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海狼人 |
释义 | 个人信息真名:张春贵 出生:青海大通 生日:84年12月6日 血型:O型 宗教:佛教 所属组织:翔诺家族 专长:写歌、写作 专长乐器:葫芦丝、吉他 音乐类型:民族轻摇滚 家庭状况: 父母、哥哥、姐姐 最大优点:有很强的词曲创作力 最大缺点:冷漠、害羞、心软 最欣赏的音乐创作人:吉克曲布 最大心愿: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最难忘的人:阿奶 最感动事:朋友送他一把木吉他 “狼人”—努力的音乐1985年:出生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个山村 1990年:5岁的他受家人的影响就开始哼唱青海花儿,那个时候就接触了父亲曾经用过的一中古老的乐器--“洋琴”,并在他的摧残下,很快就“粉身碎骨”了。 1994年:他的哥哥从城里给他带来了一盘磁带,是《山鹰组合》的,第一次接触民族流行音乐。 1995年:10岁时,一次偶尔的和父母去城里,听到街上的流行音乐,被这种新的音乐所吸引。 1997年:父亲给他买来了一台当时很流行也很昂贵的收录机,带数码电子琴的,据说现在都不能用了,但电子琴还可以弹。 1998年:小学毕业,进入中学的他开始全面接触新鲜事物,接触了摇滚。 2000年:开始学习作曲,并创立“翔诺家族”。 2002年:当时由于他的一个堂哥出狱,背来了一把木吉他,当他生平第一次听到吉他时,被震撼了,从此发誓一定要学会。从此开始了想拥有一把吉他的追求历程。当时他的堂哥在大通28公里处做洗车工,他在大通二中读书,每天一放学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车到28公里处,目的就是想看看堂哥弹吉他,想着能学点,就几分钟时间便又骑车返回,一直到家里。当时为了使自己拥有一把自己的吉他而苦恼,他的姐姐当时在老爷山脚下的一个饭馆打工,为了让弟弟买一把吉他而拼命工作,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2002年10月:一个好朋友知道他如此喜欢吉他,而他家正好有一把架在梁上几乎快要被尘土掩埋的木吉他,朋友拿来直接送给了他,当时的他感动的几乎掉眼泪,从此,一回家的他便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拼命学吉他。 2003年:创作出第一首歌《放学回家》、《唱给妹妹的歌》等。 2004年:吉他技术日趋成熟,在学校和好多同学朋友在教室里弹奏,晚上在班里演唱并引来其他同学的观赏,也由此而多次被班主任没收吉他并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同年6月,赶上高考,意料中的事情:仅2分只差而与本科擦肩而过。同年9月,不满足与现实的他毅然背上吉他到了遥远的秦皇岛海边,开始边上学边创作音乐。 2005年:接触了当地的地下乐队,并一直坚持学习词曲创作。 2006年7月:《大漠守候》在秦皇岛创作完成,当地的一个音乐人出高价欲买全部词曲版权而被他拒绝。10月,《大漠守候》进入全国原创歌曲秦皇岛赛区复赛,在预赛时《你给我的感觉》受到评委的高度赞扬。同年,创作了大量原创作品,风格涉及校园、摇滚、流行、民族、重金属等。他的独创风格---青海方言民族轻摇滚乐也在其作品《刨烦人的摇滚》里有所尝试,为他下一步的创作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2006年7月,其作品在网上发表以来,一直被受广大音乐人好评,广大的网友给了他更多的鼓励和建议。 2007年3月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侨联、中国演出家协会、爱国之心签约歌曲歌手委员会联合给青海狼人颁发优秀证书。此次比赛,青海狼人首次将青海本土文化——青海方言艺术以现代流行、摇滚乐的形式将其带上全国比赛的舞台。 2007年10月:本土导演推荐并被邀请客串青海本土方言电影《重阳》 。 草根部落走出的脆弱摇滚也许你听说过曾经以青海方言说唱而被一部分人知道的青海本土歌手张晨,并被他的说唱风格所吸引并打动,但你稍微留意青海民间曲艺的发展轨迹,你就能更早的资料中找出以青海方言说唱的歌唱形式,拿我们丰富的民间曲艺和小调来说,青海方言说唱,已经在青海人民的内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的“花儿说唱”更加突出了青海方言说唱的魅力,而张晨的说唱,也只是用青海方言以简单的节奏称述一个小笑话或小故事,以此来表达一定的音乐思想,这一点和古老的民间曲艺是一样的,比如在旋律上还比他更优美的《张连卖布》,《娇娇女》等等,还有后来的一些经典的青海方言歌曲,都已经在“花儿“曲艺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顶峰。 其实,不管是张晨的青海方言说唱,还是更早的方言艺术说唱音乐,都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反映着劳苦大众的愿望或他们的生活,或许是一个小故事或小笑话,都是 如此。随着近几年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在相对的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前进,我们都知道的“环湖赛”让青海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还有“郁金香节”等等重大的节日,都将青海的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在向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展示着,这是我们每一个青海人的骄傲和自豪!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青海本土民族音乐的发展相对就显的很尴尬,大街小巷间流行的那些民间小调在商业利益的腐蚀下慢慢的偏离着民族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文化开始泛滥,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民族歌手,而音乐的质量可想而知。流行音乐方面更不用说,青海本身的音乐在本土就占了很大的市场,比起大陆的音乐市场和港台的音乐,我们在青海提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些心虚,也很有可能将自己处在尴尬的境地。偶尔鼓起勇气想提提刘嘉亮,但很不幸的是他的那首《你到底爱谁》是卖来的作品,失去了原创的本质,还是不提的好。 就在这样一样疯狂的年代,让我们去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未免显的很被动,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人们不可能去欣赏古老的民间音乐,曲艺随有它自身的价值,但这只是针对目前市场来说或者它还需要它自身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流行的东西,从穿着到打扮再到欣赏的音乐上,这也是时代的需要,因为,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展和前进着,我们只能加快自己的脚步向前赶才可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意味着落后。 青海狼人,一个新的名词,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眼球,我们暂且不要问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青海狼人等等,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不在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简单的就等于你在问你自己: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而说复杂,它复杂到让我们研究三天三夜也很难研究透它所体现的现象。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听到这个词,很快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人的名字,而它肯定不是真名,就如现在的网络文化的到来一样,一个奇特的名字已经不在让我们感到陌生。其实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名字,但谁能知道它又是一个音乐品牌?谁又能知道它象征着一个音乐时代的到来呢?2004年,我随同青海电视台记者团到北京去参加一个关于西部文化发展的一个活动,在我们回来的路上,我们随同的一个同事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青海狼人?”大家都摇头,惊奇的望着他,很茫然的摇着头。然后又继续说:“其实我也刚知道他,他是一个人的名字,是我们青海本土的一个小伙子,我听过他的歌曲,说实话,很难想到,我们青海还能有这样一个人,能创作出这样特别的歌曲……”当时,人们都没有在意,接着便说起其他事情。 你——带给我们的是感动经历过农村孩子苦难伴随的生活,在大山中长大;没有经历过城市孩子绚丽多彩的生活,在梦想中长大……青海狼人的音乐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他们的歌是为了回忆本土民族大众艰苦的光荣,是为了驱赶对艰苦岁月疾病困苦的恐惧,是为了凸现生活给予他的力量……但商业化的社会让他的音乐道路逐渐失去了迷人的原始个性,他曾经思考过,音乐,不能只停留在民间,也不能让都市的繁华淹没他的灵感……他在跟这个现实的社会做着抵抗,因为他害怕现代的商业化文明使他的音乐失掉质朴的感情,在音乐的创作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 demo 就字面而言是“演示”的意思,我们通常说的“小样”,在文学里的意思是草稿、初稿、样稿、即没有最后定稿的稿件。小样,也可以指某些样本,如刚录完音的磁带,也可以称作“小样”,资料的收集也可以称作采集小样。其实说这么多关于“小样”这个词的意义,没有什么其他目的,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刨烦人的摇滚》,就是青海狼人未制作完成的尚属小样版本的歌曲。简单的吉他伴奏和他那嘶哑的嗓音,是这首歌曲最主要的情感表达要素。没有复杂的电子音乐做陪衬,没有所谓的正规编曲和录音制作,仅一把简单的木吉他使这首歌曲在一夜之间成为青海大地上被我们这群80年代的人所传唱的歌曲,其实今天,我们已被被青海狼人的独特音乐风格所笼罩,我们突然发现,这样的风格不仅是我们年轻人所希望感受到的,也诱惑起了老一辈的音乐爱好者,也许,正是因为青海狼人音乐本身所拥有的方言魅力和民族文化中独有的“花儿”音乐分子,在民族音乐的河流上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而强劲的吉他节奏,是典型的摇滚节奏型,赋予了民族音乐新的生命力——摇滚;因为青海狼人无意识的网络上传而起,所以成了流行,这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刨烦人的摇滚》是“青海狼人”一首本土母语单曲,他认为青海方言是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跟这个世界,跟周围的人交流的第一语言,是根深的母语,是华夏民族本土文化之一,他之所以坚持创作出这首单曲,就是要弘扬真正的民族文化,带动真真的青海方言艺术的本质美丽,也不让其失去现代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的风格。因为他本身是出生在80年后的人,知道这一代人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在坚持本土民族文化音乐的基础上,他也没有放弃对现代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的研究,而更加侧重的是两种不同音乐形式和文化的相结合和创新的合二为一。为了做出属于自己的音乐,“青海狼人"抵抗着商业社会对音乐文化的种种诱惑,扎扎实实地将音乐与民族血脉相交融起来,从而做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动人旋律。相信不少热爱青海本土文化的人听了《刨烦人的摇滚》后,会真切的感觉到青海狼人的音乐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最为脆弱的感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