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水镇
释义
1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

全镇辖32个自然村,共有4547户、12500人,其中农户3865户,11400人,耕地面积14124亩。清水镇辖32个村委会(燕家台村、李家庄村、梁家庄村、台上村、上清水村、下清水村、田寺村、西达摩村、洪水峪村、上达摩村、达摩庄村、椴木沟村、梁家铺村、塔河村、黄安村、龙王村、黄安坨村、黄塔村、八亩堰村、简昌村、艾峪村、双涧子村、张家铺村、杜家庄村、张家庄村、齐家庄村、双塘涧村、天河水村、胜利村、小龙门村、洪水口村、江水河村)。

自然地理

清水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最西部,镇政府距市中心92公里,109国道纵贯全镇东西,辖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南与北京房山区,西北与河北省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相邻。

乡镇经济

该镇属深山区,1998年全镇经济总收入8750万元,人均所得2289元。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全镇各村经济发展亦不平衡,人均收入最高的村达4000元,最低的只有1300元。

农林业

该镇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豆类和薯类,粮田面积7000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150万公斤左右,种植蔬菜200亩,主要生产大椒、黄瓜、西红柿等。

全镇有林面积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区3万亩、育林面积9万亩、果树面积1.5万亩,果品以核桃、山杏、苹果为主,正常年果品产量90万公斤。

养殖业

畜牧业以草食家畜为主,天然牧场面积20余万亩,年累计养羊2.5万只,其中商品羊1.3万只,商品猪2500头。1998年引进林蛙、虹鳟鱼、山鸡、獭兔等特种养殖项目,改变了传统的养殖结构。

乡镇企业

全镇工业企业50家,以煤炭企业为主,年产煤20余万吨,还有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兴办的深加工企业,益康饮料厂生产的核桃乳,野生资源厂加工的山野菜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个体工商户850家,年企业总收入7800万元。

名胜古迹

清水镇山场广阔,海拔高度480-2303米,无霜期100-180天,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降水量400-600毫米,积温2300-2800℃,受地形影响,东部河套与西部高山节气相差20天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土壤为碳酸盐褐土,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为天然次生林,有山杨、桦树等树种,还有山葱、蘑菇、木耳、黄花、蕨菜等30余种山野菜。海拔480-800米有油松。侧柏等绿化美化林和经济林,著名生态专家徐凤翔教授创建的“灵山生态研究所”就建在海拔700米的山谷中。

清水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海拔2303米的京都第一峰灵山,有海拔1991米的“华北百草园”百花山,还有誉为京西小三峡的龙门涧,经过多年的开发,这些景点都已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

文化卫生

改革开放以来,清水镇社会事业发展迅速,80公里长的国道和县级柏油路连接全镇主要村庄,已达到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有卫星转播电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改观,恢复了秧歌大戏等各种文化活动,各村都购置了多种文化娱乐设施,部分村恢复了合作医疗,1998年有12个村达到区级“小康村”标准,镇政府所在地设有卫生院、中小学、邮局、信用社、公安派出所、地税所等生产生活服务机构,国营和个体客运车辆通至各村,农民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旅游资源

1、百花山

百花山位于门头沟区黄塔乡黄安坨村南。明代称百花陀,1982年建立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年降水量700毫 米。山势东西走向,海拔2218米。在北京仅次于灵山和 海坨山,山峰向东北延伸百余里达大寒岭关城一带。 保护区中心在台岭一线。山间植物种类达700余 种,有“华北天然植物园”之称。在植物分类学上,有以“百花”命名的模式标本,如“百花花揪”、“百花鹅冠羊”、“百花毛苔草”等。自然资源有京西荆花蜂蜜、党参、半夏、柴 胡等,林间还滋生有大量的食用茵。水果有桃、李、杏、梨、 沙果、海棠、柿子、核桃、栗子、红果,故有“百果之乡”之 称。特别是形似苹果的槟子,是百花山的特产之一。常见的野生动物有狍子、野山羊、野猪、獾、狐狸、松鸭、雉鸡、松鼠、刺猖等。鸟类有300余种,主要有百灵鸟、泥雀、比柳叶大一点的“竹叶青”、啄木鸟、黄鹂、杜鹃、柳雀、猫头 鹰等。山中还有珍稀动物岩鹩、红腹蛇等。 寺庙山巅有寺庙6处,近代因战乱及失修,塌毁殆尽。山顶中部的两座庙,名为上、下娘娘庙,又称瑞云观。东部为菩萨底,东向殿宇3间,为小式硬山建筑,内供奉观音像。山巅东南有关帝庙3间,旧供奉关帝。山顶西部 为护国显光禅寺,为唐李克用、李存勖建亭百花山之所。有碑记,寺汉明帝时始建,历唐、宋、辽、金、元至明,重建38次。清雍正、乾隆重修,称广恩寺,清末重修后改称“护 国显光禅寺”。寺旧有四重殿宇:天王殿、药师殿、菩萨殿、 干佛阁,两厢配殿16间。千佛阁面阔3间,进深3间,硬 山调大脊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达15米。以黄琉璃覆顶。阁 内旧供奉高达10余米(加基座)的铜铸干手千眼佛立像,抗日战争时毁坏。寺内碑志7方,多记载朝山进香之事。清代京城内外来此朝山进香者颇众。百花山南侧的史家 营九村,旧属宛平县斋堂乡,各村盛演山西梆子戏,每年 五月十八为百花山庙会。旅游主要有:①百花山观日出。②百花山云海。“望海楼”在山上1400米处,是春夏观云海最理想的地方。③天然崖洞。有“仙人洞”、“圣米石堂”等。旅游设施有野百卉餐厅,为一哥特式建筑。

2、灵山

灵山属市级风景名胜之一,位于京西门头沟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主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最高峰,海拔高度超过庐山、泰山、黄山等著名的山峰。登上灵山之巅可观云海、赏日出、问花香、听林涛,分外惬意,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气候独特,冬季雪谷挂冰,春季繁花草荣,夏季碧野葱葱,秋季野果盈盈。灵山3000亩草甸,5000亩森林给您带来一个绿色世界,让您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您与自然对话,与自然交融。灵山夏季气温比京城低12℃。当您闷热难耐之时,这里正式您最佳的旅游度假胜地。

灵山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山里活跃着松鼠、狐狸、野兔、山鸡、林中还有野山羊、狍子、野猪等动物。青海之舟——牦牛也在此扎根繁衍,形成了独特景观。尤为让人庆幸的是这里可见到稀有珍禽——褐马鸡,这里有700多种动物和800多种植物可供欣赏,还有很好的科

学考察的最佳资料。为了方便游客,1997年灵山景区修建了高空索道,全长1548米,落差430米,只需25分钟便可让您到达山顶。灵山风景区具有完备的管理和服务,可让您最大限度的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3、龙门涧风景区

龙门涧风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清水镇,距市中心约100公里。她西临京都最高峰灵山风景区、南望京西大花园百花山风景区、北有黄草梁风景区、东近明清古居爨底下;居中的位置得天独厚。龙门涧风景区现有龙门涧大峡谷、鬼谷、京西悬空寺三个分景区:大峡谷怪石嶙峋、奇峰高耸、岩洞星布、碧水涓涓;鬼谷幽谧静穆、奇幻莫测;京西悬空寺清风习习、翠柏林立。龙门涧风景区人文景观历史久远:这里有蚩尤兄弟鏖战的雄魂;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于谦保卫京师的古战场;有东仙泉奇妙的来历;有八戒降妖的故事;有金罗峰美丽的传说;有张仙得道的经历;有尹志平(丘处机的大弟子)督建的庙宇;更有革命英烈为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足迹。集远古传说、历史史实、宗教文化、神鬼文化于一身。龙门涧风景区以其奇险、惊妙、清幽、灵秀的自然景观,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于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新兴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2 辽宁省大洼县清水镇

基本介绍

清水镇地处渤海湾中部,辽河三角洲腹地,位于盘锦市中心西南12千米,距盘锦火车站17千米,离盘锦港22千米,紧靠京沈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大锦公路从境内穿越。区域面积76.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民营企业26家,总人口2.3万,是一个农业与工业并举,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农村建制镇。

全镇境内系沉积性退海平原,这里四季分明,温和宜人、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势平坦,土质盐碱,盛产优质大米,“清莹牌”清水大米享誉国内外。“大清牌”肉鸭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大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肉鸭生产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格局,是东北鸭业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清水镇在农业上形成了优质米、棚菜、畜禽、水产、皮毛动物、草制品加工六主导产业全面发展的大农生产体系。在工业上门类齐全的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制造、建材、服装加工的民营企业迅猛发展。

自然资源丰富。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是辽河油田最早的矿区之一;有平坦肥沃的湿地6万亩,适合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种植;有丰富的淡水资源,适合鱼、蟹、虾的养殖;紧靠盛产海蜇、河刀鱼、天然蟹苗的双台子河口,水产资源丰富,具备各类农业产业、工业项目的广阔发展空间。

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完善的金融、劳务、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优惠的政策、灵活的措施和优良的服务体系;奋发向上、团结务实的公务员队伍。是客商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

历史沿革

1953年设清水农场,1958年改区,后置乡,曾数度易置,1994年建镇。1996年,面积76.4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清河、小清、大清、五岔、志红、育红、海鹰、立新、南岗子、大井子、东岗子、小堡子、永红、锦红、江南、林场16个行政村。2002年,镇政府驻立新,人口2.28万人,面积74平方千米,辖清河、大清、小清、五岔、志红、育红、海鹰、立新、南岗子、大井子、小堡、永红、锦红14个行政村。

行政代码

211121106:

~200 121立新村

~201 220育红村

~202 220南岗子村

~203 220江南村

~204 220五岔村

~206 220小清村

~208 220清河村

~209 220永红村

~211 122大清村

~212 220小堡村

~213 220锦红村

经济发展

清水四季分明,温和宜人、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于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种植,年产优质大米 3600万公斤,其中“清莹牌”清水大米享誉国内外;该镇是东北著名的鸭业生产基地,年产肉鸭300余万只,鸭业生产已经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格局, 其中“大清牌”肉鸭系列产品已远销国内20多个大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创新求发展,建设和谐、富庶文明的活力清水为执政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立镇”建设环境优美清水的意识,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转化废除弃资源,治理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同时,努力创建环境优美型乡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1亿元,镇财政收入达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年。

3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清水镇

基本概况

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土资源部“土地流转政策试点镇”----清水镇。美丽富饶,民风淳朴,商贾云集的清水镇位于皖江开放城市芜湖市的东郊,距市区仅五公里。早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治理万春圩”并写下了《万春圩图记》,就早已闻名遐迩,常年通航的水阳、青弋两江及青山一河环镇而过,正在兴建的芜宣高速公路、省道芜屯公路和长达21公里的清闸、张王水泥路等10多条镇级公路构成纵横交错的运输网络。全镇辖域90.6平方公里,人口7万,耕地6.8万亩,水面2.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5万亩,所辖2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清水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1999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7亿元,财政收入21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15元。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镇”。

产业调整

该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实施“酵母工程”,引导农民大力种植名、优、特、稀产品,形成了具有清水特色的区域经济。有以军滩、三友、王拐三村为主的千亩以上蔬菜基地;有以清水、联盟、同和三村为主,精诚公司为龙头,周圣、大闸等村为基地的百万只以上水禽一体化养殖基地;有以永镇、南辛、富强及四大名沟为主的万亩以上水产品及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

商贸企业

芜湖市食品肉供应基地,皖南地区最大的清水白肉批发市场。名扬省内外、四季飘香的苗木花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的清水木器市场,也正逐步壮大。全镇122家集体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名星企业,5家企业被列为县级骨干企业。正在按行业筹建的四建、白肉、精诚、金属仪表、木器包装、锻压、化工、粮油加工等八大集团也正蓬勃兴起。

城镇建设

以万春大道及几十幢商住楼为主体的万春商城,初具规模。正在兴建的533户移民建镇居民住宅楼今年将拨地而起。镇区街道进行了三块板拓宽改造,路灯、灯箱广告、下水、绿化、立面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开通7500门,拥有四家自来水厂,农民饮用自来水率达到 70%。镇内驻有数十家金融企事业单位,可为外商提供及时、优质、便利的服务。

4 四川省大竹县清水镇

清水镇地处大竹县城南端,距县城12公里,省道218线和达渝高速路贯穿全境。辖14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有110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80.2平方公里,有耕地22227亩、林地30633亩,森林覆盖率28%。2006年末人口35153人,其中农业人口32306人,非农业2847人。全镇财政总收入25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74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元。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27945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342万元、7635万元、11968万元。粮食总产量14744吨,油料总产量1108公斤。出栏生猪40902头,小家禽894000只。根据市场需要,成立了苎麻、蔬菜、工匠、水果、屠宰5个协会。重点培育了以葱子、黄花为主的蔬菜专业社7个,水果专业社1个,苎麻专业村5个。

通过资源整合,全镇现有5个煤矿(小枫树煤矿、民主一煤厂、民主二煤厂、川主煤厂、鑫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原煤42万吨。其中民主一煤厂已建成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6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9607万元、工业增加值3934万元、净利润1062万元、税金165万元。

认真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2006年,中学在校学生1250人,小学在校学生28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镇有卫生院2所,村卫生站13个,病床20张,卫生技术人员70人;有24088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2.5%,参保人员报账金额达12000元。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严格控制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218人,人口出生率6.20‰,人口自然增长率1.0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内,计生率达94%以上,避孕节育及时率达100%,计生奖励扶助对象100个,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态势良好,达到了省计生监测点各项统计数据的要求。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全镇有128户、355人享受了农村低保政策,226户、471人享受了医疗救助。广播文化事业不断推进,有线闭路电视用户增加到7个村1800余户。

在镇区社会经济得到全面进步的同时,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发展。城镇辖区内设有公共汽车站1个,供水站1个,供电所1个,垃圾处理站1个,邮政所2个,农业银行1个,农村信用社1个。2006年全镇固定电话装机数量达1900部,移动电话装机数量达3560部,互联网上网用户增至30户。集贸市场的改建,场镇“五化”的完善,保证了省道的畅通、干净、美观。“民兴街”的兴建,盘活了土地、房产、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年产页岩砖5000万匹的页岩砖生产企业为集镇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年发电量210万千瓦的发电站和年产原煤42万吨的原煤开采企业为镇区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酿酒厂、饮料厂、食品厂、家具制品厂丰富了镇区人民的物质生活;“保先教育”、“作风建设”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5 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

清水镇位于仁寿县北端,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设20个行政村、163个经济社和两个居委会。总户数6321户,总人口28000人。耕地面积23698亩,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水果、蔬菜等。

交通便利

国道213线、省道华青线贯彻境内,距成都40公里、成昆线40公里、成渝线50公里、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乐山港10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电力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日供水5000平方,金融部门齐全。水、电、路、人、财、物具备,通讯畅通,能快捷的与国际国内取得信息联系,投资环境优势明显。

基础设施

清水镇在2005年底,各村已实现公路、电话、有线电视三通。全镇农村已开通2200户程控电话,1500户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全镇共有街道6条,有商贸和个体工商户1000余户,农贸市场1个,中小学5所,在校学生5000余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自来水厂1个,场镇设施完善,人民生活富余安康。

农业经济

全镇农业结构合理,形成了传统项目与优势项目的互补,其中优质水稻12000亩、优质水果 3000亩、水稻制种5000亩、新鲜蔬菜基地1000亩、集约化养鱼500亩、粮食总产量达1.6万吨。

工业发展

全镇2005年GDP达到1.71亿元,工业产值1.06亿元。工业主要以建材、耐材、农产品加工为主,全镇大小企业1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

6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面积:

清水镇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北麓,肃州区东南部,距酒泉市区75公里,东面与张掖市高台县相连;北面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化区隔巴丹吉林沙漠相望;西面与肃州区丰乐乡为邻,南面直抵祁连山山脚,与肃南县祁林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99°00′、北纬39°00′---39°30′之间。总面积742km2 (清水片382km2、屯升片360km2)耕地面积57014亩(清水25471亩,屯升31543亩)。

2、地形和气候:

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从祁连山脚至兰新铁路复线为第一阶梯,坡度达25度以上,兰新铁路复线至单墩子滩为第二阶梯,地势平缓。

清水镇地处河西走廊干旱区,其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风多雨少、四季温度差别较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8.3℃,昼夜温差12.2℃。全年平均降水量86mm,年均蒸发量2148mm,为降水量的25倍。平均无霜期150天,日照时数3100小时。最大冻土深度41cm。主导风向西北风。

3、土壤及水系:

全镇土壤主要为灰棕色荒漠土,由山洪冲刷淤积而成。耕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浅,土质差,但通透性好。镇域内无地面水源,属马营河灌区。镇内东部主要河流为马营河,属内陆河黑河水系。此外还有一些时令性河流,河水受冰雪融化、降水和基岩裂隙补给,出山口流向东北,水质较好,适用于饮用和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的要求。

4、土地资源: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戈壁,戈壁面积占总面积的93%左右,耕地面积57014亩,占总面积的3.5%,林地、草地占0.5%左右,村镇建设面积占3-4%。

5、矿产及其它资源:本镇无矿产资源,可利用资源主要有建筑用优质白沙,贮量丰富。其次为砾石。

6、生态环境:本镇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程度高,土地生产率低;森林覆盖率极低,草场少。

人文概况

清水,古因当地南面有祁连山山泉流出,其水清澈如镜而得名。明代筑城堡,称清水堡。解放前属河东乡,1950年建政后属河东区,1955年撤区后建清水、三合乡,1958年成立清水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光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乡,1986年建镇。1986年撤乡建镇后,被列为地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清水镇为肃州区最早的建制镇之一。辖6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民委员会。2006年9月,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屯升乡并入本镇,由此,全镇行政村达到12个,84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民委员会。

2006年底全镇总户数5643户,总人口20227人,其中清水(3129户,农业户2547户,农林场户居委会56户,清水街东、街西、街北三个居委会286户,总人口107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6人,农业人口9705人),

全镇现有驻镇单位58个,分别是清水火车站、铁管处一营、东风基地招待所,清水车站水电班、清水养路费征稽所、清水国税所、清水地税所、清水供电所、清水粮管所、清水工商所、清水派出所、清水法庭、清水交警中队、清水中学、清水信用社、马营河水管所、清水中心卫生院、清水水管站等。

镇属行政单位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集镇建设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五办一部",事业单位设财政税务所、法律服务所、计划生育服务所、经管站、文化中心、农林牧服务中心"三所一站两中心"。

道路交通概况

清水镇是连接酒泉与张掖的重要纽带,312国道、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三条大动脉横贯全境,沿山公路是本镇与本区沿山各乡镇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境内有东西两个火车站和中心汽车站,清水东站是三等区段站,客货运吞吐量大,清水西站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唯一接轨点与中转站。全镇现有国道(清嘉高速公路镇、312国道)2条,过境全镇约25公里,通乡公路1条5公里,通村通组道路70余公里,其中15公里铺筑沥青面。兰新铁路复线20余公里,清航铁路(清水至航天城)10余公里。现已基本形成了312国道、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及沿山公路为骨架,镇区次干道路为分支的交通网络,全镇各村已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便利的交通成为清水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

镇区情况

清水镇镇区东起白沙河,西至清航铁路,南在兰新铁路路为界,北止清嘉高速公里,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1.5公里 ,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800余人。现有农产品(洋葱)专业市场1个,综合农贸市场2个。公园1个,占地200余亩,镇区绿化面积约12公顷。镇区现有铁路、地方两路电网,高低压线路5.5公里,电站年供电量438万千瓦时,330kv电网复线穿腹而过,镇区北部有三眼深井向集镇供水,用水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发展。镇区内有部队、省、市、区驻清单位 家,各类企业383家,重点企业16家,教育、卫生、金融、邮电、文化、餐饮、娱乐设施齐全,是一个以对外交通、商业服务、货运仓储、农副产品加工及集散为主的次区域经济中心。近几年来,按照产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坚持"小城镇、大战略",进一步加大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沿山公路、清火路、爱民路铺筑和镇区通盐池、通榆林坝道路的铺垫,协同各单位完成了清水镇文化中心、清水交警中队、清水卫生院、清水国税所、清水地税所、保险代办所、工商所、派出所、农行营业所、邮电支局、清水中学等12个单位的翻建,完成了镇区电网改造和供排水、绿化等工程,特别是2006年投资15万元,委托甲级资质的西北市政设计院完成了小城镇规划的修编。先后投资60万元完成6公里3万平方米非机动车道拓宽硬化。投资120万元完成镇区2.1公里 2万平方人行道铺装,实现了车辆道、绿化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四道并立;投资60万元,在镇区中心地段架设路灯66盏;投资40万元,完成了312国道镇区段两侧2.3公里绿化。同时加大梧桐苑的建设,梧桐苑绿地达到200余亩;投资15万元建成梧桐经济园中心花坛;投资120万元完成了2万平方农贸市场的新建和搬迁,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争取电信部门支持,投资60万元,实施了镇区段1.5公里架空通讯线路入地埋设;建成小康住宅2800平方;建成了西湾村2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先后完成清水法庭修建、政府院落的翻新改造,初步形成了以312国道两侧为主的商业服务区,以镇政府、中学、清水工务段为中心的行政、文化教育区,以敦煌种业种子加工厂、大漠种业种子加工厂、恒温库为主的梧桐经济园区,以清水车站为中心的货运仓储区。小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带动辐射功能进一步加大。

梧桐经济园区概况

清水镇梧桐经济苑地处镇区国道312线北侧,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4公里,占地面积7500亩,规划面积3750亩,园区现已形成一纵三横的道路路网,铁路地方两路电网供电,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建成占地120亩的梧桐公园。入驻企业16家,其中招商引资企业8户,本镇私营企业8户。主要有年贮藏能力5000吨的酒泉市特尔鲜恒温库、年加工贮藏能力10万吨的敦煌种业清水玉米种子加工厂等龙头企业。2004年,园区被命名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止2006年底,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万元。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38亿元,完成税收40万元。

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及非公企业408个(其中工业企业96个)。企业从业人员数1349人(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329人),全年企业实缴税金147万元。

文教卫生概况

清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肃州丰乐河东15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丝绸古道上的驿站之一。新挖掘的四坝文化遗址、古将台墩、杨家花亭的传说、凤凰城的传说都充分证明了清水悠久的辉煌历史。新落成的高标准文化中心属国家百县千乡宣传文化站,是清水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古文化挖掘的主阵地。

教育事业上,全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占地面积4.5万平方,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教师77人,学生1070人。小学19所,教师87人,学生1401人。

卫生事业上,现有一级甲等卫生院2所,医士14人,护理人员16人,拥有病床64张。村卫生所16所,医士14个,护士8人。

近年来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清水镇先后荣获"省级文明镇"、区卫生镇、无毒镇、市级文明单位、市双拥模范镇等称号。

住宅建设及通信现状

镇域内现有房屋面积约50万平方。其中钢混结构房屋 12万平方,砖木结构房屋18万平方,砖土木结构约20万平方。砖木、砖混结构住户占总户数的20%。全镇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

全镇均已架通调频广播和程控电话,固定电话2145部,移动电话1850部,电话入率达85%,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

党组织建设情况

清水镇(含屯升办事处)现设党委1个,党支部25个,。现有党员967人,其中农民党员737人,少数民族党员5人。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0人。

7 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

清水镇,是台湾台中县的一个镇,位于台中县西部,大肚山台地西北麓,大甲溪南岸,西临台湾海峡。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盛行于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4月,夏季多雨,冬季干冷。年均温约摄氏22度。重要特产有韭菜、韭黄等。文化建设上,台中县文化局坐落此镇,主管全县艺文推广、展览演出、文化资产与图书馆管理,并设立“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旧称“牛骂头 ”。

行政区管辖 台中县

行政区类别 镇

经纬度 东经120.31度,北纬24.15度

总面积 64.1709平方公里

户数 24,044户

人口 85,853人(2008年7月)

镇长 颜秋月

区划 32里599邻

机关网站 清水镇公所

民意机关 清水镇民代表会

邮递区号 436

毗邻 大甲镇、大安乡、梧栖镇、

沙鹿镇、神冈乡、外埔乡

旅游:

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

慈济清水静思堂

高美湿地

大甲溪官义渡碑

三块厝黄宅

社口杨厝

紫云巖(观音亭)

鳌峰山公园

横山战备道遗迹(清水鬼洞)

8 山东省冠县清水镇

清水镇地处鲁西平原,位于聊城市冠县北部18公里处,北与临清接壤,全镇总面积51.6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沙荒面积1.8万亩,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是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较强的乡镇之一.

清水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优越,省道102线穿境而过,南距济聊高速公路和济邯铁路15公里,可以达到""一个半小时上天(济南机场),五个小时下海(青岛港口).""同时,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电力,水利,交通,通讯都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属于经济待开发的一片热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