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企业专访 |
释义 | 企业专访简介企业专访主要是围绕跟企业相关的问题进行采访,如:公司产品、质量、营销、战略等方面。一般采访对象具有较高的素养和水平以及职务地位。 企业专访是中国食品饮料网杂志下的一特色专栏,针对某企业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带着目的对企业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企业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是企业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 专访注意事项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采访人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采访人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 有些口才不太好的采访人,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采访人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用 二、用内行话提问。 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采访人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采访人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采访人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采访人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 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采访人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 采访人在采访企业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企业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采访人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采访人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采访人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 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 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 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采访人水平的一个体现。 总结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企业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