苗期在施足种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也不灌水。在1对真叶期进行疏苗,2-3对真叶期定苗,行株距(50-66)cm X(20-25)cm,密度6万-10万株/hm2,同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为15-18cm。叶丛繁茂期结合定苗追施氮 肥,每1hm2施氮素60-75kg。有灌溉条件的于追肥后灌水,隔半个月再灌1次水,灌后及时中耕松土。非灌溉区,于定苗后15d和30d左右分别进行中耕松土,深度15-18cm,以利块根膨大。块根糖分增长期如土壤肥力不足,出现脱肥现象,需要根外追肥,每1hm2喷施有效浓度0.1%氮、磷、钾(等比例)营养液750-900kg。中国东北、华北春播甜菜产区,处于雨季,土壤水 分一般能满足甜菜生长需要,一般不灌水,但需注意排水,以防内涝。如土壤持水量低于70%时,以及西北春播甜菜区,一般每隔10-15d灌1次水,每次灌水量600m3/hm2。收获前30-40d,叶色由绿色逐渐变黄绿色,根含糖分不断增加为糖分积累期,需通过水肥管理,防止叶片早衰,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加速蔗糖的合成和输送,叶面追肥喷洒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浸水液或硼砂、硫酸锌溶液等都有显著的增糖效果。土壤湿度低于田间 土壤最大持水量60%时,需灌水,收获前20d左右停止灌水。 病虫害防治 在甜菜植株生长过程中,由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为害,主要有立枯病、褐斑病、黄化毒病。白粉病和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甜菜象甲、地老虎、甘蓝夜蛾、大黑金龟子、甜菜跳甲等。 植物形态菾菜,又名:糖萝卜。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肉质,肥厚,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紫红或黄白色。茎直立,有沟纹,光亮。基生叶矩圆形,长20~30厘米,宽12~18厘米,全缘而成波状,叶面皱缩不平,有粗壮的长叶柄;茎生叶较小,菱形或卵形。花序圆锥状;花小,黄绿色,通常2或数个聚生;花被6裂,裂片背部有棱,基部和子房结合,果期变硬,包覆果实;雄蕊5,生于肥厚韵花盘上;子房藏于花盘内,柱头3枚。果聚生,球状,褐色;种子横生,扁平,双凸镜状,种皮革质,红褐色,光亮。我国普遍栽培,以东北及内蒙古栽培较多。 采集秋季采挖。 化学成分含甜菜碱0.52~0.70%;糖19~20%,其中主要为蔗糖,还有少量的葡萄糖、果糖和棉子糖;另含戊聚糖、果胶、纤维素、淀粉。此外,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 药理作用根有通经作用,其有效成分称甜菜素,可能即甜菜碱,对牲畜无毒;但在某些条件下(如遭受各种真菌癌染后),含较多的亚硝酸或硝酸盐。叶含草酸、钾盐,还可能产生氰酸,牲畜(如猪)食之,有时可中毒。全草对猫蛔虫有效,它不含芸香甙,也无抗菌作用。 性味《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饮膳正要》:"通经脉,下气,开胸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