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云村 |
释义 | 1 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建成区下辖村青云村为一地名,在我国浙江省(2个)、湖南省以及云南省(5个)都有同名村庄,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村庄存在差别。 青云村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建成区,北临剡江,西傍泉溪,南望同山,东南距市中心8公里,西距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0公里。50年代初称青云村,以村中"联步青云坊"名。1958年建大队,1983年建行政村。全村以孙、杨、戴3姓为主,其中孙姓村民约占总人口的80%。1992年,全村有914户,2586人。其中农业户744户,2311人。耕地2040亩,山林2000亩。1974年通萧棠公路,1984年县道接通甬临公路,交通方便。 据《泉溪孙氏宗谱》记载:孙氏居此"起自唐时,始祖原甫以奉化令择居泉溪之东"。宋代,村落相连成市,名泉口,筑有萧公堰,引剡江水灌田。明以来,村西首的萧王庙祀典鼎盛,民间逐渐形成16年一轮的庙会("大拜"),进行祭神谢神兼商品展销,其时四乡摊贩云集,多台戏班演出,为奉化最大集市日。平时农历二、七日集市较旺。有剡江、奉化江航道通宁波,是奉化西北部农副产品、山货的集散地。 地处平原,物产丰富,是特产"奉化芋艿头"的主产地之一。据记载,明清时,村周围的冲积土就已种植芋艿,品种有大芋艿、红芋艿、香广芋、黄粉箕等。每次行庙会时,必有重约2公斤的特大芋艿头展出。芋艿头一般亩产1500公斤左右,单个重约1公斤。1980年种植试验田3亩,亩产2130公斤。此外,还盛产桃子、柑桔、青梅、杨梅、葡萄、草莓等水果及茶叶、毛竹、杉木等。1992年种芋艿60亩,总产120吨;水果622亩,总产449吨;茶叶130亩,总产15.9吨。 1975年,由18个生产队集资9000元,办起首家企业--青云童鞋厂。1978年职工75人,当年工业产值9.1万元,农业产值41.4万元,固定资产30万元,利润0.9万元,人均收入142元。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针对村民劳动分散的新情况,1984年党支部书记孙丁尧首创村民代表协商制度,后改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选出各界村民代表113名,重大问题交由村民代表协商讨论。培养了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凝聚力。至1987年,村办企业3家,职工200余人,工业产值20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07万元的67.75%。有生产队30个,特产队1个,重点户、专业户74户,粮食总产263万斤,人均产粮1218斤。人均收入645元,比1978年增3.54倍。 1991年成立青云实业有限公司。1992年与台商合资创办宁波华迪鞋业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93万元,职工400余人,年产值1010万元,占全村工业产值46%,"沪光"牌皮鞋被评为部优产品。此外,尚有皮鞋、童鞋、化工、电镀、压铸件、针织、饲料等村办企业7家。是年,全村企业职工达1000余人,约占全村劳动力的80%。粮饲加工场1个,承包50亩以上种粮大户5户,专业户30余户。工农业总产值237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95万元,占92%。粮食总产1147吨,人均496公斤。固定资产543万元,上缴国家税利103万元,利润40万元,人均收入1320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容村貌改观。1986年起,投资6万元在主要村道和公共场所铺浇5000平方米水泥路面,并落实专人负责环境绿化和清洁工作。1987年,镇集贸市场移建于村西头。是年集资26万元安装自来水,结束村民饮用河水的历史。1991年助资2.2万元,建萧镇中学教学楼。1992年助资16万元,改滕头至萧王庙镇沙石公路为沥青公路。装程控电话130门。 村民旧居以瓦房为多,分布杂乱。虽有数幢深宅大院,现亦已破旧。1987年起规划建房用地30亩,在规划区内共建楼房400余间,350户搬入新居。1992年人均居住面积23.2平方米。 村公共福利事业发展。1969年建村合作医疗站,现有专职医生4名,免费为村民治病。对外出就医者,报销30~50%医药费。1992年村补助医药费1.9万余元。1986年建立奖学金制度,凡升入高中以上者可奖500~1000元不等,7年来共奖1万元。1988年开始实行养老金制度,其中1992年支出养老金和生活补助费2万元。1990年,改原孙氏宗祠为青云乐园,内设乒乓、台球、图书、投影录像、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和幼儿园、老年协会。电视普及率约90%,百余户家庭装有闭路电视。五好家庭户219户,双文明户17户。自1987年来,连续6年被命名为奉化市、宁波市文明村,党支部书记孙丁尧连续6年被评为奉化县(市)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为奉化市第十一至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下辖村青云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康王高科园东侧,地处京珠高速与京广、武广、G107之间,交通十分便利,距京珠岳阳收费站9公里,距武广新岳阳站10公里,距长沙黄花机场130公里,新建的随岳高速、国家杭瑞高速与新规划的京珠复线在此交汇,此地山清水秀,四季常青,为丘陵地貌。 3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德苴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德苴乡,地处德苴乡北边,距德苴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德苴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2公里。东邻李丰,南邻太平,西邻五台,北邻青丰。辖16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1400-210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7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烤烟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03亩(其中:田557亩,地1546亩),人均耕地1.02 亩,主要种植包谷、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35851.9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7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0.10 亩,其中养殖面积23亩;草地20亩;荒山荒地203.80 亩,其他面积2265.20 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10户饮用井水,有56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563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8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0%、0.00%和85.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3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5户(分别占总数的41.03%和29.31%)。 该村到德苴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8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48.50 亩,有效灌溉率为49.8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9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118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6万元,占总收入的53.91%;畜牧业收入67万元,占总收入的19.4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92头,肉牛374头,肉羊头);渔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45%;林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4.06%;第二、三产业收入59万元,占总收入的17.10%;工资性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4.06%。农民人均纯收入84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0.77%),在省内务工16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63户,共乡村人口2069人,其中男性1083人,女性986人。其中农业人口2069人,劳动力123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945人,彝族123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50人,参合率79.75%;享受低保1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3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8个,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97户,占农户总数的70.52%。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12225平方米,拥有教师11人,在校学生202人,距离乡中学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14人,其中小学生202人,中学生132人。 ◎ 村务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6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03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元(人均0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2.10 万元,有固定资产25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的方式公开财务。 4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马鞍山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地处乡政府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42.00 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 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76公里。东邻三鹤村委会,南邻河南村委会,西邻漾濞县鸡街乡,北邻红旗村委会。辖笔架山、毕梧、褚家、大村上、大村下、大村中、江边、龙汪庙、路马凹、上闭家、下闭家、上村上、上村下、上密芝、蛇村、田心、下密芝、新村等18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44.18平方公里,海拔2,080.00米,年平均气温 19.50 ℃,年降水量 85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390.00亩(其中:水田583.00亩,旱地2,807.00 亩),人均耕地 1.09 亩,主要种植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 36,454.0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185.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1.67 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25.00 亩,其中养殖面积 25.00 亩;草地 5,000.00 亩;荒山荒地 4,784.00 亩,其他面积 16,610.00 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全村有558户通自来水,有203户饮用井水,有20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761户通电,有698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69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4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3 辆,拖拉机13辆,摩托车11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44亩,有效灌溉率为30.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54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8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7户;建有小水窖75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6户。全村有1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42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719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79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96.00万元,占总收入的36.54 %;畜牧业收入 224.00 万元,占总收入的27.65%(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 112 头,肉牛 45 头,肉羊 56 头);渔业收入 1.00 万元,占总收入的 0.12 %;林业收入 109.00 万元,占总收入的13.46 %;第二、三产业收入 143.00 万元,占总收入的17.65%;工资性收入 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1.8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35.00 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15.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90 人(占劳动力的32.73%),在省内务工 57 人,到省外务工 33 人。 ◎ 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 761 户,共乡村人口 3101 人,其中男性 1528 人,女性 1573 人。其中农业人口 3101 人,劳动力 1680 人。该村以彝族、白族为主,其中彝族 2908 人,白族97 人,其他民族96人。 到2006年底,全村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12 人,享受低保 29 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12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6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42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0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5 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3 个。 ◎ 文化教育截止2006年底,该村建有小学 2 所,校舍建筑面积 500.00 平方米,拥有教师10 人,距离镇中学42.00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68 人,其中小学生231 人,中学生137 人。 全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业余文娱宣传队 5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村务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707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1,776.00 亩,没有土地流转面积。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14,470.00 元,一事一议筹劳 1,924.00 个(劳均 1 个)。有固定资产 28.00 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 风土人情青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村寨,他们能歌善舞,特别是彝族踏歌热情奔放,很受人们的喜爱。改革开放后,青云的彝族踏歌,多次邀请到省内外演出,多次受到国个邀请演出。曾参加2006北京民族文化盛典,被誉为“最难学的舞步”,被评为十大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5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金钟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会泽县金钟镇,地处金钟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9公里。东邻华泥村,南邻边河村,西邻以则村,北邻五星乡。辖6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24.66平方公里,海拔2280米,年平均气温11.5 ℃,年降水量856.5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91.8亩(其中:田105亩,地1786.8亩),人均耕地3.17亩,主要种植洋芋、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34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2.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苹果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696亩。有铁矿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76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376户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300户占农户总数的7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68户,占总数的73%。 该村到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集贸市场9公里。拖拉机9辆,摩托车74辆。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5户;建有小水窖 28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2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362.19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1万元,占总收入的25%;畜牧业收入243万元,占总收入的6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326头,肉牛249头,肉羊 1569头;林业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2.2%;第二、三产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工资性收入20.193万元,占总收入的 5.6%。农民人均纯收入179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19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6人,占劳动力的17%,在省内务工116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76户,共乡村人口1255人,其中男性670人,女性585人。其中农业人口1255人,劳动力670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其中汉族1067人,彝族186人,其他民族2人。到2008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55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 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9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拥有教师6人,在校学生140人,距离金钟镇中学9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4人,其中小学生137人,中学生37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37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8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和村务。 6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太湖源镇下辖村◎ 基本概况青云村地处太湖源镇中心,是镇政府所在地。于2007年由原青云村、上坎村、立新村、水口村、茹荷村五个村经村规模调整组成。全村地域面积14.33平方公里,有林地15015亩,耕地6456亩,其中有水田2549亩,旱地3907亩。辖5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031户,人口3108人。新村两委会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依法治村为抓手,真正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进步、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经济发展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会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及相关部门多次讨论,确立了“立足特色农业,繁荣商贸经济,发展服务行业”的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青云村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地方特色。村两委会充分利用青云村地处东天目、青云、杨岭三地的商业中心枢纽的有利区域,并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新建了占地22亩、拥有136间营业房的太湖源青云农贸集散中心,于2006年1月5日正式开业,大大的改善了竹笋交易旺季的蜂拥现象,并在2007年成功申报临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 基础设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青云村两委会立足本村实际,组织、动员广大村民从“整治村庄面貌”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使青云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使村民首先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福利。 7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安定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乡,地处安定乡政府东边,距安定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4公里。东面和北面邻芹河村,南邻青胜村,西邻青联村。该村由7个村民小组组成。 全村国土面积9.55平方公里,海拔2260米,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108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烤烟、茶叶、核桃、板粟、蚕桑、花椒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60亩(其中:田54.4亩,旱地 2405.6 亩),人均耕地4.35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烤烟、茶叶、核桃、板粟、蚕桑、花椒等作物;拥有林地6472.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9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2亩,主要种植核桃、板粟、花椒等经济林果;全村有荒山荒地面积5392.5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全村有137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占农户总数的98.56%。有139户通电,无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户(分别占总数的12.2%和9.4%)。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4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4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车2辆,摩托车6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60亩,有效灌溉率为59.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3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7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全部居住于土木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5.9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46万元,占总收入的36.44%;畜牧业收入63.10万元,占总收入的38.03%(其中:2008年内出栏肉猪146 头,肉牛35头,肉羊190头,鸡814只)林业收入20.56万元,占总收入的12.39%;第二、三产业收入3.7万元,占总收入的2.22%;工资性收入18.11万元,占总收入的10.91%。农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1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0人(占劳动力的2.03%),在省内务工55人,到省外务工15人。 ◎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139户,共有乡村人口566人,其中男性301人,女性265人。其中农业人口566人,劳动力345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族聚居地,其中彝族564人汉族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2人,占人口总数的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2人,参合率69.26%;享受低保16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4.2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全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39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 文化教育截止2008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13平方米,拥有教师3人,在校学生46人,距离安定乡中学14.2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6人,其中小学生37人,中学生9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6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67.6 亩。年末集体总收入9.15万元,有固定资产7万元,年末集体无收益,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集体经营状况和村集体财务情况。 8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双江镇下辖村◎ 乡村概况青云村隶属于双江镇土官村委会。位于双江镇西北边,距离双江镇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2.38平方公里,海拔1584米,年平均气温21.02℃,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至2008年底全村耕地总面积163亩(其中:田143亩,地20亩),人均耕地0.83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拥有林地3211.3亩,经济林果地11.7亩,主要种植板粟、梨树等,有水面20亩。 ◎ 基础设施至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五通。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土路。全村共有20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2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3亩。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全村住户居住土木结构的住房47户,砖(钢)混结构住房5户。 2008年底全村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5辆,摩托车12辆。 ◎ 农村经济2008年青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23万元;畜牧业收入24.12万元;渔业收入8.78万元;林业收入13.45万元。外出劳务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3.8元。 ◎ 人口卫生至2008年底青云村有农户52户,共211人,其中男119人,女92人。农业人口总数为202人,劳动力总数1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19人,外出务工人数43人。 青云村以彝族、汉族为主,其中彝族173人,汉族24人,哈尼族14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99人,享受低保人数16人;五保户数2户。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委会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3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设在距离该村2公里的土官村委会,该村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 ◎ 文化教育青云村小学适龄儿童上学在大鱼塘村小学,该小学校舍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教师6人。青云村距离村小学1公里,距离镇中学4公里。至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5人,其中小学生人数9人,中学生人数6人。 ◎ 村务公开1、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财务开支审批监督制度; 4、报账结账制度; 5、财务公开制度; 6、票据及财会档案制度; 7、双江镇小组干部报销误工费管理办法; 8、双江镇小组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9、双江镇土官村委会村民公约; 10、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 9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凤山镇平村村委会,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2.50 公里,距离镇4.00公里。国土面积0.70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6.60 ℃,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粮食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24.70亩(其中:田239.70亩,地85.00亩),人均耕地0.49亩,主要种植茶叶、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727.1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27.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8亩,主要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101户还存在饮水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100%)。有101户通电,有4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42.57 %和 67.3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1户(分别占总数的37.62 %和 30.69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 3辆,摩托车7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4.80亩,有效灌溉率为 59.99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4.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0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2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3.94万元,占总收入的 30.65 %;畜牧业收入26.27万元,占总收入的18.32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0头,肉牛2头);第二、三产业收入54.91万元,占总收入的 38.30 %;工资性收入12.11万元,占总收入的 8.45 %。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1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0人(占劳动力的 10.18 %),在省内务工29人,到省外务工21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01户,共乡村人口491人,其中男性234人,女性257人。其中农业人口491人,劳动力23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28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30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87.58 %。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4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平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平村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00公里,距离中学2.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9 人,其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19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34.9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5.50万元,有固定资产17.2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10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下辖村◎ 村庄概括林家村镇青云村位于镇南部,诸城市东24公里,302省道南3.5公里处,东临青岛胶南,西临障日山庄,南临石牛埠山,北临郭家村水库。青云村现有耕地54公顷,135户,400口人。 青云村主要由吴、郑、文三个姓氏组成,相传明朝年间文氏家族从山东的武定府迁到本村。文氏家族之后又有投亲吴姓搬迁至此,接着郑氏家族也搬到该村。 ◎ 村名由来青云村原名青云寺,村后有一株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树,树后有一座佛祖庙,名“青云寺”,今村名就是袭用庙名。庙前有8亩良田属青云寺,当地百姓有不少给和尚种过地,周围百姓常来烧香。寺内原来供奉佛祖及十八罗汉像,“文革”时期,神像被砸掉,后用寺庙房产办小学。1974年,原庙也被砸。 ◎ 自然景观该村的千年银杏树,据说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正值炎夏,李世民曾与将士们一起解甲到北河洗澡,上岸后到银杏树下乘凉,看到寺庙破烂不堪,许愿重修寺院,即今青云寺。当时曾留下重修寺庙的碑文。此碑1950年后被人搬到东菜园当了井台,后来井毁碑落,现还埋在地里。现银杏树高38米,胸围6.8米,旧时树南侧枝挂有一口大铁钟,每逢初一、十五撞钟,声震周围村庄。此钟在1958年被炼了钢铁。1976年,一场大火从树下一直烧到树上,两个侧枝被烧掉,多亏消防队员及时赶救。当地百姓称银杏树为长寿之星,虽然庙宇不在,银杏树也屡遭劫难,可香火至今不断,每到节假日,总有人光顾焚香,求告平安。 ◎ 古迹文物1966年,村民郑明珍、文廷海在村中劳作时曾挖出过一座古墓,墓内只剩砖块,其中一个金环子,已交诸城文化馆。同年村中建猪圈,又挖出6个小铜佛,也上缴文化部门。本村东靠小河,河东有围子墙,据说围子墙是当年太平军所修,曾在此抗击过官军。后俗称“东围子”,这里出土过刀剑。 11 江苏省武进区牛塘镇下辖村青云村位于牛塘镇的西片,东与牛塘村、南与丫河村、西与邹区、北与西林相接。全村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0亩。全村有25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885户,在册人口3080人,实际常住人口近万人(是外来人员聚居地之一)。现有大小企业80多家,主要从事电器、特种灯泡、化工、纺织等行业,2008年实现销售3.5亿元,村级经济年收入120多万元,2008年人均收入11100元。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村总支、村委会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村面貌得到了较快的改观。2002年被授于省级卫生村,2005年被授于省级文明村,2009年通过了“五化三有”和生态村的验收,同时村总支、村委会还多次被牛塘镇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青云村不但在加强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对乡村文化工作也非常重视,村委出资建造了健身广场、乒乓室、图书室、棋牌室,配套了健身器材、音响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知识。 青云村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健身活动,号召全民参与,使我村的乡村文化气氛更加浓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