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砌筑工程
释义

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包括砌砖、石、砌块及轻质墙板等内容。砌砖、砌石、砌块砖砌体对砌筑材料的要求,组砌工艺,质量要求以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砌筑砂浆

材料要求

砌筑砂浆使用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和所处环境来选择。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砂浆制备与使用

拌制砂浆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质量计量。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砂浆应进行强度检验。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d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中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查一次。检验方法:在砂浆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最后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

施工准备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

砖的准备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一般要求砖处于半干湿状态(将水浸入砖10mm左右),含水率为10%~15%。

机具的准备

砌筑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砂浆搅拌机进场,安装,调试等工作。同时,还应准备脚手架,砌筑工具(如皮数杆,托线板)等。

组砌形式

(1)240mm厚砖墙的组砌形式

组砌

一顺一丁:这种砌法是一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相互间隔砌成,上下皮间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三顺一丁:这种砌法是三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错开1/4砖长,上下皮顺砖间竖缝错开1/2砖长。

梅花丁:这种砌法是每皮中丁砖与顺砖相隔,上皮丁砖坐中于下皮顺砖,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砖砌体的组砌要求: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以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同时组砌要有规律,少砍砖,以提高砌筑效率,节约材料。

当采用一顺一丁组砌时,七分头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砖墙的丁字接头处,应分皮相互砌通,内角相交处的竖缝应错开1/4砖长,并在横墙端头处加砌七分头砖。砖墙的十字接头处,应分皮相互砌通,立角处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2)砖基组砌

砖基础有带形基础和独立基础,基础下部扩大部分称为大放脚。大放脚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等高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两边各收进1/4砖长;不等高大放脚是两皮一收和一皮一收相间隔,两边各收进1/4砖长。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竖缝要错开,要注意十字及丁字接头处砖块的搭接;在这些交接处,纵横墙要隔皮砌通;大放脚的最下一皮及每层的最上一皮应以丁砌为主。

施工工艺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其中,"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最为常用。

"三一"砌砖法:即是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这种砌法的优点:灰缝容易饱满,粘结性好,墙面整洁。故实心砖砌体宜采用"三一"砌砖法。?

挤浆法:即用灰勺,大铲或铺灰器在墙顶上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拿砖或单手拿砖,用砖挤入砂浆中一定厚度之后把砖放平,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横平竖直的要求。这种砌法的优点:可以连续挤砌几块砖,减少烦琐的动作;平推平挤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保证砌筑质量。砖砌体的施工过程有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砌砖,勾缝等工序。

抄平

砌墙前应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定出各层标高,并用M7。5水泥砂浆或C10细石混凝土找平,使各段砖墙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放线

根据龙门板上给定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上用墨线弹出墙的轴线和墙的宽度线,并定出门洞口位置线。

摆砖

摆砖是指在放线的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用干砖试摆。摆砖的目的是为了核对所放的墨线在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是否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

立皮数杆

皮数杆是指在其上画有每皮砖和砖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梁底,预埋件等标高位置的一种木制标杆,如图所示。

挂线

为保证砌体垂直平整,砌筑时必须挂线,一般二四墙可单面挂线,三七墙及以上的墙则应双面挂线。

砌砖

砌砖的操作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砌砖时,先挂上通线,按所排的干砖位置把第一皮砖砌好,然后盘角。盘角又称立头角,指在砌墙时先砌墙角,然后从墙角处拉准线,再按准线砌中间的墙。砌筑过程中应三皮一吊,五皮一靠,保证墙面垂直平整。

勾缝、清理

清水墙砌完后,要进行墙面修正及勾缝。墙面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砖墙勾缝宜采用凹缝或平缝,凹缝深度一般为4~5mm。勾缝完毕后,应进行墙面,柱面和落地灰的清理。

技术要求

(1)砖基础的技术要求

砌筑砖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

±20 L(或B)>;90

±10

30±15

60 1600kg/m3

墙(柱)

厚(mm)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20

>;10m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 ≤10m

全高

用2m托线板检查

5每层

垂直度

2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

轴线位置偏移

1

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项目

项次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钢筋应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构造柱位置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构造柱尺寸允许偏差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

柱中心线位置

1

20

>;10m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5

≤10m

全高

用2m托线板检查

10

每层

柱垂

直度

3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8

柱层间错位

2

抽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项目

项次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砖砌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6

检验批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8

混水墙,柱

2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

清水墙,柱

表面平整度

检验批洞口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用尺检查

±5

3

20

10

7

20

±15

允许偏差(mm)

不应少于5处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

吊线和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清水墙游丁走缝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混水墙

用2m托线板检查

拉10m线和尺检查

清水墙

水平灰缝平直度

5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4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项目

项次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防治措施

砂浆强度不稳定

?

现象:砂浆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有时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主要原因:材料计量不准确;砂浆中塑化材料或微沫剂掺量过多;砂浆搅拌不均;砂浆使用时间超过规定;水泥分布不均匀等。?预防措施:

建立材料的计量制度和计量工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减少计量误差,对塑化材料(石灰膏等)宜调成标准稠度(120mm)进行称量,再折算成标准容积;砂浆尽量采用机械搅拌,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拌匀后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进行搅拌),保证搅拌均匀;砂浆应按需要搅拌,宜在当班用完。

砖墙墙面游丁走缝?

现象:砖墙面上下砖层之间竖缝产生错位,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错位。主要原因:砖的规格不统一,每块砖长,宽尺寸误差大;操作中未掌握控制砖缝的标准,开始砌墙摆砖时,没有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上。

预防措施:

砌墙时用同一规格的砖,如规格不一,则应弄清现场用砖情况,统一摆砖确定组砌方法,调整竖缝宽度;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摆砖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窗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果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砌砖时要打好七分头,排匀立缝,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

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

??

现象:同一条水平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层冒线砌筑;水平缝下垂;墙体中部(两步脚手架交接处)凹凸不平。主要原因:砖的两个条面大小不等,使灰缝的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大条面偏大较多,不易将灰缝砂浆压薄,从而出现冒线砌筑;所砌墙体长度超过20m,挂线不紧,挂线产生下垂,灰缝就出现下垂现象;由于第一步架墙体出现垂直偏差,接砌第二步架时进行了调整,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

预防措施:

砌砖应采取小面跟线;挂线长度超过15~20m时,应加垫线;墙面砌至脚手架排木搭设部位时,预留脚手眼,并继续砌至高出脚手架板面一层砖;挂立线应由下面一步架墙面引伸,以立线延至下部墙面至少500mm,挂立线吊直后,拉紧平线,用线锤吊平线和立线,当线锤与平线,立线相重,则可认为立线正确无误。

"螺丝"墙

??

现象: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而不能咬圈。主要原因: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每当砌至基础面和预制混凝土楼板上接砌砖墙时,由于标高偏差大,皮数杆往往不能与砖层吻合,需要在砌筑中用灰缝厚度逐步调整;如果砌同一层砖时,误将负偏差当作正偏差,砌砖时反而压薄灰缝,在砌至层高赶上皮数时,与相邻位置正好差一皮砖。

预防措施:

砌筑前应先测定所砌部位基面标高误差,通过调整灰缝厚度来调整墙体标高;标高误差宜分配在一步架的各层砖缝中,逐层调整;操作时挂线两端应相互呼应,并经常检查与皮数杆的砌层号是否相符。

安全技术

砌筑操作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畅通,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砌基础时,应检查和经常注意基槽(坑)土质的变化情况。不准站在墙顶上做画线,刮缝及清扫墙面或检查大角垂直等工作。砍砖时应面向墙体,避免碎砖飞出伤人。不准在超过胸部的墙上进行砌筑,以免将墙体碰撞倒塌造成安全事故。不准在墙顶或架子上整修石材,以免振动墙体影响质量或石片掉下伤人。不准起吊有部分破裂和脱落危险的砌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