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康熙宝石红观音尊 |
释义 | 清康熙宝石红观音尊,此瓶形制和观音手持之净瓶相似,故又有观音尊之称。瓶口不规则的脱釉,则是郎窑红作品的典型风格。观音尊器形优美匀称,釉色鲜红,光彩夺目。观音尊,又称大口尊,因其形状缩小后似观音菩萨手中的观音瓶,故有其名。此器形始创于清代顺治朝,以其器形优美挺拔而深受人们喜爱,比较适合厅堂陈设,至康熙朝后广为流传。 基本信息【器物名称】清康熙宝石红观音尊 【材质类别】瓷器 【制作年代】清代康熙 【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型规格】高25.6公分,口径7.3公分,足径11.1公分 器物简介此瓶釉质纯净肥润,玻璃质感极强。口沿及底足处有一圈白色边缘,俗称“灯草边”。瓶的内壁施白釉,白色纯正,类雪似银,与器表的鲜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相映成趣,是一件成功的红釉之作。 相关资料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奉派前往景德镇御窑厂管理烧造事宜,郎廷极酷爱古器,对陶瓷颇有研究,生产的瓷器中有一种遥仿自宣德的红釉器,色泽鲜艳,特别引人注目。因是郎廷极监造之下的产物,所以称为“郎窑红”。同时代文化人刘廷玑说郎窑“仿古暗合,与真无二”。而郎氏最大的成功在红釉瓷的烧制上,假如说豇豆红淡雅柔润,祭红釉深沉含蓄的话,那么最为名贵的郎窑红釉色莹沏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般鲜红,故而亦称“牛血红”。它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光亮夺目。郎窑红的另一个特征是釉的流动性大,垂流的部分更是色浓釉厚,然而恰好中止在底足周围,整齐如削,决不流过。器口边缘由于釉层较薄,多显露胎骨,一般呈粉白、淡青之色。它与周身莹沏浓艳的釉色交相辉映,形成郎窑红独特的风格,这就是文物考古工作者俗称的“脱口垂足郎不流”,也是鉴定时的要诀。 (概述图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