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千秋岁 |
释义 | 词牌简介《千秋岁》,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此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千秋乐》调。 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另有游仲文词名《千秋岁》,即《念奴娇》。 《宋史·乐志》入“歇指调”。《张子野词》入“仙吕调”。一般以《淮海长短句》为准。别有《千秋岁引》,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词牌格律定格对照例词:【北宋】黄庭坚《千秋岁·苑边花外》 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 平仄仄,平平仄(韵)。 飞骑轧,鸣珂碎。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严鼓断,杯盘狼籍犹相对。 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 平仄仄,平平仄(韵)。 人已去,词空在。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诗词鉴赏《千秋岁·数声鶗鴂》这首词是惜春怀人,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写残春之景、惜春之情。开首即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说它向人们报道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又报”二字,显然表明作者对“芳菲”爱恋之深长已非一年,而此情却粗暴地频遭打击。“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这两句表面是写时令、写景物,实是说爱情遭受破坏,“梅子黄时雨”这是正常的,谁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青春初恋遭此打击,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发出爱春、恋春之意,表现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跃和升华,而这爱春、恋春之意恰恰基于对“风色暴”的怨恨。“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可谓恰到好处。此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隐喻、象征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抒情热烈、果决,倾吐心声,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典范词作1.【北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2.【北宋】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3.【北宋】谢逸《千秋岁·夏景》 4.【北宋】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