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浦里社区 |
释义 | 社区概况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正北方,距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驻地4.5公里。环海路穿社区北而过,东邻会场社区,南邻王山口社区,西依雕虎涧山,北邻江家土寨社区。 2004年有1030户、2526人,社区中陈姓占90%,其次是董、姜、冯、李、张、赵、衣、黄等共20个姓氏。 社区沿革据浦里社区《陈氏族谱》载:明朝永乐二年,陈氏从小云南(山西大同以南)迁石人河入海口的西侧、蒲子湾东岸立村。 浦里村陈氏,分后街陈和前街陈。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31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黄泥崖等34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社区经济社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以渔为副,工副业以机件加工为主,兼有采石与绣花边。 有耕地1711亩,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有山岚850亩,生态公益林817亩;社区东北面还有可供养殖的500余亩滩涂。改革开放后,社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搞建筑、开工厂等,并积极招商引资,有9家企业在该社区落户。积极发展水果、花卉、苗木等产业和养鱼、养虾等海水养殖业。借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拥有700余亩优质茶园,茶叶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21100万元,人均收入5502元。 基础设施浦里社区有重教育的传统。1919年始,社区开始利用祠堂兴办小学, 1937年,社区居民的孩子到沈鸿烈所建的浦里小学上学。1958年普及小学教育。八十年代普及初中教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普及高中,农家子弟进入大学深造。1994年春,社区筹资80万元重建了社区小学,后投资扩建浦里小学和重建浦里幼儿园,每年均投入7至8万元用于学校和幼儿园,教学质量名列街道前列。1998年,学校被评为青岛市学校管理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幼儿园也于1998年达到青岛市一类园。 1920年春,社区里就有柳腔戏班子,演出《赵美蓉观灯》等传统剧目。1950年,配合土改演出歌剧《三世仇》。1953年社区里排演了现代话剧《小二黑结婚》等剧目,并深入周边区、市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秧歌、健身、篮球、文艺表演等活动已成为广大群众业余生活的重要形式。 社区投资硬化了社区道路,修彻了东河河坝1200米;大搞环境绿化,为社区居民安装了有线电视,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建起了集医疗、商业、健身、农业服务、体育休闲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等。 社区景点社区周有云起山、九桃山等山峦,以及偎依在果树葱茏、盛景荟翠山峦上的簸箕掌、烟台顶、竹岔俺等孕育着美妙神话的奇石景点,自古就有“南有九桃山,北有竹岔俺,西有簸箕掌,东有云起山”的顺口溜。社区东南的烟台顶,南北走向,面积约0.25平方公里,因该山顶早年间为防倭寇设过狼烟台而得名。社区南纱帽山西坡上曾有明末重臣黄嘉善的第八墓葬(为防盗墓以假乱真),此人官至兵部尚书,获“少保”、“太保”的殊荣,逝后皇帝也为之辍朝致哀。 明末年间,陈氏于社区东空阔地处建有“竹岔庵”,后重建为“三官庙”。此庵占地面积5亩,庵中有“大殿”、东西两厢与附属房共18间,庵前有庙台、钟楼等设施,内有200公斤重的大钟。内有“老祖爷”与十八罗汉塑像,每年正月十七日与会场社区“老祖爷洞”一起逢庙会,当时香火甚为兴盛。由于浦里社区位于两河交叉处,近临大海,每逢汛期,洪水就会漫过河坝,淹没农田、冲入民宅,社区居民深受其苦,曾有“浦里村,穷地方,秃山薄地少产粮,浦里河里发大水,全村贫农闹饥荒”的顺口溜在当地流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