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强碱中毒 |
释义 | 概述强碱类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钾等。药物接触局部,导致局部充血、糜烂、溃疡,甚至口腔脏器穿孔,以后形成疤痕,狭窄和变形。碱吸收后可引起碱中毒和肝肾脂肪变性与坏死。 临床表现1.皮肤粘膜受强碱损伤后,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严重灼伤可发生休克; 2.误服强碱后,可发生口腔、咽喉、食道和胃的严重灼伤,严重者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可引起碱中毒和肝肾损害。 诊断依据1.强碱误服或灼伤史; 2.接触部分受腐蚀,肩部肿胀、灼痛,有发音、呼吸、吞咽困难,尚有消化道穿孔等情况出现。 治疗原则1.局部冲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保护消化道粘膜; 4.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可手术治疗; 5.对症处理。 用药原则1.碱灼伤皮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然后涂以1%醋酸; 2.误服者禁止洗胃,可立即予牛奶、食用醋或鸡蛋清200ml; 3.早期应用1—2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预防消化道狭窄。 辅助检查1.对皮肤、粘膜灼伤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误服者病情较重及老年意识障碍者,检查专案可选择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遗留有疤痕或消化道狭窄。 3.未愈:症状体征均未改善。 专家提示该病主要为误服或在工作中不慎所致,加强防护是关键。误服时禁止洗胃以防消化道穿孔。如有消化道穿孔应及早手术。皮肤粘膜接触后应彻底清洗,家庭如有此类物品要严加保管防止误用及意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