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园 |
释义 | 淮北第一名园--秋园 秋园,位于古镇板浦的南郊,是国民党两淮盐务管理局长缪秋杰所建,民国十九年动工,至二十六年初具规模(1930-1937)。共占地一百余亩,既吸收江南园林的建筑艺术,又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园内有山有水,有园有林,人工天然,浑然一体;山水园林,相辅相成。实为人们浏览休憩的大好所在,被誉为淮北第一名园。(园名乃取缪秋杰名字中的“秋”字,故名“秋园”。) 一进嵌有“秋园”大字的园门,有一用坐地松精心编制成的栩栩如生的孙悟空迎接游客的生动造型;中心“花径”两侧青藤盘绕的“花篱”将公园分为两半。 秋园的北半有花圃、温房,盆栽和露天花卉,奇葩竞放,四季不断。花圃间有翘角飞檐的古朴典雅的六角“茅亭”和民族风格的“茶亭”,花丛间挺立着许多玲珑峭拔的假山奇石,还有回环幽雅的木栏曲廊相衔连,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圆形的纪念陶澍的“景陶亭”。 秋园的南半有绿茵如毯的“大草坪”,荷莲点缀的“红莲池”(俗称“龟腰桥”),奇石堆叠成各种禽兽状的“小花山”,精雕细刻、美观曲折的“观花廊”,挂满串串珍珠般葡萄的“碧纱笼”;还有千姿百态的“菊展馆”,展示秋园布局供导游的“模型馆”和一幢近代化富丽堂皇的欧式“洋礼堂”。 秋园的西南,耸立着两株精心修剪而惟妙惟肖的“猴柏、鹤松”。公园四周为翠链玉带般两岸垂柳的人工小河,河面上横跨着几座别致大方的石拱桥;河外边积土成山,拼石为峰,建成云台山、海州山等山峰造型,峰回路转,步换景异,并按淮北各盐区地理位置设计成各个大盐滩模型。另外,秋园内还建有一动物园和露天球场。 一九三五年,缪秋杰调任四川盐运使,板浦盐商们在园内“花径”路南的草坪前,树立了一座镌有“泽被淮鹾”四个大字的“去思碑”(由清末举人、板浦垣商汪乐安手书)。 秋园建成开放后,便被誉称为“淮北第一名园”。整个公园布局严谨,错落缜密,假山真水,花木掩映,令人咫尺之间,感发迥异,赏心悦目而流连忘返。 1938年,国民党灌云县政府执行“焦土抗战”政策,在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守维的直接指挥下,由自卫团连长陈少山带人将秋园内遍浇汽油,后点燃炸药,使这一名园毁于一旦。 日寇占领时,在秋园北护城河石桥边建了座碉堡,秋园内建成座地下室水牢,地下室旁则成了屠杀中国人的刑场,日寇官兵还在这儿举行过刀劈活人的比赛。据说有一次日寇暴行后,残遭集体屠杀的十多位遇难同胞中,唯有一人脖子气管尚未被砍断,他艰难地爬到园南一户窑民家门口讨水喝,但只喝一口便绝气而亡…… 解放后,这儿被平整成苗圃,成为“板浦果园”的果木生产区。 1996年底,板浦果园在县、镇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规划修复“秋园”各个景点,经过努力,一座古色古香的“秋园”大门即在旧址上建成,(门楣上“秋园”两字乃缪秋杰的女婿、前国家农林部部长何康手书。)但因为种种原因,其余规划夭折。 近几年,板浦镇积极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又将恢复秋园景点及兴建秋园南“小桃花岛”等纳入党委、政府的规划兰图,并打算在秋园内旧有“地下室水牢”附近建立一座“抗日战争时期遇难同胞纪念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