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峭歧起义 |
释义 | 峭岐起义 1928年3月21日,在中共江苏江阴县委的领导下,江阴峭岐农民在后塍、杨舍起义的鼓舞下,发动了武装起义。 峭岐是江阴东南乡一大集镇,分南北两条街。江阴各地豪绅在后塍、杨舍起义的震慑下,纷纷逃向城市,唯有峭岐镇例外,大地主把这里视为“安乐土”。地主阶级与反动政府勾结,购置枪械,建立民团,私设牢房,残酷压迫剥削农民。1928年3月初,中共江阴县委决定组织峭岐起义。 3月21日傍晚,茅学勤、陈叔璇、朱松寿率云亭、长寿、周庄方面的农民1000余人在昆山附近的水墩庵集合。茅学勤作动员,并将农民分成3 队:第一队由张保华任队长,从正面进攻峭岐的东木桥守敌;第二队由那土根任队长,从北面袭击侧翼;炸弹队作机动配合。待攻克北峭岐后,再合力攻打南峭岐。3支队伍在暮色中向峭岐疾进,沿途有很多农民自动加入,抵达目的地时,竟达3000多人。19时左右,担任侧翼攻击的第二队与炸弹队同时接近街梢。警察先行鸣枪,茅学勤即令还击,周庄农民自造的土炮由赵德胜扛着第一次投入使用。杀声、枪声、夹着轰轰隆隆的土炮声震天撼地,吓得警察慌忙撤退,逃向南峭岐。当朱松寿率领队伍进攻东街大地主徐习五住宅时,遇其家丁的顽抗,一时无法攻入,便在围墙四周放火,徐慌忙携带家眷从后门逃走。起义农民打开数十间仓库,将米、麦、豆、棉纱、布匹等尽数运走。控制北峭岐后,茅学勤下令总攻南峭岐。南峭岐三面环水,凤泾河将南北峭岐隔开,仅有一座青龙桥可以通行。吴家的保卫团在桥上架放了铁丝网,并有警察协力防守。敌人用电筒照,盒子炮、快枪不停地扫射。起义农民火器不足,4 次冲锋都未能过桥,弹药所剩无几,茅学勤只得下令撤退。到长寿十八亩桥时,将没收来的财物全部分给了贫苦农民。 江阴农民起义的迅猛发展,吓得国民党江阴县长孙揆钧辞职而去。新上任的县长申炳炎急电上峰,请求加派正规部队。国民党遂增派1 个营兵力,四出搜捕、杀害革命群众,色恐怖日趋严重。为回击敌人的血腥屠杀,江阴县委率领起义队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