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宁八景 |
释义 | 普宁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八景”。这些胜迹都在故城洪阳的周围。八景的名称是: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八景点中位于洪阳镇东门外的钱湖已经被填成一片柑园,现洪山寺是在原石基上重建的,其余六景点尚在。 昆冈松韵昆冈书院在普邑故城洪阳镇东侧昆安村。清·乾隆八年(1743),知县萧麟趾同意生员方文灿等的请求,主持创建书院,以兴重文之风。 书院门楼一间,榜曰:“昆冈书院”,中座叫“蕴玉堂”,三间式,中为讲厅,为生员听讲及会课之所,备列规条与课程,旁一为掌教书房,一为其卧室;后堂高阁一所,八角二层楼。楼上供唐代大文豪、潮人甚为推崇的韩愈韩文公像,并贮藏经史子集诗文等书;阁后还有一轩,名为“琢玉轩”,为师生讲学场所。此外,自阁及堂环列厢房27间,为诸生员学舍。偏西为厨房、厕室,共计正、从房屋34间。又韩祠后有一石,曰:“龙宫井”,旁又有一石曰“连珠台”,为萧麟趾题刻,并拓阳山钓台韩愈所书的“鸢飞鱼跃”四个大字及“退之”二小字,勒石嵌于祠壁。 昆冈书院为清普邑三大书院(其二为三都书院、上社书院)之一,历二百余年仍保存完好。该地怪石磷峋、古松掩映。《普宁县志》有“古松浓荫,石室珠连,书院在其上,游目烟景,足助文心,当清风徐来,松涛与书声相答,令人神移”之记载,号称“昆冈松韵”,为普宁古“八景”之一。且有明知县朱统爱女朱玉仙的墓地——“天潢小裔墓”,有保存完好的碑文《香云记》和石刻“何山”字迹,确是一处胜迹胜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浏览。 铁嶂兰芬铁嶂即铁山,位于练江北畔,洪阳之南,平地崛起,海拨488米。铁山虽不多高,然峰峦叠翠,苍翠耸拔,崖嶂多生兰花蕙草,每当花开时节,风吹飘香十里外,享誉“铁嶂兰芬”。 铁山所产兰花多为铁骨素心兰,又名铁山兰,是名贵兰花品种之一。其叶如剑,色墨绿,花优者多达12径,香清溢远。在海内外侨胞的心目中,铁山与白坑湖(由于填湖造田,白坑湖已大受影响)一直被认为是普宁的象征。 灵汇甘泉灵汇泉在普宁故城洪阳镇东北方向、离城约10里的雨堂村,有一古井,井泉源远流长,泉水涓涓,经冬不涸,久旱不竭,有明清两朝,每逢大旱,县官必来此祷雨,以求上天怜悯乡民之苦,降甘露救民于旱灾之中。清·乾隆七年(1742)春旱,知县萧麟趾循例前往雨堂村求雨,或许天公作美,知县祷雨之后,当天中午就下起大雨来。欣喜之余,萧麟趾就把古井命名为“灵汇泉”,并广为宣扬,又立石勒碑,亲题“灵汇泉”三个大字刻石立于井旁,又竖一通长方形石碑,上刻萧麟趾撰并书的《灵汇泉记》一文,记述“灵汇泉”的由来。碑刻、古井于今尚在,保存完好。井台方形,素面石,边长4 米,井深3.8 米,泉清澈见底,时见小鱼虾游戏于水面蟹垫居于井底。泉水入口甘甜,相传清皇帝乾隆下江南时,曾造访过此井,对泉水的甘甜赞不绝口。泉水仍供村民饮用,旁边有一清雍正年间建造的祈雨亭一座,有联云:登灵山逍遥天界,临雨堂普济万方。 灵汇泉,又称灵汇甘泉,是乾隆至民国年间,普宁古“八景”之一,现在依然是一个游访的好去处。 钱湖渔艇钱湖在洪阳镇东门外。这里纳铁山北麓之水,地势低洼,自成湖淀。河水流经培风塔山口后,迂回汇入榕江,因而曾有潮汐。原有半圆拱桥一座,叫钱湖桥,两岸种竹植柳。桥上行人穿梭湖里渔艇如织;山光沿岸绕,塔影过桥斜。遂成“钱湖渔艇”胜景。 据乡人回忆,昔年每当中秋前后,天气清朗之夜,培风塔影倒映于钱湖桥畔,是一景观!可惜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人们山移水造田,钱湖早已变成柑田了。 培风宝塔位于故城洪阳镇东北后坑村,又称“培风宝塔”,普宁“八景”之一,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因古时该处属乌犁乡,俗称“乌犁塔”。塔通高36米,七层,平面八角形,砖土混合结构,塔身则系三合土夯筑而成,在国内诸塔中,实属罕见。塔基边长9.8米,塔座高1.65米,筑九级台阶而上痤台,塔座上下有栏杆,栏杆望柱上刻一对石雁、一对石狮,造型生动。塔身第一层下外围边长3.9 米,周边长辈31.2 米,塔身高31.7 米。塔内各层空心,第一层塔墙厚2.55 米,每面边长1.5米,塔身逐层依次缩小至最高第七层,每面边长仅0.71米。塔座仅辟一门入塔腔,塔门向西,门阔1.3 米,高2.77米,拱顶,石门框上阳刻:七级高擎雄插汉,千峰环拱壮抉与。塔腔有内转石阶可登上各层,内转石阶共120级。 第一、二层以上每层开四个门(窗),相邻各层四门(窗)相互交错,既美观,又能在各层室内向外眺望四面八方。塔檐以红砖叠涩出檐。最高层(第七层)塔腔内置有藻井,外面有走廊,走廊上每个角有一石柱,柱上以瓦和三合土做成卷草花纹,造型石雅优美。塔刹为铁铸相轮宝瓶状。登上塔顶凭栏远步伐,南瞰普邑故城洪阳镇全貌,远近风物尽收眼底,北望榕江江水滔滔,甚是壮观。 1926 年,这里为普宁县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中心,彭湃代表广东省农民协会来普宁慰问农友,曾在这里向全县农民代表演说。该塔是普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寺幽探洪山寺,在洪阳镇5公里外的水吼北侧的洪山上,平地矗起,壮如伏狮。据县志载:古时洪山上有华岩寺,历宋、元、明等朝代;清康熙四十四年重修,后毁于台风,现仅存旧塔石基。及后再营建慧花岩,又称新庵。现在其照壁、围墙、大雄宝殿、后殿犹存。大殿为抬梁式木结构,独特之处是两个瓜柱为力士木雕。 据专家分析研究,属清代中期建筑物。 洪山寺东侧有一泉眼,泉水涓涓从石隙流出,状似滚球喷玉。此处泉水味极清革,家人常引此泉灌溉山坡园圃,昔日乡人曾在此砌井建亭,今亭已废。原来的洪山寺相当有气势。 此外,洪山顶上有一围圈,直径150米,似是古时筑土为寨的样子,环绕整个山头,留下一门路,为上下山关口。民间传说,宋代杨文广平南时有十八洞,洪山为桃花洞,用桃花公主所据。两人多次交战,势均力敌,后来经一番周折结为夫妻。 南岩远眺南岩位于南溪镇旧厝斗村的飞凤山上,岩寺坐落于飞凤山之首,宛如一只翠凤展翅落平川。四周茂林修竹,古榕名果,景致幽胜。站在岩寺的大门口,可眺望滚滚东去的榕江,帆影点点,可极目百里平川沃野,稻金柑红,令人赏心悦目。 南岩古寺系明代天启元年(1621)营造。寺门朝北偏东,主座的大殿,两边是厢房。寺后有和尚石,寺前有剃头山,寺东有铜铃山、头巾石,皆因形似而得名。寺侧坑壑处有一口古井,相传与洪寺、灵汇两井贯流,有“三井相通”之说。 寺前寺后有奇花异果,寺前山坡一株,高约10米,叶似柿树叶,果如大番茄,成三稔状,成熟时呈浅黄色,剖开则异香扑鼻,啖之酸甜可口。附近村民皆称此为古柿。寺旁还有一侏古木,名曰“红豆”据说12年才有一次花实。每荚仅有红豆一粒。比黄豆略小,状似珍珠,色若玛瑙,质坚而韧,锤击不易碎。相传南岩红豆用清代宗师惠士奇所种。 云石樵径云石岩山在大坝镇月窟管理区,海拔160米,诸山环翠,古枫飞丹,中间一峰飞来直插云霄。云石岩建于半山,岩下石阶铺至山下共470级,古称“云石樵径”,上岩必沿石径拾级以登。岩后怪石嶙峋,有龙跃虎踞之势,直欲凌云而上,泉于石罅间流出,擅一方山林泉石之奇。 寺门上“云石岩”三字为乾隆十一年(1746)书,前座为藏经楼、楼后有一秘泉称“云泉”,攀登石壁上梯台为大殿,上下梯台有两侧厢。其石构筑小楼高临石上。前庭左侧一石塔墓,系乾隆九年(1744)重修。岩中台阁与林木掩映,耸峻奇特。游客有“坐石看云起,倚石待云归”之句,写览云石之胜。今增建山门、喷池等,登山石级改为水泥路面,让汽车直达山门。逐步成为浏览的好去处。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1961年列为普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