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
释义 |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自2006年4月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工业强州”战略和“四圈一区”经济发展布局以及做强核心区、带动工业区的联动协调发展思路扎实工作,在工委、管委一班人拓荒创业,艰辛探索,边行边试,攻坚克难,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建区指导思想,以“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黔东新城”为目标,经过3年多的发展,实现了从设想到规划、从蓝图绘制到全面推进,从过去的彷徨迷茫到信心百倍、充满希望。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发展情况 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招商引资、企业管理协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出了以“树立一个循环经济理念、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夯实一个发展基础、搭建一个投资平台、创新一个体制和机制、配强一支创业队伍”的工作举措为载体,为工业区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建区历程 (一)建区背景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对州目前工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高消耗、高污染企业比重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六州”战略(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教兴州、城镇带州),并根据区域经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合黔东南州区域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流向及主要功能特点,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明确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决定走“生态文明崛起的跨越式科学发展之路”,提出了“四圈一区”(凯里城市经济圈、镇远历史文化及舞阳河山水风光旅游经济圈、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圈、黎平侗族原生态文化及三板溪湖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的经济发展布局,其中的“一区”即“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2006年4月,经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黔东工业经济区筹备组,开展建区组建工作。在建区初期,为了使州委、州政府的“工业强州”战略和“四圈一区”经济发展布局得以顺利实施,在“一区”的规划区域内达成共识,建成全州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通过与省、州及相关县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沟通、协调,通过多种方式尝试与国家政策和要求进行衔接建立工业区无果的情况下,带领筹备办公室一班人员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提出在“两欠”地区建立工业区应与传统意义上的划地招商、封闭开发的工业区有着本质的区别,结合州情实际和现有的资源禀赋,应以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合理布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要求,使产业之间耦合共生,延长产业链,形成项目循环效应,发展产业集群,改变过去工业布局分散紊乱、规模小、水平低、资源浪费大、污染大的状况,这种发展思路和理念正恰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产业发展趋势。经过多次的反复论证、咨询分析、探索创新,提出了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立足自我、整合资源、集中布局、提升水平、循环发展、利益共享的发展思路,以及按照“双促进”的原则,坚持边规划、边建设的工作思路。同时,积极向州、省及有关部门进行汇报、沟通,最终促进省编办同意将黔东工业经济区作为改革试点,于2007年2月12日特批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机构。2008年4月,省发改委批复了黔东循环工业产业基地,基地成为“十七大”后省发改委批准的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循环产业基地,在省政府领导、省发改委的帮助下,相继完成了支撑工业基地成立的五个专项规划,州委、州政府也相继行文,明确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终于破茧而出,扬帆起航。 (二)指导思想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循环经理理论”为建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核心区+功能区理念。工业区由一个核心区(镇远县的青溪、羊坪和岑巩县的新兴、大榕)和三个功能区(天柱县、三穗县和剑河县相关区域)组成。二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理念。黔东新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青(溪)、羊(坪)、新(兴)为中心,天柱、三穗、剑河为城市组团,集群发展。三是区域经济理念。工业区坚持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走区域联动全面发展之路。一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论,通过整合全州优势资源,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走工业集群式发展、集约化管理之路,为提高全州工业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最优的政策、最顺的体制、最活的机制、最佳的服务,使基地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创税产业的聚集地、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优质服务的样板点,为黔东南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构建工业发展平台;通过突出重点,优先发展,整体推进,努力实现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为培育全州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可行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将工业项目集中到基地建设,降低行政成本、社会成本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成本,通过产业聚集、集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工业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升全州工业总体实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工业区概况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东北部,湘黔两省五县(镇远县、岑巩县、三穗县、玉屏县、新晃县)交汇处,为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工业区由核心区和功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规划范围涵盖镇远县的清溪、羊坪和岑巩县的新兴、大榕; 功能区包括天柱县(六合片区、摆头片区、甘冲-冲桃工业点)、三穗县(县城西南翼)和剑河县(屯州、岑松),规划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7.8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4.58平方公里,生活服务区13.25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现有人口3.5万人,其中岑巩新兴1.8万人,羊坪区块0.9万人,青溪区块0.8万人。区内交通、通讯便利,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是承接中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和良好基地。工业区在2007年已列入贵州省“十一五”期间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一)交通条件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距贵阳飞机场250公里,距湖南芷江机场120公里,距铜仁大兴机场100公里,通往机场道路均为高速公路;区内湘黔铁路复线、320国道、沪瑞GZ65(上海-瑞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GZ65高速在境内东西两端分别设有匝道出口,湘黔铁路复线在境内有年运货量达200吨的羊坪、青溪两客站和吞吐量为40万吨的羊坪货场以及年货运量达30万吨的危险化学品专用线,拟建设的长沙到昆明快速铁路也将穿工业区而过,形成了包括陆上运输、空运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交通十分便利。 (二)通讯条件 区内通讯发展迅速,光纤电缆、短波和微波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电信网,开通了国际互联网,长途数字传输网,程控电信网,移动电话网,电视电话会议网,数字数据网等现代化信息网络。 (三)电力设施 工业区内有110KV、2×63000KVA曼坡变电站、110KV、51500KVA新兴变电站、220KA、150000KVA青溪变电站和220KVA的五里牌变电站。完全可满足基地不同企业的各种电压等级的用电需求。 (四)资源状况 1.水资源。基地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流经基地的河流总共有4条,分别为舞阳河、猫龙溪、龙井河、禾山溪。其中舞阳河区内干流全长400km,流域面积11030km2,;猫龙溪全流域面积78km2,,河道长17km;龙井河全流域面积81km2,,河道长16.4km;禾山溪全流域面积16km2,河道长6.4km。此外,区内还有常有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的塘冲水库。 2.矿产资源。工业区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发现矿产40余种,探明储量可供开采的有重晶石、铝土、煤、铁、锰、锌、锡、金、铅、铜、磷、石灰石、白云石等19种。其中重晶石储量占全国60%以上,被誉为“重晶石之乡”,矿区面积20平方公里,BaSO4的平均含量为92%以上,为钡盐系列产品生产提供了充裕的原料资源。 3.森林资源。黔东南是全国的重要林区之一,有“杉乡”、“林海”之称,有森林面积18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0.1%,活立木蓄积量1亿立方米以上。 三、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发展方向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东部产业结构大调整和梯度转移的机遇,整合资源、区位等优势,引导和促进各种要素向工业区集聚,重点以造纸、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林产加工等产业来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将工业区建设成为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循环经济工业的示范基地和全州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为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实现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通过15年左右的时间,将工业区建设成为规划合理、实施完备、管理优秀、技术先进、效益突出的高标准基地和功能设施完备、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兴中等工业城市。 近期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林业、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 远期目标:到2025年左右,形成生态良好、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税收20亿元以上,建成一座人口规模15-20万以上的新兴工业城市,建立起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 四、重点发展产业和布局 依托黔东南州内及周边优势资源和原有工业基础,充分发挥各园区和功能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新型建材、农林产品加工、白酒及饮料、生物制药七大核心产业,辅助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一)核心区 工业区核心区主要由以下产业集群组成:羊坪龙塘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青溪五里牌化工、冶金、热电、建材产业集群;岑巩大榕轻工、农产品加工、烟叶复烤加工等产业集群。 1.以林浆纸为主的造纸工业 黔东南州是我国的28个重点林区之一,其处于中亚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降水量大,适于各种林木生长,依托黔东南州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业资源建设年产30万吨商品木浆、30万吨涂布白卡纸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2.化工产业 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需要大量的烧碱(约2.3万吨/年100%NaOH)及液氯(约6100吨/年),另外凯里氧化铝项目需烧碱约20万吨(40%NaOH),为充分发挥当地石灰石资源优势,建设30万吨/年聚氯乙烯(烧碱、氯碱)化工项目。中远期以开发PVC后续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为重点发展化学建材工业、延伸产业链。依托黔东南州丰富的重晶石资源,生产钡盐产品,建设年产13万吨的硫化钡项目。中远期进行氢氧化钡、沉淀硫酸钡等下游产品的开发,延伸产业链。 3.以铁合金、电解铝为主的冶金产业 对工业区内现有铁合金、工业硅产能进行调整、升级改造,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达不到准入条件要求及不符合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布局要求的企业,予以关停淘汰。规划硅锰合金调整为35万吨/年、工业硅调整为3万吨/年,同时根据黔东南州工业布局调整,在工业区内异地改造建设年产10万吨电解铝项目。 中远期铁合金产业向复合铁合金方向发展,增加铬系、锰系的低碳、低硫、低磷等精炼产品,开发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品种,发展壮大铁合金产业;电解铝进行深加工,生产铝合金材、高精铝板、箔材等。 4.能源产业 在发展造纸、化工、冶金产业等大中型项目时,工业区内企业用热、用电需求较大,为保障基地供热、供电,配套建设300MW热电联产项目。在黔东电厂现有建设规模2×600MW的基础上,加快二期2×600MW机组建设,力争获取国家核准。 5.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 在发展化工、冶金、热电等产业时,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为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工业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工业区内电石渣、冶金渣和粉煤灰等废弃物作为原料,用于水泥及建材生产,建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20万吨的生产线和1亿块/年(折标砖)新型墙体材料免蒸免烧砖、彩色人行道渗水砖和路侧缘石生产项目、发展建材装饰石膏板材等项目。 6.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利用区内及州内的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烤烟种植力度,大力发展食品加工、香料加工、制药加工、烟叶复烤等项目。 7.白酒产业 在现有青酒集团年产10000吨白酒的基础上,加大技改力度,发展20000吨白酒生产加工基地。 (二)功能区 1.天柱功能区:依据天柱县重晶石资源优势,整合现有重晶石开采和加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朝着可持续、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年产碳酸钡10万吨,硫磺1.3万吨,硫脲1万吨,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碳酸钡生产企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建1-2家重晶石开采和钡盐企业,每个企业的矿产资源基地合计生产能力(矿石量)不得小于20万吨/年,重晶石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全州形成年产钡盐50万吨的生产规模。 做强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培育和壮大现有茶油(又称绿色橄榄油,很有市场)加工、清香型烤烟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支撑天柱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三穗功能区:依据三穗县黑色页岩型钒矿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的提钒企业,发展2-3家1000吨/年以上采-冶一体化提钒企业。着重进行采矿生态工业链、选矿生态工业链、冶炼及加工生态工业链、提钒企业与当地企业生态工业链的搭建和建设。并以此为骨架,伴随生产的发展、产业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延伸和丰富整个产业链。 依托该县及黔东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钒产业和鸭产业及其配套饲料加工、羽绒制品生产等。通过几年的滚动式开发和建设,将三穗功能区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现代新型工业园区。 3.剑河功能区:依托该县丰富的森林资源、生物、矿产和水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化工加工、矿产加工和电力产业。着力加强屯州工业规划区建设,主要吸纳林业、现代中西制药业、食品加工业、工艺品加工等,将其打造成现代化、园林式的新型工业功能区。 五、发展现状 (一)工业发展现状 目前,工业区内共有企业34户,2009年全年共完成工业产值22亿元。园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青酒集团、黔东火电厂、东立水泥厂、润达公司、诚信塑制包装有限公司。核心区在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各功能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了适合功能区发展的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园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核心区:2009年核心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其中镇远园区完成12亿元,岑巩园区完成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在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推动工作上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引进了东立水泥厂、诚信塑制包装有限公司等项目,其中东立水泥厂总投资2.4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20万吨,年产值可达3.6亿元,该项目已正式进入生产阶段;诚信塑制包装有限公司总投资1800万元,年产塑制包装袋7000万条,项目已建设完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经过不懈的争取和努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有望于2010年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98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30万吨化学浆、30万吨涂布白卡纸。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产值近50亿元,实现税收4.5亿元,年所得税3.04亿元,带动产值达200亿元以上,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间接带动岗位10000个以上,同时可使50000以上农户增收。黔东火电厂是贵州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厂一期工程(2×60万千瓦)总投资45亿元,自2008年底并网发电后,因未获得国家核准,停产至今。目前,工业区正积极协调和帮助推进黔东火电厂一期工程的项目核准工作,促使早日实现并网发电。 功能区:剑河功能区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初步形成了以林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聚集区。天柱功能区2009年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个,实施项目3个,到位资金1.53亿元,其中天柱秦汉矿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厂区位于六合片区,占地12亩,于2009年10月22日试生产。三穗功能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上海思本通电器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贵州千里山生态食品有限公,项目投资7000万元,主要加工生产鸭产品和山野菜产品,该项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10年3月下旬投入生产,这为三穗充分发展鸭产业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成立后,在没有现成路子可走、没有具体模式可循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工业区的管理体制,不断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工业区的管理体制,相继成立了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投资促进局和地税分局以及区总工会等机构。州国税局、工商局管理延伸机构的设置,目前正在申报组建当中。 在运行机制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按照州政府确定的工业区管委会负责规划区内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企业管理等职能职责,主抓工业经济;社会事务、公共事务、农业农村事务依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做强核心区,带动功能区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工业区联动协调发展机制,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州带县、州县联动、县县互动、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利益共享等运行机制,并在核心区形成了以州为主导、统一规划、同意指挥、统一管理、统一推动、共谋发展的良好区域联动工作机制。 (三)规划编制情况 工业区成立3年多来,坚持长远发展靠规划的理念,先后完成了基地的规划体系,有些方面是省内首创。目前,工业区已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概念规划》、《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总体规划》、《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基地产业发展规划》、《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供水水源规划》、《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节能减排规划》、《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地质灾害评估》等支撑性规划,完成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补充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加快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四)投融资平台的搭建 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工业区投融资新途径、新方法。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有关部门和各兄弟县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成立了黔东南州欣黔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按章程和规定产生了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管理层。目前公司已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将启动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工业区形象,为更多项目落户工业区创造条件。 (五)项目库建设和投资促进工作 充分利用自有资源优势,围绕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主体项目编制和储备了一批产业集群发展配套项目(共20个,总投资230亿元)。同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拓宽引资渠道,认真开展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和定点定项目招商工作,引进了东立水泥项目和配套建设项目诚信包装厂。黔东火电厂二期工程(投资45亿元,2×60万千瓦)已做了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