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前殖吸虫病
释义

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前殖属(Prosthogonimus)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常导致母禽产蛋异常,甚至死亡。

病原

虫体呈棕红色,扁平梨形或卵圆形,体长3~6毫米,宽1~2毫米。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肠管分叉之后。两个椭圆或卵圆形睾丸,左右并列于虫体中部两侧。卵巢分叶,子宫有下行支和上行支。生殖孔开口于虫体前端口吸盘左侧。虫卵呈棕褐色,椭圆形,一端有卵盖,另一端有一小突起,内含一个胚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虫卵大小为22~29微米×12~15微米。

生活史

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吞食,在其肠内孵出毛蚴,钻入螺肝发育为胞蚴,再由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的幼虫和稚虫体内发育为囊蚴,禽类啄食带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即被感染,经1~2周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

前殖吸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其流行季节与蜻蜓的出现季节相一致,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家禽感染多因到水池岸边放牧时,捕食蜻蜓而引起;同时,含虫卵的粪便落入水中,造成病原散播。

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患禽外观正常,但蛋壳粗糙或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或仅排蛋黄或少量蛋清,继而患禽食欲下降,消瘦,精神萎靡,蹲卧墙角,滞留空巢,或排乳白色石灰水样液体,有的腹部膨大,步态不稳,两腿叉开,肛门潮红、突出,泄殖腔周围沾满污物,严重者因输卵管破坏,导致泛发性腹膜炎而死亡。

病理变化

输卵管发炎,粘膜充血、出血,极度增厚,后期输卵管壁变薄甚至破裂。腹腔内有大量浑浊的黄色渗出液或脓样物。

诊断

根据症状,结合查到粪便中虫卵,或剖检有输卵管病变并查到虫体可确诊。

防制

1.预防:勤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避免活虫卵进入水中;圈养家禽,防止吃入蜻蜓及其幼虫;及时治疗病禽,每年春、秋两季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驱虫。

2.治疗:驱虫可用下列药物:

①六氯乙烷:以每千克体重0.2~0.3克,混入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连用3天。

②丙硫苯咪唑(抗蠕敏):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一次内服。

③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一次内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