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苗戏 |
释义 | 追溯起皖南的皮影戏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就从湖北传入皖南一带,在地方文化的滋润下,形成了以锣鼓京腔为特点的独特剧种。表演时,艺人们在幕后,一边操耍戏曲人物,一边唱调叙事,同时配以鼓、板鼓、云阳板、大锣、小锣、双叉六种打击乐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农民朋友喜爱的皮影戏又称“太平戏”,每年的农闲时分,就是戏班子最为忙碌的时候,拜年戏、青山戏、青苗戏、谷梅戏、接年戏,从年头一路唱到年尾,带给人们吉祥、丰收的美好祝愿。 农民们为保护庄稼而酬神的一种社戏。古有“八蜡之祭”和“祭百神以报穑”的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多在每年春耕前及秋收后举行。陕南、关中、陕北均有此风俗,尤以汉中为甚。负责组织演出的是由一村或数村(社)的“青苗会”或“羊头会”牵头。会首 (俗称会长)由村民推举或各村头目轮流担任。会费按田亩分摊。演出约请戏班和天数由会首议定。演出地点在八蜡庙前或土地庙前,无一定演出仪式。剧目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观者而定,村民向神位烧香与否各随自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战乱,抓兵拉丁不断,农民无心再唱青苗戏,相关的组织也随之解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