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善堂 |
释义 | 北海普度震宫亦号普善堂,乃北海地方人士自筹自办自给的宗教慈善团体也.清光绪二十三年,北海有慈善界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蔡卓琛、曾超广、王恒贵等多人,集资于北海镇东郊建立茶亭一座,方便往来旅客,避雨乘凉,暑夏炎热,专于亭上设备茶水,免费供给,严冬寒冷,更办羌粥棉衣赈助贫困,因此善誉广扬,远近闻声。 简介位于广西北海市区茶亭路,又称普度震宫。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当时罗浮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约集北海慈善界梁起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同胞募资而建。普善堂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占地64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中天殿(1987年因扩建茶亭路被拆)、金母殿、地母殿三进庙寺组成,供奉着神佛像,是一座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古庙宇。现存的两殿结构大致相同:正殿两侧有耳屋;殿内又分明间和两侧的次间;顶脊有琉璃双龙戏珠;殿内正脊有花鸟雕饰;廊顶前墙有壁画。清·梁鸿勖着《北海杂录》赞曰:“庙貌灿然,为北海诸庙冠”。现存金母、地母两殿,在中天殿旧址建普渡震宫门楼。宫内园林成景,幽雅宁静。 地理位置普度震宫位于市区茶亭路,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主要建筑由中天殿(1987年因扩建茶亭路被拆)、金母殿、地母殿三进庙寺组成,供奉着神佛像,是一座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古庙宇。现存的两殿结构大致相同:正殿两侧有耳屋;殿内又分明间和两侧的次间;顶脊有琉璃双龙戏珠;殿内正脊有花鸟雕饰;廊顶前墙有壁画。清梁鸿勖著《北海杂录》赞曰:“庙貌灿然,为北海诸庙冠”。 创建时有罗浮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号道章,北海东边垌村人)。返自香港,约集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侨胞募资,创建普度震宫(以下简称震宫)于茶亭对面。 震宫始创,初建中天殿于头座,震宫大门额曰普度震宫,楹联曰:“普度宏开劝尔回头登彼岸,震宫演教望民转念出迷津。” 头座中天殿楹联曰:“普度济生民有意问津招归佛度,震宫通帝阙真心向善选入仙宫。” 中天殿奉祀玉皇大帝,乃太阳太阴等神像,并设立释迦如来、孔圣先师太上老君牌位,集佛儒道三教于一宫。任从香客自由朝拜,吴锦泉任主持。 光绪二十七年,震宫扩建金母殿于中天殿后座。 金母殿楹联曰:“金光照耀,母德宏深。”再有石刻联曰:“斋口斋心斋成佛果,修功修德修到天庭。” 金母殿正殿祀奉瑶池金母,左殿祀奉三官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右殿祀奉二圣帝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 中天金母两殿,当时香火旺盛,皈信众多。震宫主持及诸有心向善者,为扩展善途多行利人济物的公益大事,乃附设普善堂,专办理地方公益社会慈善的事业。 普善堂吸收对象不分男女老幼,凡有志向善,均可加入为堂友。 普善堂经费,由堂友自由捐助。 普善堂堂务,由堂友每年选出董事若干人主理进行。 普善堂楹联曰:“善行公益,善与人同。” 近代发展民国初年期间,经常有成批外省难民流到北海,食宿无着,普善堂为办赈济,特设安良所,从事接待外来难民,供给食宿,并陆续赠给川资,助其返里。当时经办其事者,以蔡广莅为首,出力最多。 同时期间,钦廉各地乡村,有些无智妇女受坏人拐骗,卖往港澳沦为娼妓,香港设有保良局,从事拔救,特与普善堂合作,救出被沦的妇女,凡籍钦廉者,保良局护送回北海,普善堂接领,招待食住,负责通知其亲人认回。倘无亲人认回,普善堂妥慎听其志愿安置,使其恢复自由,再重新生活。 越南海防及附近各埠,有籍钦廉的侨胞殁于旅地者,按当时其地规例,就地仅可埋葬三年。屈满必须移出枯骨,运回故土。海防华人善才与普善堂承办其事。枯骨由海防华人善团付出,普善堂接收,并负责通知其亲人领回安葬,倘无亲人认领普善堂专立义基,妥为埋葬。 普善堂堂支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等感到当时有外来北海的旅客及本地有贫困者,遇有疾病,无力就诊,无地留医,因于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募资建立爱生院一所于赵屋岭,赠医赠药,收留无力医病者住院疗治,很是方便一般贫民及来客,后因经费不继,经五年而停办。直到公元一九四二年,爱生院屋宇倾破、形似荒残,再由当时地方人氏黄则林、许富元、卜位堂、黄宗达、陈秀阶、杜寿卿、邓展南、黄益泉等,组织重修爱生院委员会,募款进行重修,复办赠医赠药免费收容留院诊治等善事。 公元一九一八年,震宫主持吴锦泉移居越南西贡市,由王大廪(号晋修)接任主持。 公元一九一九年,震宫更于金母殿后进,建立地母殿,楹联日“地藏深固,母范犹存。”正殿祀奉地母元君。左殿祀奉观世音菩萨,右殿祀奉李铁拐,吕洞宾两大仙,殿左有厅祀奉贞烈圣母。厅旁再有厅,祀奉震宫创办人及历年加入普善堂办善事堂友的祖先牌位。至该时期,震宫拥有三座殿宇,兼有园林布置,宿舍、客厅、书室均具,堪为北海名胜矣。 公元一九二八年,震宫遭到军队长期借住,全部占用中天金母两殿,神像牌位及法器用具均被毁坏,普善堂办事地址原在中天殿右厅,至此被迫移上地母殿了。 公元一九三五年,合浦白沙人林国佩当时担任广东省参议长。到北海寄寓,目悉震宫被军队强占情况,乃出面与该军队交涉。得到军队移出震宫,收复中天金母两殿。两殿虽得收复,但建筑多被损破,林国佩倡募重修,两殿幸复原貌,但神像牌位,未及重塑了。 公元一九三六年,林国佩约集合浦及北海知名人士李仲平、林义山、吴炳荣、黄耀之、黄万镒、陈达震等,设办布道善坛于中天殿。 布道善坛布道善坛以宣扬孔孟学说,提倡仁义道德,演讲善恶报应的因果道理为宗旨。当时参加入坛者颇众,但仅办两载,因经费无着而停。抗日战争时期,北海居民疏散,震宫及善堂活动均停。抗战初起,北海有些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青年。组织北海青年抗日救亡工作团。借震宫天殿右厅为团址,进行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抗战胜利后震宫宗教活动,善堂公益事业,陆续恢复。但规模比前缩小了。震宫主持王大廪亦去世。震宫事务,由普善堂负责选人主持。震宫历年均印刷有劝善书籍传布,但均是一般宣扬善恶因果报应的小册子,未有宗教正式入门的典籍, 抗战期间的发展公元一九四二年苏州弘化社及四川威远中峰寺印书弘化社寄来大量的佛教初机入门书籍在北海流通。引起普善堂堂友及来往的善男信女向佛教起信,按照佛教仪规,礼请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寺虚云老和尚及江苏、苏州、灵岩山寺德森老法师,授受佛教的三皈依法,此是北海有正式信仰佛教居士的启始。 北海佛教居士于珠海西路开设振化书馆,流通佛像经典并印刷劝善书籍发行。 公元一九四三年北海佛教居士于中天殿左厅,设立念佛堂,供奉西方三圣像,定期集合念佛,修持净土法门。公元一九四五年四月,北海佛教居士组宏善汇社于震宫,每月发行宏善汇刊,至十八期停办。 公元一九四五年秋北海佛教居士合议于震宫右边基地,建立北海佛教居士林,因受阻力,莫能实现。公元一九四六年二月,合浦、钦州、灵山、防城、四县佛教僧尼居士集议于震宫,发起组织中国佛教会广东省合钦灵防联县支会,会址:附设于震宫。 列为文物普度震宫现被列为市管文物,得到保护重修。其过去历史已为陈迹,但其“普行公益、善与人同”的精神,堪可为后人的回忆和怀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