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逢昌 |
释义 | 1946年4月出生,辽宁锦州人,高级经济师。现任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职经历:曾任人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天津市证监会常任副主任、副书记,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文名:齐逢昌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锦州 出生日期:1946年4月 职业: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人物闪光点:在打造农商行样板上深谋远虑、在事业部改革上颇有建树、在推行信贷产品移动定价上独具匠心、在跨区域经营上率先行动…… 矫健的步伐、爽朗的笑声、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谈吐,让人不敢相信,这位被媒体刻画得几近传神的齐逢昌,已是年过花甲。然而,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八年来,他那颗不安于现状、蓬勃跳动的心,一直都伴随着一个心脏起搏器。 老人家和蔼的面容和爽朗的笑声,使交流的气氛显得更加融洽,并将记者引入了一部创业者的奋斗史话。 下坡儿,上坡儿? 从1964年初入农业银行新疆支行与农村金融结下不解之缘,齐逢昌一路拼搏,直至就任人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天津市证监会副主任。然而,令人羡慕的职位根本无法抵挡他对农村金融的眷恋。随后,他便迎难而上勇敢地挑起了天津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大梁,继而组建了天津农村合作银行。2007年,齐逢昌又开辟了新的战场——组建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 回首走过的路,齐逢昌总是会选择在精彩中悄然离席。他“很怪”,因为你无法按常规去推断他的下一步会迈向何处。他常笑着说,“辉煌的时候,我就往‘下坡儿’走!”似乎,无一例外。 齐逢昌第一次选择的“下坡儿”,是在10年前。 1999年天津市政府组建天津市农村信用联社,如何筛选合适的“挑梁人”是摆在时任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原因很简单:“轻松的机关工作”与“年亏损4.5亿的信用社”相比,天壤之别的差距一目了然。除非处级干部为了能在级别上有所提升才会考虑一下,局级干部更是没有一个愿意去。 然而,齐逢昌却毅然主动上门请缨。当过人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时任天津市证监会常任副主任、副书记,齐逢昌自然成了天津市农信联社当家人的不二人选。 能理解的人,没有几个。一个厅局级的干部,为啥这样选择? 齐逢昌坦言,从个人来说,做到了人行大区行副行长的位置已经很“风光”了,但在他的眼中,风光的职位远没有实实在在地干一番事业更能吸引自己。他看好农村信用社,因为“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消除或缩小城乡差别。中国地区差别的实质是城乡差别,这是一个最复杂、最难的问题,而改革农信社更是难上加难,但同时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这种“下坡路”,齐逢昌选择了很多次。 2005年,齐逢昌将天津市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成了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可就在天津农合行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2007年,他又转身去着手筹建滨海农村商业银行。 “我觉得闯一片天地、干一番事业应该更有意思。表面看着,好像是我越干越小、越干越抽儿吧,但是从前景上看,我的平台却是越来越高了。”夹带着天津口音,齐逢昌这样来回答旁人的疑惑和不解。“现在来看,我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为创新“解码” 齐逢昌敢于破旧立新的胆识和每一个刻有他印迹的创新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组建全国首家二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创新“建立信用共同体”的信贷管理体制、创立“以民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滨海银行、首创“发起人买断不良贷款”……。 创新已然溶入了齐逢昌的血液,即便已是人过耳顺之年,他也从未停止过创新。更鲜为人知的,是他创新背后的一个个动力源。 创新动力源之一:乡村的赤子情。 在大西北工作时的记忆,一幕幕,在齐逢昌的脑海中挥之不去。70年代初期,齐逢昌在新疆一个农村包队,寒风刺骨的严冬,一个土炕、一张破麻片、衣不蔽体地挤在灶坑边取暖的一家老少7口。家徒四壁的窘境让齐逢昌从那个时候起,便牢牢记住了自己奋斗在农金一线所肩负的责任。 “干农业、干农村,干着干着就有了‘舍不下’的感情。”这句话,被齐逢昌重复了很多次。因为他认为,只有带着这份感情才能够真心为农民做事。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感情,才有了齐逢昌投身农村金融近半个世纪之久的不离不弃,有了他把创新当作使命的动力。 创新动力源之二:“活一天,咱就学一天!” 虽已年过六旬,阅读办公桌旁高高摞起的书籍,仍是齐逢昌每天必修的功课。他不否认,人生累积的阅历和经验对个人决策的影响举足轻重,但他更相信,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可能带出一支精干的队伍,完全靠已有的经验是绝不可行的! 他认为,做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就如同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因此,要“活一天,咱就学一天!”,要始终跟着时代走,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这个时代的精神如实地体现出来,这样才会有带动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人生,图个嘛? “在打造农商行样板上深谋远虑、在事业部改革上颇有建树、在推行信贷产品移动定价上独具匠心、在跨区域经营上率先行动……”齐逢昌的成就,含金量十足。 “在全国农信社系统,天津的齐逢昌是个‘名人’。”这是齐逢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荣耀的背后,是齐逢昌46年来不遗余力的付出,是近半个世纪、半个人生的光阴倾注。 老朋友劝齐逢昌抓住时机,及时“撤出”,因为如此一来,他留下的,将会是完美的赞誉。然而,2006年5月,一则消息让齐逢昌毅然选择了“新征程”:“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激动不已的齐逢昌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攒了多年的设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齐逢昌搞了一辈子的银行,但以往的突破和创新还是受到了很多限制。如今,滨海新区改革允许先行先试,他坚持要到改革的第一线去尝试。 然而,其中的风险,谁都难以预料。 “都这把年纪了,都老爷子了,你图个嘛儿呀!英雄了一辈子,临了,非要再露一手。这手露好了,是个句号,露不好,就是个惊叹号!”旁观者清。老朋友们的劝告,不无道理。 朋友担心的是齐逢昌的声誉,而齐逢昌放不下的,是农村金融这份事业。面对老朋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固执的齐逢昌却笑着说,“就当给自己找个乐儿吧!” 其实,不是听不进去,之所以坚持,是因为齐逢昌有着自己的理由。 “钱,给我再多,我的消费也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人这辈子,有很多我们想干却干不成的事儿。既然有这个机会了,为什么不试试呢?” “人生,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儿。”齐逢昌还是一如既往的谦和与低调,“不是因为什么崇高的理想。在这儿尝试,做出一个小的示范,带出一支队伍。这使人兴奋,使人活得有意义。这要比回家享清福、比只想着挣钱,都有意义。” 乐观的齐逢昌 “喂?……嗯,是,我老齐,我上午,那个起搏器不是到日子了嘛,去医院调整起搏器去了,调整完了就没事了,没事没事,你嘛儿事?……”。 戴了8年的心脏起搏器。从齐逢昌口中说出来,却让人感觉这似乎不是啥大事。 自信的齐逢昌 “我如果有条件能干到第四年,等上市后,咱们再坐到这回想今天的谈话。看看上市后,滨海银行是不是20块钱一股。” “咱们打个赌吧!低于20块钱,算我输;超过20块钱,你们请我吃饭。不过我想超过20块没问题!” 齐逢昌对自己、对滨海银行充满了信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