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源镇
释义
1 甘肃渭源县清源镇

清源镇,地方镇名。在中国内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清源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

介绍

地处渭源县中心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依路园镇,西与祁家庙乡、庆坪乡接壤,南与五竹镇和锹峪乡为邻,北接新寨镇、北寨镇。全镇有25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9470户,39837人,耕地面积83705亩,总面积约为209.5平方公里。316国道、定渭、临渭公路穿境而过。

气温

境内清源河由南向东穿行10余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63248亩。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最高海拔2452米,最低海拔2040米。年平均气温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7℃。年总日照期242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43.7毫米。

粮食作物

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小豆、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当归、党参、大麻等。古迹名胜有马家窑文化的魁星阁遗址,齐家文化的上关坪遗址、王韶堡、灞陵桥、鸟鼠山、品字泉、秦王寺等。境内柳树湾至池坪苏家山之间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秦长成遗址(属省级文明保护单位)。且有渭源八大盛景之一的七圣雾雨等自然景观。

经济建设

渭源县清源镇近年来始终把禁毒工作同经济建设等重头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结合镇上实际,通过“抓核心、抓机制、抓基础、抓关键、抓巩固”,全镇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被市委政法委确定为“三级无毒乡镇”。

为了使禁吸戒毒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够经常抓,经常管,清源镇把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禁毒网络作为禁吸戒毒工作的核心来抓,全镇217个村民小组都确定了禁毒工作信息员,同时抽调2名年轻干部具体负责禁毒工作。与此同时,结合全镇实际,镇上每年把禁毒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禁毒指标,镇上与各村、各单位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严格实行禁毒工作督查考核通报制度,将督查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从而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制度上确保了工作、责任两到位。

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镇上认真扎实开展对全镇有吸毒史人员的社会帮教工作,每一名涉毒人员均成立了由驻村干部、村社干部、派出所民警、家庭成员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帮教组织,制定帮教工作职责,签订帮教责任书,突出人性化的工作理念,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奖惩。并且,在帮教工作中坚持把帮教工作与送科技、送法律、送温暖活动结合起来,与安置就业结合起来,与面对面的交流感情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帮扶干部主动上门走访,全面了解被帮教人员的想法、居民的看法等,寓感情交流于帮教之中,以真诚换感情、以感情增信心。结合帮教对象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对城镇居民积极介绍低保政策,动员其积极申请领取社会低保金;对农村户口的贫困涉毒人员,在发放救济面粉等救灾物资时予以优先照顾;对有能力致富的吸毒人员,通过帮助贷款等多种形式,让其发家致富。

在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重点人口帮教的同时,还集中开展踏查铲毒专项行动,巩固禁毒成果。每年7月份,由包村领导带领镇、村干部逐山逐沟逐坡逐户逐地进行踏查,从根本上杜绝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的发生。

2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

清源镇位于城东沙漠边缘,镇域面积16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719亩。辖15个行政村,即:新地、新东、清泉、发展、新西、王家新庄、羊庄、东槽、中沙墩、蔡家寨、宣家庄、周府庄、清源、曾家堡、刘广寨,下设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51人。镇政府驻蔡家寨村。有中小学17所,在校学生5175人;有卫生院4处。境内有省级文物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和沙漠公园、市沙产业开发中心、区治沙站等单位驻在镇区;皇台万亩葡萄基地、清源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已初具规模。

该镇制种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产业优势。镇与区种子公司、农科院、瓜菜研究所等单位联系,引进西红柿、籽瓜、玉米、辣椒等制种项目,发展制种面积6000亩。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形成以蔡家寨村为中心,向周围村组辐射发展的趋势。苗木品种由原来较单一的白杨、沙枣等品槐、刺槐等经济林苗木40多个品种及牡丹、芍药、丁香等10多个花卉品种,运销范围达新疆、内蒙、宁夏等省区。规模养殖稳步发展,建立了东槽规模养猪示范点,引进三元杂交瘦肉型猪进行繁育推广,发展规模日趋扩大。全镇规模养殖户达2560户。

清源镇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建立以酿酒葡萄、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区,建好以蔡寨商贸一条街为主的商业长廊,着力培育二、三产业和饮食业为主的各类服务项目,努力建成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主的小城镇。

3 山西清徐县清源镇

介绍

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清源县。金大定29年(公元1189年)于县之东境置徐沟县。1952年7月,清150源、徐沟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称为清徐县,县城在清源镇。全县辖4镇9乡,193个行政村,211个自然村,总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全县有流动人口7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暖气片、焦化企业打工),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460人。

概况

清源镇农业

清徐是省城太原的市郊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北部,太原市南端,属晋中平川的一部分。汾河由北,向南横贯全县中部,流长19.5公里。县境北与太原市南郊接壤,东与榆次市、太谷县毗连,南与祁县、文水县为邻,西靠古交市和交城县。根据1984年全县的土地详查:全县土地总面积609平方公里。其中平川占全县总面积的65.98%,山前洪积扇占5.67%,山区占28.35%。县城主干的公路四通八达、循环成网,青银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农业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共有耕地45万亩,其中水浇地3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保浇地的目标。近年来,按照“东抓节水西治山、中间开发汾河滩、植树造林绿山川”的思路,动员和组织清源县人民大搞以节水灌溉、治汾工程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9年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夺得山西省农建最高奖项“禹王杯”。“粮菜牧果”四大产业有了新发展,农业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全面实施了“蔬菜下河东、葡果下平川”战略。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建设,组建了陈醋、芦笋、葡萄系列饮品、蔬菜、畜产品、豆制品等八大“农”字号龙头企业集团,建设了小武、高白、东于、六合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种子包衣、节水灌溉、秸杆还田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副产品以鲜、嫩、活、新为特色,每年向省城提供500余个品种。

乡镇企业

清徐镇工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现已形成了食品加工、建材、铸造、煤焦、化工、机械冶金等多元发展的城郊型工业框架,是中国最大的暖气片生产基地、冶镁征税基地、食醋生产基地和优质冶金焦生产基地。暖气片年生产能力已达1.5亿片,产品销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食醋年产量达5万吨,创出了“东湖”、“水塔”两大名牌。近两年来,清徐县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新上了一东盛机焦、五星陶瓷、精密铸造、万吨精品醋等一批市场占有率、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三高”项目,成为清徐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清徐实现“二次创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点

在率先发展大潮中,清源镇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以煤焦化工、清洁能源、精密铸造、新型建材、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以大规模养殖牛、猪、生物技术开发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和以商贸、运输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等三大特色产业。二OO四年,清源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山西省之首,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心镇之一。

经济发展

2002年以来,清源镇依托县城优势,以服务企业、服务农村为主线,响亮提出了“三年总量翻一番,财政收入过亿元,三晋大地夺首镇”率先发展目标。到2004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5.8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37亿元,较上年增长2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全县首位,实现了“三晋大地夺首镇”的率先发展目标。其中税收上千万的企业有三个(美锦集团、梗阳焦化、迎宪焦化),上百万元的有10个。

战略性调整

三年来,清源镇狠抓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农业发展齐头并进。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美锦集团、梗阳焦化、迎宪焦化、五星陶瓷、华清精密齿轮、阳光圣陶、麦迪制药等七大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产业格局。农业上形成了以恒达养牛、龙海养猪、金元老陈醋、来福老陈醋、昌茂生物技术开发为主的“五龙戏珠”农业产业化格局和以“三基一园”为主的调产格局,以商贸城、餐饮和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几年发展也十分迅速,清源经济形成三足之势,为全镇就业带来便利良机。大北单元住宅楼区、牛家寨综合办公楼、农村道路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完成为全镇加快城镇化步伐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清源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清源镇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建立以酿酒葡萄、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区,建好以蔡寨商贸一条街为主的商业长廊,着力培育二、三产业和饮食业为主的各类服务项目,努力建成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主的小城镇。

基础设施建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卓著,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九五”以来,清源县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以县城为主体的城乡基础建设。先后完成了县城煤气输配、文源路拓宽西进、凤仪街改造、环湖路打通、自来水复线、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建设骨干项目,特别是1998年完成了文源路西进这一在全省县城建设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构筑了县城一体两翼三城的新框架,为实现撤县建市奠定了基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进入中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行列。1998年清源县实现了平川村村通油路,“一条汾三座桥,河西河东大循环,四纵四横为骨架,乡村公路联成网”的公路格局已经形成。在完成清源县变电扩容的基础上,兴建了110KV大寨变电站,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力紧张的状况成为历史。程控电话发展到16000门,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460户。

行政区划

迎宪村,清源村,仁义村,西关村,徐沟村,北录树村,张闫村,毛儿梁村,郝闫村,油房堡村,北营村,平泉村,西木庄村,小北村,西范庄村,牛家寨村,大北村,六合村,贾兆村,东范庄村,大峪村,柴家寨村,南营留村,上固驿村,罗家庄村,吴村,陈家庄村,上闫村,春光村,孔村,温南社村,北尹村,同戈站村,南录树村,黑城营村,赵家堡,村闫家营村,红城村,大寨村,马庄村,龙家营村,东湖社区,南二街社区,北二街社区。

相关信息

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总队等部门综合测评的“中国明星镇——中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排定,清徐县清源镇作为我市惟一一家入选城镇,荣获中国千强“中国明星镇”殊荣。

这次“中国明星镇——中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的选定,是在全国近2万个建制镇中,按照“综合实力强、发展水平高;特色企业多,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基础设施好,群众生活水平高”等硬条件综合测评的,只上榜清徐县清源镇一家。近年来,清源镇因其综合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而成为赫赫有名的“三晋第一镇”。率先发展的这几年中,清源镇领导以产业集聚、发展民营企业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了以资源型经济为特征的优势产业群和以食品加工业为特征的生态产业群,涌现出在山西省乃至中国都有影响的美锦集团、梗阳集团、迎宪集团、恒达养殖、昌茂生物等一批规模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使清源镇的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1.03亿元、2004年的4.38亿元,一跃猛增到今年前9个月的8.2亿元,3年连着翻了几番。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后,清源镇利用地处县域中心的有利位置,发挥镇、村、驻地企业三个积极性,大力进行旧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使清源镇出现大北村、罗家庄、油房堡、牛家寨、吴村等一批文明村镇。2003年,清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12元,2004年为4760元,今年清源镇的经济发展势头更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大超过去年,达到更好水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2: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