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河
释义
1 河北省南部辖县

在河北省南部、南运河西岸,邻接山东省。县人民政府驻葛仙庄镇。汉信成、清阳两县地,北齐为武城县,隋改清河县。农产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花生等。工业有机械、化肥、造纸、煤炭、酿酒、制药。

中文名称:清河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河北省邢台市

政府驻地:葛仙庄镇

电话区号:0319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部

面积:502平方公里

人口:36万

方言:河北方言

著名景点:武松公园、武大郎墓、张氏宗祠

火车站:清河城站

车牌代码:冀E

基本概况

清河县地处冀南平原,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片有着神奇传说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靠卫运河与山东省相邻,京九铁路纵贯县境,308国道傍城而过,青银高速在县城北边经过,大广高速、邢临高速、106国道擦边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县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耕地51.4万亩,辖葛仙庄镇,王官庄镇、油坊镇、谢炉镇、坝营镇、连庄镇、桥东办事处。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县总人口36507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 葛仙庄镇 111120人、 连庄镇 55566人、 油坊镇 48919人、 谢炉镇 50660人、 王官庄镇 55189 人、坝营镇 43619人。

葛仙庄镇

镇政府驻葛仙庄村。面积12.93平方千米,辖73个村委会:葛仙庄、沈儒林、杨儒林、尹儒林、东高庄、西高庄、王化庄、戴家屯、小里庄、李官庄、指坊头、北赵庄、牛家屯、武家那、华家那、周家那、许家那、邱家那、梁家那、路家那、张宋庄、牛城后、王城后、张吕坡、郎吕坡、段吕坡、王吕坡、康家庄、袁宋庄、赵宋庄、武宋庄、申宋庄、前吴庄、后吴庄、张二庄、许二庄、杨二庄、峨二庄、二庄贾、顾家庄、耿家庄、黄金庄、尹才庄、王家嘴、三官庄、落沙口、穆家井、王家屯、小简庄、王什庄、小陈庄、大辛庄、刘庄、马屯、大裴、塔坊、梨坑、花园、西关、东关、城东、城西、韩村、岳庄、杨庙、洼里、陈家、南堤、寨子、菜园、贾庄、茶店、张井。

连庄镇

镇政府驻连庄村。面积82平方千米,辖50个村委会:连庄、王庄、小裴、张庄、庞庄、郭庄、解庄、军营、高裴、李庄、华庄、前连屯、后连屯、马二庄、杨豆坞、尹豆坞、李豆坞、张豆坞、双城集、马双阜、李双阜、孙双阜、前苑庄、后苑庄、东张古、西张古、赵家庄、南赞固、李家井、连冢寺、前段庄、后段庄、西张宽、东张宽、东垒桥、西垒桥、常庄科、张广庄、田沙土、段沙土、郑沙土、大林庄、东赵庄、西赵庄、大范庄、小范庄、宋家阁、北焦庄、东野庄、西野庄。

油坊镇

镇政府驻柳庄村。面积71.5平方千米,辖40个村委会:柳庄、后魏、前魏、邵店、新街、马庄、曲方、柳林、黄庄、鲁庄、劝礼、赵店、邵庄、油坊、东渡口驿、西渡口驿、南李庄、简家那、魏家那、安家那、董家那、谢台头、刘唐口、王唐口、唐唐口、朱唐口、北王庄、蔡王庄、南王庄、前郭屯、后郭屯、银子王、滕蒿林、前孙庄、后孙庄、杜家楼、大田庄、二哥营、杨茂庄、南焦庄。

谢炉镇

镇政府驻谢炉村。面积70.19平方千米,辖57个村委会:谢炉、史庄、焦园、康庄、蔡庄、陈庄、沈庄、罗屯、阎堂、李葫芦营、韩葫芦营、谢葫芦营、张王仙庄、李王仙庄、王王仙庄、韦王仙庄、王双庙、冯双庙、韩双庙、董双庙、刘双庙、彭双庙、房楼庄、刁楼庄、王楼庄、贾楼庄、赵楼庄、刘楼庄、后杜林、前杜林、高家庄、前苗庄、后苗庄、小许庄、大许庄、刘保庄、靳家那、陈二庄、李六庄、唐辛庄、铁官庄、田太和、楚太和、李太和、王太和、孙石佛、焦石佛、小田庄、赵台头、黄台头、刘台头、宁台头、郝台头、小阎庄、大阎庄、徐家阁、孝义屯。

王官庄镇

镇政府驻王官庄二村。面积72.4平方千米,辖49个村委会:王官庄一、王官庄二、王官庄三、王官庄四、西王官庄、前倪、后倪、杜家、田家、葛家、张家、侯家、大堤、大寨、郝庄、中丁、前丁、后丁、杨庄、前于、后于、丁龙、马厂、徐店、刘庄、小屯、楼官庄、大简庄、小王庄、中食店、前食店、后食店、西小官、中小官、东小官、纪家洼、小辛庄、后栾洼、前栾洼、四家务、张侯铺、毕家洼、王家洼、孙家洼、董家铺、梁魏洼、秦家洼、王二庄。

坝营镇

镇政府驻前坝营村。面积79.34平方千米,辖49个村委会:前坝营、后坝营、焦三店、韩三店、常三店、尹三店、李家桥、于裴庄、青龙庄、于家堂、焦家堂、董家庄、扁担王、李家庙、郑家集、李胡庄、东潘庄、西潘庄、白佛庄、焦官营、小马屯、大马屯、许家庄、孙家庄、左家庄、李家庄、于家庄、南赵庄、石家庄、张武庄、东洪河、西洪河、范老庄、张家庄、何家庄、沙于、堂上、徐家、冢子、安家、后苏、前苏、张屯、辛集、前傲、后傲、孟庄、田庄。

历史沿革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清河地处黄河下游,与华夏民族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据八十年代初在清河县杜村出土的新石器(石镰、石斧等)证实,在距今5000——7000年之间,就有上古人类活动于清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远在4000多年之前,禹王治水以后,华夏划分九州,今清河县境属于兖州。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今清河境属“甘泉”之地。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前474年)清河先属齐,后属晋。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群雄角逐,诸侯割据。赵、韩、魏“三家分晋”,清河属赵。赵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邯郸(今邯郸)。

秦(公元前221年——207年)兼并诸侯国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今清河县境始置厝县,属巨鹿郡所辖四县之一。清河作为行政区设置县,自此开始。厝县的城址,按《太平寰宇记》所载,当在今南宫市东家庙乡悬空村附近。

西汉高帝(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划出巨鹿郡一部分地区,设置清河郡,辖清阳、东武城、莎题、东阳、信乡、鄃、枣强、复阳、缭十四个县。郡治清阳县。清河郡及清阳治所,在今河北省清河县油坊镇一带。

东汉章帝刘烜七年(公元82年)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清河郡随改清河国。汉安帝母左氏,即孝德皇后,死后葬于厝城东北角。汉安帝刘祜是刘庆之子,公元107年称帝,尊刘庆为孝德皇,母左氏为孝德皇后,改厝县为甘陵。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辖甘陵、贝丘、东武城、灵、绎幕、广川等七县。东汉清河国治甘陵县,其城址在今清河县辛集乡汉墓(冢子)南侧。

三国曹魏(公元220年——265年),因袭前朝旧制,清河仍为甘陵国治。后又改为清河郡,辖六县:清河、贝丘、灵、鄃、绎幕、东武城。清河郡治清河县,治所未变。

晋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复称清河国(因咸宁三年八月封司马遐为清河康王而复国),都清河县。晋清河国及清河县治所,在今清河县辛集乡洪河村南。

十六国时期,清河为郡治,先后属于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其治所与晋同。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清河为州郡治,州郡并存。清河郡属北魏,辖四县:清河、侯城、贝丘、武城。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移清河郡及武城治信城。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分相州清河郡置贝州,郡州不废,州、郡及武城县治所在今南宫市董家庙乡悬空村附近。

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置清河郡,辖清河、清阳、武城、历亭、漳南、鄃、临清、清泉、清平、高唐、经城、宗城、茌平、博平14个县。清河郡治所清河县,其治所仍在汉信城,即今南宫市董家庙乡悬空村附近。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行政区划仍袭隋制。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贝州,辖清河、武城、漳南、历亭、清阳、鄃、夏津七个县,州治所在清河县。六年移治所于历亭县,八年仍复旧治。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贝州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贝州。辖清阳、清河、武城、宗城、临清、经城、漳南、历亭、夏津九个县。其治所在今清河县城关乡宋贝州城遗址处。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因袭唐朝旧制贝州治所清河县,城址未变。

宋初仍为贝州,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平定王则起义后,宋仁宗为炫耀他“明察圣断有恩于民”,将贝州改为恩州。辖清河、武城、历亭三个县。今城关乡东关村北、西关村南断续可见的残垣,即宋贝州土城墙遗迹,为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监官赵荐之所修。

金(公元1115——1234年)时,恩州治所于1134年因水患移历亭。清河县为恩州所辖四县之一,其县治所未变。

元(公元1206——1368年)时,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清河县由恩州析出,隶属大名府,县治所未变。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清河县隶属北平布政司大名府。洪武六年改隶光平府,永乐后为直隶广平府,县城在清河老城里。为明正德七年修,城周三里,高二丈,阔一丈五尺。

清朝(公元1616——1911年),仍为直隶省广平府清河县,初属顺广道,后属大名道。清河县自金元降为县之后,其县境至今无大变化。清河县城址仍与前朝同。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废除州府制,实行中央、地方两级行政管理,中央辖省(市)及地方。清河县属河北省。当时全省132个县分15个区,清河是第12区所辖11个县之一,区署设在南宫县,清河为三等县。

抗日战争时初期,清河县属河北省四专署。县政府驻老城里。1940年7月,划出清河西、南部83个村与威县东南部建立清江县。1942年10月,清河县东南部4个村,清江县40个村(原属清河县)与今临西、威县部分村又建宏毅县。1939年日军占领清河县,此后县政府处于游击状态,无固定驻地。1945年4月,日军退出清河县,7月县政府迁驻戈仙庄。11月,清江、宏毅县撤销,原属清河县的村庄重归清河县管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清河县属邢台专区。1958年4月撤邢台专区,合并为邯郸专区,清河县改属邯郸专区。同年11月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1年5月,恢复邢台专区。同年七月清河县由南宫县分出,恢复清河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93年邢台撤地区建市,清河县属邢台市。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清河人民长期聚集的潜在能量得以迸发和释放,培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以“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精神,驰骋于国内外大市场,闯出了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跨小康”的富民强县之路。经过20年的发展,清河逐步形成了称雄全国的精梳羊绒、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成为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之一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清河模式”和“清河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经济专家和巨商大贾们的极大关注,络绎不绝的参观团体和应接不暇的商贸洽谈活动,使清河成为世纪之交国际经贸大舞台上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清河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清河、创建区域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1.0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7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0000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国家计生委孕前优生项目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城”、“全省农业开发红旗县”、“全省档案工作十佳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跨入新世纪,新的一届县委政府瞄准“奋战三、五年,把清河建成世界羊绒集散中心、羊绒信息中心和羊绒制品开发中心”这一宏伟目标,在主导产业上大做文章——抓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抓强强联合,创产业名牌;抓园区建设,聚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实现清河经济的新跨越。

城镇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以羊绒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清河县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大力组织实施以“活商扩城”为主的“城市化战略”,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经济中心城市正逐步形成。1992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20.4亿元用于县城建设,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达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31万。县城形成了“三桥(立交桥)一环十七路十一街”的城市布局,干支道路38条,总长71公里,其中宽40米以上的主干道路8条,长24公里。与此同时,以五大特色产业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以羊绒为主的杨二庄镇、谢炉镇、油坊镇,以汽摩配件为主的王官庄镇,以硬质合金、耐火材料为主的连庄镇,其中杨二庄镇被列为全国精神文明示范试点镇。

改革开放造就了今日的清河,也必将创造出清河更加辉煌的明天。勤劳智慧的清河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开拓创新,乘势奋进,为“把清河建设成为发达、文明、繁荣的强县”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特色产业

清河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誉。

清河的羊绒行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全县羊绒原料交易市场达14个,以无毛绒交易为主的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经国家审批建立的羊绒交易市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加工销售集散地,清河县自199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从第十届开始,会议名称由“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改为“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博览会”。10多年来,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博览会的影响力逐年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羊绒及制品专业展会。清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夏商时期,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千年的沧桑,哺育了西汉大儒张禹,东汉重臣白马令李云,十六国北魏大将张谠,南北朝天文历数学家张恒、张子信;唐代巾帼学士《女论语》作者宋若莘以及近代著名学者顾随等诸多名人志士。作为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清河这片大地上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矢志不移,唯实而事,以“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清河精神,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闯出了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培育壮大了称雄全国的羊绒及制品、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硬质合金和耐火材料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建设河北强县这一总体目标,以人为本,强力实施“开放兴县”、“科教兴县”战略,抓升级,打造产业新优势;抓环境,增强经济吸纳力;抓城建,塑造清河新亮点,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羊绒主市场地位日益巩固,以纺纱和终端产品为主的深加工发展迅猛,羊绒产销量已占全国的68%,汽摩钢索产量占全国的50%,汽车密封件产量占全国的20%,清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及其它特种动物纤维加工销售集散地和重要的羊绒纺纱及制品基地之一,全国重要的汽摩钢索、汽车密封件生产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硬质合金基地。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08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0元。清河的区位环境和投资环境优越。先后被省、市确定为京九线河北段四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邢台市东部经济中心城市。城区功能设施日臻完善,京九铁路穿城而过,即将开工的银青、邢清高速公路横贯全境。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们从聚集发展优势,拉动产业升级出发,先后规划建设了国际羊绒科技园区、金羊工贸区、汽摩产业园区三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拉动辐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占地8平方公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国际羊绒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吸引了意大利哥伦布公司、香港伟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目前,获准入驻企业已达128家,总投资19亿元,该园区已成为河北省十大民营科技园区之一,正在积极申报列入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招大商、引巨资、引顶尖技术、聘顶尖人才,不断加大政策激励优惠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加快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大激励力度,奋战三五年,跨入河北十强县的暂行规定》等,在地价优惠、财政奖励等方面实施最大限度的优惠,增强政策环境吸引力。成立了“清河县软环境建设督察投诉中心”,倾力服务客商,全力维护客商合法权益。自1994年以来,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和展销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扩大了清河在海内外的影响。

古代大事

(公元前221~1989年)秦始皇帝元年(前221年)全国划为三十六郡,在清河之地设厝县,属巨鹿郡。

西汉

高祖四年(前203年)析巨鹿郡,置清河郡,辖14县,厝县、清阳县属之。

景帝三年(前154年)三月,封景帝子刘乘为清河王。改郡为国。

元鼎二年(前115年)刘义由代王徙清河为刚王。

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河决清河郡灵县呜犊口,屯氏别河塞绝。

成帝鸿嘉四年(前17年)秋,黄河决,渤海、清河郡县受灾。

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河决魏郡,清河郡县受灾。

新莽地皇二年(21年)刘秀起兵反王莽,使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

更始二年(24年)刘秀起使耿弇、寇恂地蓟杀死王郎居将赵闳,沿途又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3万我,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乖郡县。

东汉

建武二年(26年)正月,檀乡农民起义军进攻魏郡、清河郡。

延平元年(106年)八月,殇帝死。太后定策迎立清河之子刘祜嗣位,是为安帝。十二月,清河王刘庆死,葬于清河。

永和四年(139年)清河郡县蝗虫为灾。

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改厝县为甘陵县,信成、清阳二县并入甘陵。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巨鹿(今平乡县)张角率众起义,安平、甘陵民众群起响应。

中平四年,渔阳(今密云西南)人张纯与同乡张举联盟,举兵攻破清河、平原。

建安九年(204年)十月,曹操围邺时,袁谭背操,遣军攻甘陵。

建安十一年,改甘陵国为清河郡,甘陵县属之。

三国

青龙三年(235年)九月,遭水灾。

景初元年(237年)九月,遭水灾。

西晋

咸宁三年(277年)于厝城西南3.5公里置清河县,清河县名之始。

咸宁四年,七月,大水,庄稼被淹,房屋倒塌,人有死亡。

永嘉四年(310年)二月,石勒攻冀州之广宗、清河等郡县。

东晋

永和九年(353年)十一月,前燕慕容恪拥兵割据于乐陵,平原、清河、阳平诸地赵帮将朱秃、杜能、丁娆、孙元皆降前燕。

太元十一年(386年)清河国改为清河郡,清河县属之。

十月,后燕寺人吴深据清河(今清河东南)起义,燕王慕容垂遣兵镇压,攻之不克。十二月再攻而破,吴深单骑出走。十二年五月,吴深杀后燕清河太守丁了,再次占据清河。十四年五月,义军首领吴深被清河孔金杀害。

北魏

太和九年(485年)六月,清河大水。

武定四年(546年)二月,大雪寒,人畜冻死,同年冬大雾弥天,六昼夜不散。

北齐

天保七年(556年)改清河县为武城县,属清河郡。

天保八年蝗涝为害

天保九年遭旱灾。

河清二年(563年)二月,大雪。

河清三年。山东大水,饿死者不可胜计。河北境内司州之东郡阳平、清河等水涝最重。

天统三年(567年)大风,昼不见日,废房拔树。

开皇八年(588年)废郡存州,武城县改称清河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贝州为清河郡,清河县属之。

大业四年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水济渠。

大业攻七年景县人高士达聚众于清河起义

大业九年三月,张金称等农民起义军在河北地区活动,队伍不断壮大。

十一月,隋炀帝派右卫将军冯孝慈前往清河镇压,张金称率起义军与之激战,义军大胜,冯孝慈战败而死。

大业十二年三月,张金称率众接连攻下平恩、武安、巨鹿、清河等县。

大业十四年清河县赵德君起义,不久为李密部下。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史思明陷河北清河、博平、信都、饶阳诸郡县。

至德三年安庆绪派蔡希德、安太清攻破清河。

乾元元年(785年)清河郡改称贝州,辖清河。

兴元元年(784年)李抱真、王武俊、大败朱滔军于贝州,斩万余人,滔遁归幽州。

光化二年(889年)刘仁恭屠贝州

五代

天福四年(939年)七朔,河决博平,清河大水。

天福八年大蝗害田,人食草木叶皆尽,百姓捕蝗一斗,官府给粟一斗,时蝗旱相继,百姓流移,饿殍载道。

天福九年正月,契丹占领贝州,所杀达万人。

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卫运河屡次决口,特立清河兵备二队,专司河防。

乾德二年(964年)清河(今清凉江)溢,淹民田。

开宝四年(971年)清河溢,漂溺民舍数百间。

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贝州宣毅卒王则据城起义,占兵库,擒知州,自称东平王,建国号安阳,改元得圣。八年一月,宋这军攻贝州城不下,挖地道夜入,城破,王则被捕遇害。同年,改贝州为恩州。

嘉祐三年(1058年)黄莘为清河令,与南宫令刘挚,信都令李冲皆以治行闻,时称为河朔三令。

熙宁元年(1068年)恩州河(黄河)决,清河遭水灾。

熙宁四年清阳县划入清河县。

元丰五年(1082年)御河(卫运河)决,清河遭水灾。

元祐六年(1091年)监官赵荐之监修恩州城(古贝州城)。

元符三年(1100年)恩州地震。

宣和元年六月,恩州河决清河堤。

宣和三年六月,恩州河决,清河伤禾。

南宋

端平三年(1236年)割恩州属大名路,清河属之。

至元十三年(1276年)大旱。

至元十八淫雨,庄稼受害。

至元十九年蝗虫遮天蔽日,达7天之久,禾稼俱尽。

至元二十八年八月,清河、南乐诸县霖雨,庄稼受害。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平阴河(卫河)决,清河遭水灾,民舍庄稼被淹。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会兵于清河、临清一带,北逐元兵。

洪武六年改大名路为广平府,辖清河县。

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燕王起兵靖难,沿清河、临清驿道展开拉锯战,三年燕兵攻占广平府。

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由山西移民,定居清河。

永乐四年临清至渡口驿卫运河7处决口。

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县移民清河,拨田耕耘,免田租一年。

成化八年(1472年)四月,卫运河水干涸,为多年所仅见。

成化十六年卫运河泛溢入清河,民房舍漂溺几尽,死者甚众。

弘治四年(1491年)县三老宗安等人,为排除县南部积水上书朝廷开疏水渠一道,长20公里。

弘治六年蝗虫遮天蔽日,庄稼被食。

弘治十五年九月,地震有声。

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杨虎起义军经清河,攻破县城。

正德七年诏改建新城于旧城之东南隅,同知何宋伊,知县张一鹏监修。

正德八年诏赐庆阳伯夏儒清河县庆田3300余项。

嘉靖九年(1530年)卫运河决自白庙口,泛清河,舟楫通于城门外,漂民庐舍,有系婴儿于树上者。

嘉靖十年大饥,升粟至百七十钱。

嘉靖二十四年大雪,深4尺。

嘉靖二十九年知县孟仲遴主持创修《清河县志》五卷。

嘉靖三十九年三月至八月不雨,遍地生蝗虫,升粟至百八十钱,民采草木根叶而食,多饿死者。

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卫运河决,泛清河,毁禾苗庐舍。

隆庆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卫运河决,泛清河,田园舍被淹。

万历九年(1581年)知县向日红重修《清河县志》十二卷(今存七至十二卷)。

崇祯十三年(1640年)

四月至七月不雨,卫运河干涸,冬大饥,民始采食树叶、木皮、继则人相食。

崇祯十四年春,大疫,死尸枕藉。五月,飞蝗至,饥民取以代食。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清河占领县城置县衙。

顺治十年(1653年)卫运河决,洪河等村尽淹。十三年又决,淹没更甚,陆地行舟。

顺治十五年三月,蝗虫食禾苗。

顺治十七年四月,遭雹灾。

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二十一日夜,风霜并作,禾苗冻死过半。

康熙十六年春,风霾阴雾49余天。

康熙十七年知县卢士杰、夏琮纂修《清河县志》十八卷。

康熙五十七年知县钱启文纂修《清河县志》十八卷。

康熙五十八年大水,平地行舟。

雍正十年(1732年)秋,禾生虫,形如蛆。

雍正十一年二月,大雨庄稼被淹。

雍正十三年大旱,禾苗枯死。

乾隆二年(1737年)卫运河决尖庄,田禾淹没。四年复决。

乾隆八年夏旱,大饥。减免田租有差。

乾隆十二年七月,大风拔树。

乾隆四十四年卫运河决,民宅行舟。

嘉庆十八年(1813年)岁大饥。

嘉庆二十四年大雪,深4尺。

道光三年(1823年)河决,平地水深丈余。

道光十年四月(闰)二十二日地震有声。

咸丰七年(1857年)蝗灾,大饥。

咸丰十一年四月七日,白莲教首张善继攻破清河城,知县陈大烈、典史赵维焕死。白莲教于洛体,由山东夏津率万人,进入油坊、谢炉,与官府团勇战于黄金庄,兵败南撤。

同治元年(1862年)瘟病流行。是年,成立民团30余团。

同治三年正月,白莲教杨蓬岭之侄招聚教徒万余人,屡攻清河,均被团勇击退。

同治六年知县熊存瀚莅任,成立民团三十三团。

同治七年卫运河决口,庄稼被淹。

同治十一年知县王镛续修《清河县志》十八卷。

光绪三年(1877年)岁大饥,人多有饿死者。

光绪四年大旱。

光绪八年地震。

光绪九年知县工黄汝香续修《清河县志》四卷。

光绪十八年卫运河决成灾。二十年河决复甚,全县尽成泽国。

光绪二十四年山东交界各州,乡民多习拳勇,名曰义和,继改称梅花拳,后沿用义和名目。直隶南宫、曲周、清河、威县、沧州等地拳民日益增多。

光绪二十五年河间、故城、吴桥、清河等县的义和团以景州为中心开展活动。

光绪二十六年酷旱,至七月始雨,大饥。

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景廷宾联合义和团余部赵三多等万余人,在巨鹿厦头寺正式起义,清河农民义和团纷纷响应。

光绪三十年县设立高等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县高,设立师范传习所,同年改秒初级师范学堂。

近代大事

民国初中期

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成立,设直隶京师,辖清河县。在油坊镇设二等乙级邮局。

民国3年东乡民团团长马全天(马双埠人),抗缴官府税,“马全天抗洋捐,要官府速豁免”的口号迅速传播,马率民团及乡民持土枪、刀剑、三眼枪、土炮等进攻清河到城,城内警卫开枪射击,死亡数人。

民国8年全县人口130066人。

民国9年大旱,未能播种,死亡外逃者甚多。

民国12年在廉冢集北街,借春晖书院筹立蚕桑学校。

民国15年食盐短涨价,每斤银5分9厘。

民国18年县高等学堂改名为完全小学校。春,县成立女子完全小学校。

民国19年10月12日4时,山东土匪王治岐率土匪200余人窜入清河,东北军及保卫团剿匪。

民国20年9月18日日军侵占沈阳后,县立高小学生王发武、刘铁之、杨波、牛寿君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21年大雨成灾。

民国22年12月,张福谦及赵鼎铭等续修《清河县志》十七卷成。

民国23年春,东野庄宋春山经王福田(南宫和生店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清河县第一名党员。

3月,由中共南宫县委委员冯化宣主持建立清河县第一个党支部------东野庄党支部。

民国24年春,中共直南特委决定,建立中共南(宫)清(河)工作委员会(简称南清工委),书记冯化宣,委员郭松鹤、马建荣。

秋,东野庄党支部派宋春香去南宫苏村参加冀南党组织领导的分粮吃大户暴动。

民国25年3月,冀南暴动失败后,马国瑞、冯化宣等转移到东野庄,该成为冀南特委开展秘密工作的临时指挥部。

3月,刘铁之在戴家屯一带做宣传工作,发展党员。

3月,宁心力在大堤、峨二庄、王化庄做党的创建工作。

11月,王发武回清河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发展党员。

历史名人

东汉司马令 李云

李云,字行祖,东汉末年甘陵(今河北清河)人。

他自幼好学,善阴阳。素有贤良方正之名,郡国举为孝廉,再迁白马令。

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宦官单超等五人,皆以诛梁冀有功,被封为列候。权势尽归宦官,五候更加专权横行。又立掖庭民女毫氏为皇后,数月间,家受封者四人,赏赐金银万两。当时连续数次地震,自然灾害接连发生。朝政腐败,民怨沸腾。

李云性情刚直,担心国家将出现危机,不忍坐视。于是给桓帝公开上书,另抄三个副本,送交(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其主要内容是:“今官位错乱,小人诌进,贿赂公行,政化日损,是帝欲不谛乎?”桓帝看了奏折,非常恼怒,下令把李云逮捕入狱,并施予严刑,最终卒于狱中。

李云死后得以归葬故乡的李氏旧茔。后来冀州刺史贾琮,路过李云坟地,在墓前立碑刻石,以表之。

魏国宰相 崔林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县(今属清河境内)人。

曹操平定冀州(今河北高邑东南)后,经人举荐任命崔林为邬县(今山西介休东北)县长,数年后又被提拔为冀州主薄。从此崔林才能出众,政绩显著,且曹操对他也十分器重,不断提升他,数年间便成为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让位于曹丕,是为魏文帝。崔林被任命为尚书,佐理政务,后又被任命为幽州(今北京西南)做刺史。崔林担任幽州刺史期间虽为官司清廉,但因他不会巴结上司,最终被降职为河南郡(今河北献县)太守,由于崔林才华过人,政绩突出,朝廷又提升他为大鸿胪,负责接待来朝的少数民族和外国君主等事务。崔林任职期间,发现当时的外交接待制度荒乱无章,于是他便结合原来的礼仪接待和当前的情况,不断完善了接待制度,使外交礼仪活动不但制度化、规范化,而且还节约了国家开支,深得文帝赞赏。

黄初七年(公元228年),文帝病死,太子曹叡继位,是为明帝。崔林被赐予关内侯爵位,不久又出任负责督察京畿及文武百官的司隶校尉。由于崔林秉性忠贞,德操高尚,并且清正廉明,是难得坚守正义的贤士,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明帝任命崔林为司空,封他为安阳亭侯。三公封侯,就是从崔林开始,不久,他又被晋封为安阳乡侯。

崔林在司空的位置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三国鼎立的形势中,他竭尽心智,恪尽职守,终因积劳成疾,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崔林辞世,谥号为孝侯。

北魏司徒 崔浩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家中藏书甚多,加之父亲的影响,使他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诗、史、兵等各类书籍无所不读。崔浩不仅喜欢读书,而且记忆惊人、善于思考、巧于应辩。被称为“博览群书、能文善武、研精义理、机敏过人、良策迭出、时人莫及”。北魏道武帝深爱有识之士,当他听说崔浩有过人之才、超人之谋,立即召至身边,每遇大事总要听听崔浩的意见,可见崔浩确实机敏而且聪明。

拓跋珪即位,是为魏太宗,他拜崔浩为博士,赐爵武城子,请他当老师,教授经书。魏太宗喜好阴阳之术,每有怪异的天文或地理现象,总要召崔浩预测吉凶。崔浩懂得西汉以来的天人感应论,也了解当时各封建割据势力的状况,因此,每次预言都有验证,深得魏太宗赏识。崔浩佐北魏三代帝王,每逢大事他都能说出独道的见解,提出奇特的计谋,不管决策者对崔浩的计策用与不用,后来事件的发展都证实了崔浩意见的正确。

(公元415年),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发生旱灾和早霜,粮食颗粒无收,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北魏政权内部不少人提议迁都邺(今河南安阳北),皇帝犹豫不诀,崔浩反对迁都。他认为是,迁都可救灾年但却不能救魏国。魏太宗采纳了崔浩的意见,熬过了灾年,盼来了丰收,稳定了北魏的局势。在北魏根据地巩固之后,崔浩佐太宗发兵攻南朝宋政权,一举夺得黄河以南的大部地区。

(公元416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上讨伐北魏之宿敌后秦,提出假道要求。群臣都称不能假道。只有崔浩坚持反但魏太宗不听崔浩的意见,命长孙嵩率兵阻刘裕,结果被打败魏太宗才后悔不用崔浩之计。(公元423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崔浩因正直遭人忌惮,许多朝臣一齐抵毁排斥他。太武帝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十分敬重崔浩,晋封崔浩为东郡公,拜为太常卿,后又晋升为司徒(宰相),让其掌握北魏的实权。崔浩不负太武帝的厚望,他辅佐拓跋焘先后灭掉了柔然、夏国等少数民族部落,攻灭了势力较强的北凉,使北魏统一了北半个中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南北朝对峙局面。

(公元429年),崔浩建议发兵消灭北魏后方强敌柔然国,魏军进柔然境内,南北征伐三千里,东西经略四千余里,降服人口三十余万户,获马牛羊百万余头。消灭柔然之后,北魏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在征柔然获胜之后,太武帝感念崔浩的功劳,太武帝吩咐众将说:“今后凡是军国大事,都要先与崔浩商量,然后再作定夺。”由此可见对崔浩的信任程度。

崔浩性情刚直,他力图恢复汉士族的特权地位,遭拓跋贵族忌恨。太武帝一度把他架空,使他空有其职。后来,又命他去为北魏修史。他修史也坚持尊重事实的观点,在写皇帝家族早期历史时,他把拓跋氏早期许多血腥、丑陋之豆芽也实书无误,并立碑于路旁,引起行人议论,最终触怒了皇族,崔浩被加以“暴扬国恶”的罪名,被捕入狱。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魏杀司徒崔浩,并夷其宗族,其姻亲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河东柳氏,都遭灭门之祸。

崔浩才智渊博,北魏人物之佼佼者。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周易注》10卷、《汉书音义》2卷、《急就章》2卷、《赋集》86卷、《食经》9卷传于世。

北魏天文学家 张子信

张子信,北魏清河人。关于他的生平,史籍记载很少,只知道他以“学艺博通,尤精历数”而闻名于世。

约于(公元526—528年)间,张子信为躲避葛荣起义军和北魏官兵的战乱,跑到某一海岛隐居起来。他做了一架浑仪,专心致志地测量深索日、月、五星运动规律三十多年。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观测成果,大约在公元565年前后,他发现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和月亮视差对日食影响现象,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这三大发现,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北魏数学家 张丘建

张丘建(生卒不详)北朝北魏数学家。贝州(今河北清河)人。著有《张丘建算经》,关“百鸡问题”最早见于此书,它在世界数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古时期关于不定方和整数解的典型问题。

中国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

孙伏伽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进士及第,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约于南北朝末至隋开皇初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县境东北部)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深谙治国之道,立志报国,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当时大隋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设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士科(当时未设状元)的科举考试。孙伏伽见出头的时期已到,就满怀信心的进京赶考,一举成名。高中进士之后,步入仕途,历任大理寺史、尚书令史、万年县法曹。

唐朝宰相 张文瓘

张文瓘(公元605—677年),字稚圭,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出生于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部)张氏的名门望族。该族原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文瓘出生在世代为官的家庭里,自幼就饱读经书深明礼义。他孝敬母亲,尊敬兄长,以孝友闻名乡里。

唐太宗李世民登位之后的贞观(公元627—649年 )初年,张文瓘通过明经科考试,被补作并州参军,步入了仕途。

张文瓘屡经升迁后,成为朝中的水部员外郎。后又被调任云阳县令。他为官清正廉明,治理得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称赞。唐高宗李治的龙朔(公元661—663年)年间,因他政绩显著,屡加升迁,官至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不久,又迁升为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知左史事。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迁为大理寺卿,依旧参知政事,成了主管审理刑狱的宰相。他上任后,不到十天,就把多年堆积下来的四百余件疑案审理清楚,无一不当之处,使许多冤案都得以平反昭雪,真有罪者,按律治罪也毫无怨言。当时的人们都夸张文瓘执法公平而宽恕,称其为张青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张文瓘被任命为侍中,兼太子宾客。狱中囚犯,听到张文瓘已改任,不在掌管刑狱的消息后,都大放悲声,痛哭不止,其情其景感人至深。身为一个主管刑狱的宰相,经他审理定罪的犯人,竟对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这真是举世罕见的一大奇事。由此可见,张文瓘真不愧是被人称之为有管仲、萧何之才的贤臣名相。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一代名相张文瓘与世长辞。他享年七十三岁。死后高宗皇帝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为“懿”。又因张文瓘生前辅佐皇帝能够尽忠尽孝,其精神可佳,特颁诏书,命其陪葬昭陵,也就是让他安葬在唐高宗的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坟边,使其继续为大唐皇室尽忠尽孝。这是封建帝王对开国元勋、辅国元老死后的最高待遇.

由于清河东武城张氏有张文瓘和张锡三任宰相,显贵无比,因而在唐朝被列为“十柱国”之首位,成为当时最为显赫的郡望。他们的后人也以“清河世泽,唐相家声”引以为荣。

唐代的宋氏姐妹

长女宋若莘参掌机密,著述文章,掌管记注簿籍,元和末卒,赠河内县君。

次女若昭于其姐卒后代司其职,封尚宫(内宫女官的最高长官)。姐妹中,若昭尤通晓人事,自宪、穆、敬三帝,皆呼为先生。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为之致敬。。晋封梁国夫人(外命妇的最高封号),宝历初卒。

三女若伦、五女若荀亦皆早逝,敬宗复今四妹若宪代二姐若昭宫籍,既成宫中的秘书,为女学士。文宗以若宪擅辞章,精议论,尤为重用,后因大和中,奸臣李训、郑注专权诬陷至死,文宗始悟宪之冤,追恨不已。

清河宋氏五姐妹,个个才华出众,同在宫中被尊称为学士、先生,受到皇帝重用,皇子、公主都以师礼相待。这在中国历史上该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巾帼一枝奇葩。

唐代著名诗人 张祜

张祜,字承吉,约(公元782年)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他的《题润州金山寺》诗,空前绝后。他作的《宫词二首》之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流行一时。后来这首词传入宫禁,唐武宗病重时,孟才人恳请为上歌一曲,唱到“一声何满子”,竟气亟肠断而死。这种至精至诚的共鸣,恰恰说明祜诗的魅力。

白居易很欣赏张祜的《观猎诗》,认为与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优劣。然而,祜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没有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禄。 张祜晚年,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寓居下来。尝与村邻乡老聊天,赏竹,品铭,饮酒,仿着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 一生坎坷不达而以布衣终。

张祜一生虽官司场不利,史书也没记载他的事迹,但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少,《全唐诗》中亦有349首,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469首,有“海内名士”之誉。

北宋大学士

丁度,字公雅,于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出生于贝州清河县一个书香门第。

丁度从小经受家族的熏陶和影响,在父亲的教诲下博览群书。他聪明好学,爱读《尚书》,善作词。丁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通过词学考试被录用而步入仕途。先分配到大理寺任评事,后任太子中允,教太子礼仪,代起奏章。不久,又调吏部南曹。丁度根据当时国情,上书皇帝,提出六条建议:一、啬讲读官;二、扩大谏院编制;三、增补荫用大功以上亲属;四、选河北、河东现役军人补充禁军保卫汴京;五、考核州、县官员垦荒政绩,分上下两等;六、凡因公坐罪和罪杖者,听保迁官。建议多被采纳。

仁宗初年,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草拟正式文告。。继而又撰写《庆历兵录》5卷,《赡边录》1卷。对形势的分析,采取的策略“都切时宜”,有助于边防建设。庆历六年(1046年),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与枢密使夏竦政见不合,庆历八年(1048年)被罢职,改任观文殿学士。后晋升尚书省左丞,总领吏、户、礼三部事务。死后追赠吏部尚书,谥文简。

丁度一生任职较多,除上述职务外,还先后担任通州通判、直集贤院,监管齐州税务、判太常礼院、端明殿学士、知刑审院、工部侍郎、紫宸殿学士、知通进银台司等职。度一生建树亦多,深受仁宗器重,尝称度为“学士”,不直呼其名。人们为怀念丁度,流传着“丁学士死后为芙蓉城主”的传说。苏东坡诗:“芙蓉城中花冥冥,谁与主者石与丁”

元朝文学家 元明善

元明善(1269――1322)字复初,北魏拓跋氏的后裔。其曾祖始居清河。

元明善字复初,生于(公元1269年)。他以文起家,著述颇丰,其诗文造诣较深,是元朝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礼贤下士,宽厚待人,也是位忠厚儒者。他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且廉洁奉公,更是一位清官。

元明善自幼聪颖异常,能过目成诵,精通《五经》,更深于《春秋》,为元之一代大儒。 元明善先后任字丰、建康两州学正。后升江西省椽,曾参与镇压赣州刘贵起义。元武宗时调京,授承直郎,辅导皇太子。仁宗时曾一度出任湖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后调京为翰林待制,做皇帝的顾问。并先后撰修《武宗实录》和《仁宗实录》。

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元朝首次开科取士,元明善以礼部尚书出任第一任会试主考官和殿试读卷官。仁宗让明善选录《尚书》有关章节,译成蒙古语。每上奏一篇,仁宗皇帝必称善说:“二帝三王治国安邦之道,不是爱卿,谁能讲述得这样深透。”因而,明善得到了最优厚的礼遇。此后,元明善在文学上职得了卓著成绩,成为元朝一代儒学大师,著名文学家。

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元明善病逝于京中住所,享年五十四岁,三月归葬于清河王家原(今清河县王官司庄附近)之先茔。

现代名人

顾随 (1897年――1960年)男,原名宝随,字羡季,别号苦水,笔名葛茅,顾遂,清河县前坝营村人。是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刚会说话时,其父就教他学诵唐诗。5岁时其父带他进家塾攻读古文古诗,学作文言文。8岁时,已能写出三、五百字的通顺短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0岁考入县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升入广平府中等学堂。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17年转入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英文门(系)。在大学阶段他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和西方文化的薰陶。民国8年(1919年)2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北京大学英文系全部课业,获“文学士”学位。

1920――1929年,他先后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一些中学任教,教授英语和国文。自1929年起到大学任教,此后30年,他始终没离开大学讲坛。1941年前在燕京大学执教,先任讲师,在久提升为教授。1941年后,主要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任辅仁大学中文系主任。1953年到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任教,直至去世。

顾随一生,教坛耕耘,鞠躬尽瘁。1953年调天津师范学院时,已是晚年。但对教学从无丝毫懈怠。每学期都要亲自选注教材。每周几千字的讲稿,都是毛笔工楷竖写在稿纸上。在临终前的六七年间,单是手写讲稿就有“唐宋诗词”、“中国文学批评史”、“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佛典翻译文学”、“毛主席诗词”等近十种,上百万字。 顾随,于诗、词、小说、佛学,均有著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填词、作诗数百首,散见于各报刊。这些诗词,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祖国建设新面貌。自编为集,题名《闻角词》。顾随虽然是一位知名教授、学者,但他十分谦虚。对于自己的学问,他常半开玩笑地自谦为“马二先生之学”。每有新作,总是首先抄寄友人、学生,请他们修改, 他十分尊崇鲁迅。20年代任中学教员时,经常给学生讲授朗诵鲁迅的作品。朱自清在《论诵读》一文中给以很高评价。

1960年9月5日,因病逝世,过时四十年,于2000年12月,在幼女顾之京和诸多受业弟子的积极努力下,由河北教育出息社搜集、整理出版了《顾随全集》1-4卷,以告慰这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民俗文化

中华张氏祭祖节

2010年5月28日,华夏张姓祖源地——清河县,在宏伟壮观的华夏张氏祖庭将举办庚寅年“中华张氏祭祖节”。这一盛事吸引了海内外张姓子孙的目光。据介绍,前来参加此次祭祖节的海内外张姓子孙将达3000多人。

祭祖节将举行富有浓郁华夏民族特色的中华张氏传统祭祀仪式,包括敬献牲果、击鼓鸣钟、敬献花篮、净手上香、恭读祭文、行祭拜礼、乐舞祭拜、高唱颂歌等程序,还将举办世界张氏企业精英展、世界张氏书画展、世张教育基金发放仪式等系列活动。

相关传说

葛仙庄的来历

现在的县城所在地葛仙庄在古时候是一片荒地,古时候老城里才是县城所在。就80年代,新城葛仙庄也还只两条街--武松大街、运河大街。小时候86年左右去县城赶集,那时只有一个二层楼,爬楼梯成为我们几个村里小孩必玩的项目。题外话远了。

话说老城里有个恶霸,无恶不作,坏事做尽!武松听说后想为民除害。于是趁恶霸在酒楼喝酒时故意招惹他。恶霸情急之下,追着武松就打。武松把他引到了老城里东三里远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葛仙庄。 三下两下把恶霸打死,割其首,用纸包起,向北扔出二里地。后来,打死恶霸的地方成了一个小村子,取名“割项庄”,后来逐渐演变成“葛仙庄”;武松扔恶霸头落地的地方,成了一个村子取名“纸包头”,就是现在的“指纺头”。

武松来历的传说

我是以自己的记忆来写,恐与有些人的说法有出入。 老城里是以前清河的中心,老城有东、南、西三城门。小时候东城门和南城门还未坏掉,北面城墙顶部二三十公分的夯制石灰还在,不过被风蚀的像蘑菇岩。东城门外为东关,西城门外为西关,南城门外为南关,而北面的我们村就叫城后了。老城没有北城门,没有北门很是不便,人们想开北门。但流传说,城里要有老太得九子才能开北门。人们等了很多年不见有这样一个人,于是等不及了,去开北门。 人们挖北城墙,挖着挖着闪了几道龙形的光,这时人们发现,是八条龙化成光飞上了天,只剩下条小龙。于是人们慌了,赶紧把城墙填上。在第二年,武松出生了,武松就是那条小龙。

关于半仙的传说

清河地处京杭运河边。话说河边上有位半仙,百算百准。其有二子,这两个儿子很不争气,平时好吃懒做,还不很听话。老人快死了,对他们说“我死后不用买棺材,也别给我穿衣服,就用凉席裹起来,拿井绳和碗口粗的棍子抬,沿着运河向南走,什么时候井绳或棍子断了,就在那里把我埋了。”老人死后, 这两个儿子一想,老人家一辈子受人尊敬光着身子也太不像样,就给老头子穿了个短裤。他们抬着老头子的尸体沿着河边走,边走边想,这得哪辈子才能断呀,正想着,突然狂风大作,运河里出现一条龙由南向北游。他们看见老头子把井绳弄成个扣,跳进水里抓住龙就要去套住龙头,可快爬到龙头马上套住龙时,短裤被龙身子挂住了,龙一甩身子把老头子甩进了河里。如果能套住龙把龙留在清河,就会连年风调雨顺,还能出个皇帝。当然这都是传说,清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2 淮安市旧名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置。治今江苏淮阴西南。元时河决城毁,以后治所屡次迁移。清乾隆时始移治清江浦,即今淮阴市,现已改名淮安市。1914年改名淮阴县。

3 辽宁省铁岭市东部区名

简介

位于辽宁省铁岭市东部。著名景点:辽宁三大水库之一的清河水库,最大库容量9.71亿立方米。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85亿度。清河旅游度假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厚重,曾为赵本山老师部分乡村题材电视剧提供外景拍摄基地,是省级旅游度假区。主要物产有清河大米、墨尼啤酒、优质矿泉水、北绿葡萄酒、山野菜、清河鱼等。清河区总面积423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清河路63号,邮编:112003。行政区划代码:211204。区号:024。拼音:Qinghe。

自然地理

气候特点

清河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692.3mm,全年光照2550-2700小时,无霜期140-160天。

水文状况

清河尚阳湖最大容量9.7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量5亿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养殖、旅游、工业用水等多种功能。

行政区划

清河区辖2个街道、2个镇、1个民族乡:红旗街道、向阳街道、张相镇、杨木林子镇、聂家满族乡。

向阳街道办事处驻向阳街,人口2.02万人,面积5.92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振兴、益民、崇源、明珠、尚阳;1个村委会:货郎屯。

红旗街道办事处驻昌盛路,人口2.20万人,面积25.45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金澜、育才、清波、东兴;2个村委会:汪哆罗束、后马家沟。

张相镇镇政府驻张相屯,人口2.06万人,面积115.97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大孟屯、五里堡子、谢家屯、东二台子、东华、东三台子、张相屯、十八道岗子、南台、前马家沟、尹家堡子、石家堡子、孔台沟、阎家堡子、斛米沟、张家堡子。

杨木林子镇镇政府驻前杨木林子,人口2.31万人,面积147.97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前杨木林子、后杨木林子、泉眼沟、杨家甸、老虎沟、九社、关家屯、佟家屯、打车沟、养马大屯、富饶、肖台子、八社、郎家屯、新兴、石人沟、团结、清榆、北大沟。

聂家满族乡乡政府驻聂家沟,人口1.13万人,面积127.40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聂家沟、下老虎峪、弯子屯、小金家沟、红花甸、喜鹊沟、大金家沟、碱场沟、曾家屯、西老谷峪、广东山、腰堡、东老虎峪、罗家堡。

交通运输

清河区地处辽宁省北部,位于102国道、沈哈高速公路和京哈铁路沿线,隶属铁岭市辖区,距市政府所在地30公里。

4 一段黄河名称

黄河的一段

先秦见于《禹贡》的河水(黄河),自宿胥口(今河南浚县西南)改道东行见于《汉书-地理志》的河水后,宿胥口以北河水故道内黄以南一段,受黎阳诸山泉流汇注,由原来的浊流变成清流,因而被称为清河。战国时清河在内黄受洹水后折东北流经今河北馆陶、清河一带到山东平原附近东注河水,成为齐、赵间一巨川,屡见《战国策》。汉初于清河下游地区置清河郡。武帝元封以后,馆陶以下河水屡次北决为屯氏、鸣犊、屯氏别、张甲等河,清河下游为诸决河所割据淆乱,故道遂废。惟上游内黄境内一段仍称清河水,见《汉书-地理志》。王莽时河水自濮阳东决改由今山东入海,旧时河北诸决河旋归堙塞,清、洹之水乃自馆陶西北之清渊溢出东北流,穿清河郡境入勃海郡境行屯氏河故渎至南皮县北北皮亭会合漳水,是为《水经》中的清河。东汉建安中曹操据筑枋堰遏淇水入清河的上游白沟以增加清河水量,又凿平虏渠瞬自清漳合口下游参户亭以下的漳水,参户亭以下的平虏渠,和渠、泒会合以下的氵瓜水直至海口的河北平原水运通道,在《水经-淇水注》里便把这条水道自清渊以下全称为清河;相当于南起今河北威县南,东北流经清河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自此以下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隋后东光以下被导为永济渠,东光以上渐归湮废。

5 古济水别名

古济水自巨野泽以下别名清水,宋后遂通称清河,一名北清河。金元后又称大清河,下游改道如今黄河。1855年自东阿旧治西鱼山以下为黄河所夺,清河之名遂废。今惟东平境内汶河分为南北两支,犹有大小清河之名,西北流注东平湖,又自湖北出为大清河,至鱼山下入黄河。

6 古泗水别名

古泗水别名清水,宋后遂通称为清河,一名南清河。金后自今江苏徐州以下一段长期为黄河所夺,元后自今山东济宁南鲁桥至徐州一段又成为运河的部分,清河之名遂废。惟下游自今江苏泗阳以下,岔分为大小清河二派入淮,明犹沿用旧称不改。黄河初行北派大清河,中叶后改行南派小清河,未几大清河遂湮。

7 细河支流名称

清河为细河的支流,属于大凌河流域。清乾隆时称翁格勒库河,汉名麝香河,其上游源出北票市帽子山(清乾隆时称翁格勒库山,海拔656米)西坡莲花山北沟,在北票县黄花沟南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乡。右侧有著名的大青山(海拔819.7米).是全市第二高峰。清河经蜘蛛山乡双山子入清河门区,过三道壕于义县高家屯东入细河。全长33公里,(阜新市境内河流长19公里),流域面积21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5。 细河因上游多泉水,故称细河,是太子河支流,源于凤城县白云山麓。其上、中游均在凤城和本溪县境内,仅下游河口部分在辽阳县孤家子村,流入葠窝水库。全长62.8公里,辽阳市内长4.8公里,是葠窝水库主要水源之一。

8 古代地名

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青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临清东)。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仍为郡。北齐移至武城(今清河西北),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张金称、高金达起义于此。

9 财政部驻内蒙古专员办副监察专员

个人简介

清河,男,蒙古族,1960年9月出生,内蒙宁城人,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辽宁财经学院计统系工业统计学专业毕业。

财政部驻内蒙古专员办副监察专员、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分管办机关党委及一处工作。

个人履历

1990年9月至1994年12月任财政部驻内蒙古财政厅中企处副处长,其中,1991年1月至1991年12月任内蒙古托克托县下乡办副主任, 1995年5月至2001年11月任财政部驻内蒙古专员办专员助理,2001年11月至今任财政部驻内蒙古专员办副监察专员,2004年3月至今兼任财政部驻内蒙古专员办机关党委书记。

10 辽宁省北部河流

清河,古称少贝河,因水质清澈,清代初期命名为清河。清河流域为于辽宁省北部开原市境内中部,河口地处东经123°52′,北纬42°25′,流域面积5674.3平方km2,干流长217.1km,流域绝大部分属于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流域大部分为辽宁铁岭境内,其余部分为辽宁省抚顺市,该河发源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三道沟庙岭,清河穿越了清原县大孤家子乡后自开原市李家台乡上清河村东约1.5km处流入铁岭市境内。从上清河村到清河水库之间的主河道在1-1.5km宽的谷地穿行,河道宽度为100-300m,滩地由砾石粗沙组成,河道主槽显且比降大于8‰。沿河山峦起伏,河谷阶地是李家台、八棵树等3个乡镇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

11 北京昌平清河

清河地区在解放前曾经隶属昌平,名字可能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有关。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

公元1262年,元朝重臣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说他熟悉水利,聪明过人。元世祖就在当时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召见了郭守敬。郭守敬初见元世祖,就当面提出了兴修水利建议。第一条建议修复从当时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县)的漕运河道。当时的清河两岸频发水患,民不聊生,百姓受尽了水患之苦。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意见后,疏通了河道,使水患变水利,为了表达思乡之情,郭守敬就以家乡邢台地区清河县的县名为这条河命名。

12 北京海淀水系

清河为北京的一条河,发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碧云寺,流经朝阳、昌平,在顺义汇入温榆河,全长23.6公里,流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是北京市北部主要城市排水河道,在北京城市河湖水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