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末四公子
释义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太子党,朝廷重要官员后代: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为“清末四公子”最常见的人选(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陈声聪《兼于阁诗话》,四人并举 ),如同明末名士“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侯方域”都是名臣大吏之后。“清末四公子”逢中西交撞、新旧过渡的大变革年代;“民国四公子”,则无尚存文采风流。

清末四公子

列名高阳《清末四公子》者为: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

吴保初,字君遂、彦复,号瘿公、北山,浙江提督吴长庆之子;

丁惠康,字叔雅,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清末四公子”异说

徐一士《一士类稿·陈三立》云:“散原共谭壮飞(嗣同,湖北巡抚继洵子)、陶拙存(葆廉,陕甘总督模子)、吴彦复(保初,故广东水师提督长庆子)以四公子见称于世,皆学识为一时之俊者,而陈谭二公子之名尤著。(丁叔雅惠康,故福建巡抚日昌子,时亦有名,四公子之称,或以丁易陶,原非固定也。)”有陶葆廉,无丁惠康。按:陶葆廉,字拙存,新疆巡抚、陕甘总督陶模之子。

余绍宋日记民国十八年(1929)6月22日载:“孙慕老(按:孙宝琦)有弟曰宝瑄号仲愚者,已故。当清季时,与丁叔雅、谭复生、陈伯严号称四公子者也。”孙宝瑄,字仲玙、仲愚,其父孙诒经光绪时任户部左侍郎,岳父李瀚章任两广总督,兄孙宝琦民国时任国务总理,有《忘山庐日记》传世。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吴保初条又云:“与海丰丁叔雅(惠康)、义宁陈散原(三立)、顺德罗掞东(敦曧),人称清季四公子。”此以罗敦曧为四公子之一,谬论。按:罗敦曧,字掞东,号瘿公,也是清末民初名士,非高官之后,是由罗敦曧、吴保初皆号瘿公,误耳。

“清末四公子”后,有“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补注》记:“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按: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又谓:一红豆馆主溥侗,二寒云,三余,四张学良。此说盛于上海,传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

同名书籍

《清末四公子》,作者:高阳。出版社:华夏出版社、ISBN:7508022947、国别:中国大陆、版次:2004年3月第一版、出版日期:1899-12、开本:32、精简装:平装、页数:280、目 录:陈三立、丁惠康、谭嗣同、吴保初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中央日报》特约主笔。著有:《李娃》、《丁香花》、《清宫外史(上下)》等。

内容简介

同光年间,袭父兄父荫,出现了许多声色犬马、无一不好的“大少爷”;今有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绔,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清末四公子”即以此得名。与“明末四公子”相较,文采相若,风流未逮,声光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求之今日,亦夏戛乎难哉! “清末四公子”者,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广东水师提督安徽庐江吴长庆之子保初;福建巡抚广东丰顺丁日昌之子惠康。或以为无丁惠康而有陕甘总督浙江嘉兴陶模之子葆廉。要之,谭陈必在其列,断无可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