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家乡 |
释义 | 全乡概述钱家乡位于德江县城西北,东邻青龙镇,南靠龙泉乡,西接沙溪乡,北与长丰乡、荆角乡接壤,东西长12.1公里,南北宽11.4公里,国土面积80.6平方公里,撤并村组后,原14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已合并为4个行政村,44个村民组。全乡现辖沙坝、钱家岩、天台、分水4个村,总人口约1.6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占94%。乡政府驻地坐落于马蹄河上游著名的洋塘河畔,距离德江县城6公里。辖14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总人口1.4万人,耕地面积724公顷,人均纯收入1134元。农民主要收入靠水果、蔬菜、玉米和水稻。 本乡多以土家族、苗族、汉族、聚居所以又称钱家土家族乡。 地理气候钱家乡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底,高、中、低海拔兼具,呈立体型气候,海拔412-1445米,年均温度16.5℃,降雨量1320mm,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岩溶面积大,蕴藏矿物多。目前,用于建材原料的矿物主要有石灰石、铜矿石、重晶石、莹石。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沙坝村观音滩、朗溪、平安和分水村梅家等地;莹石主要分布在钱家岩村铜油坡和月树坝一带。马蹄河至西偏南向东偏北穿境而过,境内河流全长12公里,从下至上有滦塘、江边、两河口、洋塘、老虎曹等五个水库,水电资源开发优势多。2008年初前,引资水电开发项目天台村黄土滦塘电站、江边电站和沙坝村观音滩老虎曹电站已先后开始营运。气候适宜,农业资源丰富。全乡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橘、蔬菜、烤烟、生漆、釉子、杜仲、银杏、花生等,其中栽培于清朝时期的黄土柑橘更是名扬县内外。 基础教育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钱家中学),小学11所,其中中心完小一所,片区完小一所,村级完小3所,教学点6个。教职工总数119人,其中中学43人,小学76人,有7人为特岗教师。现有中小学在校生1808人,其中初中552人,小学生1256人,全乡校舍总面积8963平方米,其中中学3869平方米,小学5094平方米。村村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校率达100% 交通通讯303省道过境分水村梅家马蹄溪。556县道从县城经青龙镇新寨到洋塘河畔过马蹄河上著名的洋塘桥沿乡政府驻地过钱家岩村至沙溪乡到务川境内。从县城经青龙镇厦阡过沙坝村观音滩到乡政府驻地的油路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九分”公路从钱家岩村九岭接556县道经大坪至青龙已全线贯通,青龙至分水村约3公里已在计划修建之中。从马蹄溪接303省道到分水村的分水公路、从乡政府驻地至下层的下层公路已正在改造之中。从乡政府驻地洋塘河畔接556县道经黄土至分水村的公路已全线贯通,且即将实施改造;从青龙镇新寨接556县道过马蹄河上的“江边桥”至天台村黄土的公路修建通车。从乡政府驻地至沙坝村平安的平安公路已于2001年修通。到2008年底,全乡通车里程91.7公里,其中省道约0.7公里,县道12余公里,村级公路41公里,通组公路3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60%以上的自然村寨已通公路。眼下也有80%的村组圆了公路梦,乡党委、政府正在力争实现组组通过路,打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全乡14个村已全部用上了照明电,并实现了10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困惑政府所在地多年的人畜饮水工程于2003年12月总投资48万元得以启动,各村人畜饮水灌溉工程已陆续得以实施;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全乡现已有5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0%。 民俗文化钱家乡民间文化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民族的人文风情,又充实群众的精神生活。乡内民间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至今仍流传的主要有花灯、狮子灯、傩堂戏和说伏事、唱民间调子等。花灯曲目有“出唐二,干妹子情郎调、响钱杆”等,有说、有唱、有跳、穿跳(穿花),通常以男子装“妹子”,体现民间风情。狮子灯的表演内容主要有“太翁钓鱼”、“一柱香”、“观音坐莲”、“黄莺展翅”,通常表演是四人组合,其他人员在旁边敲锣、打鼓、吹海角,气势热闹非凡。傩堂戏主要由“土师”又称端工或巫神,为其“驱鬼”、“送神”、“解忧”。表演者戴上古面具,手拿牛角、神刀跳唱。说伏事是在立新房和订大门时,后族前往庆贺时请一人与匠人(师傅)在内外对说,说原根,讲祝福,双方进行顺口有韵的说唱。唱民间小调,多为群众在劳动中解疲劳时个人高声哼唱。歌词为民间留传情调。 自然风光马蹄河穿境而过,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马蹄河洋塘河畔有100多年历史的洋塘古石拱桥及500多年的6株翠柏,上有观音滩风景点,下有马蹄谷休闲山庄和新开发的江边电站、滦塘电站等景点。尤其是沙坝村观音滩的一口洞,洞里有一对形似观音菩萨的石头引人注目,洞口下面是河滩,水流量较大,洁净透明。春天,悠闲之人来这里春游休闲;夏天,疲劳之人来这里漂流沐浴。另外,黄土坎2000余亩连片的柑桔林更是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几百年生生不息的柑桔王更是闻名遐迩。乡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极大。 乡土特产天台村黄土坎以名优特产柑桔而闻名。黄土坎柑桔发展历史悠久,同治九年(1870年),黄土坎举人冯鼎元,从四川涪陵带回柑桔苗6株,在家人的精心栽培下,后发展为钱家乃至德江名产。后来,黄土坎柑桔也发展到乡内东南部低海拔区域的黄土、沙坝、观音滩及马蹄溪乃至全县其他底海拔乡镇。品种以红桔为主,有碰柑、米柑、蜜柑、脐橙、甜橙及柚类等十多个品种,其中红桔以色鲜、皮簿肉厚、质地细腻、酸甜适中、蜂蜜味浓、食后甜味回味悠长等特点走俏市场,虽栽植百余年,但仍受市场青睐。近二十年来,柑橘种植业发展迅速,种植农户600余户,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量400吨以上,年收入近100万元,形成了乡内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柑桔协会正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申请注册“红橘”商标。 沙坝村主要生产冬春次早熟、夏秋反季节蔬菜和时令鲜菜。为进一步开拓市场,2006年,蔬菜协会组织成立了德江县惠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引进贵阳老干妈公司、云南永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腌菜、红干椒加工生产线,实行定单种植,合同收购,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的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模式。2007-2008年,先后对腌菜和红干椒加工生产线进行技改,扩建成可年产腌菜1200吨、红干椒1250吨的精加工生产线。蔬菜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152人,2007年,协会会员种植蔬菜5800多亩,产量8000多吨,产值960多万元,户均收入8340元,种植大户杨荣波达3.32万元。2005年,协会被列为德江县与省农科院“院县共建”项目实施点及贵州省第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2006年,协会被中国科协、中央财政部等评为“全国科普膛兴村先进集体”和“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获奖项目资金20万元。2008年,获贵州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 政府政策全乡以果蔬产业定位发展,紧紧围绕“县城‘菜蓝子’基地、‘老干妈’绿色原料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乡”的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富民强乡战略。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壮大扶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求在现代农业的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农业稳乡;以农产品初加工为重点,抓好马蹄河流域水资源及矿藏资源的开发,力求在二、三产业的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兴工富乡;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力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科教强乡,全面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来,钱家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创造良好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水果、畜牧、烤烟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网络,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钱家资源丰富,环境优雅,发展情景广阔;钱家人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钱家这片热土的开发建设,正期待您来洋塘河畔做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