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蒲场镇 |
释义 | 蒲场镇位于绥阳县西南面,地理坐标:东经107°01′—107°06′、北纬27°49′—28°03′。西与汇川区板桥、四渡、高坪、金塘等镇(乡)毗邻,北靠枧坝镇,南临汇川区、团泽等地,距遵义市26公里,距县城10公里,S207省道横穿镇城南北,全镇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3.2132万亩,其中田1.8805万亩,土1.3327万亩。人口3.9万余人。 蒲场镇简介蒲场坝区属全镇17个坝区之一,中共蒲场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驻蒲场镇老街。辖七九、新场、沿河、大溪、大桥、儒溪、蒲场、高坊子、居委8村1居,211个村民组。常住人口3.9万余人,总户数9092户,其中农业人口3.7350万人,非农业人口2076人。全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高山、半高山,坝区并存。交通便捷,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常年降雨量1140.72毫米,无霜期285天,年日照数1114.2小时左右。 行政区划1980年,儒溪区辖蒲场镇、高坊子、大溪、大桥、双龙、牛心山六个公社。1984年4月,6个公社改为6个乡(镇),1992年7月建镇并乡撤区后,由蒲场、高坊子、大溪、大桥组建蒲场镇。原儒溪区撤销,牛心山、双龙2个乡划入风华镇。蒲场镇辖蒲场、大溪、大桥、高坊子四个片区,28个村,1个居委会,265个村民组。2002年撤销管理区,合并小村组建大村,合蒲场、南华、平原、前锋、蔬菜5个村组建蒲场村;合选民、皂芽、朝阳、太平4个村组建儒溪村;合五星、长安组建高坊子村;合关岭、富强2个村组建七九村;合高枧、新民、天桥3个村组建新场村;合沿河、中村2个村组建沿河村;合大溪、高群、长江、水坎、南山5个村组建大溪村;合大桥、河峪、星星、上寨、中河5个村组建大桥村。蒲场街道设居委会1个,全镇共计224个村民组。 经济蒲场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辣椒、果蔬等。全镇围绕“山上烟椒、坝区蔬菜、路边经果、小区畜牧”的思路,高山地区发展烤烟,半高山地区突出朝天椒,公路沿线大力发展经果林。坝区以定单蔬菜为主,常规农业为辅,突破性发展畜牧业。已形成以蔬菜、烤烟、辣椒、畜牧业、经果为主的五大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主要依托S207省道距遵义、省城近的优势和土地、阳光、农民种植水平较高的资源优势。着力抓好以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新产品定单调整结构,形成了基地加农户加公司的生产体系。小城镇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城镇面积由1998年的0.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6年的1.9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98年的3280人增加到1.0530万人,镇区商业户由1998年的191户增加到1055户,城镇化率实现了年递增2个百分点的目标。被列为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 蒲场旅游有后水河、天门奇观、仙岩溪瀑布、马斑岩瀑布、龙泉洞、雄师回首、骆驼峰等风景区,还有崖龙湾休闲中心,蒲场传统特色卤鸭子、酱爆肉等特色饮食也成为蒲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地利蒲场镇位于遵义县之北部,绥阳县之南部的交界地区,四面环山,中心一平坝,名曰七甲坝。其北接于风华镇,西北上而为八甲沟,正南为九甲坝,东西面皆重山峻岭。中有一丝带之河,上源自九甲五星水库,逶迤北流,至七甲时汇于螺江河,此河将蒲场各地连为一体,垂柳依护,鳞波泛起,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奔腾的活力。河东地势平坦,良田万亩,是本镇的主要粮食产地。镇中心位于螺江河与贵州二′七省道交叉之地,交通便捷,人口密集,是绥阳县的三大重镇之一。城镇建筑皆集于公路二测,从南至北,整齐划一,而乡村房屋皆靠山而建,因此,蒲场形成了山川,土地,乡村,田园,城镇,田园,山村,土地,山川的南北向清晰的丝带状的对称分布, 民风淳朴 ,教化盛行,正在社会的变革中展现出她的魅力。九甲之上,有一水库名为五星水库,湖水澄澈,河风清凉,是为其地主要的水源,用以灌溉农田,八甲之上亦有一水库,源自西山之间,东向奔流而来,是为螺江之干流,大桥水库之水是整个蒲场镇的灌溉用水的主要源头,而村中之民,则以饮山泉为主。大小山泉皆源自东西山脚下。泉水清澈见底,寒凉异常。养育着整个城镇上万的人口,还有大群的禽畜,鱼鸟等。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句农谚,正是贵州的真实写照,所以说到家乡,也不得不说山。或许,山本身并未给百姓带来多少财富,但是我们爱山,就像爱父母。蒲场东面的山带名为茅盖山,以其形如蒸饭用的茅盖相像而得名,但各处的山名又大不相同。其实山给我们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滋养,大山教会我们,要生活,就得敢于面对困难,就要敢于走出去,不怕苦,不怕累,要敢于征服性格弱点,把握前途。大山教会我们的更是人生真谛的领悟,人活着可以很渺茫,也可以很伟大,如果不善于发现自我,磨练自我。挑战自我,就像山脚下的人,看什么都要昂头,如果注重自身修养,敢于创造,敢于攀登,任何事实浮尘都到了眼下。这,就是高原人的高度。大山带给我们的,还有无穷的趣味,和奇观,当我们有意或无意走进山林之中,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机器的喧嚣,充斥的是鸟兽的言语,置身在草木之间,感到的,有时似在遨游天地,有时却又好像在参与一场战斗,因为蓝天白云下,黄花绿树中,也不知道有多少毒蛇,豺狼在奔忙,不过害怕的往往是它们。 蒲场气候虽然不至于真的天无三日晴,但一年到头,朗朗晴日确实远不到三分之一,一般在盛夏有三十天的大晴天,那只不定就会闹干旱了。阴天和雨天较多其他地方多,尤其是春秋两季,阴雨连绵,所以当地的传统木屋都是斜顶的,否则就会漏雨。这种气候是当地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 雨多,云朵,雾多,雪多,天气变化快,四季风景变化也很分明,这大概是乡里有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出现的原因之一吧。 天时蒲场的历史,我等也不是很清楚,因为遵义的大多数百姓都是从外地迁来的,而且大多是在元明清时期,为避乱而南下,西行的。比如我家祖籍江西,至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因何事,这些在香火上都有明示,年长的人大多知道。而且有些远亲现在还知其名字。 我们这一代较为清楚的是民国后的历史。据说因为蒲场镇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所以一直还算平安,只是在文革饿饭的时候,死了好多人,一部分迁到山上去了,而四川(包括重庆)的人也大量南下。山上的人一部分回来了,四川的人也一部分回去了,其实遵义和四川重庆文化上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政治上被划开而已。改革开放后,国家注重生产,蒲场镇的经济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并且培养了很多人才,同时在风化上因为没有大量的人口流动,以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古老的文化习俗还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正是我所十分自豪的一件事。因为当我走出家乡,才发现,自己曾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觉得毋庸置疑的一些概念,在其他地方早已荡然无存,比如风水,历法,古代的礼治思想,神话,传说,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学的,到外地居然有些人还不知道是什么。书法,戏剧,门联,建筑风格;节日,称谓,甚至我们的方言,每一处无不浸没在浓浓的传统中,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在过年的时候,或者亲朋有酒宴在这儿。留意一下这儿的各种程序,就会发现,其实我们除了着装变了以外,在内涵上,是没有多大变化的,这对于我们这些二十的青年来说,苦心追逐,以为已经失去的时代居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的荣幸!我们必将通过努力成功地修复心中那美丽的的家园,虽然这样的路很长!复兴,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 人和曾经有一段苦楚的岁月,或许,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才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然后我们只是作答“放心吧,我们绝不会让这样荒唐的历史重演。”但是他留在我们心中的烙痕,确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幼年的岁月,让我们学会了忍受,学会等待,学会奋进,学会分享。希望有一天当我的孩子们还年轻时,我们一定要把为人的事理给他们说过通透,希望他们谨记那一段岁月,更重要的是,学会待人,学会生存。即使天变了,地变了,我们的心,没有变,何况,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他们依然那样的伟大,身为蒲场人,自信过人生。 现在,我们每次回家,望见故乡的山山水水,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碰到父老乡亲,总忘不了问声好,每到佳节,家人来到一起祭祖,收庄稼,吃饭,聊天,散心,好不欢喜。每一次会去都有一些变化,于是我处处留心,生怕这美丽的家乡,变得陌生。我们会不懈努力,捍卫自己的家园,这就是吾辈奋斗的目标吧。 政府蒲场政府坐落在七甲坝北面,蒲场大街的中心,掌控着整个市集乃至整个城镇的发展,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后面是狮子山,由于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结构正在全面优化。 学校儒溪中学是蒲场镇初中高中一体的唯一一间县级中学,在镇政府西北面,省道和螺江河的中间,原为关帝庙,毛时代大多数固体建筑被摧毁后儒溪师塾被建成当地的中心中学。由于蒲场的地理优势,处在遵义和绥阳的边界,近几年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农业特色蒲场镇是一个小盆地结构地形,既有大山四面环绕也有连野平畴,这使得蒲场成了绥阳三大产粮重镇之一,蒲地区以水稻,油菜在田间轮种,玉米,土豆在土中轮种,再兼种其他粮食蔬菜作物,如辣椒,豆类,红薯等。其中辣椒作为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由于种植作物种类繁多,地方饮食也相当丰富。依靠粮食种植带动畜牧养殖是地方循环生态生产的基本方式,主要是养殖耕牛,猪,羊,鸡鸭鹅,猫狗兔鱼之类。采集山上药材也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途径之一。 工业建设贵州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投降前没有打过贵州独山,解放后国家在当地建设了大量的军工厂,黔北地区尤为突出,蒲场镇的西面五三一,五三三,南面的四0九四0七,都是大型的军工厂,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战略调整,大多数军工厂,迁至大城市,但五三一任然还在生产大量军事武器。其他的都已人去楼空。蒲场的工业正在朝着和农业衔接的方向发展。 处在喀斯特地带的云贵高原地区,蒲场的石灰,水泥,砖瓦生产瓦窑过去特别多,考虑到污染问题,近几年瓦窑都被炸毁,在三叉路口的广林水泥厂成了全镇最大的工厂,周围也建起了相关联的砖瓦,石灰等小厂。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来领,山里的发展和沿海城市的发展差距太大,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流动人数占到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这不止导致地方经济建设的冷落,也使得外来文化对地方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不过外出的人大多是没有文化的,这并没有影响主流意识。 文化特征蒲场人几乎都是外迁进来的,处处的村庄往往都是以姓氏命名的,集市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地方,蒲场人有自己严谨的信仰,主要体现在宗族,习俗,文化态度上,每个姓氏的村庄都以各自的香火祭祀祖先,香火是以天地君亲师位书写的堂屋牌位,中间是祖先圣贤,楹联则说明家族堂号来源。每年的新年(一年之始),大年(正月十四,亮灯祭祖)元宵,清明(祭祖),小端阳,大端阳(缅怀大诗人屈原),七月半(祭祀荒野鬼神),中秋(聆听传说,团圆),重阳(丰收,登高),冬至(过年开始,可以杀猪了),除尘(腊月二十四),除夕(小年,家庭团圆,欢度一年)都是当地人所过的节日。西历的任何一个节假日不被作为节日。宗教方面,大多数人信奉道教,但混有佛教,现在佛教已逐渐丧失生命力,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开始内传,但除市集,部分文化落后,经济发展较快的村落接受外其他绝大多数已只信仰道教。而且基督徒会受到很严重的歧视,死后同族人大多不会再去祭拜,还会遭到唾骂。蒲场从明清到民国,共和国没有多大社会动荡,基本思维还是封建时期的儒家占主流,子女降生后都遵从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学习不好再另谋他路,十分注重文化培养。 文章月下 月明中秋 空高晕长流 星云万里 天幕垂沉边无际 蓝谷青山 泉水饰丛林 幽竹静影 微风续续扫叶停 鸟语不发虫鸣 佳节重逢 置酒待归人 马道飞车 山路盘曲恨归程 春去秋来 年年亦如此 陈壁陋室宾难至 自古金贵神世 穷困潦倒何汇意 度日为真 何须团圆共饮 秋风惨劲 任打落衰草枯藤 正元十六年中秋前夜 怜幽草 风云变幻 日月交映 春秋常驻阴阳异 星陨破长空 熔岩蚀天地 巅峰博海 造化奇元怪迹 悬崖飞鹰 茂林传啸 野草游蛇花引蝶 芳香漫 虎狼穿行 狐鼠掘地 望穿枝叶又一层 擎着火炬焚毁丛林 磨制石器苦心耕耘 创造中积累文明 破坏中遗失本性 楼檐叠错 瓦楞覆稠城 墙垣纵横 大道引车越重林 复有几寸田地 何处清溪浅井 留给危弱生灵? 正元十六年冬月 咏梨 横空低云压丘山 长河清波 孤漠荡去 难觅皎月鳞光 李花争艳 桃树渐僵 层层叠叠郁香纯 飘落飞絮绕屋梁 半世纪消散 历经多少沧桑 穷枝迎天 铁皮御风霜 滋养数代英杰 而今病弱危脆 弃舍儿女施甘乳 惨败枝体现余温 年华愈逝 谁报这养育深恩? 天何怨 惊雷破云天 无限风雨泣荒原 山河空形地无神 垂柳斜竹 静听天公语 山洪泛岸飞沙覆野 走石相击 沟壑横连草禾乱 拂晓初至晨光现 田池红 若江湖之浊水漫 不知浪涛几时 掀石滥流 移土万千 群鸟悲鸣 怨言不停 劳苦不分昼夜 可惜天无情 几代耕耘荒废 谁不痛 一生只胃口中食 旦夕挥汗尽 拾得几堆乱杂柴 忙去粗食 无多意 但永安宁 平生似梦 山依旧 茂林不存 水任性 久隐深穴 石礁露 沃土销魂 来去间荒山兀 贱草稀疏 狂风乍起 尘眼难开 举足难行路 向来胸中多积郁 借绝崖舒心 凭高睹日 俯首视下 霞光焕彩 浓云变阵 远山蒙雾 近水金光 千村万落长烟起 人影点点 菜花黄 实谁之过 天地任自然 运营未妥怎生别怨 命途无奈 何不究其根源? 正元十七年四月 行途何去 古语曰:”有志不在年高”,诚如是也。回望浮浅之历程,观当今之世事,不可不言人生之玄妙,慨叹由此而生也。 兴云起雨 雄山镇荒凉之虚 掩荫蔽日 幽林称陋室之羞 飞鸟往复 鸡犬驱寒烟寂寞 水露圣洁 井泉育华夏骨梁 石径交斜 残阶付草 暗柱沉默 瓦楞稀少 窗扉积尘厚 木门久推滑 强纹古曲 随处飘蛛网 桌椅难置 地沾层泥 破灶扛黑锅 粉灰挂石壁 适才猫翻橱柜 哽咽难语 倒洒汗污 被落多少泪! 衣装褴褛 锈钉满隙 线如丝缕乱 等若秋千摆 惟有字墨泛光 书笔流彩 高楼侧立争斜照 响乐周旋村郭闹 旦夕愁空腹 日夜闻狗叫 竹雀寻趣追难至 望穿华堂空自笑 苍鹰矗细枝 虫蚱躲密叶 黄叶常在树梢 娇花相映成辉 古今多少感伤语 骚客何曾料今朝 桃李遍庭院 蜂蝶时时现 独有天地日月 毫粒未变 奇异生灵兴几时? 亡何年? 无限江山 陆海风烟 万丈江海源何处? 时空之惑 迷倒人间 时不应 事不顺 暂取青枝掩面 却误青春年岁 本无所谓 奈何乡亲哀怨 该我何去 雾漫云弥 青山依旧望天宇 纵蓝天有情 亦未知吾思之血泪空滴! 正元十七年四月 夜难眠 日夜运笔寒窗 侧耳久听风雨 竹簧间天复黑 敝舍外空寒寂 恰是挥洒自如时 而惊慈母悲泣 父争凶泥墙动 灯辉尽转又生 怨起无米炊至 恨出浪荡不羁 数日吵得食难进 各自出门去 留得兄弟相依 挥泪静自思 栏中畜忧常徘徊 梁上清风漏雨细 急取厨中大碗 置地迎汩汩流水 怅叹阴云长聚处 望过碧空无云驻 待不及草禾枯 连月湿草丛生 洗多时瓦阁疏 非工部之豪情 安得广厦? 无青莲之闲暇 何处长江? 感逝者如斯 昼夜成人 合东坡之意 一毫未取 时不利兮 堂堂男儿何时立? 负咸家夙愿 举师生宏志 祖父欲断穷根 先生盼开先河 众望所归 鸣蝉佳音传讯 言欢语雀 放高歌随云飞 需设宴酬宾客 谢明师指迷津 坎坷历经酸苦 始得今生陶醉 举家酿辞善众 祝前程万里辉 人生在世谁预料 一时尽兴值千金 慰为家为国争永世 即作花前月下谈 令尊早添白发 贤弟真稚纯洁 岂不暗自落泪? 负压尤有力可使 人老病疾驱行 转瞬一生 何能与天地居久长? 骨肉热血 怎可比金石之坚韧? 无吞烟云之陋习 无饮烈泉之陈俗 倾同流之言语 审万物之豪情 驾万里长虹 抵兹世巅峰 引翰海制荒漠 控苍穹安天下 晓星宇之广博 历长宙之悠漫 声明传太虚 未为宏心之尽限 意欲征凡尘 始出壮怀之丝缕 万籁含于胸腹 造化运于掌间 指圣灵神径 化梦羽成飞仙 正元十七年八月初十 决战誓语 枯风过 荒山突兀 多云覆漫天穹 九里平川万重崖 纵横沟壑白石叠 闲田瘠土连野 衰草藤木无几 炊烟浓浓熏竹带 穷楼敝舍疏斜聚 寒溏死水 彩霞时现雨常驻 庭院尘杂堆积 栏中牛羊长唤 禽鸟翻飞 兼少年嬉笑 薪木围垣 铁犁封锈 费尽血汗拥闹市 了却旧难添新愁 劳苦一世 惟有污泥伴步走 草禾无心 必作馋虫口中食 手足并用 难敌刀枪一击 千个理由 奈何公文一语? 鼠蝗猖獗 过一遍青原 败叶尽乌有 一身伤痛 咽一肚怨酒 希望等于奢望 来年更是双泪流 孤漠中群戏 丛林中休息 仅有热汗满沾袖 一书一笔应试 畅诉天地奇异 史上英杰 激发万丈豪气 欲定风云 衣轻言细 天公何意弃莽原? 神洲才俊难敌 纵无巨舰远航 亦有双刃劈繁疑 任智能之托 破万古禁地 振家国之志 达吾身宏欲 恍惚间 决战临终之际! 是欲已乎? 绿荫下的梦 也许太阳不愿升起来 但他已把光芒洒向大地 也许花儿不愿绽放 但山野间已遍布了鲜艳的色彩 也许我不该出现 扰乱这陌生的世界 和者不需要理由 或许更是无奈 无论狂风有多么不甘心 暴雨有多么忌恨 我已经呼吸起来 载着神秘的梦 远离了谎言 我用心于山水交流 远离了金钱 我用手采摘真理的果实 远离了文明 我用脚 感受着大地的冷暖 远离了庸人 我用眼 望穿了原始的欲 和空虚的追逐 我融化了 化作一只鸟 展开翅羽在天空中 度过生命的分分秒秒 渐渐的 我飞离了家 寂寞使我感到寒冷 无助在减速前行 陌生蒙住了我的双眼 在混沌中 我已然化作流星 不知正向何处飞去…… 忽听有树枝的断裂声 是它 还原了我的灵魂 睁开眼 许久不见的故乡 又回到眼前 周围是自家的土地 我正靠在多年前栽种的树下 他已长成一团云 遮住了刺眼的阳光 我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梦 欣然一笑 回到屋中 原来梦不再天外 就在家中 伟大的父母啊 儿子发誓要在这儿 完成你们的夙愿 学海漫游 浩瀚晴空 云霞奔腾遥可见 苍茫碧海 浪涛直击霄汉 群山岩崖高筑 白雾朦胧 宛若轻纱缦 潮去石出 水静人来 沙软印迹深 日和浑身暖 提起一跃 阳光迎面照 倾入微波 手足相游 其间趣味无穷 意欲尽失 情断愁销 世间繁华高处是 净土在天边 但求人间真理 此生别无忧怨 御长风 乘飞流 任风旋海啸 饿鲨暗礁 直指目标 壮志凌云三千丈 痴心焕火 驱除八方恶魔 排山倒海 毙命天地疯妖 看我尽显神力 速抵睿智仙府 望穿宙宇 岂非一代天骄? 几处孤岛幽幽 一片飞鸥多自在 更是金鳞顺水流 忽闻岸滨笑语 方回首 渔人往来 长歌悠悠 勾起无限往事 不经留意 已不见轻舟 途久日将落 道远身先疲惫 渐觉腹内空虚 忽有归鸟长唏嘘 几度踟蹰 唯恐慈母焦落泪 进 ? 退 ? 白浪之声烦我心 钢枪利剑繁似雨 一些则心力交瘁 或许是一波咸水 断我回路 强我心志 且先劈开万重浪 以得须臾安慰 人生多玄妙 道途纷繁 普天下风云各异 汪洋中惊涛排浪 独寻天涯海角 顾视无街无市 未闻鸡鸣狗叫 海阔天空人缥缈 始知余力之孤微 梦寐之难续难了! 正元十七年六月 谁与争锋 风光飞剑 划破九天横宇 心目如火 击溃巨石惊涛 独举神州异志 尽除尘世纷扰 潮洪灌胸 敢将天地闹 乘风踏虹 俯览天下事 移星博日 一决人间道 雨无声 天开云散 风收雨尽 浓浓睡意觉寒清 终有一日秋水至 解我胸中多少闷! 期许朝朝暮暮 执笔日日夜夜 怒火中烧压心底 热汗如涌任自流 殷血染遍千里路 泪眼汪洋万般愁 负重难奈凌云志 心若狂澜组不断 铁作腿脚钢左肩 淫言屑语鞭笞长驱进 恶意凶行激发腹中怨 自此上天入海乘风云 誓将宇宙乾坤转! 苍天不负待命人 一叶飞书传佳音 邀亲聚邻无他顾 唯庆穷舍大翻身 远近亲友解囊 古训今则纷至 整衣待期行 四老言难倾 屋内皆掩泣 谨嘱异乡远 莫念家中人 送出心意至 有期也是无期 有声亦是无声 蹿丛山 跃飞流 出南郭 抵北城 高路化平夷 江河入旷野 路转车绕 渐隐没密楼深处 东街西巷 终紊乱天南地北 是难料 这林苑楼阁 竟成我春秋之业 一扛千古使命! 乡音伴我十余载 此刻云飞烟灭 偏村何方? 日月指引归家路 何时能插双羽? 直奔山峦叠复 稚弟休息逸乐处 世事匆匆 来去如梦 卧看飘柳抒积郁 垂柳依依 喜鹊离枝不见回 回时又是 何许年月? 正元十八年八月初三 以上只不过是本人中学闲时所著诗歌百中一二,可见诗乡倒还是不妄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