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 |
释义 |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位于东经110°5′15″-110°17′30″,北纬25°26′20″-25°47′30″之间,在灵川县的西北部,与临桂县的宛田瑶族乡,龙胜县的江底乡、和平乡,兴安县的金石乡相邻,土地总面积391平方公里。1982年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同年建立保护区管理站。保护对象以水源涵养林为主。 该保护区属中山地貌,是越城岭余脉,最高点锅底塘顶海拔1722.4米,其次为磨岭界海拔1475米,五马山海拔1364米,最低处220米。全境西北高,东南低,山体上部平缓,下部陡险,峰回溪转,山峦重叠,沟谷深切,很少堆积阶地,地形十分复杂。 管理状况保护区管理站有专职国家工作人员4人,负责宣传、发动并组织乡村群众,依靠乡村集体和广大群众护林。保护区内现有4个乡、14个村、135个村民小组、2.2万人、0.9万个劳动力,16平方公里耕地(其中水田13平方公里),年产粮食4800吨,统购粮157.8吨,统销粮666.5吨。年产木材2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此外还有柴炭、香菇、木耳、棕片、药材等林副产品,人均收入400多万元。保护区距桂林市35公里,境内交通方便,14个村都可通汽车。九屋、青狮潭、公平等3个乡每天都有定期客运班车到桂林,青狮潭水库每天有定期客轮去兰田。 保护好水源涵养林,不仅对改善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对保护青狮潭水库,保护漓江,促进农业、水电、航运、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资源概况(一)植物资源本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森林面积287平方公里,其中阔叶林131平方公里,马尾松林26平方公里,毛竹林103平方公里,杉木2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3%,森林蓄积量164.7万立方米,宜林荒山6.76平方公里,均属乡村集体所有。 该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以壳斗科、茶科为主组成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常见的类型有细枝栲+栲树-鼠刺 (Itea chinensis)(或网脉山龙眼 (Helicia reticulata))-狗脊群落;细枝栲+薯豆杜英 (Elaeocarpus japonicus)-毛桂 (Cinnamomum appelianum)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山姜 (Alpinia chinensis) 群落;细枝栲+荷木-赤楠蒲桃 (Syzygium buxifolium )-光里白 (Hicriopteris laevissima ) 群落;栲树-黄杞(或网脉山龙眼)-狗脊群落;甜槠+栲树-杜鹃花 (Rhododendron simsii) +鼠刺群落。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有银荷木+网脉山龙眼+光皮桦-狗脊群落。天然次生林中有大叶栎-金狗毛群落和荷木、鸭脚木丛林。马尾松林则以马尾松-赤楠蒲桃+杜鹃花-铁芒萁 (Dicranopteris linearis) 群落为主。人工林主要是毛竹和杉木林,有的毛竹林常有不少阔叶树种如大叶栎、罗浮栲等侵入而形成复层混交林。这些森林涵水性能较好,是保护区内重要的水源涵养林。 本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种类较多。在植物中,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马尾树、观光木等;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闽楠、红豆树、青檀、半枫荷、红椿、任木等。此外还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厚朴、深山含笑、桂南木莲、广东白兰花、檫木等优良树种。 (二)动物资源本区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穿山甲、大鲵、林麝、水獭、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大灵猫、小灵猫等。 自然环境概况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据青狮潭水电站气象观察记录,年平均气温18.5℃,7月平均27.1℃,绝对最高温39.3℃,1月平均7.9℃,绝对最低温-3.3℃。年平均降水量2052毫米,3-8月为雨季,其余各月的雨量也在50毫米以上,具有雨季长、云雾多、湿度大、干湿季节交替不明显的气候特点。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别也较大,如锅底塘顶、磨岭界一带山上,冬天常有积雪,而石洞、黄权公路沿线在背风面,冬温夏凉,冰雪很少,因此仍有栽培芭蕉、斜脉暗罗等较耐寒的热带树种在局部沟谷地零星分布。 本保护区的土壤多为砂为砂页岩发育而成,垂直分布较明显,海拔500米以下多为红壤,500-700米多为黄红壤,700-1350米多为黄壤,1350米以上则以黄棕壤为主。PH值一般在4.5-5.5之间,土层厚50厘米以上的中厚土层占70%,有机质含量3%以上居多,高的可达10%以上,土壤肥力较高。此外,还有小面积由碳酸盐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岩土。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位于漓江支流甘棠河上游,保护区内水系发达,水源丰富,主要溪流有东江、西江和七都河,汇入青狮潭水库,经甘棠河流入漓江,是漓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26座水库,66座电站,38座排灌站依靠它的水源。其中青狮潭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发电、航运为辅的综合利用工程,库区集雨面积174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4.5%,总库容6亿多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包括临桂、灵川和桂林市郊的292平方公里农田;电站总容量1.28万千瓦,每年秋旱季节,靠青狮潭水库有计划的放水,调节漓江流量,保证桂林至阳朔的游轮畅航。 开发情况灵川县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和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是桂林市10大片水源林保护区之一。这两个水源林保护区都分布于漓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水源地带,保护和开发好这两个水源林保护区,对漓江的水量保证、水质的保护、桂林市的建设、市区人民的生活和水源林保护区群众生产、生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位于灵川西北越岭余脉山区。其地域包括5个乡镇23个行政村。青狮潭的水源全部来自周边的九屋、青狮潭、兰田、公平等四乡的水源林。潭下镇位于青狮潭水库下游,漓江的上游,是漓江水源灵川段涵养的重点乡镇。这五个乡镇占地面积725168亩,有林地面积594097亩,占土地面积的81%,其中杉树面积占7.8%,松树面积占30.2%,杂木面积点60%,毛竹面积占3%。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80.9%。 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位于灵川东南部,属都庞岭海洋山脉支脉。是其范围包括海洋、大境、潮田、大圩等四个乡镇共21个行政村,主要河流有潮田河、澄江河,流经大圩镇进入漓江。大圩镇是两河流经的重要地带,其两岸的水源森的保护非常重要。该保护区土地总面积1037079亩,有林面积429163亩,占土地总面积42%,区内森林覆盖率为42%。 青狮潭、海洋山两个水源林区,是灵川县竹、木、柴、炭及其它林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地,实际上是水源防护林兼用材林区。区内有45个行政村,林农都“靠山吃山”,平均每年砍伐木材24000立方米,竹子85万根,柴8000吨,产木炭550吨。平均每年因生产木朵,香菇砍木材5000立方米,以及砍竹造纸和加工竹片出售等。难以全封、全禁,致使森林资源日趋减少。对漓江流域讯期分洪,枯水期补水影响就越来越大。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两个水源林及生态环境,同时解决好当地群众,尤其是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我县决定以下几个方面对两个水源林保护区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 一、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水源林区储量,增加漓江补水水源点,增加漓江枯水期补水量,增加当地财税和农民收,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灌溉农田等问题,有效地保护好青狮潭的水源林和生态环境,利用青狮潭水源林区的东江、两江、公平湖流域的支流,均分布于不同的山峦间,水流丰富,落差大等特点,开发小水电。因为要用水发电,就必须要保护好水源林,禁止乱砍滥伐。据初步勘测,库区周边的四个乡可以建小型发电站近30座,仅九屋、兰田两乡就可以建27座,总装机容量达1.4万千瓦,还可同步建起27个小型水库,年可储水1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青狮? 二、计划对库区进行扩大育林面积1千万亩,以确保水源林区林木的生态平衡及水源林覆盖面积的增加,增加漓江补水量。另外,建造沼气池4.5万座。 三、引导水源林区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形成库区新的支柱产业,青狮潭水源林区围绕着青狮潭水库充分利用水资源实施库叉养鱼和网箱养鱼,两个水源林区,要做好老果园改造,更新优质果种,预计要种5万余株优质板粟,3万株优质梨、青枣等。新种毛竹8000余亩,毛竹低改10万余亩,新种白果2万株。继续扶持水源林区原有的林带,加强管理,增加投入。 这个集环境保护、绿化、扶贫、能源开发、漓江补水、农田灌溉、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和农民收入为一体的多元综合开发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预计总投资9200万元。其中能源开发投资3000万元。水源林保护开发投资6200万。 这一工程的完成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对漓江补水,桂林市区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也会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