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年 |
释义 | 1 方力申唱片专辑◎ 基本资料歌手:方力申 唱片名称:七年 唱片封套:N/A 版本属性:专辑 语言:粤语 音乐类型:流行(Pop) 地区:香港 发行:2009-08-26 ◎ 专辑介绍由2002年在各大流行音乐颁奖典礼中的新人王,七年之后脱变成歌影视三栖的全方位艺人,方力申2009年最新大碟《七年》收录了七首广东歌和三首国语歌。与Stephy多年以来合唱了“好心好报”、“好好恋爱”、“十分?爱”多首街头巷闻的情歌,Alex 在新碟与伊人再续情缘,情深对唱一曲“七年”。碟内还收录了由 Alex 参演的暑假大电影《机器侠》的插曲“记忆”,与电影女主角孙俪首度合唱。另一首主打曲“匆匆”则由侧田作曲。 ◎ 专辑曲目01. 匆匆 02. 记忆 03. 钟意了知己 04. 扑翼蝴蝶 [作曲:伍乐城 填词:林日曦] 05. 爱情年华 [作曲:陈孟奇 填词:陈冠锵] 06. 烦得可爱 [作曲:雷颂德 填词:林夕] 07. 七年 [作曲:雷颂德 填词:方杰] (方力申 邓丽欣合唱) 08. 广东话 09. 怪异集 10. 可能爱上你(钟意了知己国语版) 2 方力申、邓丽欣合唱歌曲◎ 歌曲信息?七年,又是一首邓丽欣跟方力申合作的情歌,这是他们继《好好恋爱》,《我的最爱》,《十分爱》后的再一次合作。 ◎ 歌词?? 歌名 : 七年 作曲 : Walter Wong 作词 : 方杰(粤语)、林夕(国语) 主唱 : 方力申 邓丽欣 备注 : 刘镇伟的电影《越光宝盒》的插曲 邓 :甜美的邂逅 十指想紧扣 为何今天掩着耳走 不敢深究 方 : 最初的迷恋 在暗中化作了忍受 邓+方 : 这经历那位 没有 方 : 从前的炽热怀念 何时冷却变生厌 邓 : 当感觉变旧 彼此早有意逃走 方 : 是惯性 邓 : 是欲求 方 : 若不舍 邓 : 想补救 邓 : 怎麼总是慢慢放手 方 : 如相处闷透后 如相爱没永久 人总贪心满足一切都不会够 邓 : 倒转了沙漏 不见得可改写春秋 邓+方 : 还是要 承受路上气流 方 : 如天意未接受 如相信是永久 求可忠心纵使经过不少引诱 邓 : 拥抱的感受 不带半分的担忧 邓+方 : 罕见但也许还有 邓 : 曾看中自由 便解开手扣 为何今天竟在颤抖 担心所有 方 : 明明没出错 无缘无故也要迁就 邓+方 : 这考验那位 没有 方 : 从前的炽热怀念 何时冷却变生厌 邓 : 当感觉变旧 彼此早有意逃走 方 : 是妥协 邓 : 是尽头 方 : 若不舍 邓 : 想补救 邓 : 怎麼总是万样借口 方 : 如相处闷透后 如相爱没永久 人总贪心满足一切都不会够 邓 : 倒转了沙漏 不见得可改写春秋 邓+方 : 还是要 承受路上气流 方 : 如天意未接受 如相信是永久 求可忠心纵使经过不少引诱 邓 : 初见的温柔 失散於几多山丘 邓+方 : 肯找寻也许 还有 方 : 恋爱 邓 : 穿过岁月后 邓+方 : 怎保存到死 还有 ◎ LRC歌词??[ti:七年] [ar:方力申&邓丽欣] [al:七年] [00:07.60]方力申&邓丽欣 - 七年 [00:08.81] [00:11.34]作曲/编曲/监制:雷颂德 填词:方杰 [00:10.56] [00:12.64] [00:17.58]甜美地邂逅 十指想紧扣 [00:24.76]为何今天掩着耳走 不敢深究 [00:32.01]最初的迷恋 在暗中化作了忍受 [00:40.83]这经历哪位没有 [00:45.11]从前的炽热怀恋 何时冷却变生厌 [00:52.50]当感觉变旧 彼此早有意逃走 [00:58.95]是惯性 是欲求 若不舍 想补救 [01:06.90]怎么总是慢慢放手 [01:12.67]如相处 闷透后 如相爱 没永久 [01:20.86]人总贪心 满足一切都不会够 [01:27.33]倒转了沙漏 不见得可改写春秋 [01:35.49]还是要 承受路上气流 [01:42.05]如天意 未接受 如相信 是永久 [01:50.17]求可忠心 纵使经过不少诱惑 [01:56.60]拥抱的感受 不带半分的担忧 [02:05.18]罕见但也许还有 [02:10.92] [02:14.09] [02:22.04]曾看重自由 便解开手铐 [02:29.42]为何今天竟在颤抖 担心所有 [02:36.60]明明没出错 无缘无故也要迁就 [02:45.42]这考验哪位没有 从前的炽热怀恋 [02:50.02]从前的炽热怀恋 何时冷却变生厌 [02:57.02]当感觉变旧 彼此早有意逃走 [03:03.50]是妥协 是尽头 若不舍 想补救 [03:11.41]怎么总是万样借口 [03:17.26]如相处 闷透后 如相爱 没永久 [03:25.28]人总贪心 满足一切都不会够 [03:31.86]倒转了沙漏 不见得可改写春秋 [03:40.01]还是要 承受路上气流 [03:46.54]如天意 未接受 如相信 是永久 [03:54.70]求可忠心 纵使经过不少诱惑 [04:01.07]初见的温柔 失散于几多山丘 [04:09.75]肯找寻也许还有 [04:15.72]恋爱 穿过岁月后 怎保存到死还有 3 夏七年小说小说简介: 第一:情节是国内首部以探索青春宿命感及流离感为格调的小说。情节多围绕另类命运的少男少女而铺设。借鉴《穆斯林的葬礼》的叙事手法,文字结构倒置,节奏首尾呼应,成为一大亮点。 第二:格调 文中把安妮宝贝笔下对都市男女的掌控力道,渗透在故事底色里。由此引发读者对“孤独”和“逃避”本身地共鸣感。并用《麦田守望者》里“孩子的眼睛”观望事态丑恶。将悲伤和生死用“点、线、面”的形式架设于文字中。通透的呈现出那些生活中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的少年的,情感,逃避,和宿命的情怀。 第三:秘密 文中藏有多处伏笔,不同层次的读者将读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只要稍微细心,就能看出,文中地两岸是小影的亲哥哥。 诸如:语言节奏,文笔措辞、题材等不予一一列举。 主要人物简介: 周小影:落拓不羁的美丽女孩,时刻散发着决绝的野性气息。害怕孤独。曾一度想拥有一段和“维明”两个人的空间,但因为一场“误会”的离别,成了永恒的遗憾。她在朋友的温暖里释放柔情,却又在恋人的疏离中归于寂寞。 木棋:一个同样遭遇家庭遗弃的女孩。一半明媚,一半忧郁的性格。一直迷恋小剑,活在记忆里。令她和小剑昔日的兄妹关系瓦解。最后嫁给维明。 维明:英俊男孩,干净,坚强。与小影青梅竹马。对待感情有自己的宽度和包容力。迫于家庭无奈,刻苦读书,但高考败北。最后融入世俗的漩涡里,在小城工作,并与木棋结婚。 小剑:一个从堕落变为明朗,再从明朗变为堕落的模糊形象。是支撑整个故事的支点。 两岸:孤儿。热爱摇滚,在城市边缘的乔爷爷家长大。曾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以痛苦告终。 故事详细介绍: 漂亮的周小影,从小生活在一个阴暗的家庭,父亲“吃喝嫖赌”样样占全。使她变成了一个对世俗充满淡漠感地女孩,邋遢随意,桀骜不羁。她和维明相识在小镇附近的一个小树林里,厮守在一起长大,彼此相爱,形影不离。又同在小城的“市南二中”读书。期间,不遵守规则,经常一起逃课,抽烟,游玩。被贴上典型的“坏孩子”标签。 两人在学校认识了女孩木棋。她的性格一半忧郁,一半明朗。家庭情况和小影貌异神似。三个人很快彼此融合,生活在一起。不久后,有木棋介绍,又认识了一个自由歌手:两岸。他是一个略带沉郁和忧伤的干净男孩,在木棋爸爸的酒吧做业余演出。和维明一样,酷爱摇滚。他们都拥有被世俗遗弃的强烈孤独感,很容易相守在一起。 维明和小影厌倦了学校的混杂,在一家居民区的二楼租了两间房子。三个人经常漫步在小城的大街上看星星,并遇到木棋初中的死党:小剑。这个往日开朗的孩子,此时已堕落的不成模样。木棋只感到心痛。偶有一次回家,小影的母亲竟突然去世,小影深受打击,决定独自旅行,和维明不告而别。维明十分悲痛。旅行途中认识了一个摄影师:举步。由于资金问题,很快又回到小城。但死活不愿再去读书,于是让两岸帮着租了房子,不敢见维明。 维明生日,小影给他买礼物。恰巧在“小商品城”相遇。爱恨叠加。小影决定为了陪伴和等待维明毕业,而继续读书。一次,去小城学院游玩,再次遇见小剑。小剑建议大家一起租房,才不会寂寞。于是小剑就在小城广场边找了一个四室一厅的房子。故事由此展开…… 由于长期逃课,小影的学籍被取消。只能时常一个人生活。后来慢慢感觉到维明有意疏远她。内心又回到了曾经自卑孤独的世界。而两岸,曾与小城一个豪门闺秀相爱。感情真挚。但对方因先天性心脏病不幸去世。徒留一片怅惘。 寒假时候,小影要维明陪她在小城过年,但维明没有答应。小影痛苦不已。大家都匆匆离去,唯独小影一人呆在房间。但小年夜,其他朋友全部过来陪小影一起过年。小影深受感动。年后,决定暂时离开维明。留下信件,撒手而去。本想等待维明毕业时的回信,但始终没有等到。实际上是维明好多天之后才找到小影的邮箱。但为时已晚,小影没再看邮箱。时光匆匆,七年已过。小影只记得在离开维明后去过他的房间。拿到过一个日记本,于是赶紧打开。揭开真相。痛悔不已。但此时,维明已和木棋结婚。 ◎ 媒体评论这部长篇小说是夏七年结束纯粹的网络小说创作生涯投身纸媒后的第一部转型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一群 少年在青春时代的爱恨痴缠。与以往不同的是,夏七年用自己独特的笔法掌控文章全局,做到了文笔精致与情节素雅的同步完善。小说自完稿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给予极高的评价。并首度被中国写手之家等多家权威网站做专题报道。亦是作为某文化公司2010年年末巨献重磅推出。中国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编刘恩锐、《80后》主编吕小晶、《后来》主编飞天燕子、《流年》主编雪小禅、烟雨红尘文学网总裁周恩宏、看书网编辑徐蔓,著名作家刘卫东《萌芽》资深编辑胡玮莳、文学界元老级人物林艺、中国写手之家网总策划萧盛等众人媒体人纷纷对作品作了点评。 书评:用文字雕刻时光的少年 林艺 说夏七年是90后最具才情的少年作家绝不为过。在《七年》这部小说之前,我已经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当时很质疑他的年龄,觉得这么熟稔的文笔绝对不可能出自一个90后的少年之手。包括他对张爱玲作品与孤独情怀的解析;对青春、爱情、宿命与摇滚乐的痴迷,对中国古典文学美的延伸等等,这些少年具备的元素都被他用精准的文字刻画出来,给人流连忘返的回味。很多人说他在写青春文学,其实他的写作范畴要涉及很多领域。也正是因为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使得他的写作空间愈来愈辽阔。很多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到他在歇息,勤奋的程度让人吃惊。在2009年年末,他结束了自己两年的网络小说写作生涯。当某记者问及为何在每部网络小说都荣登VIP销售榜榜首的情况下,突然更换笔名转型写纸媒?他的回答是:“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更想挑战一下新的自己。在网络和纸媒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互补。”显而易见,他心里还萌生着丰盛的孤傲和追逐。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利益的轻浮。为了自己的梦想甘心从头再来。这是现在年轻人极难做到的一点。 事实证明,他无论如何转型,都很出色。 在2010年年初,他开始在新浪写博客。不到半年时间,就跻身百万草根名博的行列。现在来讲,访问量上百万的博客实在不稀罕,但问题是,他的博文笔调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不附庸风雅,不随波逐流。这就十分难能可贵了。在刻写独特文笔的前提下,不乏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比如,以独特的视角评论“社会对90后与非主流的偏见”“吻瘫美国机场事件”“反驳韩寒郭敬明畅销书低俗事件”“春晚后台”等,曾引来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议。目前三分之二的博文都会被新浪编辑推荐至新浪博客首页。后来他告诉我,经常有人在博客留言说他是“90后最具发言权的代表。”和 “90后文字领袖。”虽然他并不习惯这些称呼但我觉得从他对社会现象评述的观点和角度而言,读者授予他这样的称呼的确当之无愧。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夏七年在高二时就曾因厌恶校园规则限制,而选择退学。退学前夕,学校举行过一次文化课联赛,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市文科类考试中名列前茅。但他毅然坚持选择的退学。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我之所以参加那次考试是因为,我想证明我不是考不出好的分数,考不上好的学校,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于是开始独自背上行囊去旅行。他说,自己是在流浪中洞察世界,观望幸福,然后执笔将其记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很欣赏这样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是说所有的个性都能称之为个性,就像他说过,要低调,低调的资本是随时都可以高调,不然,就无所谓低调。类似这样看似尖酸但很有通透力的文字,被他说出来之后,立刻风靡网络,成为流行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有很多少年作家喜欢张扬,写点东西就虚张声势,唯恐别人不知。夏七年完全颠覆了这类现象。一年之中,除了旅行,摄影,和朋友聚在一起玩之外就是看书写文字。他告诉我,很喜欢像张爱玲,钱钟书,李清照,苏东坡……这些作家和诗人非常有辨识度的文字。他的阅读范围更是没有限制,文史八卦,新闻娱乐,杂志报刊……这也造就了他一手好文笔的基础。加之常年旅行的所见所闻,相比较同龄人来说,阅历要丰富的多。 在与他交谈中得知,2007年,他便拿着十几万字的书稿只身踏上去西安的旅途。那是他的第一本书《过客》。那部书稿在当时就引起众编辑围观,争相阅读。三个月后,《过客》出版了。限量的印刷在短时间内一销而空。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编刘恩锐给《过客》写的序言里这样说道:“他这颗金子,很快就会闪光的。不是靠脸蛋,而是才华。”去年,刘恩锐先生给夏七年打来电话,谈《过客》修订再版的事情,被他一口委婉的回绝。他对过去不成熟的文笔感到羞愧,想重新开始。并不是说他不敢面对过去,而是他更想把有份量的文字传递给大家。而《七年》的问世,让所有人叫好。 在这样一个才华与辨识度兼备的少年眼里,曾多次沦陷文字的国度。他特别强调文笔的特质,认为写不具备特质的肤浅文字还不如不写。看完《七年》之后,我的确被他这种对文字及语言的衔接能力感到震撼。几乎可以这样说,当读完《七年》以后只凭借文字的节奏及辨识度就知道是不是夏七年所写。这里没有一点浮夸的意思,相信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也一定会有同感。这部书作为夏七年转型的力作,十分成功。 书评:我读小说《七年》 刘恩锐 《七年》这部小说的特点在于作者对人物心理特质的探索。 之外就是十分注重语言节奏,读的时候就好像在听音乐一样。 小说的取材并没有掺杂时下流行的青春小说元素。但读来仍旧爱不释手。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强调这部书的可读性。它像一个旋转的风向标。指引着人们珍惜幸福,远离遗憾。 夏七年将故事情节安排于一座小城。在这个小城里,以看似简单的笔调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态同时刻画了出来。一个流浪歌手,一个富家千金,一群寂寞的学生。这三点一线之间囊括了所有的青春感情点。在读的时候,极容易产生共鸣的不是其中的经典语句,而是那种架设在尘世间的朴素情怀和本身具备的神秘性。他在“离别”与“生死”这个话题上,做了延展性的探讨。从而引发人们对少年空茫姿态的依赖和清醒。我觉得这一写作手法,在当下来讲,极为罕见。 当我读完《七年》的时候,只觉得心里一阵清凉,来自追忆里的清凉。因为这文字承载了太多太多不甘示弱的爱情理念。虽然主人公的结局令人十分惋惜。但终究是目睹了一场清澈的爱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部小说将某种世态中的“忧郁感”及“惆怅感”贯穿始末。要写这样的文字是极为耗费心力的。你抬起头,是悠悠的蓝天白云,低下头,是灰蒙蒙的世界,转过身,却又是静悄悄的一片。这种丝丝缕缕缠绕在心间的情绪时刻围绕在读者身边。第一次读,感觉那文字纤尘不染,再去读,觉得这故事纷扰漫长。读到结尾,却依旧想期待或猜测终极的结局会是什么。这场爱恋会不会就此结束,还是有更突然的转机。这种飘荡的探索欲使得内心很充实。 这种爱与爱的痴缠,恨与恨的决绝,足以燃烧每一颗少年的心。 让寂寞的孩子不再寂寞,让明朗的孩子在寂寞中清醒,我想这也是夏七年想。 当友情,亲情,爱情,悲情,同步上演的时候,真的由不得你犹豫。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需要以认真且沉稳的心态去阅读,去体悟,这份凝结在作者心里的情结。 我曾说过,《七年》是青春小说的典范。现在却觉得不仅如此,更多了份关于世情底色的深刻追寻。 希望这部小说能让一切浮躁的心情变的宁静起来。 ◎ 经典语录我并非不懂得珍惜,只是有时候,那些不带任何声响地久远记忆,紧握着此时的璀璨年华,让人无能为力。 我写尽了别人的朝生暮死,却将自己沦落,无从拯救。 曾经的彼此交付,曾经的执手年华,在岁月面前竟然那么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你在你的象牙塔幸福安逸,我在我的游乐场流离失所。 曾经有多完美,当下就有多残缺。 曾经那些拖着虚影流失的密密麻麻的日子,是否早已沉淀在无穷无尽的彼岸。连最微小的部分都随着光阴的晃荡,遗落在庞大的世俗海洋里,被一览无遗地蒸发掉。 我想我终于该找个时间好好说说我们的爱情了,我怕我不说,就再也说不出来了。就为了此时的说,我给自己的感念赋予韧度,赋予无比矜持的敛衽。你把我推入蹂躏的漩涡,一笑而过。而我却要囊中羞涩着背负七年,风雨兼程。 爱情不是错误,一个“对不起”就了事。 幸福是毒药,在我的世界里,拥有的越多,我死的越快。 夜,把人推向迷宫,任其挣扎。 生活容不得半点不情愿,即使你不情愿,你也要背叛自己去情愿,去做,去受规则的摆布。 往往占有的东西容易遗忘 一朵注定要颓败的花朵,纵然此时妖艳饱满。 灰飞烟灭是最好的结局。 很多时候,很多费尽心机要珍惜的人,可能就在一夜间消失。而所谓的青春和爱情,也尚会在一夜间苍老。 思念,可以瞬间将眼前地一切化为幻觉的。 结茧的悲伤将我融入在诚惶诚恐的夜幕下。 我的青春,只不过是在一个流浪的年少里写下了一行不成文的诗歌而已。 过客才是生命里最苍凉的人,因为你无法将其归类为任何一种人。爱恨不能分明,亦不能去表达或贮存。擦肩而过。 恨比爱的记忆要长久 只有这城市知道,其实彼此的心,都在黑暗里哭泣。 我恨不得全世界静止只给你和我陪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爱一场。 一个人,如果一直活在曾经的阴霾里,他将没有幸福。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物,其实都是在逝去的无知年生里犯下的滔天大罪。 一个人,倘若在经历过无其多的变故之后依然不屈不挠的坚守自己的思路,那便会成为一种凌驾于命途之上的流金记忆。 青春里耗损最多的不是时间,而是一些望也望不到边的迷恋。 生命如潮水,熟悉而陌生。 距离是一种珍贵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在距离的支配下幸福自然,一旦超越了距离的沟壑就有可能产生伤害。甚或两败俱伤。 你肯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但你要知道,每一个经历里都有沉默,每一个沉默都让人怜惜。 天空中一个豁口渐渐拉大,仿佛要吞噬人类。末日般的景象将人们蒙蔽,没有了仇恨和阴霾,彼此坦诚。翻倒的后花园也没人在意,只听到不停的尖叫声。胆小的女孩缩在教室里隐隐哭泣,大家都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 生命像掌心的雨水,抓也抓不住,总会在指缝中一滴一滴的流干,最后只剩下一个寂寞的姿势。 《肖申克的救赎》里说:人活一辈子,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而我们,却忙着沉醉在欢呼中遗忘伤痛。 现实是毒药,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服下,我们只是在等待药效发作而已,它是潜伏的阴霾,有可能是下一秒,也有可能是下一年,只会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滋生。 日历被一页一页的撕下,越来越薄。我觉得自己处在悬浮的状态,有时无比惶恐。 我说,我好想变成一只小鸟,用翅膀滑翔在空中浏览属于我的悲伤。 阳光与坟墓一样荒凉,充满了沼泽和断点。 人在无奈的时候,势必会做出无奈的抉择,这是定势。 可是不完整地命途总需要意外来修补。纵然你承受不了这意外的悖论。 像一篇悲壮的文字,就在那一页开始,让你泪流满面。 三个人,如同黑暗里闪烁着微光的三盏灯。在漫漫长夜里固执的燃烧着血液,以照亮彼此仓皇的眼。很敏感的听到萤火虫挥动翅膀地声音,在酷暑里落入冰葬般的黑洞,凄凉的感觉。 在岁月的洪流里,我们像透明柔软的小孩,被上帝以潇洒的姿势支配着,不断催生出人间的落寞。 我常常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比霍尔顿还霍尔顿的少年,可是,他们,永远都不会讨人喜欢,甚至被骂,被侮辱,就像我们。 天亮说晚安,原来是一件这么值得令人欢悦的事情。 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把距离分开,是最好的存在方式。如其不然,大家只会两败俱伤。 我好想得到一本预言之书,好知道那些今日之后的斑斓岁月会是怎样的颜色。那些轰隆隆行走的火车,会不会带着飘逝而过的疾风,消失在视线里。 我想我们终究会慢慢变老,在很暗很暗的黄昏余色中死去。但愿那一刻,我们是牵着爱人的手,来一起诠释那句张爱玲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春去冬来,很多伤春悲秋的岁月静静流逝。 我们如此脆弱的金色年华,就在这悲悲戚戚的日子里,绽放了所有闪闪亮亮的光芒。 如果若干年后,你走进书店或者画廊,看到一张悔恨的脸,希望你停下来好好看一眼,因为,那说不定就是我。 阔别了久违的寂寞终于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我面前,我像迷失在森林沼泽里的孩子……无人问津…… 其实青春是个充满矫情的年纪,很多我们哭诉不完的悲伤到头来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我们在谎言里错失了对的风景,铭记了错的画面。晃荡着唱着毫无意义的歌,迷失在茫茫命途的原野。 在一生的长途跋涉里,我们少的可怜的时光,足以让我懂得悲欢离合。 幸福像眼前辉煌的光色,抓也抓不住,可望不可即。 如果是我曾经的依赖造成了当下的隔膜,我宁愿立刻独立。哪怕一个人的世界会充满艰难和恐惧。我不想欠下别人什么,只因为这付出不足够。 我的梦想在遥远的虚拟里,我的存在只是一个被小朋友欢快时偶尔吹出的肥皂泡,迟早要被阳光戳破的。我只祈求在被戳破之前,停留在空中多转一个圈…… 谁的寂寞?覆我华裳?谁的华裳?盖住我伤痕累累的肩膀?谁的明月?照我黑色的松岗?谁的孤独?挫疼山间呼啸的沧江?那是谁家寂寞的小孩?头插茱萸?夜夜夜夜?纵情歌唱?如此辽阔?如此苍凉…… 我始终不敢相信我就这么泰然地离开,又这么泰然地生活,就这么泰然地放弃仿若昨日还在一起欢腾拥抱的朋友和挚爱。这其中究竟是谁控制了我,难道这世界真有失灵的魔咒缠绕在我的心里…… 梦话…… 我想终归有一天,我会将这座小城遗忘。 爱有时候很渺茫,渺茫到你看不见,摸不着,打听不到,只剩煎熬。 我想我们终究会慢慢变老,在很暗很暗的黄昏余色中死去。但愿那一刻,我们是牵着爱人的手,来一起诠释那句张爱玲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 夏七年简介夏七年,90后新锐作家,现居山东菏泽。04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百余万字。08年退学之后一直从事自由写作。曾一度被评为 “90后最具才情丽质少年作家”及“90后意见领袖”。 因作品极度关注被世人遗忘在角落里那些寂寞少男少女的宿命,爱情,流离,孤独等敏感话题,颇受青少年读者追捧。其博客言论也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 基本信息【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评分星级】: 已经有3个人对该商品评分 【所属系列套装】: 独家好书 【所属分类】:图书 > 独家好书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学 > 小说 > 青春小说 -------------------------------------------------------------------------------- 【总 页 数】:180页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I S B N】 :9787802289116 【出版日期】:2008年9月第1版 2008年9月第1次印刷 16.00元 ◎ 内容简介小镇的孤儿院,女孩文落及满桥相遇相知,彼此疼惜。从10岁时开始,她们的宿命因被各自的家庭领养而产生变化。在被领养的当天,文落对满桥的哥哥南哲一见倾心,而满桥则戏剧性地爱上了文落的哥哥尹相。 尹相的妹妹尹诺在一场意外中死亡,文落因相貌和尹诺相像而倍受父母的疼爱,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教她以感恩的心态去体味生活。相反满桥的个性凉薄,常会引来母亲的责骂,甚至大打出手,南哲小心翼翼保护她的同时,开始对满桥的情感发生微妙的变化。 南哲为了不想满桥再受皮肉之苦,狠心将亲生母亲囚禁,并以此要挟满桥不许离他而去,不想盲目而空虚苟活的满桥从家里逃离,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庆幸遇见了流浪歌手漾,开始北漂之旅。 自从满桥失踪之后,南哲给文落无尽的耻辱,而文落为了感谢他曾经对满桥的照顾,向警方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却屡屡被南哲谩骂和折磨,甚至被他当作是想念满桥的替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尹相看在眼里,不忍文落如此委屈,决定带她去北方重新开始。 文落因为思念满桥的缘故开了一间名为‘千寻’的甜饼屋,却意外认识了歌手漾,听他谈论口中任性而疼爱的女友。满桥在地铁里画画谋生,认识了柯森,却不知柯森暗恋的对象恰巧是文落。 文落和满桥两个人戏剧性地在错乱的时光中听彼此的故事,却从来都没有遇见。 ◎ 作者简介半夏,天蝎座女子,苏州人。侍奉文字,相信爱情。 她的字如同一场午后流浪——穿越烦乱的现世对角线,不用透明的双翅,无需金色的舞鞋。在你心起清涟低头的一瞬,透着暖光跌进你的眸,让你的整个城池倾进半个夏日的繁花。 作品散见各大报刊杂志,2007开始创作长篇,著小说《彼若盛花》。 -------------------------------------------------------------------------------- ◎ 内容节选《七年》 第一场 生命里的爱·文落 1. 人的一生,会寻求无数种归宿。而我,就像一株随风飘荡的蒲公英,毫无准备地落入一个全新的家庭。我不知道我的亲生母亲是谁,我有众多的母亲,她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孤儿院在小镇坐北的位置,院内四季花开,总是那么美丽。每个来到这里的孤儿,都有一段新的开始。而入院前的经历,则变成了黑白的前生。有些孩子,连名子都没有,于是,孤儿院的妈妈们别出心裁地按照孩子入院时的节令景物,为他们取上相应的名字。例如。月满之夜的——满桥,冬至来到的——小至,有着甜美音色的——小曲。而我的名字和他们不一样,附在我随身的襁褓里——文落,孤儿院的妈妈们叫我落落。 满桥、小曲和我一样,都是在七月出生的女子。满桥与我同岁,内心有超过她年龄的敏锐。满桥常会感到孤独,是那种接近绝望,让她无法呼吸的窒息的孤独。而小曲的个性…… -------------------------------------------------------------------------------- ◎ 作品目录《七年》 第一场 生命里的爱·文落 第二场 只说给你听·满桥 第三场 梦中的花园·文落 第四场 守到了幸福·满桥 落幕 我们一如既往地相爱 4 文学期刊◎ 本刊简介《七年》是青涩墓文学社在一起写网创办的文学期刊。我用七年的时间长大,七年的时间忘记,七年的时间一个人过,七年的时间慢慢老去,回首后,才发现这一生不过只有七年而已,在七年中不断轮回,长大,死去。 ◎ 本刊栏目首卷语 【青涩流年】 岁月如流,人生如歌,当一幕幕从眼前划过,你我是否还一如从前。 【蔷薇岁月】 屋前开放蔷薇,淡雅清香如同年少轻狂之时在你发上嗅到的清香。 【倾慕年华】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光迅速,不知你是否愿意不变守候。 【暗地神伤】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最终还要回归大地的怀抱。 【聆听梦露】 半夜梦醒,是否愿意侧耳聆听我对你说的那个故事。 【宫闱春秋】 深墙大院,锁不住春秋。 青涩墓漂流记】 【爱墙】 【征稿启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