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普陀游记
释义

作品名称:普陀游记

创作年代:明朝

文学体裁:古文

作者:朱国祯

作品原文

由定海棹舟,自北而东,过数小山,可三四十里,为蛟门,北直金堂山。此处山围水蓄,宛然一个好西湖也。将尽望见舟山,曰横水洋。潮落时,舟山当其冲。其一直贯,其二分左右:左为北洋,右为象山边海诸处。入舟山口,山东西亘七八十里。南夹近海诸山,山断续,望见内洋。舟行其中,如泛光月河可爱。尽舟山为沈家门。转而北,即莲花洋。洋长河三四十里,过即普陀矣。

抵普陀之湾,步入一径。过二小山,即见殿宇。木山皆石,吐出润土,蜿蜒直下,结局宽平,可三百亩。即以右小山为右臂,一小山圆净为案,左一长冈,不甚昂。筑石台,上结石塔。殿三重,甚宏丽,乃内相奉旨敕建。殿之辛隅[2],为盘陀石山,势颇高耸。巽方为潮音洞[3],吞吐惊人。正后迤逦菩萨岩,最高。曳而稍东,一石山,其下即海潮寺也,去前寺不过三里,万历八年所建,今已毁。两寺之间,东滨如海,一堤如虹。海水上下,即无潮犹汹涌骇人。东望水面横抹,诸山起伏如带,色黑,曰铁袈裟。又东望微茫二山,曰大、小霍山。极目闾尾[4],红光荡漾,与天无际。惟登佛头岩,能尽其概。若在半腰索引,诸山宛如深壑,空处尽帆如织。彼中人了不知其异且险也。

大约山劈为前后二丈,支各峰峦十余。前结正龙,即普陀寺。转后为托,即海潮寺。二大寺外,依山为庵者,五百余所。皆窈窕可爱,环山而转。除曲径外,度不过三十里。舟山有城有军有居民,金堂最近。闻其中良田可万顷,番禁不许佃作 。大谢山直舟山之南,田亦不少,此皆可耕之地。然边海之人都以渔为生,不争此区区粒食计,故地方上下,无有言及者。袁元峰相公欲行之,有司以为扰民而已。

普陀是明州龙脉最尽处,风气秀美。虽不甚险远,而望洋者却步。即彼中士民,罕有至者。凡僧以朝南海为奇,朝海者又以渡石梁桥为奇。梁之南有昙花亭,下数级即为梁。横亘可十丈,脊阔亦二三尺,际北有绝壁,有小观音庙在焉。余坐上方广寺,亲见二十余僧,踏脊于平地,其一行数步,微震慑,凝立。少选卒渡,众皆目之,口喃喃不可辨。问之山僧,曰:“几不得转人身也。”

普陀一无所产,岁用米七八千石,自外洋来者,则苏、松一带,出浏河口,风顺一日夕可到。两地皆载米以施,出自妇女者居多。自闽、广东者皆杂货,恰够岁用。本山之僧,亦买田舟山,其价甚贵。香火莫盛于四月初旬,余至则阒然矣。却气象清旷,欲久驻而竟不果,则缘之浅也。细讯东洋诸山,一老僧云:“有陈钱山突出极东大洋,水深难下椗[5]。又无岙可泊[6],惟小渔舟荡桨至此,即以舟拖搁滩涂。采捕后,仍拖下水而回。马迹又在其西,有小潭可以泊舟。但有龙窟,过者寂寂。一高声,即惊动,波浪沸涌,坏舟。再西为大衢,与长途相对。其西有礁无岙,不可泊舟。大衢在北,长途在南,相对不过半潮之远。潮从东西行,两山束缚,其势甚疾。舟遇潮来与落时,皆难横渡,候潮平然后可行。近昌国为韮山,形势巍峨,岛湾深远。此山之外,俱辽远大洋。船东来者,必望此为准。直上为普陀矣。”

作品注释

[1]普陀:普陀山,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为中国佛教胜地,与五台、九华、峨嵋合称佛教四大名山。[2]辛隅:西北方。辛,天干的第八位,其方位在西北。[3]巽方:东南方。巽,八卦之一,方位在东南。[4]闾尾:传说为海水所归处,此指大海边缘。[5]椗:同“碇(diàn)”,泊船时沉落水中以稳定船身的石块。[6]岙(ào):山之深奥处,这里指海岛边可以停泊船的深水处。

作者介绍

朱国祯(1558—1613),乌程人,字文宁,万历进士。天启初拜礼部尚书,兼文阁大学士。有《大政记》,《涌幢小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