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奇羽鳞毛蕨 |
释义 | 百科名片种中文名:奇羽鳞毛蕨 种拉丁名:Dryopteris sieboldii (van Houtte ex Mett.) O. Ktze.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鳞毛蕨属 属拉丁名:Dryopteris 国内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中国植物志:5(1):106 简介奇羽鳞毛蕨隶属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生于林下,海拔400-900米。日本也有。 形态特征植株高0.5-1.0米。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下部密生淡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60厘米,粗2-5毫米,深禾秆色,中部以上近光滑;叶片长25-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4对,长15-20厘米,宽2.5-3.5(6)厘米,阔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头,基部为略不等的圆形或圆楔形,有短柄,顶生羽片和其下的同形,稍大而有较长的柄,或有时和其下一片羽片合生,羽片全缘或有缺刻状浅锯齿;叶脉不显,侧脉羽状分叉,每组有小脉4-6条,除基部上侧一条较短外,其余均直上达叶边;叶厚革质;干后褐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偶有纤维状小鳞片。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的中部稍下处,沿羽轴两侧各排列成不整齐的3-4行,近叶边处不育;囊群盖圆肾形,全缘。 孢子囊和孢子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的中部稍下处,沿羽轴两侧各排列成不整齐的3-4行,近叶边处不育;囊群盖圆肾形,全缘。 鉴别识别蕨类植物的三把金钥匙是:拳卷幼叶、孢子囊群、鳞片。 叶叶簇生,深禾秆色,中部以上近光滑;叶片长25-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4对,长15-20厘米,宽2.5-3.5(6)厘米,阔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头,基部为略不等的圆形或圆楔形,有短柄,顶生羽片和其下的同形,稍大而有较长的柄,或有时和其下一片羽片合生,羽片全缘或有缺刻状浅锯齿;叶脉不显,侧脉羽状分叉,每组有小脉4-6条,除基部上侧一条较短外,其余均直上达叶边;叶厚革质;干后褐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偶有纤维状小鳞片。 孢子囊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的中部稍下处,沿羽轴两侧各排列成不整齐的3-4行,近叶边处不育;囊群盖圆肾形,全缘 。 鳞片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下部密生淡棕色的披针形鳞片。 叶下面偶有纤维状小鳞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