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期门 |
释义 | 1、官名。汉皇帝侍从官官名,汉武帝时置﹐掌执兵扈从护卫。期门之意,东汉服虔谓:“与期(约)会于门下以微行,后遂以命官”。汉平帝时更名虎贲郎。2、中医穴位名。期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穴,是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功能健脾疏肝,理气活血。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西汉官职期门,西汉护卫禁军名称,亦为官称。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置,地位近郎官,执武器,随从皇帝出行。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组成。武帝微行,这些卫士执兵器护卫,因“期诸殿门”,故称期门,隶属于光禄勋。平帝时改称虎贲郎。 关于穴位期门,经穴名。出《伤寒杂病论》。 【标准定位】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法】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二肋(第六肋间)处取穴。对于女性患者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六肋间隙处定取。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五、六、七肋间神经重叠分布。肋胸膜和膈胸膜于肺下缘处相互移行,形成肋膈窦(为胸膜腔的一部分),其深面是膈肌,右侧可至肝,左侧抵胃体。因此该穴不可盲目深进针。 【特异性】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 【名解】①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②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主治症状:期门穴的主治症状为: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穴位功用【功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刺灸法】 刺法:1、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腹后壁放散。 2、沿肋间方向平刺0.5-1.0寸。 3、针刺时应控制好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肝肺。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