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普通长脚胡蜂
释义

昆虫名,为膜翅目,胡蜂科。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寄主昆虫有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豆荚螟、粟灰螟、菜青虫等,主要危害棉花、豇豆、白菜等作物。

中文学名:普通长脚胡蜂

拉丁学名:Polistes okinawansis Matsumura et Uchid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胡蜂科

分布区域: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基本信息

中文名:普通长脚胡蜂

拉丁学名:Polistes okinawansis Matsumura et Uchida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胡蜂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豆荚螟、粟灰螟、菜青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豇豆、白菜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雄19mm左右,橙黄褐色,体平滑,微具光泽。头胸腹所有缝合处均具黑线纹。头顶两复眼间,由复眼上缘前方至近后缘处包括单眼区在内及二触角间至上方均黑色;单眼褐黄色;触角棕褐色,13节;唇基隆起,形似盾牌,具稀而粗的刻点;额上具密刻点。前胸背板棕黄色,后缘淡黄色,前方具深色斑纹,前缘成脊状;中胸背板黑色,中线微凸出,中间2条长纹及两侧的短纹棕黄色。小盾片近方形隆起、褐色,具黑色纵中线;后小盾片棕黄色,上具菱形黑斑。并胸腹节黑色,横生脊纹。腹部背面第1节黑色,后缘黄色,中部有2小黄色斑纹,第2节以后为棕褐色,但有黑斑纹,第2节前缘黑色。中部前方棕褐色,中后部斑纹及第3、4节斑纹均黑色,斑纹波状,中间向后延伸成末端部尖的纵纹,以后各节只显中间的黑纵斑纹,胸侧及体腹面大部黑色,腹部可见6节。翅赤褐色,前翅前缘脉后方橙黄色。足基节、转节、腿节、前足基部1/3、中足2/3、后足足膝均黑色,其余部分黄褐色,前、中足胫节黄色,后足胫节黑色,跗节黄色,后足第1跗节一侧黑色,前足腿节弯曲。雌蜂体长21mm左右,形态基本与雄蜂同,但头部斑纹有不同,雌黑斑纹小,触角16节。

长4mm左右,白色,长茄形。前端圆钝,末端弯,橙黄色,粘附在巢的内壁上。

幼虫

初孵幼虫白色,尾端仍粘附在巢壁上,长大后黄色,略呈圆锥形,胸部肥大,腹部向后缩小弯转,头小,黑褐色。

长约22ram,窄长,淡黄色,触角在前胸腹面不达前足附节末端。复眼、翅芽褐色。巢口封盖为白色,封盖不向巢口突出。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3代,以成虫群集在背风向阳的屋檐下或墙缝、草堆、树洞内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初开始活动,雌蜂4月上旬筑巢产卵,巢多筑于屋檐下,呈钟形,由多个六角形小室组成。一巢蜂群为一头雌蜂繁殖的后代。第1代发生于4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第3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9月成虫即离巢至越冬场所准备越冬。

成虫4、5月在麦田活动,捕食粘虫、棉铃虫等幼虫。7、8月活动于棉田,每天6时开始出巢,10~12时活动最盛,12~14时高温时稍停,14~16时又活动,18~20时归巢。成虫捕食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棉铃虫、小造桥虫、豆荚螟、粟灰螟、菜青虫等。据记载一头雌蜂,以棉铃虫3-4龄幼虫饲养,每天可食5.5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