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前湾村 |
释义 | 黄岛街道办事处前湾村 概况明末清初,薛氏、高氏、孙氏由今胶州、胶南迁入定居建村。该村坐落在黄岛东端,前临南海湾,因此得名。 前湾村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街道办事处驻地,东与青岛港务局相接,北靠胶州湾,西与后湾村相邻,南与黄岛发电厂相连,隶属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土地总面积124.8公顷。 境内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辖区有黄岛轮渡码头、黄岛发电厂、青岛前湾港,西南距青岛保税区10公里,西距青黄高速公路入口1公里、胶黄铁路黄岛站1公里。开发区主干道崇明岛路和刘公岛路穿境而过。村内已引进10个外资项目和中胶沥青、绿色快餐盒等8家内资企业,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 2000年, 全村共有720户,1970人。有孙、高、薛、王、管等46个姓氏,均为汉族。 建国初期,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亿元, 集体经济纯收入22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6960元。以外向型为主的村办企业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该村是青岛市百强村之一, 2000年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区第一名。1987年5月, 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村庄”称号。1989年5月,被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市级文明标兵” 称号。 1990年,被中共青岛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称号。1995年8月,被山东省民政厅、省人事厅授予“山东省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1999年,被中共青岛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是年,被评为省安全文明村庄。 大事记明末清初,薛氏、孙氏、高氏立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村里出现以豆腐坊为主的手工业和以店铺形式为主的零售业。 1932年,国民政府在黄岛设立2个学校,前湾设总校。 1950年,建立党支部,并设民兵和青年团组织。 是年,建立前湾小学,教师2名,学生50余名,学制4年。 1955年,成立建全社、裕生社两处初级农业合作社。 1965年,建前湾百货门市部。 1966年,建前湾卫生所,医生3名。 1967~1969年,村里办起磨房和缝纫组,年产值分别为5万元和2万元。 1970年, 村里发展2只120马力80吨位的木壳渔船。1975年,新上135马力的铁壳渔船和水泥渔船一对,同时组织人力进行海滩养殖,大力发展渔业。 1975年,建立前湾联中,学制2年,教师16人,学生2000余名。 1977年,建立前湾托儿所,教师2名,入托儿童76名。 1978年,相继办起了电气维修、运输队、养貂厂、纸袋厂、铁球厂、线圈厂、炼油厂等企业,时年产值90万元。 1984年,修建冷库,冷藏能力250吨。次年,又建起与冷库配套的海产品加工厂。 1985年,建黄岛电气设备厂,10间平房,6名职工,启动资金1.8万元。1987年,投资150万元,购置20部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建汽车运输队。 是年,成立前湾建筑队。 1991年,前湾村以原电气设备厂设备和厂房折股246万元,黄岛区科委以137万元入股,黄岛供电局注入流动资金72万元,使黄岛电气设备厂发展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是年,前湾工贸总公司成立。 1992年, 电气设备公司兼并本村机械加工厂,拓展厂房3000平方米,同时增资150万元,新建厂房2000多平方米,并兼并了青岛电气制造厂崂山分厂。是年,该公司生产的TTP、KND等4种高、低压开关柜获“国家七五星火计划”北京博览会金奖。 1993年,与韩国榆荣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前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投资15万美元,生产兔毛衫。 是年, 村以3.33公顷地作价入股,阿根廷亚马逊公司出资260万美元,双方合资成立青岛兴鹏房地产有限公司。 1994~1997年,该村与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商人合资成立前瑞木制品、青艺车身、前盛贸易、天马餐业等企业。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 1995年,成立村党委,此系黄岛区首家村级党委。 1996年,投资500多万元,建成村集贸市场和2000多平方米的网点房。 1997年,组建黄岛区首家村办市级集团--青岛前湾集团公司,村党委书记高学奕兼任公司董事长;规范改制全区首家村办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益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成立黄岛区第一家厂所合一、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益和电气科研所。 是年,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对加油站等3家村办企业进行改制。 1998年, 益和电气设备公司一次性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黄岛区首家获此认证的村级股份制企业。 是年,引进投资过1000万元的绿色快餐盒项目和投资3000多万元的中天机械项目。 1999年, 村里投资300多万元,为全村符合条件的居民全部办理了农工商养老保险,退休居民每月可领到最少270元的养老金。 是年,前湾集团公司被全国乡镇企业协会评为“全国1000家最大规模乡镇企业”,其产值和利税指标分列第859位和第670位。 2000年,引进投资3000多万元的中胶沥青项目。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 建国前, 全村有耕地85.07公顷,粮食亩产不足80公斤,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豌豆、谷子、花生、大豆、地瓜。1955年建立初级社3个。1957年发展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到80年代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村集体经济以副业为主。1980年,全村各项总收入900万元,其中副业创收663万元。1994年,全村农业户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二产业 该村工业始于70年代末期,当时建有铁球厂、电气维修、纸袋厂、线圈厂、炼油厂等企业,从业人员不足百人,收入不过万元,纯属手工作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重点抓了以电气设备厂为代表的村办骨干企业的发展。1980年以后,先后建起建筑公司、颖高电气、加油站、船厂、爆破公司、车队、制冷设备厂等16家工业企业,年产值近2亿元,利税1500万元,上交村集体500多万元。1992年以后,先后引进外引内联项目12个,使全村形成了以外向型为主导、村办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1997年,组建了黄岛区首家村办市级集团--青岛前湾集团公司,村党委书记高学奕兼任公司董事长;规范改制全区首家村办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益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并对其他3家小规模的村办企业进行了规范改制,为村办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2000年,全村完成企业产值3.8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200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后,村内的第三产业仅有门市部、磨坊、豆腐坊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步伐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了以商业、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 1992年以后,村先后投资360万元,沿区内主干道建商业网点8000多平方米,村集体年增收70多万元。同时,成立村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商品房1.2万平方米,为集体增收260万元。2000年,全村第三产业完成产值9043万元,实现利税515万元,安置本村劳力300余名。 社会进步文教科技 建国后,教育文化从无到有,逐步发展。1950年,建立前湾小学,教师2名, 学生50余名,学制4年。1975年,建立前湾联中,学制2年,教师16人,学生20 00余名。1977年,建立前湾托儿所,教师2名,入托儿童76名。1995年,前湾小学转为公办小学。 1996年,村投资50多万元扩建村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率达100%。先后有10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有1人考取博士生。1999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灯光球场和老年活动中心,购置了多媒体音响、兵乓球台、麻将、扑克、台球,修建了篮球场、门球场,成立了女子文明队、老年门球队,组织收看科普录像片和电影,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000年,投资4万元,建成村史展馆,采取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回顾村史,新旧对比,歌颂改革开放,赞美幸福生活,激发群众创业热情,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活动。2000年,村文化大院被评为“市级文化大院”。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食糠咽菜的凄凉生活。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50年代, 村民人均纯收入50元,年人均消费20元。80年代,人均收入480元,年人均消费300元。 村民人均寿命解放前为35岁,80年代达到70岁。建国前,村民住海草屋,90年代末大多数搬进了崭新的楼房,人均居住面积达50多平方米。全村拥有机动车辆2 00多辆,各家各户均安装了电话。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石结构为主。建国后,随着经济发展,居住条件逐渐改善。80年代前,以砖瓦平房为主。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二层楼。90年代后,村里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楼房,进行旧村改造。至2000年,全村投资4200多万元,共建高层居民住宅楼21幢,90%以上的居民都住上了楼房。 与此同时,加快村庄改造配套建设。共投资275万元,开通村内主干道2条, 硬化路面9600平方米,绿化5600平方米,安装路灯15盏,使村庄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1996~2000年,该村连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小区”和“市级文明小区”。2000年,村又投资500万元用于村庄建设。 集体福利 建国前,人们食不果腹,无福利可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居民的福利逐步提高。村投资为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全部办理了农工商养老保险,对老人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每年出资10万元为独生子女办理备用金保险和村民财产保险,幼儿免费入托,考入大学的分别奖励800~3000元。 村里建起了卫生室,村民实行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小病不出村。全村过上了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50年,村建立党支部,并设民兵和青年团组织。书记薛玉宝,村长丁洪仁。1995年成立村党委,成为黄岛区第一个村级党委。下属9个党支部,党员87名。原村党支部书记高学奕任党委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6年春,成立前湾村农民协会,下属基干班、儿童团、妇救会、 识字班,薛明正、惠成亮任主席。1956年建立高级社,下设6个小队,社长柴照隆,副社长丁洪仁。1966年,成立前湾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建立前湾村民委员会,设委员3人,焦泽丰任主任。2000年,前湾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代主任高赐春,民兵连长、治保、调解主任高四新,妇女主任孙桂燕。 人物简介高奕本 1913年9月16日生。1932年起参加渔业生产劳动。在长期的渔业生产中,他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实践,使自己成为村里海捕的行家里手。他所在的渔船远航,总能满载而归,而且捕捞量是其他船只的一倍以上,为全村的渔业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2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高赐德 1942年11月5日生。 1988年加入青岛市信鸽协会,先后在市级以上组织的信鸽比赛中荣获奖杯35个、 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4枚。并且在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四川、成都等地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1996年12月19日,应国家体委、中国信鸽协会邀请,参加了全国首届名优鸽展示会,全国共有10位养鸽专家参加,他是山东省惟一的一位。 高学奕 1951年3月11日生,1976年入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历任前湾小学、联中负责人,前湾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现任前湾村党委书记、前湾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走以外向型为主导、村办企业为支撑的强村富民道路,先后兴办企业16个,引进内外资项目12个,并组建了青岛市首家村办市级集团--青岛前湾集团公司。1999年,集团公司跻身全国千强乡镇企业行列。他还为黄岛区村办龙头企业--青岛益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全村经济实力在黄岛区140个行政村中连续十多年排名第一。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8亿元,实现企业利税30 00万元。1993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省优秀乡镇企业家。 商洛市镇安县青铜关镇前湾村前湾村地处青铜关镇西南,与旬阳县接壤,山大人稀,东西绵延2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800—1200米。所辖六个村民小组,通电组5个,通公路组4个,通路总里程24公里,共285户,1107人,实有劳动力665人,大专以上学历32人,受中等职业教育104人,有一门以上农业生产技术315人。耕地面积3313亩,其中基本农田2290亩,可种植烤烟面积2340亩。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人均纯收入2110元,来自主导产业—烤烟收入180万元,人均收入150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2%。 浙江省武义县柳城镇前湾村前湾村位于上松线边,现有农户201户,共计684人,村民小组6个,村民代表33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20亩,其中水田472亩,旱地248亩,08年粮食总产量319吨,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板栗、莲子,经济作物合计1187亩,其中茶叶409亩,桑园74亩,板栗410亩,果园4亩,宣莲290亩。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85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