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朴晋升 |
释义 | 朴晋升同志的一生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生。在长达40年的教师生涯中,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业绩。 朴晋升同志1933年7月14日出生,1940年至1946年就读于北京手帕胡同小学;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北京四十一中初中;1950年至1953年就读于北京三中高中。1953年高考中被天津大学建筑系录取,后响应党的号召,留校工作。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函授班,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经过五年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优秀,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朴晋升同志在校工作期间,曾担任北京三中语文、生物教师,北京三中学农基地主任,北京三中教务副主任,北京三中政治课高级教师等职务。1956年至1961年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委员。 1954年和1955年,他二度获得北京市教育局颁发的教学工作二等奖;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受到团市委表彰奖励,《北京日报》为此以“在党的哺育下成长”为题,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1960年被评为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同年出席了北京市文教群英会,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表彰。40年来,朴晋升同志以其勤奋的工作,突出的业绩为北京三中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模范事迹对三中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被社会新闻单位多次报道,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 朴晋升同志的一生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一生。朴晋升同志是一名具有39年党龄的老党员。39年中,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和青年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三中党内外广大教职工的赞扬和尊重,成为全体党员学习的榜样。 朴晋升老师之子的回忆文章: “一次,一个同学问我:老师,蜘蛛网是怎么搭成的呀?这一下把我问住了,回去查书也没有,那时正是夏天,书上既然没有,我就到自然中找答案。在黄昏时我就到小树旁、屋檐下找蜘蛛网,有的正在搭就细心看,有的已经搭好了,我就故意给碰坏了,再看它怎样搭……经过多次观察,这个问题的解答就准确了,而且是亲身从实践中得来的。” …… “世界上最辛苦而又最快乐的人” ――回忆父亲朴晋升老师的教师生涯 母校即将迎来二百八十周年校庆,应校领导之约,写一篇献给校庆的回忆文章。我的父亲朴晋升老师曾在北京三中任教四十年,从1953年留校到1993年退休,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把人生最美好的青年、中年、老年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母校的教育事业。 父亲已于1998年匆匆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父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教师生涯,是许多象他一样的平凡教师的不平凡经历的代表,对父亲的回忆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许多象他一样的优秀教师的纪念,是对一种可贵精神的弘扬。母校会为拥有一代又一代象他们一样优秀的教师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父亲在世时,很少提起他自己的工作。父亲去世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不仅为堆积起来一米多高的一本本写满整齐文字的备课笔记而动容,还意外地发现了几篇父亲生前写下的文章,在与父亲写在文章中文字的跨时空对话中,我加深了对父亲的了解: 1954年,父亲留校后所教的第一个补习班毕业合影中,风华正茂的父亲 响应号召,欣然留校 父亲在一篇文章中说:“53年从三中高中毕业后,已考完大学,当时市教育局长在大会上说:现在缺少中学教员,你们帮帮小弟弟小妹妹们吧。”“虽然后来知道自己已经考取了最想往的天津大学建筑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父亲写道:“思想斗争还是很激烈的,我记得当时走路、躺在床上时都在反复地思考,有一次坐车差一点坐过了站。最后,还是愉快地留下来了。” 1953年起父亲留校当教师,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直至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初步计算,在这四十年中,父亲共教了20000多节课,做了22年班主任、3年年级组长和3年教务副主任。 五次“改行”,毫无怨言 “53年留校做教师,教语文,做班主任,兼任少先队辅导员,一年后,因工作需要又教生物。……” “61年,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说学校缺政治教师,准备让我改行教政治……” “71年,学校领导找我谈,说学农基地缺教员,让我到那里负责基地和学农工作……” “81年,领导找我说,学校行政工作需要,让我做教务副主任……” 对于领导的每次谈话,父亲的回答都是:“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84年,当积劳成疾的父亲体检时查出“多系统损害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时,这次仍然是为了工作需要,怕耽误学校的工作,他主动提出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经过短暂治疗,改教高中政治课。 几乎每次“改行”,都是父亲在某一教学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积累不少经验,准备继续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然而改行意味着重新开始一项陌生的领域。但是,父亲心中只有大局,只有学校、事业的需要,从来没有一点点个人的的怨言。 《人民教育》杂志刊登的父亲虚心向老教师周新甫先生学习的照片 精钻业务,独树一帜 多次“改行”,并未影响父亲对事业一丝不苟的追求,反而激励他更加珍惜时间,刻苦钻研。 我至今珍藏着父亲写于1963年的一篇题为《走上教育工作的第一步》的文章,是他在留校十周年时在北京市一个大会上的发言稿,在发言中,父亲提到当年他虚心向老教师周新甫学习,认真听老教师的课,边听边学、边学边教;利用假期向老教师学习生物制片技术,制作了大量切片和标本;在教学方法上,父亲受到孙敬修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启发,在初中教学中熟悉学生生活、了解学生语言,使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还结合教学内容编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在工作之初的几年中,父亲自己购买了与教学相关的六百多本书,并认真研读;当时教学挂图比较少,父亲就自己动手制作了立体、半立体蝗虫、鲫鱼内脏模型等二百多幅教具和挂图;父亲还用五年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以全勤的听课、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函授)毕业证书。 发言中,父亲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次,一个同学问我:老师,蜘蛛网是怎么搭成的呀?这一下把我问住了,回去查书也没有,那时正是夏天,书上既然没有,我就到自然中找答案。在黄昏时我就到小树旁、屋檐下找蜘蛛网,有的正在搭就细心看,有的已经搭好了,我就故意给碰坏了,再看它怎样搭……经过多次观察,这个问题的解答就准确了,而且是亲身从实践中得来的。”这样精心钻研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 父亲在生物教学中大胆改革,1961年,就尝试提前参观,然后边实验边教学的新方法,开北京市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之先河。 严谨、深入、求甚解、勇于创新的治学作风贯穿于父亲四十年教育教学实践的始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父亲探索“直观教学”的新方法,他不仅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易理解的概念,还经常自制挂图,或在课上边讲课边画图,帮助同学们理解教学内容,并率先尝试电化教学手段;遇有展览,他自己先去看好几遍,然后再带学生参观;他带学生访问东风电视机厂、天桥百货商场等改革试点企业,使学生亲眼目睹改革成果,学生写的多篇小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学生们在高考政治学科中也取得令人满意的好成绩。 他摸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把生物学和政治经济学、哲学的内容相互借鉴,把一文一理两门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北京日报》记者拍摄的父亲辅导学生的照片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父亲始终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还在工作中不畏艰险,七十年代初,在三中学农基地任主任期间,他不仅教三门课,还组织基建、参加劳动,耕地、播种、除草、打药、收获都自己动手,那时买粮买菜要走十几里山路,连吃水都要挑着水桶爬百米陡坡。天寒地冻,他让其他老师回家。大雪封山,他一人留守基地,独自度过寒冷的除夕…… 担任教务副主任那几年,父亲更是以身作则,不仅做好管理工作,还学习图书馆、阅览室的业务流程,管理总务工作时认真学习财务会计知识,他认为只有自己动手学习才能掌握规律,更好地领导分管工作。 多年来,父亲获得了区、市多个先进荣誉称号,事迹先后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教育》等媒体报道。他在晚年十分关心并耐心指导年轻教师,手把手带出了不少事迹突出的“徒弟”。 四十多年来,父亲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深受学生爱戴,毕业多年后,许多人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朴老师和他教过的生动的课。仅举一例: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绪良先生是父亲五十年代的学生,在一次全校集会上,回忆起他初一上过的生物课,李绪良先生深情而流畅地说出了三十多年前朴老师在课上教给大家的顺口溜:“表皮皮层和中柱,维管束鞘维管束,韧皮、形成、木质部,中间是髓象仓库”…… 父亲曾在1988年三中庆祝教师节大会发言中引用冰心老人的一句话:“教师是世界上最辛苦而又最快乐的人。”我想,父亲的一生为母校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相信在他辛苦的教师生涯中,他也体会到了最大的快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