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丽东村
释义

丽东村地处浙江丽水市城关镇东部。1950年为城区第五至十行政街,1952年5月属大众镇,分为第一至七街。1956年3月组成继光、群勇、群力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0月属城关镇。1959年,3社合并为继光生产大队,1966年10月改为红旗大队,1981年12月更称丽东大队,1983年3月改为丽东村,隶属城关镇。1992年有484户,1148人。

简农业生产 粮田向种田能手集中

1959年有362户,1173人。耕地1322亩,产粮85.82万斤,亩产649斤,人均口粮381斤。经济收入6.97万元。1962~1965年,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等措施,1965年粮食亩产达到887.4斤,人均收入48.69元。1978年总收入41.09万元,人均收入128.50元。粮食亩产达1629斤,并连续4年增产,成为全县粮食高产典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1980年粮食总产185.18万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承包田向种田能手集中,全村分9个农业生产组,农业承包户159户210人,占总劳动力的26.3%。并实行贴农金、大队负担农业税、水利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1984~1989年,共支出补农贴农经费35万余元。耕地面积因国家征地需要逐年减少,但粮食产量仍有增长。1991年成立吨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支出补农款10万元。1992年耕地212亩,粮食总产42万斤,柑桔23万斤,农业总产值78.43万元。

经商办厂 形成综合性集团公司

1949年后的30余年间,村民个人经济收入主要靠生产队低微的工分,集体资金十分单薄,要依靠国家扶持,村曾小规模地组织手拉车队、泥工组以及办小型碾米厂等副业,收入均少。1959年副业收入6.97万元,人均集体分配28.73元;至1970年,人均集体分配94.70元。

80年代,在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利用地处城关镇重点开发地段的优势,开始兴办工商企业,壮大村级经济,由单一粮食生产调整为多行业、多层次的产业结构。1980年首先开办有200多床位的红旗旅馆以及红旗饮食店,在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上,成为丽水地区之先驱。此后,重视兴办工业企业。1981~1985年先后兴办丝绸厂、提花厂、水泥预制厂、农机厂、电机厂、建筑工程队、丽东停车场、汽车修配厂等企业。1984年,全村总产值354.90万元,是1978年的8.65倍,其中企业产值269.70万元,占76%,是1978年的3.9倍。净收入30.6万元,增加集体积累19.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10元,是1978年人均收入的5.5倍。

1987年,村领导大胆闯入高新技术领域,投资80多万元建成生产S--羧甲基L--半胱氨酸的生化厂。1988年,从事工、商、运输、服务、养殖等专业户111家,年产值221万元,获利36.74万元,户均收入3310元,税金13.96万元。1989~1990年,办生产塑料鞋的塑料厂和生产无水三氯化铝的莲城合成化工厂,这两厂很快成为村龙头企业。

1990年,全村总产值164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48元。1991年村办企业13家,其中工厂6家;个体工商户135家,产值350万元,税金25万元。

丽水市实业总公司

1992年1月,村党支部书记周小平、村委会主任俞日云,经多方努力,成立丽水市实业总公司,深化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将一些松散型经济结构调整为紧密型结构的经济实体,形成农、工、贸、副综合性集团公司。总公司下设农业开发公司、商业服务公司、化工工业公司、上海浦东分公司、海南海口分公司和塑料厂、有色金属材料厂、蓄电池隔板厂、建筑工程队及广西防城东兴镇贸易代办处(中越边境贸易点)。是年,总公司先后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10多个新项目,创办隔热防水粉厂、环保设备厂和硫酸铜车间、圆筒编织厂、皮塑公司等。共引进资金368万元,各种企业人才92人。从四川引进的BFS--神珠牌隔热镇水粉产品,获十九届国际发明银奖,为高新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厂,3~12月产值309.44万元,销售221.98万元,实现利润13.93万元。1992年总产值3298.6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235.07万元。

丽东新村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村民的生活大为改善。1992年,人均收入1705元。村民拥有汽车10辆、摩托车48辆、彩电305台。1981~1986年,兴建丽东第一新村,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户均250多平方米,70%的村民住上新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7~1992年,又建丽东第二新村,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由村投资,为第一、二新村户户装上有线电视,并安装一级广播音箱381只。1987年,建成村文化中心,占地1028平方米。设有图书馆、球棋类室、民兵学习室、老人活动室、幼儿园等。

老有所靠而幼有所依

村实行"老有所靠、少有所教、幼有所依、全民公费医疗"的福利保障制度。1992年,与丽水市中医院合办丽水市中医院丽东分院。拨款100万元创办老人福利基金会,建立老人退休金制度(1993年每人每月50元),五保老人实行"五包"。村设奖学金制度,奖励中小学优秀学生和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到小学实行免费入学。1990年全村村民基本脱盲。1992年在校小学生148人,中学生90人。历年累计考入大中专院校39人。

荣誉证书

1982年,村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党支部。1984~1992年连续被中共丽水市(县)委、市(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市(县)文明村。1987年,村青年民兵之家被省军区授予"红星青年民兵之家"称号。1990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省文明村。1992年,村办企业、治保调解、计划生育、教育卫生、老年协会、妇女、民兵、俱乐部等都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1987年以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薛驹、李泽民,省长葛洪升,省政协主席王家扬等先后来丽东村视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