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戚继光 |
释义 | 1 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中文名:戚继光 别名:南塘,孟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微山鲁桥镇 出生日期:1528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1588年1月5日 职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创建著名的“戚家军”率领“戚家军”扫平倭患。 代表作品:《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字:元敬 谥号:武毅 祖籍:山东登州 镇守蓟州时期(调镇蓟州 整顿边防 建立车营 抵御鞑靼 罢归故里) 军事影响(领兵将略 军事著作 抗倭成就基于军制改革 戚家军) 诗文集与部分诗作(止止堂集 韬铃深处 客馆 过文登营 马上作 望阙台 盘山绝顶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出塞二首 伏龙寺 登石门驿新城眺望 塞外观音岩 督兵过潮州渡 行边 宿石门驿闻马嘶 辛未除夕) ◎ 人物简介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8年),山东登州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华夏杰出志士,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 人物生平◎ 出生背景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互相争战外,还不时侵扰中国沿海。北朝统一日本后,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到嘉靖时期(1522-1566),由于明政府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蒙古族是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汉人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 倭寇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蒙古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后瓦剌征服鞑靼,势力迅速扩张,常常南下侵扰。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内犯,在土木堡(现在河北怀来县)俘获英宗,明朝几至覆亡。也先及后被部下杀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状态。成化、弘治年间,达延汗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为大,多次举兵内犯。其中以俺答、小王子最为出名。 ◎ 家世戚继光祖籍江西赣州,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诞生于山东微山西北的小镇鲁桥,第二天阳光灿烂,戚景通于是给儿子取名继光,希望他继承祖上的光辉,并发扬光大。 ◎ 教育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 抗击倭寇◎ 山东备倭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父职,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本卫所的屯田事务。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领卫所士兵远戍蓟门(今北京市东北),春去秋归,每年一次。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举,次年进京会试,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围北京城,戚继光临时守卫京城九门,并两次上书陈守御方略。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后,戚继光整顿卫所,训练士卒,严肃纪律,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 浙江抗倭因为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龙山、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实战过程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最后得到批准。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无意目睹到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军。”戚继光对招募了近4000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次年,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浙江巡抚胡宗宪诱捕了海盗汪直,其党羽三千余人盘据岑港,声称要为汪直报仇。岑港在舟山岛的西面,地形非常复杂,倭寇只留一条小路以便出入,将其余通路一概堵死。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各路官兵进攻岑港,戚继光由左路进攻。倭寇居高临下,明军仰攻很不方便,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岑港久攻不下,明政府认为将官作战不力,撤去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职务,限令一个月内攻克岑港。随着期限的临近,戚继光等亲率士卒,奋勇冲锋,倭寇抵挡不住,在一个深夜乘船退出岑港,转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梅山,此后扬帆南下,转寇福建。 龙山所之战 龙山所在定海县(今浙江舟山县)境内,北面濒临大海,是倭船往来必经之道。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龙山所,戚继光这时新任参将不久,听到消息立刻率军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高石上,一连三箭将三个倭酋射倒,倭寇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戚继光与俞大猷等率军抗击,三战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军跟踪追击,至雁门岭遇伏,纷纷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两次龙山所之战,戚继光初露锋芒。同时,在此战役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兵无专统,谋不佥同」,有必要训练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 战后不久,戚继光便连续两次上书,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建议未能及早实现。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第三次提出建议,决定到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得到上司同意。到义乌后,戚继光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 (1)要标准的农民 (2)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 (3)目光有神的人 (4)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 最后选定三千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船只达数百艘,人数达一两万,骚扰地区达几十处,声势震动远近。其中大股倭寇窜犯宁海、桃渚、新河等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原则,在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大败倭寇,先后十三战十三捷,共擒斩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其它将领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和倭寇交战十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于台州大捷,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戚家军」也闻名天下。 ◎ 福建抗倭福建的倭患也很严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倭寇由于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击,在福建的活动更加猖獗,一支筑巢于宁德城外海中的横屿(时人称夺命岛),另一支筑巢于福清的牛田,形势非常危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随后回浙江补充兵员。戚继光刚离开后,倭寇就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我们还怕什么!」活动又猖獗起来,攻占兴化府(现在的福建莆田)城,随后又据平海卫为巢。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横屿之战 横屿是宁德县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约有十里,和大陆之间隔着浅滩。涨潮时,海水将岛屿与大陆分开;潮退后,又尽是泥淖。倭寇在岛上结下大营,修筑防御工事,侵占已达三年之久。戚继光为了渡过浅滩,命令士兵铺上干草,随着鼓声向前爬行。到达横屿岸边时,倭寇早已布成阵势,士兵们奋勇冲杀,放火焚烧倭巢,倭寇四处逃窜,明军乘胜追击,斩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残余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三个时辰。随后,戚继光进军牛田、林墩,铲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卫之战 铲平福建三大倭寇后,戚继光回浙江补充兵员,倭寇又猖獗起来。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据莆田东南的平海卫为巢。四月,戚继光率领一万多人到达福建。五月,福建巡抚谭纶命戚家军为中路,刘显为左翼,俞大猷为右翼,向平海卫发动总攻势。倭寇仓皇应战,戚家军用火器猛烈射击,倭寇战马受惊,乱跑乱窜,左右两翼乘势并进,倭寇大败,逃回许家大巢。明军进围敌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烧死,或被杀死,逃窜者也多坠崖、蹈海而死,共被斩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解仙游之围 平海卫之战不久,又有大批倭寇陆续登陆。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约两万人围攻仙游,城内居民昼夜死守,双方伤亡都很严重。谭纶和戚继光统兵来救,驻扎于仙游城外二十里处,这时戚继光的部下只有六千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宜立即决战。次年一月,换防的军队到达,戚继光进行周密布署后,分道向仙游进军。当时倭寇结为四巢,分别盘据于东、南、西、北四门,中路军直冲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战,倭寇丢盔弃甲,全线崩溃,仙游之围得以解除。戚继光这次以寡敌众,大获全胜,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灭山贼吴平 吴平是福建南部漳州诏安县梅岭人,他与倭寇勾结,招纳海盗、流氓一万多人,盘踞在梅岭一带。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戚继光攻占梅岭,吴平率部南逃,占据闽广交界的南澳岛,戚继光跟踪追击,将南澳岛封锁起来。十月,戚继光率军在龙眼沙登陆,命人散布劝降檄文,吴平党羽军心动摇,戚家军乘势进攻,大获全胜。吴平伤魂落魄,率领部下遁入森林。月底,戚继光与俞大猷合力进讨,吴平惨遭失败,仅率八百余人乘船逃脱。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和俞大猷进剿吴平残部,吴平投海自杀,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 惊人战绩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我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我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自己阵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我方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我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我方无一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我方牺牲31人. ◎ 镇守蓟州时期◎ 调镇蓟州东南沿海的倭患虽然平息了,但北边仍然存在鞑靼的威胁,为了加强北边的防务,朝廷决定调戚继光训练边兵。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到京师不久,便上《请兵破虏四事疏》,提出自己的边防策略。但一些官员议论不休,纷进谗 言,戚继光结果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二年(1568)夏天,由于新任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推荐,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之军务。当时坐镇蓟州的是总兵郭琥,戚继光来到后,权力不统一,诸将多不听命令。不久郭琥被调走,由戚继光单独负责蓟州防务,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 ◎ 整顿边防戚继光到蓟镇后,将全部防区划分为十二路,上面设东、西协守,分管东西各路军队。他虽然全权负责蓟州一线的防务,但练兵主张却得不到朝廷的积极支持,于是将精力主要用到了防御工事上。他将旧城墙加高加厚,并修筑了大量空心敌台。敌台修成后,戚继光又设立车营,创立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在此期间,因北方士兵纪律散漫,荀且偷安,戚继光请求调浙兵北上,得到朝廷同意。开始只调来浙兵三千,后增到九千,最后增至二万,成为守边的主力。通过戚继光的艰苦努力,北边防务有了很大的改观。 ◎ 建立车营戚继光到蓟州后不久,即根据北方的地理条件,提出了车、骑、步三军配合作战的策略。敌台修筑完毕后,戚继光便建立七座车营,分别驻守建昌、遵化、昌平等地。每营有重车一百五十六辆,轻车二百五十六辆,步兵四千人,骑兵三千人;每车配备士兵二人,「佛朗机」炮两门。这种战车有八片可以折 叠的屏风,平时平放在车辕上,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最边的两扇可以活动,供步兵出入。作战时,骑兵在前面阻挡敌人,战车在后面排成战斗队形;敌军逼近时,骑兵退入战车阵内,车上的士兵施放火器;火器的威力发出后,步兵从车后冲出;敌人攻势被挫后,骑兵又从车后出击。 ◎ 抵御鞑靼戚继光镇守蓟州不久,俺答汗就放弃了骚扰政策,与明政府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设立互市于大同、宣府等地,俺答汗则严禁诸部入边劫掠。不过,辽东的图们札萨克图汗(或称土蛮)还经常攻掠边境,朵颜部的董狐狸也不时和明军发生冲突。戚继光积极防御,多次击退董狐狸的进攻,使其保证不再攻扰边塞。万历七年(1579)冬,图们汗带领骑兵四万多人进犯辽东镇,辽东总兵李成梁坚壁清野,朝廷命戚继光出兵声援,图们汗见明军准备充分,只得空手退去。 ◎ 罢归故里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到北镇蓟州,上司胡宗宪、谭纶、刘应节、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对他的工作都比较支持。尤其是张居正,常把那些作对的官员调开,甚至免除职务,所以戚继光能久镇北边,发挥所长。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反对派群起攻击,戚继光也受到牵连。十一年(1583),戚继光被调往广东。 十三年(1585),戚继光被朝廷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戚继光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 军事影响戚继光创造独特的“鸳鸯阵”,充分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力量,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建立车、骑、步相配的联合兵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决战;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敌人防御重点,迅速瓦解歼灭人;伏兵奇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 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最后一名是伙夫。“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这些都体现了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现代性,是戚家军百战百胜的重要原因。戚继光根据实际经验撰成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受到后世的高度重视,以致「谈兵者遵焉」。一些当代军事家也从中吸取经验,如毛泽东、蒋介石都曾反复研读过戚继光的著作。 ◎ 领兵将略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到许多行军打仗的学问。带兵打仗后,又不为书本知识所束缚,能够因地因时制宜,积极寻求制胜良策。他不喜欢书生式的高谈阔论,注重实际有效的军事学问,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便是其实际经验的总结。他还很善于向同时代人学习,如向俞大猷学习棍法,向唐顺之学习枪法,并以此训练士兵。这种注重实效,虚心学习的态度,使戚继光的军事才能远远超过常人,他所带领的戚家军从未遭受失败,胜利记录无人可比。 招募新兵 编组训练 明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是各地卫所军队,但到明朝中叶,各地卫所处于严重废弛状态,根本不能承担实际的战斗。针对这种局面,戚继光主张另行招募新军,并且认为只能用「乡野老实之人」,切忌用「城市游滑之人」。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先后三次深入浙江义乌,共招募一万余名农民和矿工。选定士兵后,对他们进行编组,按照年龄、身材和体质等条件,分别授与藤牌、狼箲、长枪、叉、刀等武器。一方面进行单个训练,另一方面进行营阵训练,以发挥整体的战斗力。通过建立新型的军队,对倭作战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的扭转。 军纪严明 赏罚必信 严明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 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奸淫妇女等,一律论罪。采用这样的治军方针,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部队。 健全兵种 协同作战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所依靠的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水师。步兵编制依次为队、旗、局、司、部、营,每队十二人,每营二千六百九十九人。队是基本单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战时集体配合,以「鸳鸯阵」对付敌人。步兵之外还有水师,为了协同作战,戚继光将不同船支配为一哨,二哨为一营,共设四营。北调蓟州后,为对付大规模的蒙古骑兵,戚继光将「鸳鸯阵」加以发展,创立了由车、骑、步相互配合的联合兵种。车兵抵御敌军的冲击,步兵以车为掩护出击敌军,骑兵则包抄突袭。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军事思想。 以众击寡 速战速决 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时,经常采用以众击寡、速战速决的战术,这与沿海地形及倭寇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国东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倭寇随时都会登陆,登陆后往往占据地形险要之处,向前推进时又常常小股分散。为了争取主动,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迅速消灭敌人。史称戚继光「临事则飙发电举」,他常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像疾风骤雨一般,及时赶到数十百里之外,用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防御重点,迅速将敌人瓦解、全歼。然后赶到援敌必经之地埋伏,待援敌经过,出其不意将其歼灭。 ◎ 军事著作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戚继光还以「能诗」著称,喜欢延揽文士,饮酒赋诗,往来酬对,晚年将诗文编为《止止堂集》。戚继光还著有《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禅家六籍》十六卷。 纪效新书 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继光利用作战间隙撰成《纪效新书》。他在序言中说:「夫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书中阐述了选兵、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内容,还吸收了同时代人的可贵经验,如卷十二收录了俞大猷的《剑经》,卷十四收录了各个拳派的拳法。这本书是他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戚家军的教本,深受后人推崇,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 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撰写的兵书,完成于隆庆五年(1571)。练兵方面,戚继光主张严节制、明恩威、正名分,训练时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关于行军队形、行军规则、野营布置、宿营规则,及作战纪律、注意事项,戚继光也作了系统阐述。练将方面,戚继光认为将领必须德、才、识、艺四德兼备。兵种方面,戚继光详细介绍了马营、步营、辎重营的组织,以及各兵种的挑选及操练方法。《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守边经验的总结,与《纪效新书》同为中国古代兵书的经典。 ◎ 抗倭成就基于军制改革明代名将戚继光不仅有一腔爱国热情和战场指挥才干,还是一位锐意进取、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的创新者,其行为成为当朝后期衰败阴暗局面中的一个亮点。 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就任都指挥使之际,中国东部沿海正不断受到倭寇侵犯。一股40多人的倭寇登陆后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从浙东窜入安徽、江苏,一路掠杀,还围绕南京城兜一大圈。当时在南京驻有军队12万人,却多不敢出战。最后这股倭寇虽然被歼,但军民伤亡竟达3000多人! 当时中国人口和军队数量都超过倭寇海盗多倍,倭寇海盗还非正规军,然而明军几十年间在沿海却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一反常现象,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组织和战术上的差距。倭寇虽缺乏统一指挥,只以小股力量杀人越货,却体现出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其大小头目对下属能施以严格管制和指挥,还采取了飘忽不定的狡诈战法并配备了仿西洋火枪而制成的鸟铳,因而屡屡以少胜多。明朝军队量多而质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实行“卫所”世兵制,每个“军户”出丁一人,代代不变。此制度建立后,士兵逃亡和换籍众多,至明中叶以后卫所出现大量空额,所剩残卒也多为军官役用,训练废弛。偌大的明王朝,纸面上兵力多达280万人,能作战的却十分有限。 戚继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军制,不用卫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部队。这些士兵多受过倭祸之害,戚继光就此以“保国卫民”训导官兵,同时严肃军纪,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等法规,使所部战斗意志高昂。他还摈弃旧式“看武艺”的训练法,采取了鸳鸯阵等新战术,并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组织调度比较灵活。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 军制改革后,这支军队出现在浙东沿海战场,抗倭形势很快改观。戚继光不把数量有限的部队分兵把口,而形成一个拳头主动出击,在台州九战九捷。大感惊恐的日本海盗转而窜扰福建、广东沿海后,戚家军也随之南调。戚继光根据倭寇在海边游动需要一些据点和岛屿作为巢穴的特点,也以主动攻击为主,其中夜袭横屿岛一仗歼敌2000人。戚家军经过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转战10年,日本海盗因惧歼而不敢再犯。 后人追念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的业绩时,也会引出一些遗憾。从当时中日双方的战略态势看,最有效地平定倭患应是建立一支实力胜于日本海盗的舰队,以明初郑和下西洋的建船水平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与戚继光共同作战的名将俞大猷便主张:“大治战舰,贼来则击,贼去则追,又来又击,又去又追”。防敌、歼敌于海上,确是战胜海上强敌的根本途径。然而明朝当权者承袭了农耕民族的保守观念,缺乏海洋观念,对付海上来敌主要靠的是陆战。试想,若是戚继光、俞大猷能指挥舰队驰骋东海,那将何其壮哉! ◎ 戚家军戚家军成军于治世(相对明末),所面对的敌人以倭寇中的萨摩人为主。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农民和矿工。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3000余级,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5000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莆田的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斩真倭20000余,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斩从倭30000,吴平逃亡海上。。同时还创造了,以平均每22人伤亡,换取斩杀1000人的冷兵器时代敌我伤亡比的奇迹。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明中期白银40两约现在12000元。)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这样的军队在封建王朝是独一无二的.。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入寇,戚继光又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万余级,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 戚继光抗倭泽被莆仙今年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诞辰480周年,其抗倭保民战迹泽被莆仙,至今仍为莆仙人民广为传颂。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嘉靖七年(1528年)生于山东济宁。世代为登州(今蓬莱市)将门之家,父戚景通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幼承庭训,通晓行军打仗。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为害甚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莆田遭受倭寇严重蹂躏,民不聊生,福建巡抚向明廷告急,戚继光奉命率精兵六千余人来闽平倭。戚家军在宁德横屿痛击倭巢获大捷后向南挺进,击破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据点。其时部分倭寇集结莆田林墩,依仗河沟纵横,构筑巢穴。九月十四日凌晨,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倭寇林墩大本营。官兵们游水进逼,奋勇杀敌。驻在宁海桥的张谏部与戚家军前后夹攻,与倭寇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戚家军连克营垒几十座,歼敌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残部仓皇败退到平海后遁逃出海。这次大规模歼敌战,就是历史上著名林墩抗倭大捷。 十一月,倭寇闻戚继光回浙,重聚残部进犯福建沿海,福宁、政和、兴化相继失守。他们攻陷兴化府城后大肆奸 淫屠杀,无恶不作,府城内外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倭寇退出府城,集结在平海卫和东峤许厝。福建巡抚谭纶紧急上书朝廷,请求再召戚继光回师援救。戚继光率军抵闽后,会集俞大猷、刘显三大营合围夹击许厝倭巢并乘胜追击,歼敌主力,取得平海卫大捷。随后,戚继光挥师南下救援仙游。戚家军配合仙游城官兵围攻倭寇,一连交锋18阵,歼敌1000多人。接着又在大蜚山下全歼500残寇,夺取全胜。仙游城外西北那一带战场,后人称为“五百洗”、“十八战”。 为缅怀戚继光恩德,倭患扫平后各地民众纷纷立祠纪念。三一教主林龙江捐地30亩在林墩建戚公生祠奉祀;此外,还在江口建惠德祠,涵江建功德祠,忠门莆禧、江口东岳观等地亦竖立戚继光石雕像。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黄石镇林墩南塘湖畔,原名戚公祠,1995年在戚公祠原址上兴建纪念馆,1997年被批准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莆田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定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大厅伫立着高达2.1米的戚将军塑像,威武雄壮,令人肃然起敬;厅堂两侧廊壁专栏刊载戚继光两度入莆平倭英雄史迹。这里每年接待不少中小学师生和干部群众前来参观瞻仰,重温林墩抗倭大捷历史,弘扬戚继光英勇抗倭,爱国惠民崇高精神。 ◎ 凯歌-戚继光明嘉靖四十一年,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回师。戚将军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戚将军即席口述《凯歌》一首,教全军将士一起唱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 戚继光与长城隆庆初年,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这样戚继光再次来到他年轻时曾经戍守之地,直到万历十一年被调往广东。这十几年时间,他为明朝长城防御体系的最终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修建长城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或九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 蓟镇长城最早修建于明朝初期,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四年徐达发燕石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虽然到弘治、嘉靖年间长城也都有所修筑,但过于简单。真正大规模的修筑则从隆庆至万历初由戚继光完成的。 戚继光修建的长城由城墙、敌台、墙台、烽火台、关城等几部分组成。他巡行塞上,经过仔细考察,认为这些边墙不仅低薄,而且颓废较多,根本无法阻遏蒙古人的武装袭击。而且在旧长城线上虽有一些砖石小台,但这种小台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既不能掩蔽士卒,又没有地方贮存军火器具,敌军只要登高发矢,台上守军就很难固守,不利于战斗。于是他上疏言道:“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于是自隆庆三年起,开始了艰巨的修墙、筑台工程,戚继光亲自监工,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他将城墙分为一、二、三等,双侧包砖城墙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城墙为二等边墙,石城为三等边墙,要冲地段一律包砖,严禁任何偷工减料现象。在城墙垛口下的宇墙上以一定的距离及地势情况设置了望孔、射孔,有些地段在外侧城墙筑有雷石凹槽溜道,大大加强了防卫能力。 ◎ 修建空心敌台在加固城墙的同时,又修建空心敌台。所谓空心敌台分为三层:基座、中空及顶部楼橹。在戚继光所著《练兵杂纪》中对空心敌台有这样的记载:“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 墙台是齐墙而建的平台,上面也可以放置军械、粮草等物品,并且可以协助敌台攻击来犯的近敌。烽火台与敌台密切配合,形成一定的传烽路线,一遇敌情,举烽鸣烟放炮,迅速地把情况传递到蓟镇防线。而关隘处建筑的城堡,在战时守兵登城打仗,平时则可在城门设卡盘查过往行人。一时间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的两千里防线上,长城随着地势蜿蜒起伏,加之疏密分布的敌台、烽火台、关城等建筑,高下相间,蔚为壮观。 ◎ 诗文集与部分诗作◎ 止止堂集戚继光创作了不少诗文,万历十年(1582),他把历年所写的诗文编为《止止堂集》,分《横槊稿》三卷、《愚愚稿》二卷。止止堂是蓟州总理署中的三间书房,堂名出自《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有谦抑自持的含义。其中不少诗歌体现了他的胸怀抱负,如《马上作》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辛亥年戍边有感》写道:「结束远从征,辞家已百程。欲疲东海骑,渐老朔方兵。并邑财应竭,藩篱势未成。每经霜露候,报国眼常明。」 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每天除处理公务外,就是闭门读书。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 韬铃深处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客馆酒散寒江月,空斋夜宿时。 风如万里斗,人似一鸡栖。 生事甘吾拙,流年任物移。 边愁频入眼,俯仰愧心期。 ◎ 过文登营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后两句亦作: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 马上作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 望阙台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 盘山绝顶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受降新筑壮三屯,灯火遥连十万村。 障燧层峦秦作塞,风云大陆蓟为门。 东回地轴山河固,西拥天关宫阙尊。 百二城边过质子,千秋同戴汉家恩。 ◎ 出塞二首(夏四月单骑阅险,行二十里外,水萦山抱,鱼泳鸟鸣,何啻江南,忆昔有作)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为惊钩闻鼓动,鸟因避帜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乾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 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 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 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愁绝剑空携。 天山闻说尤佳胜,欲乞君恩试马蹄。 ◎ 伏龙寺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 登石门驿新城眺望万壑千山到此宽,边城极目望长安。 平生自许捐躯易,遥制从来报国难。 尚有二毛惊岁变,偶闻百舌送春寒。 庙堂只恐开边衅,疏草空教午夜看。 ◎ 塞外观音岩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 督兵过潮州渡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 行边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 宿石门驿闻马嘶伏轼长嘶动石门,时艰满目几消魂。 非干冀北空群久,羁靮年来苦渐繁。 ◎ 辛未除夕四指回杓犹障塞,颠毛如许怯簪冠。 惊心岁月愁仍在,回首风尘梦已阑。 百战劳销千口集,万金散尽几人欢。 燕然北望空弹剑,马革寻常片石难。 ◎ 戚继光是三十二势长拳创始人戚继光不仅能够领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武术家,兵器制造家,不管是冷兵器戚家刀,还是火炮鸟铳。说起三十二势长拳可能未必熟悉。但是太极拳实际上最早的发源就来自长拳,太极拳早期也被称作长拳。如此戚继光才是中国近代真正的武圣,冷兵器火器的制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创建使用,阵法练法的改革创新,无与伦比的战绩是一个家族的荣耀也是中国传统武将的智慧与风范的集大成者。其带兵之才,变革之法,武器之精,为将风范,更是无出其右。戚继光于1561年秋在台州编著的武术名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记有“ 宋太祖三十二长拳、六步拳、猴拳、温家宝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家名著于时的拳种,而无少林拳。只载有“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 ◎ 各地纪念场所◎ 戚继光祠堂福建福州于山设有戚公祠来纪念抗倭明将戚继光。戚公祠内展出了戚继光的生平事迹,以及历代名人怀念戚继光的碑刻等。 ◎ 戚氏牌坊戚氏牌坊共有两座,位于戚继光祠堂南侧牌坊里街东西两端,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相距一百四十三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两座牌坊高九点五米,宽八点三米,深二点七米,为花岗岩石雕坊。正间上下三坊,镂雕「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图案;侧间各有两坊,雕有花木鸟兽等图案。两座牌坊气势雄伟,雕刻精细,是明代大型石雕珍品。 ◎ 戚继光纪念馆蓬莱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振扬门北侧,由以前的水师府辟建而成,占地三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平方米。纪念馆座北朝南,东西两侧建有碑亭,分别立「忠」、「孝」字碑,碑阴刻有戚继光和戚景通生平。主体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展厅内容以展现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 明史记载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严、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饮至,勒石平远台。 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人,夜斩关延贼。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摄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两月,破平海卫,据之。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廕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明年二月,倭余党复纠新倭万余,围仙游三日。继光击败之城下,又追败之王仓坪,斩首数百级,余多坠崖谷死,存者数千奔据漳浦蔡丕岭。继光分五哨,身持短兵缘崖上,俘斩数百人,余贼遂掠渔舟出海去。久之,倭自浙犯福宁,继光督参将李超等击败之。乘胜追永宁贼,斩馘三百有奇。寻与大猷击走吴平于南澳,遂击平余孽之未下者。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至镇,上疏言: 蓟门之兵,虽多亦少。其原有七营军不习戎事,而好末技,壮者役将门,老弱仅充伍,一也。边塞逶迄,绝鲜邮置,使客络释,日事将迎,参游为驿使,营垒皆传舍,二也。寇至,则调遣无法,远道赴期,卒毙马僵,三也。守塞之卒约束不明,行伍不整,四也。临阵马军不用马,而反用步,五也。家丁盛而军心离,六也。乘障卒不择冲缓,备多力分,七也。七害不除,边备曷修? 而又有士卒不练之失六,虽练无益之弊四。何谓不练?夫边所藉惟兵,兵所藉惟将;今恩威号令不足服其心,分数形名不足齐其力,缓急难使,一也。有火器不能用,二也。弃土著不练,三也。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四也。班军民兵数盈四万,人各一心,五也。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今注意武科,多方保举似矣,但此选将之事,非练将之道,六也。何谓虽练无益?今一营之卒,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一也。三军之士各专其艺,金鼓旗帜,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弓矢之力不强于寇,而欲藉以制胜,三也。教练之法,自有正门。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而今悉无其实,四也。 臣又闻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蓟之地有三。平原广陌,内地百里以南之形也。半险半易,近边之形也。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寇入平原,利车战。在近边,利马战。在边外,利步战。三者迭用,乃可制胜。今边兵惟习马耳,未娴山战、林战、谷战之道也,惟浙兵能之。愿更予臣浙东杀手、炮手各三千,再募西北壮士,足马军五枝,步军十枝,专听臣训练,军中所需,随宜取给,臣不胜至愿。 又言:“臣官为创设,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 章下兵部,言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事权分,诸将多观望,宜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而浙兵止弗调。录破吴平功,进右都督。寇入青山口,拒却之。 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督抚上其议,许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诏予世廕,赉银币。 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筤筅。寇奔,则骑军逐北。又置辎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节制精明,器械犀利,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 当是时,俺答已通贡,宣、大以西,烽火寂然。独小王子后土蛮徙居插汉地,控弦十余万,常为蓟门忧。而朵颜董狐狸及其兄子长昂交通土蛮,时叛时服。万历元年春,二寇谋入犯。驰喜峰口,索赏不得,则肆杀掠,猎傍塞,以诱官军。继光掩击,几获狐狸。其夏,复犯桃林,不得志去。长昂亦犯界岭。官军斩获多,边吏讽之降,狐狸乃款关请贡。廷议给以岁赏。明年春,长昂复窥诸口不得入,则与狐狸共逼长秃令入寇。继光逐得之以归。长秃者,狐狸之弟,长昂叔父也。于是二寇率部长亲族三百人,叩关请死罪,狐狸服素衣叩头乞赦长秃。继光及总督刘应节等议,遣副将史宸、罗端诣喜峰口受其降。皆罗拜,献还所掠边人,攒刀设誓。乃释长秃,许通贡如故。终继光在镇,二寇不敢犯蓟门。 寻以守边劳,进左都督。已,增建敌台,分所部十二区为三协,协置副将一人,分练士马。炒蛮入犯,汤克宽战死,继光被劾,不罪。久之,炒蛮偕妻大嬖只袭掠边卒,官军追破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 自顺义受封,朝廷以八事课边臣:曰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继光用是频廕赉。南北名将马芳、俞大猷前卒,独继光与辽东李成梁在。然蓟门守甚固,敌无由入,尽转而之辽,故成梁擅战功。 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复置昌平镇,设大将,与蓟相脣齿。犹时躏内地,总督王忬、杨选并坐失律诛。十七年间,易大将十人,率以罪去。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 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2 焦恩俊主演电影《戚继光》◎ 电影《戚继光》电视剧《戚继光》 主演:焦恩俊 杨旻娜 张铁林剧情简介: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民不聊生。年少英俊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痛击倭寇,一时“戚家军”威名远扬。嘉靖之女九公主,暗暗仰慕智勇双全的戚继光。一次邂逅,两人开始了一段生死之恋……朝廷内奸臣严嵩当道,忠良张经一家被陷害满门抄斩,其女锦绣被九公主所救,家庭变故使其失去生活的勇气,直到遇到戚继光,他的大情大义,侠肝义胆深深吸引着他,但戚继光与九公主相爱甚深,她便将爱深埋心底。严嵩为了除去他视为“眼中钉”的九公主,要求将公主嫁于倭寇和亲,为救九公主,锦绣毅然决定代嫁;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心爱的九公主与善良的锦绣,戚继光做出了一个令所有的人愕然的决定…… 3 京剧《戚继光》重庆市京剧团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而排演的京剧《戚继光》于2005年8月25日在沙坪剧院首演,以京剧程式表现了倭寇的残忍无道,戚继光将军的英勇,一次次感动了台下观众。 特色 “戚家军”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但用京剧演绎,也别有味道。舞台上,蔚蓝的大海边,舟山群岛宁静优美。随着灯光的变幻,倭寇入侵,打破了大海的宁静,也打破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戚继光率“戚家军”抗击入侵倭寇,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将倭寇赶出舟山。 观众感受 戚继光的精神让观众倍感振奋,该剧的舞台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五把椅子经过合理的搭配、组合,既可以是窗,也可以是门,还可以组合成监牢。该剧导演、京剧团老艺术家朱福侠说,这样设计既节省成本,也方便到各地演出,同时也能让演员更好地用自己的武功、唱功等来表现京剧的魅力。 4 游戏《新问鼎》中武将吉比特2.5D回合制网游《新问鼎》中出现。 人物位置:燕京 武将类型:战斗武将 初始等级:80级 资质偏向:兵法 武将特技:平倭 专属技能:未知 武力:65 谋略:44 兵法:81 政治:5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