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乾隆掐丝珐琅牺尊 |
释义 | 清乾隆掐丝珐琅牺尊是铜胎,仿商周青铜器中的鸟兽尊,但形制不同。清代牺尊的动物往往似牛亦似鹿,故也有“天禄”之称。该器形似牛,身体上的斑纹似鹿。器内露胎,牛之首、尾、四足、及环绕四肢附近的火焰镀金,余均施浅蓝釉为地,牛身体满布大、小及单、复瓣的六瓣花,牛背的尊形器饰缠枝花。背部的脊椎、尾巴及腹下的金工精美,雄性的生殖器官清晰可见。牛之下颚阴刻“乾隆年制”自右而左一列楷书款。 基本资料【器物名称】清乾隆掐丝珐琅牺尊 【材质类别】珐琅器 【制作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型规格】高27.7公分,宽13.6公分 器物简介器物沈重、制作精美,与《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的乾隆十三年钦定太庙正殿祭器的牺尊形相似,然大小不同,当时若非为祭器,也必定为重要宫殿中的陈设器。原器物上贴有“掐丝珐琅天禄....."残片。属十八世纪中后期的文物。 纹饰之美此件器形似牛,但身体上的斑纹却似鹿。牛身满布大、小不一及单、复瓣的六瓣花,牛背的尊形器则饰缠枝花。另于背部的脊椎、尾巴及腹下均饰做工讲究的镀金,雄性的生殖器官清晰可见。动物造型和稠密的纹饰正是乾隆的特殊品味。 器物功用牺尊仿自商周青铜器中的“鸟兽尊”,而加以变化。清代牺尊的动物形制往往似牛也似鹿,故有“天禄”之称。此牺尊应是宫中重要的陈设器。 珐琅器注中国人习惯于将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珐琅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盐类。需与不同材质的胎体结合,因此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的理化性质;也就是说,这些釉至少应调配到膨胀系数比胎质的小,同时熔点比胎质的低,才能完整的附着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观。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