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髡残苍翠凌天图 |
释义 | 《苍翠凌天图》悬崖曲径,栅木院门,林中瓦舍隐现,一人坐于案前,似有所思。曲径而上古屋依摩崖而建,得苍茫高古,幽深静谧之气。再续其上,山路直通峰顶。周围奇峰峻岭,磅礴逶迤,古树苍翠挺拔,涧谷飞泉壁挂,横霭迷蒙。山石树木用赭石勾染,焦墨点苔,浓墨描写。用笔放纵洒脱,令人叹为观止。 名画档案名 称:《苍翠凌天图》 作 者: 残 创作时间:清 尺 寸:纵85 厘米,横40.5 厘米 材 料:纸本,设色 收 藏:南京博物院 名画赏析禅理的深奥玄妙,禅僧的机锋警语,禅宗所特有的瞬间顿悟的思维方式,凝炼含蓄的表达方式以及适度淡泊的审美情趣,一直都是“文人画”所极力追求的,所以士人论画都认为“画贵有禅气”,“禅气”者正是以“禅”去观察自然、理解自然、概括自然进而渗透在画面上的一种特殊气息。清初画坛,“四僧”( 残、弘仁、朱耷、石涛)的画风之所以能相对“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而形成一股新的潮流,关键就在于“四僧”的画作富于这种“禅气”。清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说:“石道人残笔墨苍莽高古,盖胸中一股孤高奇逸之气毕露笔端。”的确,“四王”作画着意于笔墨,而“四僧”论气韵。画中有作者的自题诗:“苍翠凌天半,松风晨夕吹。飞泉悬树杪,清磬彻山陲。屋古摩崖立,花明倚披。剥苔看断碣,追旧起余思。游迹千年在,风规百世期。幸从清课后,笔砚亦相宜。雾气隐朝晖,疏村入翠微。路随流水转,人自半天归。树古藤偏坠,秋深雨渐稀。坐来诸境了,心事托天机。时在庚子深秋石溪残道人记事。”钤有“石奚谷”、“电住道人”白文印二方。署年“庚子”,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 年)。 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在这幅画中,作者向我们透露了绘画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图中两楹小屋坐落于古树掩映之中,屋前轻岚浮动,山道自此处始,清泉及此处止。在这山水的交汇处,一道人凭几而坐,享受着这个平和而无欲的境界,画中的道人正是作者本人,作者也正是在这种境界中达到顿悟的。正如他所说“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此六法”,以禅入画,画中有禅,正是作者山水画的绝妙之处。在那段带有叙事性质的题画诗中,作者还记述了他沐浴于山水自然之中的适意自在的感受,点出了他能与大自然达到的和谐和默契,表达了参禅与笔墨的关系。 此图笔墨沉着,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先以湿笔淡墨而后以干笔深墨层层皴擦,苍茫浑厚,似有元人王蒙的面貌。又以赭色勾染,凝炼圆浑、简洁空灵,焦墨点苔,远山峰顶,以少许花青勾皴,山势层峦重叠,顾盼、朝揖、宾主、向背分明。间以烟云迂回其间,使全图密而不塞,意境深幽,峰峦浑厚,笔墨苍茫。前景树石之后一片轻岚,空灵静寂,是全图的精神所在,不仅衬托着前景松树的兀立,也为图中的中心人物的安置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图中曲折的山道若隐若现,沟通了整个画面,从高处款款流下的一股清泉时断时续使全图充满着动感。《山水纯全集》曾评价这幅画“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 清秦祖永《桐荫论画》曰:“石道人髡残笔墨苍莽高古,盖胸中一股孤高奇逸之气毕露笔端。此段文字着意于苍莽高古和孤高奇逸,前者论笔墨后者论气韵。以此图而言这个分析是精到的。此图笔墨沉着,先以湿笔淡墨而后以干笔深墨层层皴擦,苍茫浑厚,似有元人王蒙的面貌。然而其中也不乏凝炼圆浑、简洁空灵的中锋勾勒,以及山头石上之浓墨大点,恰似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来。山势层峦重叠,顾盼、朝揖、宾主、向背分明。间以烟云迂回其间,使全图密而不塞。《山水纯全集》以为“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其中前景树石之后一片轻岚,空灵静寂,更是全图的精神所在。这片云气一则衬托前景松树的兀立,再则为此图的中心人物的安置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山道曲折,有隐有现,沟通了整个画面,似将观者的视线从前景曲折盘旋而上,直至高而遥远的关隘。一股清泉从云雾弥漫的高处款款流下,时断时续。山道由下而上,清泉由上而下,使全图充满着动感。 当我们的视线从下往上,最后迎着我们的是题识。这由长短不一的线所组成的图案中,石溪向我们透露了绘画所不可能表达的信息。题曰:“苍翠凌天半,松风晨夕吹。飞泉悬树杪,清磬彻山 。屋古摩崖立,花明倚磵披。剥苔看断碣,追旧起余思。游迹千年在,风规百世期。幸从清课后,笔砚亦相宜。雾气隐朝晖,疏村入翠微。路随流水转,人自半天归。树古藤偏坠,秋深雨渐稀。坐来诸境了,心事托天机。时在庚子深秋石溪残道人记事。”在这段带有叙事性质的题画诗中,石溪记述了他沐浴于山水自然之中的适意自在的感受,表达了自己能与大自然达到和谐和默契的满足,表达了他心目中参禅与笔墨的关系。图中小屋两楹,坐落于古树掩映之中,屋前轻岚浮动,山道自此处始,清泉及此处止。在这山水的交汇处,残道人撩几而坐,“坐来诸景了”,一了而百了,好一个平和而无欲的境界。石溪正是在这种境界中达到顿悟的。他曾说:“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此六法。”以禅入画,画中有禅,正是石溪山水画的绝妙之处。 画家小传髡残(1612~1673 年),字介丘,号石溪,自称残道人、电住道人、石道人,俗姓刘,湖南武陵人(今常德)。少弃举子业,二十岁时出家为僧,初名智杲,后更名大杲。石溪是一个天资高妙、性情直硬、崇尚气节的人,出家后交游的主要是几个明朝的故老遗民,如顾炎武、钱谦益等。擅画山水,笔墨苍茫,峰峦浑厚,风格雄奇磊落,与石涛号称二石。传世作品有《苍山结茅图》、《山高水长图》、《苍翠凌天图》等。 艺术价值残的代表作品; 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代表了残的绘画成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