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中国汉字

汉字

基本信息

齐qí

繁体字:齐

五笔字型笔划:yjj

仓颉:YKLL

郑码:SOND

笔顺编号:413432

四角号码:0022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9F50

释义一

1、整齐:队形整~。

2、达到同样的高度:河水~腰深 | 向日葵都~了屋檐了。3、同样;以致:人~心,泰山移。 | ~名

4、一块儿;同时:百花~放 | 并驾~驱 | 男女老幼~动手

5、、全,完备:代表都~了。 | 人还没有来~

6、跟某一点或某一直线取齐:~着根儿剪断 | ~着边儿画一道线。

7、(旧读jì)指合金,也指调味品

8、动词,使之整齐有序,引申为管理。如《大学》:齐其家。

9、通假:齐借为斋(zhāi),斋戒,即祭祀前整洁身心。

9-1. 《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

9-2.《礼记.郊特牲》:壹与之齐(音斋),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郑玄注云:齐,谓共牢而食,同尊卑也。齐或为醮(音叫,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後饮尽,不需回敬,说文:醮,冠取礼祭))。男子亲迎,男先於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男女有别,然後父子亲;父子亲,然後义生;义生,然後礼作;礼作,然後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

10、齐通纃,音资。齐衰(音资崔,衰通縗),即纃縗,古代丧服之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之第二等。

释义二

1、周朝国名,在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

2、指南齐。

3、指北齐。

4、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号。5、姓,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姓

词性及示例

【名】

通“剂”。调味品〖flavouring〗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合金〖alloy〗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记·辀人》

通“跻”。登,升〖ascend〗

帝命不违,至於汤齐。——《诗·商颂·长发》

另见qí齐

【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同本义〖neat;even〗

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整齐〖ingoodorder;neat;uniform〗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平等〖equal〗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无偏无颇也。”

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又如:齐等(平等)

全,齐全〖allpresent;allready;complete〗

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史记·平准书》

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红楼梦》

齐全人(指家里的长辈及丈夫都全的妇女,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都到齐了

好〖good〗

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王勃《滕王阁序》

疾,敏捷〖quick;fast;speed〗

齐,疾也。——《尔雅》齐疾而均,速若飘风。——《商君书·弱民》

齐给如响。——《荀子·臣道》

多闻而齐给。——《尚书·大传》

通“斋”(zhai)。肃敬〖solemnandsilence〗

而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下》

【动】

①同等,相等〖equal;of the same class,rank,orstatus〗

以给水火之齐。——《周礼·亨人》。注:“多少之量也。”

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与日月齐光。——《楚辞·屈原·涉江》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

②饬成。江南靖士《振宇长廊》联:“ 家族之兴,先齐俊胤。寰区所竞,要在材民。”(《载敬堂集》)

③整治〖govern〗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齐正(平定)

达到同样高度〖beonalevelwith;reachacertainpointorline〗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清·姚鼐《登泰山记》

④使整齐〖trim〗

马不齐髦。——《仪礼·既夕礼记》

又如:齐叶

集合〖assemble〗。如:齐人(把人召集齐全)

正好对着〖rightdownto〗。如:齐头子(劈头盖脸);把玉米秆齐着根儿砍断

通“斋”(zhāi)。斋戒〖fast〗

齐则缁之。——《仪礼·士冠礼》

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述而》

通“资”。资助〖finance;subsidize;support〗

【名】

朝代名〖QiDynasty〗。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齐国〖Qistate〗。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齐楚之精英。——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齐刀(古代齐国的钱币名);齐人(齐国的人);齐言(齐国的语言)

通“脐”。肚脐〖umbilicus〗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

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素问·奇病论》

通“脐”。中央〖centre〗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注:“齐,中也。”

【副】

同,并,一齐,皆〖same;incommon;simultaneously〗

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众枪齐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齐行(商人共同抬高市价);齐力(并力,合力);齐手(众人一致,同时动手);齐交(共同交往);齐叫(同声呼喊):齐肩(并肩,同等);齐首(头相齐并列);齐盟(同盟,诸国合盟);齐驱(并列驰驱)

【介】

从〖from〗

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画了个大圈。——《醒世姻缘传》

又如:齐头(从头)

常见词组

齐备

qíbèi 〖complete〗齐全完备 实验所需的东西都已齐备

齐步 qíbù 〖quicktime〗〖军〗:一种行军速率,每分钟行进120步,每步76厘米

〖uniformsteps〗:整齐的步伐

齐步走 qíbùzǒu 〖quickmarch〗〖军〗:以整齐的步伐行走

〖Quicktime,march!〗口令。命令队伍以整齐的步伐前进

齐唱 qíchàng 〖unison〗齐声而唱

齐齿 qíchǐ 〖i-class〗“齐齿呼”的简称,“齐齿呼”是音韵学上的四呼之一。

凡〖i〗韵母或韵头i〖i〗的韵母,称为齐齿呼,

如天(tian)〖t‘ian〗,机(ji)〖tei〗中的ian〖ian〗和i〖i〗

齐楚 qíchǔ 〖tidy〗整齐的。多指服装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齐字部】齐

〔古文〕亝《唐韵》徂兮切《集韵》《韵会》《正韵》前西切,音脐。《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注》徐锴曰:生而齐者,莫如禾麦。 又《玉篇》整也。《正韵》无偏颇也。《荀子·富国篇》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注》齐,整也。 又等也。《前汉·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注》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又《正韵》庄也,肃也。《左传·文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注》齐,肃也。 又正也。《诗·小雅》人之齐圣。《注》中正通知之人也。《朱传》齐,肃也。 又《尔雅·释言》殷齐,中也。《注》释地曰:岠齐州以南。《疏》齐,中也。中州为齐州。中州犹言中国也。《列子·黄帝篇》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注》斯,离也。齐,中也。 又《广韵》好也。 又辨也。《易·系辞》小大者存乎卦。《注》齐,犹言辨也。 又速也。《尔雅·释言》疾齐,壮也。《注》谓速也。《史记·五帝纪》幼而徇齐。《注》徇疾,齐速,言圣人幼而疾速。 又国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东靑州济南潍县安乐等处是也。又乾齐,县名。属酒泉郡。见《後汉·郡国志》。 又姓。《风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国齐鲁宋衞,是也。 又放齐,尧臣名。 又《諡法》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就共曰齐。 又与脐通。《左传·庄六年》後君噬齐。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在礼切,音荠。《集韵》齐齐,恭悫貌。《礼·玉藻》庙中齐齐。 又《广韵》在诣切《集韵》《正韵》才诣切,𠀤音剂。《礼·内则》凡食齐,视春时。《周礼·天官·酱人注》食有和齐,药之类也。又酒以度量节作者谓之齐。《周礼·天官·酒正》五齐三酒,亦作齌。 又火齐,珠名。一曰似云母。重叠而开,色黄赤如金。 又《集韵》子计切,音霁。和也。《周礼·天官·食医》八珍之齐。 又《正韵》津私切,音赀。《论语》摄齐升堂。孔安国曰:衣下曰齐。《礼曲礼》两手抠衣去齐尺。《注》齐,谓裳下缉也。 又庄皆切。与斋同。《礼·祭统》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 又牋西切,音齏。与齏同。《周礼·天官·醢人五齐注》齐,当为齏。五齐,昌本𦜉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齏葅菜肉之通称。 又与跻同。《礼·乐记》地气上齐。 又《广韵》疾私切,与荠通。《礼·玉藻》趋中采齐。《郑注》齐,当为楚荠之荠。《释文》齐,依注作荠,疾私反。 又《正韵》才资切,音疵。引玉藻采齐当读疵音。 又《正韵》斋字,古单作齐。详斋字注。 又《集韵》子浅切,音翦。同剪。《说文》断也。剪取其齐,故谓齐为剪。《仪礼·旣夕》马下齐髦。《注》齐,剪也。

2 中国姓氏

齐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 省营丘(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 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立即去,天天在渭水钩下钓。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很有风度,即恭请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齐佳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是“满洲八大姓”之一 。著名人物有:二等轻车都尉布色赫巴图鲁,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郡望

1、汝南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高阳郡:本战国时高阳邑。北魏置青州高阳郡,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3、中山郡:战国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汉高帝置中山郡,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堂号

简礼堂:周朝初期,把姜太公封到齐国。过了五个月,子牙 来朝廷汇报工作。宰相周公问他:“你们国家这么快就绪了?”子牙答道:“我简其君臣,礼其从俗。”意思是简化君臣之间的交往,一切礼仪从俗。周公听了赞扬说:“推行政策法令,如果过于繁琐,人民就不敢接近你;只有平易近人,人民才能真心拥护你。”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地区。

名人

汉代平定侯齐受,元代医学家齐德之,明代兵部尚书齐泰,清代学者齐召南,文学家齐彦槐等是历史上的齐姓名人。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是齐氏家族的一颗星光熠熠的明星。

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简介

开国君主: 姜尚(吕尚,姜子牙,姜太公)

都城: 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地理位置 :今山东北部

建国时间:约前11世纪

灭亡时间:前379年(为田齐所灭)(田齐)前221年(为秦所灭)

历史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愍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著名战役

长勺之战

葵丘之会

田氏代齐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田单复国

齐国君主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姜尚,字子牙 前年~前1000年 在位年

齐丁公 姜伋 (一说姜及) 前999年—前年 在位年

齐乙公 姜得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哀公 姜不辰 (一说姜不臣) 前年~前863年 在位年

齐胡公 姜静 前862年~前860年 在位3年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武公 姜寿 前850年~前825年 在位26年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在位12年

齐成公 姜脱 (一说姜说) 前803年~前795年 在位9年

齐前庄公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齐釐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田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4 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

北齐 (550年——577年)

概述信息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时的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八年。

地域演变

北齐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陈等。

势力范围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

推行制度

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

另外还规定了赋税。北齐特别是其后期的统治者,自皇帝至各级官吏,多昏庸残暴,狗马鹰亦得加封官号,赋敛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尽,府库空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东魏和北齐初创之际,兵制继承北魏,兵民分离,鲜卑人为兵。在齐文宣帝时改革,军人出现汉人勇夫,但没有改变兵民、汉胡之分。

后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现一种新的兵制,将当兵与种田结合起来,成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艺术成就

佛教及印度、中亚、西亚文化在本时期持续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部分中国史上最精致的佛像座落于北齐的佛寺洞窟寺,这些佛像说明当时制作佛雕的工艺,以及北魏以来艺术风格的快速进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齐。北齐的陶器的特色包括双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于此时期发展。此时期绘画品质极高,由太原的娄睿墓壁画可见一斑。

此外,魏收于此时编写了魏书。

北齐世系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北齐文穆帝 高树 
 
 

北齐高祖
(初谥太祖) 北齐神武帝
(初谥献武帝) 高欢
(高树子) 496年—547年 
 

北齐世宗 北齐文襄帝 高澄
(高欢长子) 521年—549年 
 

北齐显祖
(初谥高祖)
(曾改谥威宗) 文宣帝
(曾改谥景烈帝) 高洋
(高欢次子) 529年—559年 天保 550年-559年


 济南闵悼王 高殷
(高洋长子) 545年—561年 乾明 559年-560年


 北齐孝昭帝 高演
(高洋之弟、高欢六子) 535年—561年 皇建 560年-561年

北齐世祖 北齐武成帝 高湛
(高洋之弟、高欢九子) 537年—568年 大宁
(或太宁)
河清 561年-562年
562年-565年


 高纬
(高湛长子) 
 556年—577年 天统武平
隆化 565年-569年570年-576年
577年


 (楚)恭哀帝 高俨
(高湛三子) 557年—571年 
 


 
 高延宗
(高澄五子) ?—577年 德昌 576年

幼主 
 高恒
(高纬长子) 570年—577年 承光 577年


 
 高湝
(任城王)
(高欢十子) ?—577年 
 577年
(未正式即位)


 
 高绍义
(本为范阳王)
(高洋三子) ?—580年 武平 578年

世系图

齐神武帝高欢
496-547       


齐文襄帝高澄
521-549   齐文宣帝高洋
529-550-559   齐孝昭帝高演
535-560-561   齐武成帝高湛
537-561-565-568   任城王高湝
?-577


安徳王高延宗
?-576-578   齐废帝高殷
545-559-560-561   范阳王高绍义
?-578-580-?   齐后主高纬
556-565-577   楚恭哀帝高俨
557-571



齐幼主高恒
570-577-578


5 中医术语

齐 一音其(qí) ①平齐。《素问·血气形志》:“齐脊大椎。” ②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之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 ③等同。《灵枢·禁服》:“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 ④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 二音济(jì)。 ①通剂。药剂。《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素问·汤液醪醴论》:“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 ②《灵枢·终始》:“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齐,指针刺的刺数和深浅的程度。古以针为砭剂,相当于服药的剂数。

6 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

南齐 (479——503年)

南朝第二个王朝。萧道成创建。都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脉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南直抵海滨。历七帝,共二十四年(479~503年)。

萧道成,低级士族出身。领兵三十多年,他利用刘宋末年皇室内部、君臣之间相互残杀的混乱局面,以中领军掌握实权,于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称帝(见齐高帝萧道成),国号齐,年号建元,历史上又称南齐、萧齐。齐初虽对宋末暴政作过一些改革,注意劝课农桑和学校教育,但人民的负担并未减轻,濒于破产的农民纷纷沦为豪强大族的隐户。齐世寒人兴起的趋势继续发展,中央以寒人掌典机要,地方则重用典签,对皇室和方镇严加控制、监视,门阀士族的实权进一步削弱。齐初,鉴于宋末统治阶级内部相互残杀而失天下的教训,终齐武帝萧赜之世,虽然爆发过唐寓之暴动,尚能维持政局的稳定。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皇室间的相互残杀更甚于宋末。高、武子孙,几乎被萧鸾杀绝。萧鸾死后,继位的萧宝卷(东昏侯)更是专事杀戮的暴君,人人自危,众叛亲离,政局混乱达于极点。永元三年(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萧衍自襄阳起兵攻占建康,尽杀明帝后裔,次年称帝,建立梁朝,齐亡。

南齐皇帝世系:

①太祖高皇帝萧道成,字绍伯,萧何之24世孙。427年生,470主掌刘宋军权,477杀后废帝,立准帝。479禅位建齐,崩于482年,在位4年,寿56岁。善草隶书。

②世祖武皇帝萧赜,字宣远,高帝长子,生于440年,482年3月即位,崩于493年,在位12年,寿54岁。 ③郁林王萧昭业,字元尚,武帝长孙,萧长懋(崩于493年)长子,生于473年,493年7月即位,在位1年,被萧鸾所杀,年21岁。

④海陵王萧昭文,字季尚,武帝孙,长懋次子,生于480年,494年7月萧鸾拥立即位,11月被鸾所杀,年15岁。

⑤明帝萧鸾,字景栖,高帝侄,父萧道生,生于446年,494年11月即位,在位5年,崩于498年,年52岁。与侄子萧遥光合力,494、 498三次杀高帝武帝子孙封王者殆尽。

⑥东昏侯萧宝卷,字智藏,明帝二子,生于482年,498年7月即位,在位4年,杀尚书令懿激起萧衍起兵,被衍杀,年19岁。

⑦和帝萧宝融,字智昭,明帝八子,生于487年,501年3月即位,在位1年,被衍废杀,年15岁。

7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建立的政权

大齐(881——884)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建立的政权,唐乾符二年(875)初,唐末农民战争爆发。五月,黄巢募众数千响应。广明元年(880)攻下了京师长安。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七日 黄巢兵败自杀。

8 金国继伪楚被灭后建立的又一个傀儡政权

概况

建立时间:公元1130年

灭亡时间:公元1137年

国号:大齐

史称:伪齐

年号:阜昌

皇帝:刘豫

建立

公元12世纪初,女真民族从北方强大起来。这个民族于公元1125年灭亡了辽国,征服了西夏。接着又进兵中原,南下攻打北宋,于公元1126年冬天,攻破了北宋的京城——汴梁。公元1127年九月俘去北宋皇帝宋徽宗与宋钦宗,把宋朝的统治者赶到了长江以南。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广大土地上建起了金朝。

金朝人感到自己还没有力量管理广大的中原地区,为便于统治,金朝于公元1127年(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国号大楚,册立宋朝降臣张邦昌为皇帝,可是张邦昌仅仅做了33天的皇帝,便请来了当年宋哲宗的皇后孟氏,由她垂帘听政,后来正式把皇位还给了南逃的宋高宗赵构。金国人气得恼羞成怒,于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又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国号大齐,金朝立叛宋降金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

军政

都城位置

开始定都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县),称“北京”,后来迁都到东平府的须城(今山东东平县),称“东京”。

统治区域

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的部分区域。

政治情况

伪齐统治的区域政治十分黑暗,刘豫公开盗墓,对百姓增加赋税,搜刮百姓的财富,骄奢淫逸。又滥杀士人及上书言事者,出卖国家的主权。

与南宋之间的战事

刘豫的卑劣德行,促使百姓开始认同赵构的南宋政权,所以当刘豫的伪齐军队于公元1132年第一次南下攻宋时,南宋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伪齐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公元1134年九月,刘豫再次派军南侵,金朝派讹里朵、挞懒权左右副元帅率兵五万以为声援。金齐联军避开岳飞所在的中路战场,向东线两淮地区发动进攻,宋将韩世忠却大败金军,后又遭到岳飞阻击,只能于同年十二月北归。1136年十月,刘豫征发三十万军队分三路进攻两淮。当时,韩世忠驻军楚州(今江苏淮安),张俊扎营盱眙(今属江苏),刘光世屯兵庐州,岳飞扼守鄂州(今湖北武昌)。刘豫之侄刘猊率领伪齐东路军在受到韩世忠军阻击后向西撤退,准备与刘豫之子刘麟率领的中路军会合,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与张俊部将杨沂中遭遇,双方激战,杨沂中取得了藕塘之战的胜利。伪齐刘麟率中路军与孔彦舟率西路军闻讯以后便仓皇退兵,三路攻宋的计划被彻底粉碎。

灭亡

伪齐在与南宋的战争中一再失利,金朝感到伪齐不但不能成为金宋之间的缓冲屏障,反而成为金朝甩不掉的累赘包袱,兼之金朝也摸索出统治中原的有效形式,便渐生废掉伪齐的念头。刘豫请求立自己的儿子刘麟为皇太子,以试探金人意向,遭到拒绝。

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1138年1月1日),在挞懒等人提议下,伪齐终于被废,金设行台尚书省于汴州,治理河南、陕西地区。刘豫被降封为王,宋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1146)九月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