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和元羊肉馆 |
释义 | 在太原市现有的回民饭店中,清和元羊肉馆要算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一座老店了。 相传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阳曲县回族朵家在太原市南仓巷开设了一个羊肉馆,专营山西地方风味小吃。到民国年间,生意就日益兴隆起来,饭店不仅有招待普通顾客的餐室,还设有较高级单间雅座小阁子招待上层人士,是当时太原十二家饭店中很有名气的。 特色小吃“头脑”清和元饭店经营的地方风味小吃,首推“头脑”,这是秋冬季出售的一种食品,每年农历白露上市,到翌年立春停止销售。头脑又叫“八珍汤”,指配料共有八样,即羊肉、藕根、长山药、煨面,良姜、黄芪、酒糟,外加腌韭做为“引子”。头脑是在一碗糊状的汤里,放着三块肥羊肉,一块藕根和一块长山药,在酒和羊肉的味道里,混合着清淡的药香,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这种风味食品,也起着滋补身体的作用,具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的功效。产妇多吃可以下奶,也适于噎嗝、尿频、腹痛、经漏带下、吐血的患者。 清和元出售的“头脑”,据传是与傅山有关。傅山学识渊博,精通医学。傅母年老体弱,傅山从钻研医道中,研制出此“八珍汤”,供母食用,八十而终。后来傅山将此汤传到朵家羊肉馆店,晓以炮制方法,并建议将羊肉馆定名为“清和元”,把八珍汤取名“头脑”,羊杂碎取名“杂割”。三个名字联起来读,就是“头脑杂割清和元”。据说傅山的这一命名建议,是在寄托他反对元朝、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情感。 喝头脑时,有一种佐食,叫做“帽盒”。它是一种烤制的面饼,呈短柱形,中空,是用不发酵的面粉,加入椒盐,捏成两片空壳,合在一起,入炉烤制的。喝头脑时,把“帽盒”掰成小块,泡在头脑汤里,干硬咸香,味美适口。随头脑一起出售的,还有一种食品叫“稍梅”。清和元的稍梅,好就好在馅子种类繁多,除均用肥羊肉做肉馅外,有的是羊肉西葫芦馅子、有的是羊肉黄芽韭馅子、还有的是羊肉莲菜、羊肉白菜和羊肉大葱馅子,任凭不同食性的顾客挑选,做到了饭随客愿,保君满意。 其他小吃在清和元饭店,除经营季节性的风味小吃外,也开羊肉筵席,涮羊肉、扒羊肉、焖羊肉、干片羊肉、干爆肉片、羊过油肉,都是聘请名师,精工细作,做到了嫩而不焦,恰到好处,被顾客誉为美味佳肴。这个饭店在出售饭菜的同时,还自己酿造山西特有的乾榨黄酒。每年农历七月店方就从乡间请来有着酿酒技艺的匠人,为其酝造冬、春两季畅销的全部黄酒。这种黄酒选料精细,酿造时严格按工艺流程办事,故有醇香暖胃之效。顾客要一盘干片肉再来一壶乾榨黄,一吃一饮,十分惬意。 经营诀窍清和元生意兴隆,名扬省城,有着两个诀窍: 第一条是选料讲究,很重视选羊育肥。每到夏季过后,饭店就派出人员到内蒙牧区选购活羊。途经大同雁北等地运回太原,转送近郊河西农村放牧,屠杀前的半个多月,移到后铁匠巷的羊圈内,以豆芽站养半个多月以上,育成肥羊,然后宰杀,极盛时期每天宰杀三十只肥羊,分部位加工出售。 第二条是聘请名师,精工烹调,绝不降格以求。他们集中了山西厨师之乡——寿阳县的第一流的剔骨匠、切剁匠,头脑匠,稍梅匠。近年有烹调堪称第一流的李青山老师傅严把操作技术关,一度被称为“名师云集,技艺超群”的饭店。 服务清和元的服务工作,也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分堂会和外会两种。“堂会”是招待进店就餐。每当农历白露过后,天不明就将四只灯笼,高悬店门,广招顾客。由乡间来赶脚的,拉车的、掏粪的、送菜的,均汇集店内,吃几个帽盒子,喝碗杂割汤,经济实惠,身暖肚饱。年老为强身和经济比较宽裕的,坐在单间雅座,以喝碗头脑,吃几个稍梅引为快事。也有结伴而来,开怀畅饮,边吃边谈,饶有兴味。“外会”则是派出饭店服务人员,分为东、西、南、北四路人马,肩挑扁担,送头脑稍梅到订户家中。这样内外结合,就既做了劳苦大众的生意,也做了上层社会的买卖。到三十年代末期股东朵瑞奎负责经营时,又增加了旅客住店项目,买卖越做越大,越做越活。 发展太原沦陷期间和解放前夕,随着太原整个市场的生意萧条,清和元濒于破产境地。解放以后,特别是经过对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党和政府为恢复地方风味的名吃特产,对清和元回民饭店大力扶持。首先将清和元饭店离散已旧的老厨师、老店员召集回来,组织厨师带徒弟传授技术;同时对制作头脑的肥羊肉和制作帽盒、稍麦的精粉实行专供,并且在桥头街饭店新址,增建了房屋,扩大了经营规模。现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清和元老店正容光焕发,生意兴隆,成为太原市著名的回民饭店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