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汽车文化
释义
1 2009年董继明著图书

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基本信息

作 者: 董继明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64025724

定价:¥38.00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介绍了汽车文化概述、汽车的诞生和发展、著名汽车公司与车标文化、汽车知识、现代汽车科技、汽车与社会、汽车运动。

本书内容经典,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以给读者提供详实的史料、系统的知识、智慧的启迪和未来的思考。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汽车文化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广大汽车爱好者学习参考。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汽车文化概述

第二节 现代汽车工业

第二章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汽车的诞生

第二节 世界汽车百年

第三节 中国汽车发展之路

第四节 汽车外形的演变

第三章 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与车标文化

第一节 美国汽车公司

第二节 欧洲汽车公司

第三节 亚洲汽车公司

第四节 中国汽车公司

第四章 汽车基本知识

第一节 汽车分类

第二节 汽车编号

第三节 汽车总体构造

第五章 现代汽车科技

第一节 电子化汽车

第二节 智能化汽车

第三节 清洁能源汽车

第六章 汽车与社会

第一节 汽车与环境

第二节 道路交通

第三节 世界著名汽车城与博览会

第七章 汽车运动

第一节 汽车运动概述

第二节 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第三节 世界著名汽车比赛

参考文献

2 2009年宋麓明著图书

图书简介

汽车文化

作 者: 宋麓明 主编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121099557

定价:¥39.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本教材注重汽车文化与专业课程的衔接,讲述汽车发展史、著名汽车企业及其商标和汽车名人、汽车设计制造过程、汽车基本结构和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汽车行驶理论和如何正确使用汽车,另外,还对汽车后市场进行了一些介绍。

图书目录

绪论

第1章 汽车发展史

1.1 世界汽车发展史

1.1.1 汽车的诞生

1.1.2 汽车外形的发展

1.1.3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1.1.4 汽车底盘的发展

1.2 中国汽车发展史

1.2.1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

1.2.2 新中国汽车工业

1.2.3 新中国的轿车工业

复习与思考题

第2章 汽车名人

2.1 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家和设计师

2.1.1 亨利?福特

2.1.2 卡尔?本茨

2.1.3 戈特利布?戴姆勒

2.1.4 威廉?杜兰特

2.1.5 阿尔弗雷德?斯隆

2.1.6 李?艾柯卡

2.1.7 费迪南德?保时捷

2.1.8 威廉?迈巴赫

2.1.9 恩佐?法拉利

2.1.10 劳斯和莱斯

2.1.11 丰田喜一郎

2.1.12 本田宗一郎

2.2 中国汽车精英

2.2.1 饶斌

2.2.2 郭力

2.2.3 孟少农

复习与思考题

第3章 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

3.1 通用汽车公司

3.1.1 通用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3.1.2 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2 福特汽车公司

3.2.1 福特汽车公司概况

3.2.2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3 丰田汽车公司

3.3.1 丰田汽车公司概况

3.3.2 丰田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4 大众汽车公司

3.4.1 大众汽车公司概况

3.4.2 大众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5 戴姆勒—奔驰汽车

3.5.1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概况

3.5.2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6 宝马汽车公司

3.6.1 宝马汽车公司概况

3.6.2 宝马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7 菲亚特汽车公司

3.7.1 菲亚特汽车公司概况

3.7.2 菲亚特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8 标致雪铁龙汽车

3.8.1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概况

3.8.2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9 雷诺汽车

3.10 保时捷汽车

3.11 日产汽车

3.11.1 日产汽车公司概况

3.11.2 日产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12 本田汽车

3.12.1 本田汽车公司概况

3.12.2 本田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13 现代汽车

3.13.1 现代汽车公司概况

3.13.2 现代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3.14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

3.14.1 一汽集团概况

3.14.2 一汽集团旗下品牌

3.15 东风汽车集团

3.16 上海汽车集团

3.16.1 上海汽车集团

3.16.2 上海汽车集团旗下品牌

3.17 奇瑞汽车

3.18 华晨中华汽车

3.19 吉利汽车

复习与思考题

第4章 汽车色彩

第5章 汽车设计与制造

第6章 认识汽车

第7章 汽车后市场

第8章 赛车运动

第9章 环保汽车

第10章 未来汽车

参考文献

3 2009年刘锐,郑广军主编图书

图书简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刘锐,郑广军 16开 208页 2009年8月出版

定价:28.00元

ISBN 978-7-301-15578-3/U·001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该角度为主线,将汽车文化按载体的形式分为三篇,思路较清晰,较有新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内容经典,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以给读者提供详实的史料、系统的知识、智慧的启迪和未来的思考。

本书介绍了汽车文化的诸多内容,结构新颖,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汽车运用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一般读者阅读。

图书目录

第1篇 汽车品性文化

第1章 汽车发展历程

第2章 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3章 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

第2篇 汽车物化文化

第4章 汽车概论

第5章 汽车新技术和发展

第6章 汽车现代设计

第7章 汽车运动.

第8章 汽车与经济

4 2010年万军海著图书

基本信息

书 名: 汽车文化

作 者:万军海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115222848

开本: 16开

定价: 20.00 元

内容简介

《汽车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围绕汽车发展历史、技术进步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这一主线组织编写。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认识、汽车史话、汽车品牌、汽车名人、汽车运动、车与生活、汽车艺术及汽车技术。

《汽车文化》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认识 1

第1节 汽车概念 2

第2节 汽车分类 3

第3节 汽车基本构造 9

第4节 汽车基本参数 12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2章 汽车史话 19

第1节 车的发明 20

第2节 蒸汽机汽车 22

第3节 内燃机汽车 26

第4节 世界的汽车工业 29

第5节 中国的汽车工业 34

本章小结 37

思考与练习 38

第3章 汽车品牌 39

第1节 欧洲车系 40

第2节 美洲车系 49

第3节 日韩车系 59

第4节 中华车系 67

.本章小结 75

思考与练习 76

第4章 汽车名人 77

第1节 卡尔·本茨 78

第2节 戈特利布·戴姆勒 79

第3节 威廉·迈巴赫 81

第4节 费迪南德·保时捷 82

第5节 亨利·福特 83

第6节 威廉·杜兰特 85

第7节 瓦尔特·克莱斯勒 87

第8节 恩佐·法拉利 88

第9节 丰田喜一郎 89

第10节 饶斌 91

第11节 李书福 92

本章小结 94

思考与练习 94

第5章 汽车运动 95

第1节 汽车运动起源 96

第2节 汽车运动类型 98

第3节 方程式汽车赛 100

第4节 汽车拉力赛 103

第5节 卡丁车赛 106

第6节 德国房车大师赛 108

第7节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110

第8节 印第安500大赛 112

本章小结 115

思考与练习 115

第6章 车与生活 116

第1节 报刊杂志 117

第2节 汽车博物馆 120

第3节 汽车展览 125

第4节 汽车广告 130

第5节 汽车模型 133

第6节 车牌趣事 136

本章小结 141

思考与练习 142

第7章 汽车艺术 143

第1节 汽车设计 144

第2节 汽车造型 147

第3节 汽车色彩 151

第4节 汽车标志 154

本章小结 158

思考与练习 159

第8章 汽车技术 160

第1节 汽车技术发展概况 161

第2节 现代汽车技术 166

第3节 未来的汽车 174

本章小结 179

思考与练习 180

参考文献 181

……

5 2010年曲金玉和任国军著图书

基本信息

书 名: 汽车文化作 者:曲金玉 任国军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9-15

ISBN: 7-111-19486-1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介绍了汽车的诞生与发展、世界经典名车、车标赏析、汽车知识荟萃、汽车运动、中国汽车之路和现代汽车科技等内容,

本书内容经典,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以给读者提供翔实的史料、系统的知识、智慧的启迪和未来的思考。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汽车文化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广大汽车爱好者学习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1. 1 诞生前夜

1.1.1 蒸汽机汽车的时代

1.1.2 内燃机的发明

1. 2 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1.2.1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1.2.2 戴姆勒与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1.2.3 梅赛德斯汽车名字的由来

1.2.4 柴油机的发明

1.3 汽车最初在各个国家的发展

1.3.1 法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1.3.2 汽车工业在美国的发展

1.3.3 尊贵的英国绅士

1.3.4 走进意大利

1.4 给世界装上车轮

1.4.1 T型车——“世纪之车”

1.4.2 通用公司霸主地位的确立

1.5 黄金30年代

1.5.1 传世佳作——克莱斯勒“气流”

1.5.2 “前驱”先锋——雪铁龙

1.5.3 汽车联盟的成立

1.5.4 宝马雄风

1.6 战场上的勇士—— JEEP

1.7 “寿星”甲壳虫

1.7.1 传奇人物波尔舍

1.7.2 甲壳虫的神话

1.8 战后新发展

1.8.1 贴近民众的“大众车”

1.8.2 运动界的双雄

1.8.3 “标新立异”的凯迪拉克

1.8.4 纯正的美国车——林肯车

1.8.5 丰田的崛起

1.9 百花争艳的年代

1.9.1 路上“蛟龙”——通用克尔维特

1.9.2 脱缰的福特“野马”

1.9.3 永远的经典——“Porsche 911”

1.9.4 “宝马”复兴

1.9.5 本田的转变

1.9.6 飞车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车坛

1.9.7 悲歌一曲——英国汽车业的没落

1.10 石油危机以后的汽车 世界

1.10.1 向节能汽车的转型

1.10.2 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及走向

第2章 世界经典名车

2.1 古董老爷车

2.2 经典跑车

2.3 现代超级跑车

2.4 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名牌轿车大观

2.4.1 欧洲车系

2.4.2 美洲车系

2.4.3 亚洲车系

2.5 商用车

2.5.1 卡车

2.5.2 客车

第3章 车标赏析

3.1 欧洲主要汽车公司车标

3.1.1 德国

3.1.2 法国

3.1.3 意大利

3.1.4 英国

3.1.5 欧洲其他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3.2 美洲主要汽车公司车标

3.2.1 通用(GM)汽车公司

3.2.2 福特(Ford)汽车公司

3.2.3 克莱斯勒(Chrysler)汽车公司

3.3 亚洲主要汽车公司车标

3.3.1 中国

3.3.2 日本

3.3.3 韩国

第4章 汽车知识荟萃

4.1 汽车的分类

4.1.1 汽车的类型

4.1.2 国产汽车的编号规则

4.1.3 车辆识别代码(VIN)

4.2 汽车的总体构造

4.2.1 车辆概述

4.2.2 发动机

4.2.3 传动系

4.2.4 行驶系

4.2.5 转向系

4.2.6 制动系

4.2.7 汽车电气系统

4.2.8 车身

4.3 汽车的相关常识

4.3.1 概念车

4.3.2 汽车外形是怎样演变的

4.3.3 著名的汽车国际组织

4.3.4 世界十大汽车城

4.3.5 世界著名车展

4.4 汽车公害与环保问题

4.4.1 汽车排放公害

4.4.2 汽车噪声公害

4.4.3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4.5 汽车召回制度

4.6 汽车收藏

4.6.1 实物收藏

4.6.2 车模收藏

4.6.3 广告收藏

4.6.4 报刊收藏

4.7 车史钩沉

4.7.1 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

4.7.2 公共汽车为何叫“巴士”

4.7.3 的士车的由来

4.7.4 车灯、喇叭及转向信号灯是怎样推广起来的

4.7.5 何时给汽车装上了橡胶轮胎

4.7.6 最早采用起动机的汽车

4.7.7 交通信号灯的演变

4.7.8 “安全岛”的来历

4.7.9 汽车行驶规则的由来

第5章 汽车运动

5.1 汽车运动概述

5.1.1 世界汽车运动的起源

5.1;2 汽车运动与中国

5.1.3 汽车运动的分类

5.1.4 汽车运动的魅力

5.2 方程式汽车赛

5.2.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n)

5.2.2 其他方程式汽车赛

5.3 非方程式汽车场地赛

5.3.1 勒芒24h汽车耐力锦标赛

5.3.2 FIA GT赛车锦标赛

5.3.3 德国房车大师赛(DTM)

5.3.4 澳大利亚V8国际超级房车赛

5.3.5 NASCAB车赛

5.4 汽车拉力赛

5.4.1 世界拉力锦标赛(WRC)

5.4.2 巴黎—达喀尔拉力赛

5.5 其他汽车运动简介

5.5.1 卡丁车运动

5.5.2 老爷车大赛

5.5.3 太阳能汽车赛

第6章 中国汽车之路

6.1 创业

6.1.1 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6.1.2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6.1.3 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

6.2 发展

6.2.1 概述

6.2.2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及品牌

6.2.3 中国的客车工业

6.2.4 台湾省汽车工业简介

6.3 机遇与挑战

6.3.1 回顾与反思

6.3.2 中国的超越之路

第7章 现代汽车科技

7.1 汽车电子化

7.1.1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7.1.2 柴油机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7.1.3 电液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无级变速器

7.1.4 汽车四轮驱动系统(4WD)

7.1,5 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和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

7.1.6 汽车电动转向系统(EPS)

7.1.7 四轮转向系统(4WS)

7.1.8 主动悬架的电子控制

7.1. 9 巡航控制系统(CCS)

7.1.10 安全气囊系统(SRS)

7.1.11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7.1.12 汽车防盗系统

7.1.13 42V汽车电源系统

7.2 汽车网络化

7.2.1 CAN总线(CAN-BUS)

7.2.2 局部连接网络(LIN)

7.2.3 基于时间触发的车上网络协议标准FlexRay

7.2.4 线控技术——汽车结构与汽车设计的革命

7.2.5 光纤信息传输网络与汽车媒体MOST网络

7.3 智能运输系统与汽车智能化

7.3.1 智能运输系统

7.3.2 全球定位系统(GPS)

7.3.3 车辆导航系统

7.3.4 电子收费系统

7.3.5 汽车专用智能车道系统与自动驾驶车辆

7.3.6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与智能避撞系统

7.4 清洁能源汽车

7.4.1 代用燃料发动机汽车

7.4.2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7.4.3 太阳能汽车

7.5 汽车新材料及其应用

7.5.1 新型结构材料

7.5.2 新型功能材料

附录

附录A 中国汽车大事记

附录B 世界汽车发展大事年表

附录C 百年汽车之最

附录D 汽车常用缩略语

6 2011年李景芝,郭荣春编著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汽车器物文化(包括汽车简史、汽车的外形与色彩、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汽车行为文化(包括左行右行通行规则、法规习俗对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赛场风云、在发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车),汽车精神文化(汽车工业的发展、车界名人、世界名车、汽车新技术和未来汽车)三个篇章的论述,介绍了汽车文化的主要内容,借以培养在校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汽车的综合鉴赏能力。

本书是高职高专示范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也可作为汽车技术人员、汽车管理人员、汽车爱好者的普及性读物。

前言

交通工具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尽管人类生存、发展的四大基本需要的顺序是"衣"、"食"、"住"、"行",但在这四大基本需要中,"衣"、"食"、"住"主要是作为人类生存条件而存在的,而"行",它对于人类来说,属于发展价值远 大于生存价值的元素。因此,"行"的问题占有最为突出的地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最大。远古时期的人类如果缺乏"行",就无法躲避野兽侵害,无法将收获的作物、捕获的野兽运回住处,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存;今天的人类如果缺乏"行",就无法运送生产资料,无法进行贸易往来,无法实现信息传递,无法安排社会交往,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

今天,交通工具五花八门,各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穿梭,高速列车在千里平原上奔驰,万吨巨轮在碧海波涛中航行,大型客机在蔚蓝天空中朝翔……虽说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都属于人类"行"的工具,但火车需要铁轨,飞机需要机场,轮船需要大海……惟有汽车可以凭借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开到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外有人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如果一个人只用自己的双脚作为"行"的工具,那么他经常性的活动半径为5-10km:如果他以自行车作为"行"的工具那么他经常性的活动半径为20-30km;如果他以摩托车作为"行"的工具,那么他经常性的活动半径为50-70km;如果他以汽车作为"行"的工具,那么他经常性的活动半径为100-150km;由此可见汽车对于人类活动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本书通过对汽车器物文化(包括汽车简史、汽车的外形与色彩、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汽车行为文化(包括左行右行通行规则、法规习俗对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赛车场风云、在发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车),汽车精神文化(汽车工业的发展、车界名人、世界名车、汽车新技术和未来汽车)三个篇章的论述,简要介绍了汽车文化的主要内容。本书由李景芝担任主编,其中,第1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1章由郭荣春编写,第2章、第4章由李易编写,第3章、第5章、第9章、第10章由李景芝编写。各篇章的开篇之言均由文学博士张爱波主笔撰写全书由李景芝统稿。

编著者2010年12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汽车文化/李景芝,郭荣春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高职高专示范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教材

ISBN 978-7-111-31983-2

Ⅰ.①汽…Ⅱ.①李…②郭…Ⅲ.①汽车—文化—

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Ⅳ?①U46 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86064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

策划编辑:赵海青 责任编辑:管晓伟 责任校对:佟瑞鑫

封面设计:路恩中 责任印制:

北京铭成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1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84mm×260mm ·16.5印张·404千字·253页

0001—3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1983-2

定价:39.00元

前言

绪论认识汽车文化1

0-1关于文化1

0-2汽车文化的定义和内涵3

0-3构建和谐的汽车文化5

0-4为什么要学习汽车文化6

上篇汽车器物文化

第1章汽车简史14

1-1古代陆地交通工具的发展14

1-1-1车轮的出现14

1-1-2马车的出现及兴盛15

1-1-3自走车辆的探索21

1-2现代汽车的诞生23

1-2-1蒸汽汽车23

1-2-2现代汽车25

1-3汽车史上的十项技术革新成果27

1-3-1充气轮胎27

1-3-2自动起动装置29

1-3-3四冲程发动机30

1-3-4自动变速器31

1-3-5鼓式制动器31

1-3-6全钢车身33

1-3-7安全玻璃33

1-3-8催化式排气净化器34

1-3-9晶体管35

1-3-10汽车安全设施35

1-4轿车进家之旅36

第2章汽车的外形与色彩41

2-1汽车的外形42

2-1-1马车形汽车42

2-1-2箱形汽车43

2-1-3甲壳虫形汽车44

2-1-4船形汽车45

2-1-5鱼形汽车46

2-1-6楔形汽车47

2-1-7子弹头形汽车48

2-2汽车的颜色49

2-2-1车身颜色的选择原则50

2-2-2内饰颜色的选择52

第3章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54

3-1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55

3-1-1公司简介55

3-1-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58

3-2大众汽车公司60

3-2-1公司简介60

3-2-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62

3-3宝马汽车公司66

3-3-1公司简介66

3-3-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67

3-4通用汽车公司69

3-4-1公司简介69

3-4-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71

3-5福特汽车公司74

3-5-1公司简介74

3-5-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76

3-6雷诺汽车公司78

3-6-1公司简介78

3-6-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81

3-7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83

3-7-1公司简介83

3-7-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84

3-8菲亚特汽车公司86

3-8-1公司简介86

3-8-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88

3-9丰田汽车公司90

3-9-1公司简介90

3-9-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91

3-10本田汽车公司93

3-10-1公司简介93

3-10-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95

3-11现代汽车公司95

3-11-1公司简介95

3-11-2主要汽车品牌商标介绍96

中篇汽车行为文化篇

第4章左行右行通行规则101

4-1左行右行的起源与变革101

4-1-1左行制的形成101

4-1-2右行制的形成102

4-1-3通行规则的变更104

4-1-4莫斯科的中央车道107

4-2左行右行对比分析107

4-2-1左行右行相关影响107

4-2-2左行右行优点比较110

4-2-3影响左行右行的因素110

第5章法规习俗对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112

5-1法律法规对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112

5-1-1英国臭名昭著的“红旗法规”113

5-1-2美国的汽车产业政策114

5-1-3日本的汽车产业政策116

5-1-4韩国的汽车产业政策118

5-1-5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120

5-2习俗对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124

5-2-1汽车的命名124

5-2-2汽车的译名125

5-2-3车牌照的习俗126

5-2-4中国车文化趣闻129

第6章赛场风云131

6-1早期汽车赛事132

6-1-1赛车运动摇篮期132

6-1-2赛车运动黄金期133

6-1-3经济危机中的赛车运动134

6-2著名汽车赛事135

6-2-1FIA四大赛事135

6-2-2其他著名汽车赛事139

6-3赛场风云人物142

6-3-1传奇车手胡安·曼纽尔·范吉奥144

6-3-2教授车手阿兰玛丽·帕斯卡尔·普罗斯特 144

6-3-3一代车神埃尔顿·塞纳 145

6-3-4纪录王迈克尔·舒马赫 146

第7章在发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车148

7-1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性148

7-1-1主动安全技术149

7-1-2被动安全技术152

7-1-3行人安全保护156

7-2交通堵塞与智能导航157

7-2-1交通拥堵原因157

7-2-2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158

7-3能源消耗与汽车节能减排159

7-3-1交通能源消耗159

7-3-2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160

下篇汽车精神文化篇

第8章汽车工业的发展167

8-1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简史167

8-1-1汽车发明和开发试验期(1886—1910年)167

8-1-2汽车技术性能不断完善期(1911—1940年)169

8-1-3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期(1941—1960年)170

8-1-4汽车综合技术及高科技广泛应用期(1960年以后)170

8-2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71

8-2-1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71

8-2-2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72

8-2-3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174

8-2-4法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76

8-2-5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76

8-3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181

8-3-1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181

8-3-2第二次变革──多样化品种182

8-3-3第三次变革──精益生产方式的形成183

第9章车界名人186

9-1卡尔·本茨186

9-2费南迪尔·保时捷188

9-3亨利·福特190

9-4威廉·克拉博·杜兰特192

9-5艾尔弗雷德·P·斯隆194

9-6恩佐·法拉利195

9-7伊诺197

9-8安德烈·雪铁龙198

9-9本田宗一郎200

9-10丰田喜一郎201

9-11神谷正太郎203

9-12饶斌205

第10章世界名车208

10-1汽车史上的六座发展里程碑209

10-1-1开创汽车时代的梅赛德斯209

10-1-2大批量生产的福特T型车211

10-1-3雪铁龙的前驱“强盗车”212

10-1-4创造神话的“甲壳虫” 213

10-1-5风靡全球的“迷你” 215

10-1-6热销20世纪90年代的多用途厢式车 216

10-2当今世界的十大名车 216

10-2-1劳斯莱斯 216

10-2-2梅赛德斯?奔驰 218

10-2-3宝马 219

10-2-4凯迪拉克 220

10-2-5林肯 220

10-2-6法拉利 221

10-2-7保时捷 223

10-2-8兰博基尼 224

10-2-9布加迪 225

10-2-10雷克萨斯 226

10-3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名车227

10-3-1大众高尔夫 228

10-3-2丰田花冠 229

第11章汽车新技术和未来汽车233

11-1概念汽车233

11-1-1概念车的定义234

11-1-2概念车的起源与发展234

11-1-3概念车的欣赏235

11-1-4世界十大绿色概念车236

11-1-5中国的概念车240

11-2未来新型汽车242

11-2-1安全汽车242

11-2-2绿色环保节能汽车243

11-2-3智能汽车247

11-3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十大趋势250

参考文献253

7 07年帅石金出版图书

基本信息

作 者:帅石金 编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9-1

版 次:1页 数:280字 数:37000印刷时间:2007-9-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302155102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汽车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在汽车发明、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称为汽车文化。一般地,可以将汽车文化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与汽车直接相关的文化,如汽车发明、汽车造型、汽车运动、汽车品牌、车标、汽车美容、汽车改装、汽车技术,以及在汽车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和名车等;另一类是汽车衍生出来的文化,如汽车消费、汽车驾驶、汽车管理等。

本书主要对汽车本身涉及到的相关文化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汽车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使读者在了解和掌握汽车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汽车的鉴赏能力。

图书目录

1 汽车概述

1.1 汽车定义

1.2 汽车总体构造

1.3 汽车行驶原理

1.4 汽车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

1.5 汽车分类与编号

小结

思考题

2 汽车史话

2.1 车轮和车的发明史

2.2 蒸汽机汽车的发明史

2.3 电动汽车的发明史

2.4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史

2.5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2.6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小结

思考题

3 汽车外形和色彩

3.1 汽车外形

3.2 汽车色彩

小结

思考题

4 著名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1 美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2 德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3 法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4 英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5 意大利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6 日本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7 韩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8 中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9 其他国家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小结

思考题

5 汽车名人

5.1 卡尔·本茨

5.2 戈特利布·戴姆勒

5.3 威廉姆·迈巴赫

5.4 费迪南德·波尔舍

5.5 亨利·福特

5.6 威廉·杜兰特

5.7 阿尔弗雷德·斯隆

5.8 沃尔特·克莱斯勒

5.9 安德烈·雪铁龙

5.10 阿尔芒·标致

5.11 恩佐·法拉利

5.12 丰田喜一郎

5.13 饶斌

小结

思考题

6 汽车竞赛

6.1 汽车竞赛起源

6.2 赛车组织机构

6.3 汽车竞赛及赛车分类

6.4 一级方程式汽车赛

6.5 汽车拉力赛

6.6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6.7 印第500英里大赛

6.8 GT跑车耐力赛

6.9 卡丁车赛

6.10 其他形式的汽车竞赛

小结

思考题

7 汽车新技术与未来汽车

7.1 汽车新技术

7.2 未来汽车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汽车车标彩插

附录B F1赛车旗语彩插

8 2011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图书

基本信息

书名:汽车文化

套系名称: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规划教材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书号:978-7-113-11931-7

版次:1版1次

开本:16开

页码:236页

作者:高寒 赵春园

出版时间:2011-01-10

定价:39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8 章,通过对汽车基本概念、汽车文化内涵、汽车发展简史、国内外汽车产业概况、汽车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汽车基本结构、汽车参数、汽车时尚、未来汽车等方面的阐述,向读者全方位地展开汽车文化的历史画卷,培养读者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鉴赏汽车的能力,丰富读者的汽车知识。本书适合作为大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或自学用书,同时可作为广大汽车爱好者全面了解汽车的参考读物。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文化概述

1.1 汽车定义与分类

1.1.1 汽车定义

1.1.2 汽车分类

1.2 汽车产品的编号规则

1.2.1 我国汽车产品编号规则

1.2.2 车辆识别代号(VIN)

1.3 汽车文化现象

1.3.1 汽车文化的定义

1.3.2 汽车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3.3 各国汽车文化简述

1.4 汽车公害

1.4.1 汽车空气污染

1.4.2 汽车噪声污染

1.4.3 汽车与道路交通安全

1.5 汽车部分政策法规

1.5.1 汽车排放法规

1.5.2 汽车召回制度

第2章 汽车构造基础

2.1 汽车基本结构

2.1.1 发动机

2.1.2 底盘

2.1.3 车身

2.1.4 电气电子设备

2.2 汽车行驶原理与性能指标评价

2.2.1 汽车行驶原理

2.2.2 汽车性能指标

第3章 汽车发展简史

3.1 汽车的孕育过程

3.1.1 汽车的远祖

3.1.2 蒸汽机的发明

3.1.3 内燃机的发明

3.2 汽车的诞生过程

3.3 汽车的成长过程

3.3.1 汽车发明实验阶段

3.3.2 汽车技术不断完善阶段

3.3.3 汽车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3.3.4 汽车高科技广泛应用阶段

第4章 现代汽车工业

4.1 各国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4.1.1 美国汽车工业

4.1.2 德国汽车工业

4.1.3 法国汽车工业

4.1.4 英国汽车工业

4.1.5 日本汽车工业

4.1.6 韩国汽车工业

4.2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

4.2.1 我国汽车工业初创阶段(1949—1965年)

4.2.2 我国汽车工业成长阶段(1966—1978年)

4.2.3 我国汽车全面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4.3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4.3.1 世界汽车工业的特点

4.3.2 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

第5章 各国汽车生产厂商与品牌

5.1 国外汽车生产厂家与品牌

5.1.1 美国汽车品牌

5.1.2 德国汽车品牌

5.1.3 法国汽车品牌

5.1.4 意大利汽车品牌

5.1.5 英国汽车品牌

5.1.6 瑞典汽车品牌

5.1.7 日本汽车品牌

5.1.8 韩国汽车品牌 .

5.1.9 其他国家汽车品牌

5.2 我国汽车生产厂商与品牌

5.2.1 第一汽车集团

5.2.2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2.3 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北汽集团)

5.2.4 广汽集团

5.2.5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

5.2.6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5.2.7 华晨汽车公司

5.2.8 比亚迪汽车公司

5.2.9 吉利汽车公司

5.2.10 奇瑞汽车公司

第6章 汽车开发与实验过程

6.1 汽车设计概述

6.1.1 汽车车身设计

6.1.2 世界著名汽车设计公司

6.2 汽车试验概述

6.2.1 试验场试验与室内试验

6.2.2 汽车整车试验与零部件试验

6.3 汽车制造概述

6.3.1 汽车制造工艺

6.3.2 汽车生产方式特点

第7章 汽车娱乐

7.1 汽车竞赛

7.1.1 汽车竞赛起源与分类

7.1.2 世界著名汽车赛事

7.1.3 世界著名赛车手

7.2 汽车展会

7.2.1 世界五大汽车展会

7.2.2 我国汽车展会

7.3 世界著名汽车城

7.3.1 美国底特律

7.3.2 日本丰田市

7.3.3 意大利都灵

7.3.4 德国斯图加特

7.3.5 德国沃尔夫斯堡

7.4 汽车时尚

7.4.1 汽车俱乐部

7.4.2 汽车与电影

7.4.3 汽车旅馆

7.4.4 汽车影院

7.4.5 汽车杂志

第8章 未来汽车

8.1 未来汽车

8.1.1 未来汽车新能源

8.1.2 未来汽车新材料

8.2 未来概念汽车

8.2.1 新能源概念汽车

8.2.2 智能概念汽车

8.2.3 未来变形汽车

附录A 世界著名汽车标志

附录B 我国汽车标志

附录C 汽车缩略语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