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邱家女姑村 |
释义 | 邱家女姑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西北方向,赵园路西侧,距办事处3公里。东邻胶济铁路、流亭国际机场,西靠胶州湾畔,双元路东侧,南与李家女姑村相毗连、流亭工业园近咫尺,北与王家女姑村仅一路之隔。 明末年间,邱氏从云南大槐树底下迁至女姑山以北立村,故邱家女姑村,沿用至今。 邱家女姑村,1949年6月建立村政权。1949年6月前隶属即墨县仁化乡;1949年6月隶属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流亭区;1951年7月隶属青岛市崂山办事处流亭区;1956年7月隶属青岛市崂山区女姑乡;1958年9月隶属崂山效区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10月隶属崂山区流亭镇;1984年4月隶属崂山县流亭镇;1988年11月隶属崂山县仙家寨人民公社;1994年6月隶属城阳区流亭镇;2001年至今隶属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 邱家女姑村地处冲积平原,南北最大距离1.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2.2公里。2000年全村土地总面积660亩,其中农用地340亩,建设用地320亩。土地肥沃,最适宜种植粮菜等农作物。随着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大,2001年根据街道规划全村农用地全部转为建设用地,结束了历代以农耕为业的生产局面。 解放初期全村共有87户、310人,到2002年全村发展到320户,总人口900人,自然增长率为8‰。全村有邱、赵、袁、刘、李等6个姓氏,皆为汉族,其中邱氏、赵氏最多,各占总人口的25%。 邱家女姑村历代以农为业,以种植玉米、地瓜为主。解放初期,因生产条件差,产量低,仅能解决温饱问题。1964年邱家女姑村被青岛市确定为蔬菜专业队,充分发挥地质肥沃优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1981年种植面积达到460亩,单产2000公斤,经济收入3.9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到2000年蔬菜种植面积占农用地的100%。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种植蔬菜技术不断提高,种植品种不断增多。2000年全村共有蔬菜大棚3个,小拱棚30个,总面积120亩。蔬菜品种由原先单一的大白菜、萝卜增到种植青椒、黄瓜、西红柿等20余个。亩产值达万元,年总收入达200余万元。其中邱家女姑的青椒以其个大肉厚鲜嫩畅销岛城各地。 二十世纪70年代初,邱家女姑村实施工业兴村战略。1972年办起了第一个村办企业—邱家女姑村养鸡厂。年产值30万元,利税3万元。后相继建起了窑厂、矾土加工厂。80年代又成立了服装加工厂、干燥剂厂和面粉加工厂。1982年全村工业总收入18万元,利税2万元。 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经济走招商引资之路。村“两委”不断加大“硬、软”件投入,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1997年第一家外资企业—韩国青岛星都服装有限公司落户邱家女姑村。自此拉开了邱家女姑村招商引资的序幕。后村“两委”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通过组团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到2002年“三正电子有限公司”“苍晟针织有限公司”两个韩国企业又相继驻扎邱家女姑村。2002年全村共有外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7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98年以来,邱家女姑村被城阳区先后评为“吸引外资先进村”、“对外开放先进村”。 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2002年共有个体私营企业20家。年产值650万元,实现利税15万元。优越的地域条件,使邱家女姑村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外来务工者达3000余人,有利的拉动了第三产业。到2002年,全村从事饮食服务、商贸、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户达70家,从业人员230人,年纯收入高达140万元。2002年全村总收入95万元,人均4350元。 邱家女姑村十分重视村庄治理和建设。早在1961年全村通电,1984年形成电网;1991年投资60万元引进青岛自来水进村入户,结束了历史上挑水吃的局面。1982—1990年间,根据村庄规划,投资40万元对进村路和中心街进行拓宽、改造和硬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7年把改变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地域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年总投资130万元对全村所有街道进行改造、硬化、绿化,对中心街进行亮化,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总硬化路面660平方米,石砌深3米、宽3米、长360米的中心街排水沟一条,其他路两侧石砌水沟总长600米,安装路灯40盏、路两侧栽树种花总计350株。中心街西端建花园一处,总面积2600平方米。花园中央造一雅致的的凉亭一处,四周花草结合、乔灌交错,弯曲小道四通八达,供人漫步,成为村庄的一处亮点,供人们休闲游览。 经济的发展为群众带来了实惠,60年代始,村两委为孤寡老人实行“五保”;2000年始对女50岁,男55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600元,每逢老人节、春节为每个老人发放花生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不等;1992年始为广大农民投保,当年参加人数35人,每人由村补贴12元,到2002年,参保人数达350人,村两委为投保者累计支付投保费23000元;1991年始为独生子女支付备用金,到2002年,共为独生子女投保及二胎奖历计7.5万元。 邱家女姑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93年成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卫生清扫保洁制度、社会治安保卫制度等。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创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使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1997年,村两委以创建文明村庄为载体,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优美环境、优良社会秩序为重点,对村庄进行了全面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年被城阳区评为“安全村庄”、“文明村庄”。被区爱委会评为“卫生合格村”。1999年,被青岛市评为“社会主义文明村庄”和“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