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清江 |
释义 | 简介钱清江又名西小江,清清悠悠的钱清江,犹似一条银色的飘带,蜿蜒在美丽富饶的萧绍平原。因流经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投钱处,故称钱清江.人们亦把气势壮观的钱塘江与之相比,因而称为小江,又因在绍兴之西,故又名西小江。 历史钱清江,在萧山境内的河道,是临浦湖湮废后残留的水道和一连串小湖及其支流。南宋初期浦阳江下游借道钱清江,经钱清直通杭州湾。自此至明代后期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钱清江洪涝不断,潮水倒灌,灾害频仍,居民寥落。明代宣德、成化年间,先后筑临浦坝、麻溪坝,开启碛堰,导浦阳江水复出碛堰山口,北汇钱塘江,与钱清江分流。明·嘉靖十六年(1537)三江闸建成,钱清江经三江闸入海。三江闸外御潮汐,内则涝排旱蓄,钱清江从此成为一条内河。民国初期麻溪坝改桥,钱清江上游纳麻溪之水。如今钱清江流经临浦、所前、新塘、衙前等镇(街道),经绍兴市钱清镇,东流出三江闸,注入杭州湾。全长72.26公里,萧山境内长33公里(自麻溪坝至衙前镇前方村)。江面宽度,白鹿塘以上30米,白鹿塘至钱清60~80米。常水位5.7米左右,水深2~2.5米,能通行40吨级货驳,不仅是萧山至绍兴,而且也是杭州至绍兴的水上要道。钱清江是萧山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给人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钱清江南岸是会稽山余脉,山峦起伏,丘陵逶迤;北岸百里平畴,偶有孤峰耸峙,沿途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胜迹众多。古今往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佳丽诗篇。萧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唐代贺知章、李白、元稹等大诗人,均循钱清江抵达绍兴,徜徉稽山镜水。 扩展介绍:“一钱太守”刘宠——钱清江的来历: 绍兴西小江又名钱清江。据嘉庆《山阴县志》载:“钱清江在县西五十里,案旧志即浦阳江。浦阳江下流汉刘宠投钱处,今通为运河,江废。”《越中杂识》曰:“钱清江,在山阴县西五十里,汉刘宠投钱处也。为山阴、萧山分界处。” 宋至明期间,西小江多次成为浦阳江下游干道,直通杭州湾。明宣德年间(1426-1435),浦阳江被疏归故道入富春江,西小江遂自成系统。源于螽斯岭,经晏公桥进入江桥上板,经杨汛桥,在钱清穿越浙东运河,折东北经南钱清、新甸、管墅、华舍、嘉会、下方桥、犭央 犭茶 湖,于荷湖与直落会合,经三江闸,注入曹娥江,全长91.6公里,境内共长58公里,阔处达百米,深约6米,系长流淡水河 钱清江因“一钱太守”刘宠而得名,而且与他兴修水利,利于百姓有关。刘宠,字祖荣,东汉山东牟平县人。曾为会稽太守,后官至司徒、太尉。他出身寒微,自幼接触下层社会,乐于贫民子弟为伍,对平民百姓富有同情心。随着岁月的推移,他的心目中逐渐树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天下只怕没有好官,不怕没有好百姓。一旦得志,定要为百姓兴利除弊,造福于地方。 中国历史上的东汉朝代,也常是奸邪当道,权臣误国,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可是,刘宠出任会稽太守时的绍兴,呈现出生产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在绍主政期间,刘宠简除烦苛,宽政爱民,尽量减轻人民的赋税徭役;他常常微服察访,体恤民瘼,办案公正廉明,不畏权贵,既不枉放坏人,又不妄杀无辜;他像马臻太守一样,根据绍兴水乡的特点,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生产;他秉性刚正不阿,不媚上,不贪赃,自奉节俭,从不收取份外之财物。由于刘宠勤政廉政,为百姓造福,政绩斐然,所以,越中父老乡亲无不交口称赞。这在历史上亦有越郡“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之誉。 后来,刘宠奉调离任。越中父老眷恋不已。路漫漫,情依依,自发替刘宠送行的人们无不泪下。他们顶香跪送,一送再送,一直送到距郡城西五十里的西小江畔。这时,其中有五、六位老人热泪盈眶,各自拿出一百钱币,激动地对他们的父母官说:礼轻情义重,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聊表我们越中父老的心意,执意馈赠给刘太守。刘宠的心情异常激动,感慨万分,左思右想,不忍拂逆父老盛情,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于是象征性地收取一枚钱币以资留念。结果,刘宠仍把这枚钱币投入江中,璧还给绍兴。百姓感念刘宠的清廉,因此就把此地称为“钱清”,此西小江称为钱清江,并临江构筑“清水亭”,建造刘太守祠,以资纪念。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路经清水亭,欣然命笔,吟有一诗: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 刘宠在会稽郡任太守虽为时不长,但千百年来他那刚正清廉,为民造福的精神,一直受到绍兴人民的传颂,他的英名和卓著政绩永垂史册。“一钱太守” 刘宠的故事给人们以启示,一生要清白,一生要正气,一生要勤奋,一生要清廉,这就是水利人一生的乞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