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铜器乳丁纹饰 |
释义 | 《中国青铜器》记载:“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百乳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其中提到“百乳雷纹”,并未指出几何纹饰包括乳钉纹。其实,百乳雷纹应该是乳钉纹的一种。高蒙河在《铜器与中国文化》中说:“乳钉纹突起的乳突,排列成单行或方阵式。多见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 乳钉纹乳钉纹是几何纹饰的一种。几何纹饰是由几何图案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那么何为乳钉纹呢? 有人认为,乳钉纹,是由一系列突起的乳突有规律地组成排并构成一定阵式的纹饰。 历史乳钉纹早在夏代青铜器出现之始就出现了,直至西汉,在青铜器上还可看见乳钉纹的身影。 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是乳钉纹的鼎盛时期。乳钉纹主要出现在鼎和簋上,此外,在爵、角、瓶、尊、壶、盒、钟、罍等器物上也有出现。 工艺特色乳钉纹形状简单、明快,如果就单个乳钉的形状看,不同的时代是分不出多少区别的。但乳突群与其它几何纹饰的组合并形成固定的图案,它们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我们便可据此来分类断代了。 分类由于形状简单,乳钉纹在一些青铜器上充当辅助、陪衬的纹饰,如在青铜鼓的两边缘各饰三排,或在钟面上界定边框。充当辅助纹饰的乳钉纹主要功能在于给中部精巧的动物纹饰镶边。但更重要的是,多个乳突排列成方阵,从而产生的韵律美与宏伟大方的气势使乳钉纹成为青铜器上的主体纹饰。 作为主体纹饰的乳钉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方格乳钉纹。图案成方格或斜方格(即菱形),中间有一乳突。该纹饰出现的器形有簋、圆鼎、盒、瓶、瓿、罍。方格乳钉纹又可分为三小类:1,百乳雷纹。时代从商代到西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居多。《中国青铜器》一书中介绍说:“百乳雷纹。也称斜方格乳钉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的则又长又尖锐。”但据我查到的所有百乳雷纹的青铜器中,只有一件是符合条件——“又长又尖锐”的。(006)另一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乳钉四耳簋的乳突也是又长又尖锐的,但底部是素面无纹的。而且这两件簋都是西周早期的,西周中晚期的则没有发现。然而西周早期和中期的一些百乳雷纹的乳突相对商代的确实要尖锐,同时,西周的乳突也有较平坦圆滑不尖锐的。因此,笼统地说西周时代的乳突又长又尖锐是不正确的,只能认为,西周早期的乳突呈现出长而尖锐的特点。2,方格素地乳钉纹。装饰这种纹饰的器物很少见(如左图春秋晚期的乳钉蚊盒局部)。3,菱格乳钉纹。每个乳突外套四五个菱形方格。(008)饰纹器物有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的商代的菱格乳钉纹鼎,春秋晚期的簋。 二,光素底乳钉纹。(010)这种纹饰主要出现在西周,尤其西周早期流行。 三,带状乳钉纹。这种纹饰主要饰在方鼎的四面周边,一般在两边三排成一带,底边三、四、五排成一带。带状乳钉纹也可分为三小类:1,带状素面乳钉纹。(011)这种纹饰商代早期就出现了,是方鼎上最原始的纹饰。2,带状勾连雷纹地乳钉纹。(013)这种纹饰出现在商代晚期。3,带状直条纹地乳钉纹。(012)这种纹饰出现在西周早期。 四,弦纹间乳钉纹。(016)这种纹饰主要出现在夏晚期的酒器爵、角、斝上。 五,菱格间乳钉纹。(017图)它一般饰于壶、敦等器物的腹部。时代出现较晚,出现在春秋晚期以后。 六,乳钉蟠蛇纹。(022)以蟠蛇为底纹,上饰乳钉。这种纹饰很少见,战国早期出现。 此外,《中国青铜器图录》中把另一种纹饰也归于乳钉蟠蛇纹。(020)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对。因为乳钉纹的乳突的排列是极有规律的,每两个乳突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而该“乳钉蟠蛇纹”的乳突是毫无规律地点在蟠蛇身上,乳突间的距离有长有短。所以,我认为该纹饰不应属乳钉纹而应属蟠螭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